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伤寒论》之“痞”(上)

    

             痞,其病名首见于《黄帝内经》,称为“否”“痞” “痞满”“痞塞”。如《素问·五常政大论》曰:“备化之纪……其病痞。”《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太阳 之复,厥气上行……心胃生寒,胸膈不利,心痛否 满。”《素问·异法方宜论》曰:“北方者,天地所闭 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 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鴌,故灸鴌者,亦从北 方来。”张仲景秉承了前人的观点进一步论述了痞 的证治,《伤寒论》原文第1 49条言:“伤寒五六日, 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 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 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 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 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原文第1 51条言:“脉浮而 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 耳。”《说文解字》谓:“痞,痛也。”《广韵》言:“痞, 腹内结痛。”痞均有指疼痛之意。一种观点认为“痞 证”无痛,如七版教材《伤寒学》 [1]说:“痞证的特点 是心下堵闷不舒,然以手按之却柔软无物,而《伤寒 论讲义》则说:“痞证病机为无形之邪阻滞气机,故 以心下痞塞,按之如濡软、不痛为脉证特点”。一种 观点认为“痞证”或有痛。肖雪认为:“所以痞证的 痛与不痛并非绝对,以之作为其与结胸的鉴别要点似属欠妥。”张仲景在全面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创新, 《伤寒论》全书极少出现如此互相矛盾之处,那么对 于《伤寒论》中涉及“痞”一词的定义就很有从新考 证的必要了[2]。笔者重新考证了《伤寒论》中涉及 “痞”一词的含义,认为在仲景的书中“痞”“痞硬(硬 满)”“结胸”三症状是不同的,仲景定义“痞 ” 为 “不 痛”, “结胸”定义为“按之痛”,而在临床上还有很多证候群,症状介于“痞”和“结胸”之间,有疼痛但是比 较轻微,既不属于完全不痛的 “心下痞”,又不属于疼痛明显的“结胸”, 张仲景将其称为“痞硬”“硬满”。

   1 “心下痞”当无疼痛 

       《伤寒论》第1 54条曰:“心下痞,按之濡,其脉 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伤寒论》第164 条曰:“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 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 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唯独大黄黄连泻 心汤证才是第151条形容的典型“气痞”,当无疼痛, 理由有二。①条文中明确指出了按之濡,濡在汉代有软之意, 如《诗·郑风·羔裘》-羔裘如濡。《庄子· 天下》-以濡弱谦下为表。气痞也是按之濡,且原文第1 49条明确说:“但满不痛者,此为痞”,故当无疼痛。②可以从仲景的药物用法上反推, 大黄黄连都是用麻沸汤泡渍, 而非煮服, 取大黄黄连清凉之气,清上 焦中焦无形之热, 热未成型, 何以疼痛? 


2 辨痞硬(硬满)与结胸 

        2. 1 “硬满”当有疼痛 

      《伤寒论》第124条言:“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 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 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 主之。”此处的“硬满”当有疼痛,因为这是一个典型的瘀血证,瘀血证在张仲景的书中是可以出现疼痛 的。《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曰: “产妇腹痛,烦满不得卧,法当枳实芍药散主之。假令不愈者,此 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与下瘀血汤。”抵当汤的用药比下瘀血汤的用药更为峻猛,可以反推1 2 4条之症 状或有疼痛,“硬满”一词含有疼痛之意无疑。 


2. 2 “硬满”和“痞硬”可以互用 

      《伤寒论》第96 条言:“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 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 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 有微热,或咳者,与小柴胡汤主之。”原文第 230条 言:“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 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也。”原文第266条言:“本太阳病不 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 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对于小柴胡汤证出现的胁下不适一症,仲景有的条文使用“硬 满”,有的条文使用“痞硬”,足见两词意思相同,可 以互用。 


2. 3 半夏泻心汤证当有疼痛 

      从上文可知,“痞 硬”一词和“硬满”互用,当有疼痛表现,由此可以推 出原文第96条的小柴胡汤证,原文第157条生姜泻 心汤证,原文第158条甘草泻心汤证,原文第161条 旋覆代赭石汤证,原文第163条的桂枝人参汤证,原 文第165条的大柴胡汤证,原文第16 6条的瓜蒂散 证都有疼痛。既然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患者可 以有疼痛表现,按如此推论,不管是从方剂药物组成 上看,还是从临床上看,半夏泻心汤也应当有疼痛一 证,可为何仲景却未说明,这是最让后世困惑难解的 一点。姜彤伟等[3]认为: 痞证患者的确有一部分可见 脘腹疼痛,并且现在临床报道也证实了这一点。那么, 我们是否还要拘泥于仲景“但满而不痛”之说。


