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北黑木耳产业升级势在必行


菇行天下虽然一直在东北从事食用菌技术工作,但是由于一直在做金针菇瓶栽,去年之前对东北黑木耳产业状况了解的并不深入,最近一年,因为经常解答菇友关于黑木耳的问题,对东北黑木耳产业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个人看法,希望能够对东北黑木耳产业有所帮助,抛砖引玉,引起行业内的重视。




1菌种方面


品种混乱,东北黑木耳各产区都有各自的品种,品种多而杂,制种单位也参差不齐,既有国家科研单位,又有民办研究所,也有企业,也有个人,这其中有的具有菌种研发、销售条件,有的则不具备任何手续和条件。


菌种质量难以保证因为供种来源的复杂性,菌种的质量也参次不齐,具备自己制作二级种、三级种能力的菌农还好,购买菌种的菌农因购买使用不合格菌种导致大量污染的情况时有发生,仅去年冬季怀疑菌种问题而向菇行天下求助的就有几十户,每户的损失都在2万袋以上。


因为品种和菌种质量原因引起的纠纷每年都会出现,而且很难有证据确定是菌种厂的原因,因此大部分菌农的损失无法索赔,偶尔会有菌农因不堪承受损失而家破人亡的消息传来。


一个健康的食用菌产业,菌种必须在严格的监管下生产,菌种生产是黑木耳产业良性发展的前提,东北黑木耳产业升级要从菌种选育和监管开始。


2设备方面


地栽黑木耳一直使用窝口插棒的装袋机,最近几年装袋机更新换代确实很快,但是设备厂家的无序竞争,个别厂家仿冒、假冒别人的新产品,导致大部分厂家没有了研发新产品的动力,相对于食用菌工厂化的其他品种,黑木耳栽培在设备方面落后的太多。


企业主要重视申请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研发是需要投入的,有回报才能可持续性发展,东北黑木耳产业升级要从设备更新换代,鼓励设备厂家研发开始。


3菌包厂模式


最近一两年东北黑木耳主产区建设了大量的菌包厂,看似红红火火,其实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危机。目前菌包厂有两种:一种是将菌丝发满后出售给菌农,一种是接种后立即出售给菌农,第一种菌包厂因为投资较大,因此这几年新建的菌包厂主要是第二种,第二种菌包厂最多的运行方式是菌农自己购买木屑、麦麸等原材料,以及菌种等,由菌包厂制作接种后直接运回菌农自己的菌室里进行培养,这种方式存在太多的问题,污染率失控的情况时有出现,而且责任难以划分。


菌包厂建设应该以菌丝长好出售的方式进行,便于规范双方的责任,东北黑木耳产业升级要规范菌包厂的建设模式。


4液体菌种


现在已经不是说液体菌种是食用菌发展趋势的时候了,而是液体菌种技术十分成熟,已经有很多大型的黑木耳企业用液体菌种生产了。液体菌种和黑木耳窝口插棒的方式简直就是绝配,液体菌种的优势在这里就不论述了,大家可以看菇行天下博客的相关文章。


毫无疑问,现在正在建设和正在规划的菌包厂,采用液体菌种是必须的,随着液体菌种技术的推广,普通菌农在未来3-5年也将会以液体菌种为主,东北黑木耳产业升级要从液体菌种的全面普及开始。


5销售渠道


大部分的黑木耳是通过来自全国各地的收购商渠道销售的,菌农都是一家一户的等着被收购,经常出现收购商集体压价的情况,菌农们也不知道自己的黑木耳该卖多少钱。同样的黑木耳,出手价格相差十几二十块是很平常的事,菌农对此束手无策。


在东北范围内建立标准的黑木耳等级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统一的定价系统(当然不是垄断形式),东北黑木耳产业升级从规范销售渠道开始。


6吊袋的普及


最近几天黑龙江连续的降雨已经很说明问题,地摆黑木耳受自然条件影响极大,一旦出现连续阴雨天气木耳出耳,以及木耳晒干受到极大影响,菌农前期投入全部白费。几年甚至出现个别地区地摆黑木耳被洪水冲走的情况,损失惨重。


地摆黑木耳投入少,正常天气管理容易,这是优点,而吊袋的缺点是建棚需要大量的资金,菌农的这些资金从哪里来,东北黑木耳产业升级从推广吊袋方式开始。


7污染率


菌农生产黑木耳限于硬件条件和技术水平的原因,污染率过高的情况很普遍,染菌,回锅,是菌农们习以为常的事情,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菇行天下认为是东北黑木耳在技术工艺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培养基配比随意性太强,含水量、酸碱度控制不准等。


污染是食用菌的最大敌人,黑木耳也不例外,东北黑木耳产业升级从降低污染率开始。


8药物使用


大部分菌农在接种、发菌环节还在依靠传统的药物消毒已达到无菌状态,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意识,我们要减少药物的使用,转为物理方式的环境处理。在出耳期也应该较少药物的使用,健康绿色是未来农业的永恒主题。


减少药物在黑木耳生产中的使用需要正确的引导,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减少药物遇到的问题需要一个一个解决,东北黑木耳产业升级从绿色健康开始。


9木屑资源


我们随便问一个菌农:你觉得栽培黑木耳的木材资源还可利用多少年?恐怕没有几个菌农是乐观的,黑木耳栽培培养基至少75%是木屑,每年消耗的木材数量是惊人的,只有上升到政府层面,合理的砍伐,种的要比伐的多,才能保证资源不会枯竭。


这是我们一直在提,一直没有做好的事情,东北黑木耳产业升级从封山育林,长远发展开始。


10人才方面


在未来3-5年,东北将会建设数量更多,产量更大的菌包厂,黑木耳菌包制作工厂化时代即将到来,从金针菇工厂化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技术人才的重要性,未来既具有工厂化管理经验,又具有窝口插棒方式黑木耳生产经验的技术人才将成为限制黑木耳菌包工厂化的瓶颈之一。


人才从哪里来?高校、企业,还是科研单位?东北黑木耳产业升级从技术人才培养开始。


这是菇行天下最近写的最长的一篇文章,作为一名东北的食用菌技术员,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引起东北黑木耳行业的足够重视,东北黑木耳产业升级势在必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全禾有机黑木耳示范项目全面投产
食用菌产业“菌包厂+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研究
我国黑木耳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内附2018年黑木耳干品价格走势)
竹签、枝(木)条、木筷制作食用菌栽培种技术
常见食用菌栽培实例
贫困地区黑木耳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