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前手和後手
前手和後手

有說太極拳要注意後手,後手打前手云云,這種說法只是爲了讓初學者理解”上下相隨,左右相連”的簡單意思。不作擴大化解釋。
其實太極拳本不是用來打人的,即便講招拆招,也無所謂前後手,因爲前後手各有勁別變化,都可以致用的。知道了”上下相隨,左右相連”,前手就是後手,後手也就是前手了。如提手上勢,葉家拳中,有靠、提、分、采、捩、撇身掌、撅(采、截、切)的勁別。楊氏中就只有撇身掌、撅(采、截、切),撇身掌是前手(右),如果不知後肩、胯(左)的後扯,撇身掌就無所謂”撇身”了。采、截、切是一氣呵成的,采是後手,截、切是前手,同時構成了”撇身掌”中的”掌”。前後手配合在拳勢中的細微動作,類似拿法,叫撅,往往又是楊氏的精華所在。人說”楊氏的手法,孫氏的內功”,可見手的變化在楊氏中很多。真的說不清哪是前手,哪是後手。後扯肩胯時,要注意兩手的合勁,如此方能采、截、切一氣。後胯咬實,通過前胯上旋,方能實中求虛,前腳三點一線,方能虛中有實。如此,拳勢自然從地心而上。手揮琵琶則不同,在葉式中有:撅(采、靠)、提、劈、切,楊氏也一樣。撅爲右采左靠,借勢一沈,複螺絲旋般由右向左提起,左手順勢做刀狀下劈後轉切,無後扯”撇身”勢。”螺絲旋”中細細打量,方能體悟如何才能”手揮琵琶”。拳論雲:”接骨逗榫,細心揣摩”。說的就是此處的榫頭問題。
“上下相隨,左右相連”的真實含義,並非爲隨而隨,爲連而連。隨則露勢,連則敗形。也只是爲了做好全身上下左右前後”節節貫穿”、”完整一氣”而已。”全身一氣”不是”全身一體”,千萬注意。孫祿堂雲:”丹田、上下、內外,如同一氣旋轉之意”“逆運先天真一之氣,此氣名之曰太極。”
全身”完整一氣”了,”逆運”之意存乎一心,所謂”先在心,後在身”、”形於四肢”。可見,太極拳是不用”手”打人的。即便是形於手了,全身何處不是手呢?!
教學法,只是一種方便門,其實”門”只是爲了進出方便,不是菩薩,更非佛主。佛本無相。應物隨緣,顯山露水,也只是一種”方便”。見人是人,聞香識花即可,無須”疑神疑鬼”。初學者切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鞭杆
《甩手功》甩掉癌症和百病,還有肥肉!外科醫師都用上了!神奇啊!居然只要這個簡單的動作,不學太可惜了!...
陳式太極拳的發勁規律
轉掌內功順序法/吳國正/補註/李澤堂
太極拳的行功要訣
武式太极拳的“气贴脊背”身法训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