    《伤寒论》第14 9条言:“伤寒五六日……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 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 ,宜半夏泻心汤。”此条所述乃柴胡证被误下之后出现的结胸证和痞证之 鉴别,对于“结胸”一证张仲景已经明确定义了必然出现疼痛,如原文第128条言:“病有结胸,有藏结, 其状何如?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 原文第135条言:“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 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原文第 137条言:“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 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热(一云:日晡所发心胸大烦),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大 陷胸汤主之。”原文第13 8条言:“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既然仲景确定“结胸”一证会出现“心下满,硬痛”,那么对于 与之相鉴别的半夏泻心汤之“痞证”就只能定义为“满而不痛”。可见在原文第 149条中,为了鉴别 “结胸”,张仲景只能如此行文;且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和生姜泻心汤三方唯独半夏泻心汤是写的宜而不是“主之”。 

   3 “痞”还可作为名词 

     《伤寒论》第167条言:“病胁下素有痞,连在脐傍,痛引少腹,入阴筋者,此名藏结。死。”。徐锴在 《说文系传》中云:痞“又病结也。”孔颖达疏:“结如 物之裹结也”。仲景此处之“痞”字被后世理解为 “结块”之意,当为名词。如孙思邈《千金要方·癖 结胀满第七》中的鳖头丸“治小儿痞气,胁下腹中有 积聚坚痛方。鳖头(一枚)甘皮(半两)虻虫 蛰虫 桃 仁(各十八铢)上五味为末蜜丸,服如小豆二丸,日 三,大便不利,加大黄十八铢,以知为度。”可见孙思 邈认为此处“痞气”的表现为积聚坚痛,可以互通。 综上所述,原文第167条中的“痞”可以作为名词, 乃后世“癥瘕积聚”之意。 

4 结语 

     综合以上的分析,在张仲景的书中“痞”“痞硬 (硬满)”“结胸”三症状是不同的,仲景定义“痞”为 “不痛”,典型的方证如第154条、第164条的小泻 心汤方;“结胸”定义为“按之痛”,典型方证如第 13 5条、第1 37条的大陷胸汤证,而在临床上还有很 多时候,患者症状介于“痞”和“结胸”之间,有疼痛 但是比较轻微,既不属于完全不痛的“心下痞、气 痞”,又不属于疼痛明显的“结胸”,张仲景将其称为 “痞硬”或“硬满”,两者意义相同,方证如第96条、 第230条、第266条的柴胡汤证,第157条、第158 条的生姜泻心汤证和甘草泻心汤证,第160条的旋 覆代赭汤证;第163条的桂枝人参汤证;第165条的 大柴胡汤证;第166条的瓜蒂散证;第124条的抵当 汤证;且《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云:“按 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可以作“痞硬”当有疼痛的另一铁证。从仲景的行文 可以看出三者关系如下:痞→痞硬(硬满)→痞硬痛 (结胸),由“但满不痛”到“痛不可近”是一个由轻 到重的过程。由以上结论完全可以推出半夏泻心汤当有疼痛,但是为了突出鉴别大陷胸汤证,张仲景只能定义为不痛,如若不然,“辨症论治”便沦为空谈。         总之,圣人之心,高深难测,张仲景《伤寒论》是 字字藏玄机,句句相联系,“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后学者看不明白的地方千万不可妄下结论,以免贻笑大方。


参考文献: 

[1] 熊曼琪.伤寒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 03: 1 50. [2] 肖雪,朱同刚.小议《伤寒论》中的痞字[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 报, 20 09, 2 5(5): 798. 

[3] 姜彤伟,金东明.论痞[J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 001,17(2): 4-5.


          听说妄想着恢复中华民族汉唐医学雄风的仲景门徒们都会毫不犹豫地关注这个账号,因为它代表着梦想、坚持、努力、和创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肖相如教授特异性方证学习笔记12——大柴胡汤
呕吐经方归纳
《伤寒论》半夏泻心汤
腹满(厚朴七物汤、厚朴三物汤、大柴胡汤、大承气汤,大黄附子汤 赤丸方,附子粳米汤方)
【读伤寒】四逆散方解
​四十一、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四肢关节疼痛之甚。),微呕,心下支结(心下感觉支撑闷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原文146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