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姜仲讱太史批订尚书奫》|七经之冠冕,百氏之襟袖
经学是基于五经元典形成的一门学问,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在中国有着两千余年的历史。《尚书》文辞佶屈聱牙,是“五经”中最为繁难的经典。唐刘知几《史通》有云:“夫《尚书》者,七经之冠冕,百氏之襟袖。”因《尚书》备述远古之政理,故在经学的经世致用影响中国古代政治生活和社会思潮等方面尤为突出。原典纪书局(孔夫子旧书网上搜店铺)此次推出的古籍善本即是明代文人姜逢元(字仲讱)对于《尚书》的注解。

  

  

  

  

20世纪以来的经学史通论与《尚书》学专史均对明代《尚书》学有所涉及。虽然不同风格、不同指导思想的经学史论述会影响到学者对明代《尚书》学的认知,但相关研究还是表现出一定的共性。

从经学史中的明代《尚书》学来看的话,近代研究中国经学史的著作,首推刘师培《经学教科书》和皮锡瑞《经学历史》二书。刘师培《经学教科书》采用时段划分法,将传统经学分为两汉、三国至隋唐、宋元明和清代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皆以专经的形式系统总结历代经学史的概况。刘师培治经学宗古文,考论群经及小学的著作颇多,他对明代《尚书》学的评价固然是从古文经学的学术角度,有意识地对明代《尚书》学的著作派别进行划分,但又不以古文经学的学术观点为限。清儒往往否定六朝至明之经说,刘师培则说“其可供参考之资者,亦颇不乏,是在择而用之耳”,认为宋、明说经之书“虽武断穿凿,亦多自得之言”。论及明代《尚书》学的成果,刘师培肯定了马明衡、王樵、袁仁纠蔡《传》之讹,认为王夫之《书经稗疏》为最精。除褒扬梅族鸟《尚书考异》考辨古文之伪的成就外,对黄道周《洪范明义》,则坦言“虽疏于考古,亦足为参考之资”。虽然只是论及明代《尚书》学大略,但其说精当,不囿于门户之见,已属难得。

  

  

  

  

皮锡瑞《经学历史》可谓经学之导言,亦以时间为序,将先秦至清代的经学分为十个时代,认为经学至明为积衰时代。除《经学历史》外,皮锡瑞还著有多种《尚书》学专书,如《书经通论》《今文尚书考证》《古文尚书疏证辩证》《尚书大传疏证》等,为近代研究《尚书》之大家。皮锡瑞《尚书》学著作皆著于今文经学复盛之时,虽未有多大的创见,但对旧说的文献整理有功。皮氏是近代今文经学大师,故其阐释经学历史的演进过程必然以今文经学的门派立场,如援引顾炎武之说,感叹明代经学不及宋、元,但他对于明代《尚书》学,则指出“明梅族鸟《尚书考异》辨古文之伪,多中肯綮,开阎若璩、惠栋之先”。皮锡瑞之说虽属粗陈梗概,但对明代《尚书》学在辨伪方面所持论尚属公允。

  

  

江瑔《新体经学讲义》之“宋元明之经学”、蒋伯潜、蒋祖怡《经与经学》之“经学的衰落”,李源澄《经学通论》之“论宋元明经学”,何耿镛《经学概说》之“明代经学——经学的衰落”、陈克明《中国的经学》之“元、明的经学”等,6亦是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依据清儒有关经学方面的著述,认为有明一代为经学史上的衰落时期,亦是重述前人旧说。

总结来看,经学史论述较多囿于《四库全书总目》的学术定见,鲜有实质突破。《尚书》学通论性著作也以旧说视角居多,明代《尚书》学或见于宋元明单元且论题局限于《尚书》辨伪问题和敕修书,缺乏进一步整体性的关照;或将明代经学列于宋学系统,这种编纂方法凸显的是《周易》《大学》等经学哲学化的阐释,与《尚书》学则几乎无涉。

  

  

  

版本介绍:

底本为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明崇祯3年序刊本

全书共八卷四册二函,成品尺寸:高30厘米*19厘米

  

上文所介绍的中文古籍善本图文信息,由原典纪书局友情提供。

了解更多海外所藏中文古籍善本信息,或咨询古籍善本、中国古画仿真复制定制、图书代理出版,欢迎关注:原典纪古籍善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序跋 ︳皮锡瑞:《经学通论》序
儒林经神——郑玄
“伪古文尚书”是否还有价值,应如何对待“伪古文尚书”?
今古文之战与《说文解字》的诞生
王学典:从经学到史学——现代《尚书》学的开创与发展
经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