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高的老师和弟子


二高的人和事


刁海洋

韩文绪老师

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来到了偃师二高,二高的门卫兼司钟的是我小学的启蒙老师韩文绪老师,他因年轻时讲课不惜力,声带出了问题,没办法从小学调到偃师二高作了门卫兼敲钟。
韩文绪老师毕竟当过教师,对敲钟这个活儿真算研究到家了,可以说是我见过的敲钟水平最高的。起床钟,先缓慢的敲,每一声间隔几秒钟,那真是“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然后是不紧不慢的敲,每一声间隔一秒钟,那真是“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接着是开始加速敲,那真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最后转入缓慢敲,慢慢结束。那可谓“所有寝室高声言,所有住房灯光白”。有一次韩老师解释说:“起床钟啊,开始敲得急,我怕把老师和学生们吓着,慢慢敲,先把大家喊醒。学生们瞌睡多,敲得短,可能喊不醒,因此要多敲的时间长一些。敲得快时不能突然停下来,会让大家觉得不舒服。”“预备钟要敲的稍微长一些,同学们在活动,老师们在忙活,敲得短了,大家会听不见。上课钟不能敲得长,老师等着讲课,学生们等着听课嘞。下课钟也不能敲得太长,有的老师可能剩个尾巴没讲完嘞,有的学生可能想把笔记整理完嘞。”
韩文绪老师,做老师时是个合格的老师,做司钟时是个合格的司钟,什么叫不简单?把简单的事情做好了,就是不简单;什么叫不容易?把容易的事情做好了,就是不容易;什么叫不平凡?把平凡的事情做好了就是不平凡。韩老师,我难忘的优秀的门卫和司钟员!

