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代诗人寒山何许人?

在中国文学史上,唐代诗人寒山是一个谜一般的人物,我们甚至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和确切身份,正史也鲜有记载,直到清代所编的《全唐诗》和《四库全书》有所提及。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中国文学史上的“无名者”,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欧洲却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甚至被誉为“垮掉的一代”和“嬉皮士”运动的宗师,成为欧美反主流文化运动的精神来源,伴随了那个时代青年的成长。寒山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物?

其人:仕途受挫 隐居修行

寒山,姓名已无从可考,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出生于京都长安之郊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的一个地主家庭。由于家境富裕,青少年时期的寒山过着优游的生活,聪颖好诗文,骑射书数无所不学,受过系统的儒家传统教育,这一切当然都是为了他日后的仕途做准备。不过,寒山似乎注定与仕途无缘,虽然“书判全非弱”,但是,仕途却屡遭坎坷。三次科考,终得登第,可是,在唐代要进入仕途就必须再通过吏部的“关试”。这对寒山来说,真的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关卡,四次参加吏部铨选都是因为长相问题而被挡在了仕途门外。“个是何措大,时来省南院。年可三十余,曾经四五选。囊里无青蚨,箧中有黄绢。行到食店前,不敢暂回面”,仕途潦倒无望的寒山,同样面临家庭的困境,兄长的败家、父母的相继谢世、妻儿的离去,这一切都对寒山造成了沉痛的打击。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河南洛阳陷落,叛军直逼长安。万般无奈之下,备受打击的寒山随着逃离长安的队伍离开了咸阳。之后,寒山先后到过湖北荆州和山东。为了追求仕途,他曾经在山东某地做过一段时间胥吏。但是,因为不堪忍受官场的黑暗,“仕鲁蒙帻帛,且爱裹疏巾。道有巢许操,耻为尧舜臣。猕猴罩帽子,学人避风尘”,最后寒山告别仕途,选择了归隐之路。寒山对于归隐之地的选择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最终选定了以隐逸和佛道文化闻名于世的天台山,于肃宗上元元年(760)到达天台山,此时寒山35岁。寒山生命中的2/3时间是在天台山度过的,位于天台山西北部的寒石山(今浙江省天台县街头镇寒岩、明岩)是寒山的最后归宿,寒山即是因寒石山而得名。

当然,寒山到了天台山之后,并不是马上去了寒石山的,而是先在道教仙山桐柏山旁一个叫作翠屏山的地方隐居,过着农居生活。在这里,寒山娶妻生子,享受着幸福美满的田园生活,“茅栋野人居,门前车马疏。林幽偏聚鸟,溪阔本藏鱼。山果携儿摘,皋田共妇锄。家中何所有,唯有一床书”。这样的生活一过就是30年。德宗贞元六年(790),65岁的寒山开始归隐寒石山。同时,也开始了与国清寺禅师丰干、拾得的交往,三人都是性情中人,意气相投,加之性格率真,心中喜怒哀乐都直接表达、毫不掩饰,这对于旁人而言是难以接受的,故“疯癫”成为世人对这种率真的最直接描述。“世谓贫人疯狂之士”“容貌枯悴,布襦零落,以桦皮为冠,曳大木屐”,这个为世人所熟知的形象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在寒石山的这段日子里,寒山最初是希望通过道教的修炼来实现长生的目的,但是,十年的修道并没有为寒山带来真正的解脱,寒山的精神依旧为死亡的恐惧所困扰着。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出于对修道的失望,寒山返回故乡咸阳,在目睹了故乡的沧桑变化之后,寒山的精神在瞬间得到了解脱,长期困扰着寒山的生死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返回天台山之后,在丰干禅师的建议之下,寒山开始接触佛经。徜徉在青山白云之间,悠然自得地阅读着经书,成为寒山生活的一种情致。寒山的晚年生活是非常长的,宪宗元和五年(810),丰干、拾得相继去世,寒山回寒石山后再未离开,直到文宗大和四年(830)九月十七日,在明岩逝世,死后葬明岩洞右洞侧象鼻峰顶。

其诗:随性而发 不拘一格

寒山死后,有诗三百余首经道士徐灵府的收集而流传于世。寒山诗的创作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寒山写诗完全是发自内心的需要,真切地表达自身的情感,所以,一旦心有所感,就会随即写在树上、岩石上,或者是墙壁上。这样一来就会产生两个后果,一是诗歌不能得到完整的保留,随意的创作方式很容易使这些诗歌散失掉,根据寒山自己所说的“五言五百篇,七字七十九。三字二十一,都来六百首”,到徐灵府收集成卷的时候也就三百余首,大致有一半的诗歌已经无存了。第二个后果是,诗歌对于寒山而言主要在于表达情感,于是在诗歌格式方面不太在意,相当随性,而中国传统对于诗歌形式有着严格的要求,这或许也是寒山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够被正统所接受的原因之一。

