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姬华强 ‖ 回望故乡(三)

回 望 故 乡(三)

姬华强

一位舍身求法者远去的背影

     偃师市缑氏镇东北有一条不大的河谷,河谷名叫凤凰谷,在凤凰谷有一个人口不过千余人的美丽村庄,村庄名叫陈河村。陈河村北依景山,南边有一条清清的小河从村边流过。一千四百多年前,这个村子出生了一个名叫陈袆的男孩,他就是后来名垂史册的大唐高僧,俗称唐僧唐三藏的玄奘法师。

    说起对于唐僧的认识,大多数的中国人都是从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开始的。《西游记》里的唐僧是一个既愚又痴的糊涂虫。小时候读《西游记》,看到唐僧动不动就对可爱的猴哥孙悟空念紧箍咒,孙悟空痛得满地打滚时,自己也气得直跳脚,这唐僧真是太可恨了!还有一个问题多年未解,既然孙悟空一个筋斗就是十万八千里,这唐僧为什么非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跑那么远到西天去取经呢?让孙悟空直接取回来不就得了,分分钟的事呀,真是太傻了!再后来,对唐僧的印象就更差了,之所以如此,来源于伟大领袖毛泽东和文学家郭沫若的一次诗词唱和。1961年10月18日,郭沫若观看了浙江绍剧团演出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我估计郭老这次看戏和后来的我看《西游记》时的感觉是一样的,气得直跳脚,于是赋七律一首,诗曰:“人妖颠倒是非淆,对敌慈悲对友刁。咒念紧箍闻万遍,精逃白骨累三遭。千刀当剐唐僧肉,一拔何亏大圣毛。教育及时堪赞赏,猪犹智慧胜愚曹。”后来,伟大领袖毛主席看到了郭沫若的诗作,对于郭老看待唐僧的态度却大不以为然,委婉地批评他说,唐僧虽然愚蠢了些,也不至于千刀万剐嘛,他还是可以教育好的,在妖魔成灾的情况下,在敌友问题上一时是非不明是可以原谅的。于是就有了毛泽东那首传诵一时的诗作——《七律·和郭沫若同志》,诗云:“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多少年来,国人对于唐僧唐玄奘的印象大抵如此。高中毕业后,我到外地读书,当同学问及家乡出过什么名人,我说到唐僧唐玄奘,引来的往往是一片哂笑。

    后来对玄奘法师印象的第一次全面改观是大学时代学习鲁迅先生的文章,题目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文章作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当时的中华民族又一次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社会上弥漫着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并放言中国人早已失去了自信力。当此之际,鲁迅先生大声疾呼:“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先生这段读来让人热血沸腾的名言里,所谓舍身求法的人指的就是我一千多年前的乡贤——玄奘法师!

    再后来,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慢慢地我对我的乡贤玄奘法师的认识也由逐步的理解到无限景仰!用颜渊对孔子的感叹来形容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仰之弥高,钻之弥深,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吴承恩的《西游记》就不说了,既然是小说家言,自是不足为信,那么看看正史里是如何写他的,然而我翻遍《新唐书》,对于玄奘法师的记载竞付之阙如。怅然若失之余,继续查阅资料,这才明白,所谓《新唐书》乃是宋人在后晋时期修撰的《唐书》的基础上重新编纂的。欧阳修、宋祁两位总撰稿人因奉儒家为正朔,持有排佛的偏见,修撰《新唐书》时就把《旧唐书》中关于玄奘和僧一行的传记给删掉了!由此看来,欧阳修虽然在文学成就上名列“唐宋八大家”,为几百年不可多得之人物,但他眼中的玄奘法师,无非一和尚而已矣。其识见和鲁迅先生比起来差距真是太远了!叹息之余,再看《旧唐书》,对玄奘法师的记述也不过了了四百字罢了!愤懑之时,我忽然明白,所谓“正史”者不过是为帝王将相所作的“家谱”,那么这“正史”又怎配为伟大的玄奘法师立传呢?试想二十四史中那么多的王侯将相现在又有几人能为今天的人们所提起呢?其实,后世的学者研究玄奘法师,最主要依据还是他本人的著作《大唐西域记》、唐代慧立法师修撰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和唐代僧人道宣的《续高僧传》。那就让我们从历史的记载里,来追寻他远去的背影。

    史料记载:玄奘俗姓陈,名袆, 公元600年,出生在洛州缑氏县。玄奘四岁那年,母亲病逝,十岁那年父亲病故。父亲去世后,他就跟着早年在洛阳净土寺出家、法名长捷的二哥来到洛阳学佛。玄奘十三岁那年,隋朝的大理寺卿郑果到洛阳剃度僧人,郑果看他气宇不凡、志向远大,就破格录取了他。并感叹说:“诵业易成,风骨难得。若度此子,必为释门伟器!”后来的玄奘终成一代高僧,果然验证了郑果的预言。 