段武山老师

在偃师二高任教时,同事段武山段大哥亲手制作送我的竹片翻馍铍,用了二十三年后,昨日光荣退役,成为美好的难忘的永久的回忆了!
1981年阳春三月到偃师二高任教,住在校园中院,不足八平方米的办公室兼卧室和厨房,那时候对做饭很感兴趣,因此就“戳挤着”做饭,做饭只做简单的面条和稀饭,再到距离卧室十几米的教师伙买馍。大约五年后,搬到了二高南院新盖的教师宿舍楼一楼,住房面积扩大了一倍,还外带一个六平米的小厨房,做饭规模扩大了,做饭档次提高了,饭菜品种和花样繁多了,学会了蒸馍。偶尔想换换口味,在老家带来了一个鏊子,就学着烙油馍,因为没有翻馍的专用工具翻馍铍,就用筷子笨拙地翻馍,好多次都因翻馍工具不得劲而烧了手,心想买一根,觉得没必要,偶尔烙一次,不值过“麻那缠”。有一回烙馍时用筷子翻馍又被烫了手,隔壁的段嫂看见了,笑呵呵地拿着自家用竹片做的翻馍铍来帮忙,嘿!不用不知道,一用吓一跳!“得劲!”馍烙好后,段嫂笑呵呵地又拿着翻馍铍走了过了一天,当我又一次我搁上鏊子,放上馍,拿着筷子翻馍的时候,段哥拿着一根用竹片做的新翻馍铍来了,笑呵呵地说:“来,试试!”接过来一看,一根新竹片,被段哥削的不长不短,不薄不厚的,被段哥用砂布打磨的光蔫蔫滑溜溜的,一用,比他家的那一根还可手,我们一家不停说着“谢谢”,段哥又一笑:“一根竹片嘛!谢啥嘞?”从此,烙馍有了专用工具,我家告别了用筷子翻馍的时代,我们家吃烙馍的次数明显增多了,去教师伙买馍的次数明显变少了。1988年,随着搬家这根翻馍铍从二高南院来到了二高后院的新家;1991年,随着搬家这根翻馍铍从二高来到了偃高南楼的新家;1994年,随着搬家这根翻馍铍从偃高南院来到了偃高后院的新家;2002年,随着搬家这根翻馍铍从偃高北院的旧家来到了偃高新家属院的新家。
离开二高二十一年了,段哥退休也十年了,这十年间见过段哥的次数很少,也只是一两次,他退休后一直在登封武校代课,很少回来,更很少来偃师。我每学期去二高下乡两次,偶尔还能见见段嫂,但这些年来最多也是见过三五次,但提及段哥和段嫂的次数就不知多少回了,每次我一个人烙馍,拿起段哥做的翻馍铍,每每想到段哥;有时候,和“手掌”一起烙馍,拿起段哥做的翻馍铍,每每提到段哥;有时候烙馍,姑娘在一边帮厨,拿起段哥做的翻馍铍,也不断提到人家的“段伯伯和段娘娘”。
前些年,烙馍时,发现翻馍铍的前端开裂了,用刀削了削继续用;又用了几年,被削过的地方又开裂了,又削了削还是继续用;从去年起,开裂的频率越来越高了,每一次开裂后削一削再用的间隙也越来越短了,屈指一算,二十六年了,一个馍三两,一次烙三个,一个月保守说烙十次,一年就是一百二十次,一年就是一百二十斤,二十六年,小小的翻馍铍挑起了三千多斤的油馍啊!段哥做的翻馍铍由原来的黄色,到后来的棕色,再到现在的枣红色,由原来的一尺多长,到现在削到了尺把长,该光荣退役了,前些天,一号“手掌”给她们的拳友说到了我家“翻馍铍”的传奇故事,谁知道两天后拳友也给她削了两根竹翻馍铍,一号手掌拿回来,我一看,从用料、造型到做工,不亚于当年段哥的杰作,新翻馍铍上岗了,旧翻馍铍下岗了,在今后的日子里,只要拿起新翻馍铍,必然会想起旧翻馍铍,必然会想到制作翻馍铍的段哥和段嫂,与段哥段嫂的那份浓浓的情谊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每每用着段哥给我做的翻馍铍,我都想,一根铁制的翻馍铍,在当时市场上也就是三毛钱,竹片翻馍铍,仅仅是花点功夫,若段哥二十三年前,不是给我做的翻馍铍,而是给我了一百元钱,恐怕那一百元钱早花光忘净了,绝对不会几乎天天想起段哥、提及段嫂的。看起来,赠人十金,不如送人一物啊!十金花尽空悠悠,睹物怀人思悠悠——
烧水邱师傅
离开二高25个年头了,但有个人还一直清晰地留在记忆里。他一米九零的个头,瘦骨嶙峋,走路一摇一晃的,步子很大,大脚落地有声。他是学校的临时工,负责烧开水,供全校师生饮用,全校师生都叫他“邱师傅”。
邱师傅很热情。每天凌晨,他在大锅里放满水,打开火,全校师生下操后,第一锅开水就烧开了,学生们提着暖壶,蜂拥而上,他站在大锅旁,高声地不停地喊叫着:“别挤!招烧着!多着嘞!”老师们打水,往往避开学生打水的高峰,或提前去,或滞后去,邱师傅站在一边,拿着水瓢,亲自给老师们打水,有时候老师们觉着不好意思,他往往说:“你们来回换手,耽误事!”有时候,有的老师急着上课,他都会让老师们把暖壶放下,打好后,亲自送到老师屋里。
邱师傅很正直。不论谁去打水,都必须遵循“先来后到”的原则,不允许任何人插队、加塞,校长书记也不行。有一次,一群老师在打水,新来的小孙老师也加在其中,看着跟学生似的,邱师傅用水瓢推开他说:“你这个学生,跟老师们挤啥嘞!”旁边的老师们都笑了,告诉他,这是新来的老师,邱师傅脸一红,很快的给小孙老师打了水。
邱师傅很“戳利忙”。看到老师们打煤球,他会去帮你打。看到老师种菜,他会去帮你种。二高的生物实验室,缺一套“人体骨骼”标本,他听说了,找到领导说:“咱学校东边的卖菜沟里,有个无主坟,我去把他弄回来,你们甭管了。”邱师傅到那里挖了回来,放在大锅里煮了煮,制成了一套完整的“人体骨骼”标本。
邱师傅很敬业。早饭后,午饭后,晚饭后,水烧开了,邱师傅就会在老师生活区和学生寝室周围,不停地转着圈吆喝:“茶——开——了,谁舀!”“茶——开——了,谁舀!”“茶——开——了,谁舀!”中国的汉语言,有种同音异议现象,邱师傅吆喝的这句话,确实有歧义,听着不文明,有老师提议让他改改口,他往往一笑说:“恁想恁多爪嘞?”还是依旧吆喝着。
我离开二高后,听说邱师傅觉着自己年龄大了,自动辞职回家了。离开二高25个年头了,烧水的邱师傅若健在,应该是九十多的高龄了吧?

