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极拳流传中存在的问题—洪均生

由于习太极拳的知识分子较多杨式,所以有关太极书刊,解放前就比较多。解放后如陈式、武式、吴式、孙式都出版过。国家体委也编制了简化二十四式、四十八式、八十八式,阚桂香编的陈式三十六式,陈小旺编的陈式三十八式也先后出版,而且流传到国外。从形式上来看,原是好的。但就陈式而论,由于编者的领会不同,因而在文字和拳照方面也各有其或同或异之处,未免使学者无所适从。今就其重要问题,提出如下:

1、意与力及力与巧的关系:人的动作是由意支配的。在习拳中,应当把“意”理解为合乎拳法拳理的一种思维活动,是一种“理想”,而非空洞的“幻想”。我根据学拳的经验,认为学拳,特别是陈式拳,的确要用“意”,而不用拙力,但并不是有力不好,而是要力与巧相结合。应当承认,力是第一个应当具备的条件,巧是学与练出来的善于用力的科学方法。所以力与巧不能偏废。但我看到太极拳推手比赛中,不少人在开始先按正规要求划几个圈子以后, 一到进攻时候,便撒开了手,而且互相用力推拉。好象正规的掤、捋、挤、按等法全不适用,必须舍近求远地出奇制胜。而制胜的方法,出于哪种拳法,可能自己也莫名其妙。太极拳既为国内外爱好者所重视,如果照这样下去,怎么能够稳步走上国际体坛。

2、关于缠法:缠法是陈鑫首先提出的陈式太极拳的主要规律,并且郑重地说:“不明此,即不明拳。”但沈家桢所著的《陈式太极拳》一书将缠丝劲列到第三特点,所介绍的白鹤亮翅例子,说为“右顺左逆的缠法”,但式子说明却说为“双顺转双逆”,前后自相矛盾。即说顺逆缠法以手心的上下翻转为准,但所画顺逆缠法示意图中六个阶段,只有一、二翻转手心,四至六却只以手指向里外拨转。手部缠法的配合,有一顺、一逆、双顺、双逆,但手与腿上缠法的配合又恰相反。该书又说,手腿缠法是上下一致的。这又前后矛盾了。其它各书的说法也不一致,似乎对缠法问题并不十分重视和真正明确。

3、关于重心问题:拳论原有“立如平准”,“腰如车轴”之语。平准、车轴都是取用杠杆方面的支点,支点是不许移动的。各陈式太极拳书都在步法变化时说“重心全部移于某腿”。这不但与平准、车轴的要求不同,而且违反陈式重心随遇平衡的原则。

4、关于双重问题:双重这个名词是“太极拳论”提出来的。什么是双重,怎样避免此病,“太极拳论”已有说明。即:“左重则左虚,右沉则右杳”。这是讲的手足虚实配合。如果原句加上手、足二字,说为左手实则左足虚,右手实则右足虚,便可使学者一看就明白了。由于古人的文字简略,遂使众论纷纭,莫衷一是。有说:“马步是双重”的;有说:“指推手时对方实则我方以虚引化”的。甚至有无名氏写的一篇《太极轻重浮沉解》说:“双重不病,双沉不为病,而且是功手,自尔腾虚”。也有人为避免“双”字而专讲单重。以上这几种说法是否正确,我们用陈式手足动作的配合便可证明。金刚捣碓的左步前进时,左手正向右上转,拦擦衣的右步迈进时,右手正向左收转等等,均可证明是手实步虚。如前面手足同实,则前足必然不能自由活动。当练架子时,怎知前足为虚呢?陈鑫曾说练拳时无人若有人,就是要求心目中应有假设的敌人,而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地练习。既有假设对手,则对手的来着如何,也应心中有数,并要知道我应用什么着法进行应付。第一金刚捣碓是对方正面用右拳进攻,我以右手迎接,左手以手腕搭在他的右肘关节外上侧向右上斜角引进,这时我方采法的左手下塌外碾是实的。所以左步必虚,方能前进。拦擦衣第二动作是对方从右侧双手按我右腕部,我虽不用力来抗,但加上对方来力,就等于实的。右腿如不虚,当然也不可能向右进步。陈式口决为“前发后塌”。陈师在推手发劲时只用半马步。这是避免双重的方法。

5、其它:陈式公转正旋时,顺缠则先沉肘贴肋,小臂斜转,中指扬起,如金刚捣碓的右手。变逆缠时应以手领肘并向外转出,肘应低于肩部约五寸许,不许肘与肩平。如今练陈式者常常手指下垂,显然不对。又,捣碓的左手是公转的反旋法,向上转回肘,应先肘向里收转。如今练陈式者又常常不注意收肘,这是个严重的毛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拳理拳法】怎样传授陈式太极拳推手?
【原创】推手实验,最好的对手是“明师”,其次便是“良朋”!
【洪均生公】洪式太极拳三字经(八)
太极拳秘境
太极杂说51-52-53-54-55-56-57-58-59-60
洪均生诠释《太极拳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