寒山诗不被正统接受,除形式上的问题外,还与寒山本人的身份有关,寒山似儒似道亦似佛,非儒非道亦非佛。

不被正统接受,并不意味着寒山诗不受欢迎,只是说明寒山诗的流传主要在民间,民间对于寒山诗有着比较广泛的接受程度。不拘格律,直抒胸臆,或俗或雅,涉笔成趣,是寒山诗的总体风格。寒山诗的这种清新、淡雅的风格,直抒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随兴所至的创作方式都对传统文人起到过不小的影响,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陆游等在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的文人,都曾或多或少受到过寒山诗的影响。寒山诗的这种风格后来被称为“寒山体”,受到历代文人的喜爱,并有不少应和佳作传世。

其影响:国外推崇 宗师形象形成

寒山诗收入《全唐诗》,才正式在中国正统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被列为释家类之首。寒山在中国文学史上真正受到重视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受白话文运动推动,以白话口语入诗的寒山及其诗也因此被重新发现并得到了新的评价与定位。1928年《白话文学史》中,胡适将寒山与王梵志、王绩三人并列为唐代的三位白话诗人,对寒山生平等做了详细的考察。寒山亦因此开始进入学者的视野。1938年,郑振铎在《中国俗文学史》中也认可寒山是王梵志的直接继承人,给予寒山及其诗以极高的评价,认为他是中国白话文学的先行者。同时,余嘉锡在其《四库全书提要辨正》中对寒山的身份、诗和版本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正因如此,1929年寒山诗也得以进入《四部丛刊》。可是之后,国内就再没有寒山其人其诗方面的文章发表,寒山及其诗似乎再度被遗忘。

与国内不同,寒山诗在国外却一直受到相当高的认可,主要是在日本和美国。宋元之际,寒山诗与佛教禅宗一同传入日本,并且作为禅诗而广为流传,受到了高度评价,寒山也被公认为禅宗的大诗人。进入20世纪之后,寒山诗在日本不断地被再版,相关的注释和研究也不断涌现出新的成果,著名的学者入矢义高、吉川幸次郎等都曾对寒山诗的流传和研究做出了贡献,推动了寒山诗及相关研究在日本的不断深入。此外,日本小说家森欧外根据《寒山诗集序》写的短篇小说《寒山拾得》,被一些评论家称为森欧外最好的作品之一。

日本对于寒山诗的接受,不仅仅表现在将寒山诗的禅意内化成自身文化的因素,还表现在成为沟通的桥梁,寒山诗在近代传入西方世界(特别是美国),就是以日本作为传播媒介的,而并非直接从中国本土传播出去的,而后来的“寒山热”,也正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寒山诗在美国的传播和影响的扩大,主要归功于斯奈德和凯鲁亚克。前者的功劳在于翻译了24首寒山诗,1956年出版。这些诗歌对于后者影响甚大。凯鲁亚克在其自传体小说《达摩流浪者》中介绍了寒山精神和禅宗顿悟的修行方式。因为凯鲁亚克是“垮掉的一代”的代言人,经他的传播,寒山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备受欢迎。当时美国非常流行的《中国文学选集》共选入唐代诗人9位:王维8首、李白12首、韩愈2首、白居易7首、元稹2首、李贺6首、卢仝2首、李商隐11首、寒山24首。这个数字比较之中,对于寒山的推崇也就显而易见了。经由凯鲁亚克的宣传,寒山作为“垮掉的一代”“嬉皮士”的宗师形象而受到欧美青年的推崇。

当然,寒山诗之所以会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广受欢迎是与当时美国社会的现实有着紧密的联系。或者,他们对于寒山及其诗的理解中有这样那样的牵强和曲解,但是,不管怎样,正是因为这场运动的推动,才将寒山再次拉进我们的视线中。

(本文选自何善蒙著《荒野寒山》一书,有删节,标题为编者所加,该书已由江西人民出版社于2015年12月出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摘 | 乔布斯最推崇的东方禅修之道引路人
白居易和他的诗歌
邬国平:诗人的丰富性与文学史的丰富性——论文学接受史如何简约孟浩然
为什么古代诗人都执着于仕途?
杨万里“焚诗”:我们如何进行自我升级?
钟情仕途的李白,也曾效仿世外高人隐居,但此时的诗歌出卖了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