    玄奘从十三岁出家一直到十九岁之前,一直在洛阳生活,少年的玄奘因“备通经典”在洛阳的佛学圈子里一时声名鹊起。十九岁那年,因时局动荡,他和他的兄长长捷法师一起西奔长安。二十岁那年,他们又一起来到成都。这期间玄奘兄弟二人在佛学上勇猛精进,时人称为“陈门双骥”。二十四岁那年,玄奘离开四川,回到长安,继续深入学习佛典,据历史记载,二十六七岁时,玄奘法师已名满长安,已然成为“释门伟器”。626年,适逢印度僧人波颇抵达长安,玄奘听说印度的戒贤法师在那烂陀寺讲授《瑜伽论》总摄三乘之说,于是发愿西行求法,直探原典,重新翻译,以求统一中国佛学思想的分歧。于是他结侣陈表,但是“有诏不许”。后来,玄奘的旅伴都退缩了,惟有他西行求法的痴心不改。公元627年秋天,关东地区遭遇了罕见的霜灾,措手不及的大唐王朝只能放任灾民外出逃难。就这样玄奘随着扶老携幼的百姓离开了长安。

    兵荒马乱,盗匪横行,那一刻,玄奘明白此一去很可能再也无法返回大唐,那一刻他又怎会想到,此一去就是行程五万里,此一去就是整整的十八载!离开长安,玄奘孤身一人开始了他西行求法的漫漫征途。那一刻,他不会想到,为了到达他心中的圣地——那烂陀,他整整走过了四个春秋冬夏!他不想会到这一路会经过那么多的曲折艰险,一次次的死里逃生! 

 

    公元627年秋,私自出境的玄奘来到大唐的边塞瓜洲城。面对一望无垠的沙海,他拒绝了当地胡人善意的劝告,抱着宁可向西而死,绝不东归而生的信念,他独自一人走进了八百里翰海。行走了一百多里后,一场不期而遇的风沙使他迷失了方向,慌乱中他又打翻了盛水的皮囊。短暂的犹豫后,他毅然继续前行,这就把他推向了死亡的边缘。在四天五夜滴水未进,他已出现幻觉的时候,奇迹出现了:枣红马发现了水源,在和死神擦肩而过后,经过几天的跋涉,他终于走出沙海,来到西域小国伊吾。

    离开伊吾,玄奘来到西域最大的国家高昌。高昌王信仰佛法,对玄奘这位来自大唐的高僧礼遇有加。但玄奘没有想到又一场考验还在后面等着他。在后来的一段日子里,高昌王麴文泰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挽留他,想让他充当这个国家的大法师,都被他婉言谢绝。最后高昌王亲自出面劝说无效后,发出气势汹汹的威胁:要么留在高昌,要么把他送回大唐。面对盛怒的国王,玄奘语气舒缓却掷地有声:“玄奘来者为乎大法,今逢为障,只可骨为王留,识神未必留也。”随后决定绝食,连续绝食三天后,玄奘的决心最终深深打动了高昌王,两人在佛祖面前结拜为兄弟。高昌王决定举全国之力支持玄奘西行。玄奘也答应,从印度求法归来,在高昌讲经三年。高昌王为玄奘提供了足够使用二十年的路费。离开高昌国时,玄奘已不是孤身一人,而是拥有了一支规模不小的队伍,30匹马,25个随从,四个徒弟,以及一位高昌官员。不仅如此,高昌王还为沿途24位国王准备了厚礼,叮嘱他们对玄奘西行给予关照。 

    从高昌向西经过焉耆和龟兹,就是是葱岭,过了葱岭就走出了西域。龟兹是佛教大师鸠摩罗什出生的地方。玄奘在这里停留了两个月,第二年的春天来临的时候,玄奘一行离开龟兹,准备在一个叫凌山的地方翻越葱岭。凌山终年冰雪不化,寒风惨烈。翻越凌山,玄奘又经历了一场生与死的考验,七个昼夜里数次遭遇灾祸,一位徒弟死于一场小型雪崩,一位徒弟被狂风卷下山谷,役工冻毙者十之三四,三十人的队伍将近一半葬身凌山。

    公元628年春天,玄奘翻越凌山,走出了西域,从此进入了中亚。这一年的夏天,玄奘来到了中亚的第一个城市——碎叶。七十三年后唐代的大诗人李白在这里出生。当年西突厥帝国的王庭就在碎叶。西突厥可汗在这里召见了玄奘一行,并派人护送他穿越广袤的中亚大草原, 再一次翻越大雪山后,进入了中亚和印度交汇地带。在今天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边界附近,喀布尔河和印度河交汇在一起,这里曾是古代著名的渡口。公元628年秋天,离开长安一年后,玄奘来到了他心中的圣地——天竺。