卖菜的弟子

大海家的菜篮子都是小海擓着的,偶而受小海之托,大海也擓一擓。那一次受小海之托去买菜的路上,碰到了开着三轮车在县城流动卖菜的弟子:“老师,弄啥类?”“买菜嘞呗!”“那你看看车上的菜,有你需要的拿吧!”“车上都是啥菜呀?”弟子一笑,抑扬顿挫地说:“车上有洋柿子,番茄,西红柿-----”弟子没说完,我也抑扬顿挫地接着说:“车上还有山药蛋,土豆,马铃薯!”没说完我们师徒都大笑起来!
我们笑是事出有因的,这个卖菜的弟子,是偃师二高81届的学生,我81年3月到二高,他在高三。期间他的语文老师因身体的原因,我带了他们几节课。有一次语文课上,我给他们讲高考考点“语言的运用”里“仿写”这一节。当讲到答题技巧时,我说:“此类题的答题技巧就是'比着葫芦画个瓢,照着老虎描个猫’。”然后我出了个上联“洋柿子,番茄,西红柿”,让同学们对下联。很快有学生对出了下联:“山药蛋,土豆,马铃薯。”-------没想到,四十年过去了,弟子依然记着那节课!还在这个时候巧妙地用上了。
笑声中,弟子给我装了一兜土豆和番茄递过来,我摆着手笑道:“老师今天吃豆腐嘞!不吃洋柿子,番茄,西红柿,也不吃山药蛋,土豆,马铃薯。”边说边疾速离弟子而去!我知道,弟子送老师菜,是实心实意的。这点菜钱,就弟子而言是不算什么的。我不要弟子的菜,也是实心实意的。这点菜钱,就老师而言也是不算什么的。但是,弟子不容易,整年起早摸黑,风里来,雨里去,吃弟子的菜,老师难以下咽啊!
但刚离开就后悔了,没接弟子的菜,可能会伤弟子的心了,弟子会想“老师看不起他”
今后再碰见这个卖菜的弟子,弟子若再送菜,那是必须要接住的!——好几年没碰到这个卖菜的弟子了,明天能碰到吗?

弟子小老板

大海不好转商场,特别是不好转服装商场,偶尔也转转,今天就是。进了西亳市场,恰好碰到了好多年没见过的偃师二高的一个弟子。
说话中知道他在西亳市场做服装生意,热情邀请进去看看,盛情难却,进得店来,放眼四望悬挂着的堆放着的羽绒衣,但就颜色说,红黄绿,青蓝紫,白黑灰,说得好听点好像进了百花园,说得难听点,好像进了垃圾站。几十年后第一次和弟子见面,不易对弟子的生意说什么,但还是拐弯抹角的问:“生意咋样?”弟子笑笑说:“还行!”从弟子的话语里,我知道弟子的生意,不是一般的“还行”,应该是相当的“行”嘞!
我指着五颜六色的羽绒衣问:“天热前可以卖完吧?”弟子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笑着说:“应该是可以的。百货中百客,挑到底卖到底,木事。”弟子很健谈,在学校时就是个巧嘴八哥,绝对是做生意的料。弟子说,生客第一次进店,我彬彬有礼,谦恭有加,她绝对买;回头客来了,我又是茶又是烟的,人家会好意思不买?有的一进店,心急火燎的,我比他更急,赶紧推荐,他就买了;有的一进店,慢达厮游的,我也就慢慢陪着,推荐着;有钱的买的是尊贵,咱就给他推荐高档的;没钱的买的是实惠,咱就给他推荐物美价廉的;豪爽人买的是仗义,他出价,只要差不多,我就不还价成交;小气人目的要省钱,人家块儿八角砍价,我就最低价给他;挑剔的咱做好解释;麻缠的咱随和接待,啥人啥打法,没有做不成的生意,没有卖不出的衣服!摸清顾客心里,把握顾客个性,满足顾客需求,弟子这样做买卖,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为弟子点赞加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们说,哥是不是要过去提醒她丝袜走光了呢!
猪头鱼尾,吃了不悔
他把门重重地关上了| 纪念邱岳峰逝世34周年
厨师行业,什么是打荷?
出火殡
赵本山最得意的弟子是宋小宝?当然不是!“一哥”依然还是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