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戏说了生死
    昨天跟一位同学聊起学佛了生死的事情,对方问我了生死没有?我说,没有。

虽然没有了生死,但也不妨对了生死作一番思辨。

什么叫了生死?我们既然都无可奈何地出生了,还谈什么了呢?死的时候也是无可奈何地死去,死的时间、地点、方式都不可知,谈什么了呢?自杀是主动了的,那算了生死吗?可能不算吧!另外,有些人能坐脱立亡,这也只是功夫,是不是真了生死,我不知道。至于有些人死后烧出“舍利”,是不是了生死了?佛说:舍利非证,所以,应该也不是了生死吧!

生死,就是生灭。生灭在哪里?出生是生,死亡是灭。但它的根源却在一念之间,念头的一生一灭,就是生死。如果能了知念头如何生起?从何处而生?又灭向何处?可能这才是了生死的关键吧!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又回到我们都能说不能行的观心法门了。所谓的观心,初步就是了解、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如果连当下的起心动念都观察不清楚,当然也就不可能知道它如何生起?从何处生起?又灭向何处了?

在“修行”的圈子中,观心是一个非常老套的话题,大概人人都可以说出点道道来,但真正实行起来,可能还不是很容易。

生活中,打坐中的起心动念固然是念头,是需要观察的对象,一个人当下所处的心态,所处的际遇,所处的人事环境、生存环境可能都应该算是观心所观察的对象。

在打坐中了了分明地观察念头对很多人可能不是一件很难的事,甚至,念起即觉,觉之即无的体验也常常有经验到。但是,少有人对自己的心态、性情、性格、世界观、人生观等进行观察。可能更少人以自己所处的人事环境、生存状态、际遇等为观察对象。这些对象更无形无相,但较之念头的力量却更大,观心若不能观察到这个程度,可能还只能算是在门外了。

因此,对于很多人来说,观心这个法门其实有点“能说不能行”的诡异。

依佛教的说法,我们当初投胎为人,只是一念之动,当然,那一动,是由于无明,由于不自主,不然,就会动到天道上或投身更好的去处,决然不会动到人世间来受苦了。

当初投胎那一念之动,其实就是我们现在生活的每一个当下的起心动念。当初那一念是无明的,是不自主的,其实,我们现实生活中何尝不是这样?只是我们不觉而已,反而以为自己是理性的,是有自由意志的,是清明在躬的。所以,禅门中把我们白天的生活叫“醒中梦”,把晚上做梦的境界叫“梦中醒”。反正离不开一个“梦”字。

这一念从何而来?为何要动这一念?之后这一念又灭向何处?可能这才是了生死的契机。

对于念头的来去讲一堆道理是没用的,因为那又是一堆动乱的念头。

纸上得来终觉浅,确知此事要躬行。

因为我也没有了生死,所以,只能戏说一番,以博莞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共读:看清心的故事】
催眠与入定
我们一定要学会观照
【12月11日】琉璃心语:念念相应
动念即输,如如不动就赢。
起心动念皆是因,当下所受皆是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