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有八要、十要、十六要等之说?武禹襄《身法》集解(四)

为什么有八要、十要、十六要等之说?

一一武禹襄《身法》集解(四)

李新方

【原文】提顶,吊裆,裹档,护肫,含胸,拔背,松肩,沉肘,腾挪,闪战。

【解曰】祖师《身法》一篇,有两种不同版本,最早均见于李亦畬光绪七年(1881)手订太极拳谱的不同抄本:一作“含胸,拔背,裹裆,护肫,提顶,吊裆,松肩,沉肘”;一作“含胸,拔背,裹裆,护肫,提顶,吊裆,腾挪,闪战”。这两种不同版本,前六项是相同的,即“含胸,拔背,裹裆,护肫,提顶,吊裆”,而后两项一有“松肩,沉肘”,而无“腾挪,闪战”;一有“腾挪,闪战”,而无“松肩,沉肘”,但都是八项,故在口授中都称为“身法八要”。为什么会同时传有两种不同版本呢?

对于这个问题,读李亦畬《太极拳谱跋》可以知之矣:“此谱得于舞阳县盐店,兼积诸家讲论,并参鄙见。有者甚属寥寥,间有一二者,亦非全本。自宜珍而重之,切勿轻以予人。非私也,知音者少;可予者,其人更不多也,慎之慎之”!可知这两种不同版本都缺少不同的两项,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为了加密。前引李亦畬《五字诀》:“从此做去,一年半载便能施于身,此全是用意,不是用劲”。毫无疑问,太极拳的所有要求都是用意,用意是太极拳长期修炼的重点,但用意又是最难的事情,许多人感觉“心里明白腿上打摽”,自己的身体不听自己使唤,甚至觉得用意是虚无飘渺的东西。

故李亦畬《撒放密诀》又云:“身法散乱者不能……欲臻此境,须避此病。不然,虽终身由之,究莫明其妙矣”。虽然身法也是意,但在用意这个长期修炼的进程中,却是最关键的,而且是太极拳一切要求的内在基础,如果没有正确的身法则意无所用,进入高级境界更是决无可能的。太极即一阴一阳,太极拳身法为阴,心法(用意)为阳,而阳必有阴,讲用意(心法)就包括身法在内。“阳不离阴,阴不离阳”(王宗岳《太极拳论》),如果离开身法而用意,意也就不存在了。

虽然其他武术也讲身法,但一般特指对身体躯干部位的要求,所谓“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而且比较简单,一般只讲“低头哈腰,传授不高”,这就是身法了。而太极拳的身法是作为一个整体,在意的主导作用下,对全身各部位的综合要求,并且把身法提高到用身法打人之特殊重要的地位,对身法的要求更全面,更具体,更精到,实战意义更大,故为顿悟法门的起修阶段,走架、打手、器械、内功等各种练法和用法,都要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正如武禹襄在《十三刀》等器械论中所指出:“以上刀法、枪法,务要身法不散,讲究跟劲”,特别是李亦畬提出的“一年半载便能施于身”,也只有先完成身法这最关键的一步,才可以做得到的。

正如张伯端《悟真篇》云:“大丹之法至简至易,虽愚昧小人得而行之,则立超圣地,是以天意秘惜,不许轻传于非其人也”,而况身法作为拳道与丹道合一的秘中之秘,如果传于“非其人”就会给社会造成更大危害,即使是可传之人如果武德等方面综合要求不能与功夫同步提高,也会害人害己,“此天之深戒如此之神且速,敢不恐惧克责”(同上)。是故“身法八要”的两个不同版本都不是完整的,虽“有者甚属寥寥,间有一二者,亦非全本”,只有两种不同版本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即“身法十要”,也就是本讲解所采用的原文:“提顶,吊裆,裹档,护肫,含胸,拔背,松肩,沉肘,腾挪,闪战”,是历代宗师口授的,“莫怪言辞多狂劣,只教时人难鉴别。惟君心与我心同,方敢倾怀向君说”(张伯端《赠白龙洞刘道人歌》)。

但保密与公开的关系也是一阴一阳,“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三十六计》),保秘是有时间性的,随着清末民初以来太极拳迅即风靡世界,身法八要、十要都陆续公开了,但在公开后,最公开的也就是最秘密的,每个太极拳家因所处的境界不同,传承不同,而对身法具体要求的理解和口授也有所不同,由口授而形成文字就有了后来的许多种说法,都各有各的道理,“更教时人难鉴别”,我们这里只讲述霍梦魁师祖所传“身法十六要”,因此说是李亦畬、葛福来等历代宗师对祖师《身法》一脉相传的口授,而不是某位太极拳家的个人理解和发挥,即:提顶吊裆,裹档护肫,虚心实腹,含胸拔背,松肩沉肘,展指坐腕,腾挪闪战,中正安舒等。

其中,“提顶吊裆,裹档护肫,含胸拔背,松肩沉肘,腾挪闪战”,即原文的身法十要,毫无疑问,前八项,即八要,是最重要的身法,而后两项腾挪闪战,是全部身法的综合运用。而虚心实腹,是根据武禹襄“身虽动,心贵静”(《太极拳解》),“以心行气,务使沉着”,“气沉丹田”,“尾闾正中”(《十三势行功要解》)等论述,参考《老子·第三章》“虚其心,实其腹”而增加的;展指坐腕,是根据武禹襄“每一动,惟手先着力,随即松开”(《十三势说略》),“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形于手指”(《太极拳论要解》)等论述而增加的;中正安舒,是根据武禹襄“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十三势行功要解》),“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太极拳解》),“凡此皆是意,不是外面”(《十三势说略》),李亦畬“一身之劲,练成一家”(《《五字诀》)等论述,以及腾挪闪战作为各项身法的综合运用之先例而增加的,作为全部身法的总体要求。(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武式太极拳练功阶段
王宗岳的《十三势行功歌诀》
裹裆:太极内功修炼进入更高层次的新起点
武禹襄(1812
“从劲入手”是太极拳入门捷径
太极拳《十三势歌》传达出了什么信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