    渡过印度河之后不久,玄奘向东南前行,进入今天的克什米尔地区,来到迦湿弥罗国。根据玄奘的记载,当时的印度分为七十多个国家,迦湿弥罗国就是其中的之一。迦湿弥罗是佛教历史上第四次结集佛典的地方,因此这里保留着非常完备的佛教经典。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如获至宝的玄奘埋身于浩瀚的佛经当中,刻苦钻研梵语佛典。为日后周游印度和回国翻译佛经打下了初步的基础。

  那烂陀寺遗址   

    公元629年的秋天,饱读佛经的玄奘离开了迦湿弥罗继续南下,因为当时佛教文化的中心还在南方的那烂陀。公元630年,玄奘行走了三千多里,穿过了印度北方的七个小国,在第二年的春天,玄奘来到了恒河边。心中的那烂陀就在不远的前方了。然而就在这个时候,玄奘遭遇了西行以来最危险的一次劫难。玄奘沿恒河而下的时候,突然从两岸茂密的树林中冲出十几条船,拦住了玄奘一行。这次他们遭遇了强盗!遭遇强盗不怕,无非是财物被抢罢了。可怕的是玄奘遇到偏偏是有信仰的强盗,他们不仅抢了他的财物,还要把他抓住杀了去祭祀他们所信奉的天神。被拖上祭坛的玄奘心中默诵着弥勒菩萨,等待着死神的来临。这个时候,奇迹降临了!突然间,“黑风四起,折树飞沙,河流涌浪,船舫漂覆”,强盗们吓得纷纷跪地求饶,玄奘最终又逃过一劫!

    公元631年的秋天,经过整整四个春秋的长途跋涉,玄奘终于抵达西行的目的地——那烂陀。那烂陀寺的主持、百岁高龄的戒贤法师为玄奘专门开讲《瑜伽师地论》,《瑜伽师地论》是最重要的佛典,戒贤法师是瑜伽学派最权威的学者,戒贤法师用了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为玄奘讲完了这部四万颂的经书。玄奘学习《瑜伽师地论》则用了整整五年,他非常认真地从头到尾研读了三遍。除了通览佛教经典,玄奘还专心于古印度的逻辑学和语言学的学习研究,对于佛教的通用语梵文,他更是字斟句酌。 留学那烂陀的那几年,玄奘的生活平淡而充实,五年的时间一晃而过。那烂陀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玄奘决定再次游学,在其后的3年时间里,玄奘走遍了整个印度 

    公元641年春天,戒日王主持曲女城召开以玄奘为论主的佛学辩经大会。五印18国的国王、3000个大小乘佛教学者和外道2000人参加。当时玄奘讲经,任人问难,但无一人能予诘难。玄奘一时名震五印,并被大乘尊为大乘天,被小乘尊为“解脱天”这场历时18天的辩经大会将玄奘的留学生涯推向了顶峰.

    公元641年,玄奘辞别戒日王,准备回国,戒日王决定派人护送玄奘从海路返回大唐。但玄奘没有忘记当年与高昌王的约定,毅然决定从原路回国。后来,在东归途中,玄奘得知,高昌王麴文泰已经不在人世。兄弟之约终成往事,玄奘这才决定从南路直接返回大唐。

    公元645年,玄奘回到长安。从公元627年离开长安,这一别就是十八年。这十八年里,玄奘走过了五万里的漫漫长路,历经一百一十多个国家,他从印度带回佛经657部,这对于大唐来说这是一笔不可估量的精神财富。

    当年二月,唐太宗在洛阳宫仪銮殿召见了西行归来的玄奘法师。从这以后到公元664年直到他圆寂的二十年里,玄奘法师多次拒绝了唐太宗父子要他脱去袈裟,辅佐朝政的建议,在长安、洛阳两地潜心从事佛经的翻译,他一生共主持翻译佛经75部,1335卷。此外他还遵照大唐皇帝的旨意,完成了详细记载他西行见闻的《大唐西域记》,并把老子的《道德经》译成了梵文。

褚遂良楷书《大唐三藏圣教序》

    公元648年,玄奘完成《瑜珈师地论》的翻译,唐太宗亲自为之做序,这就是那篇著名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在这篇781字的序文里,唐太宗对玄奘作出高度评价。“有玄奘法师者,法门之领袖也。……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这篇圣教序最早由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禇遂良书丹,称为《雁塔圣教序》,后由沙门怀仁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刻制成碑文,是为《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雁塔圣教序》和《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后来都成为书法史上的著名法书,至今仍然是学习书法者必读必临的法贴。

    一千多年后,作为玄奘西行实录的《大唐西域记》无意照亮了印度的古代史。由于印度人没留下文字历史,其历史多存在于传说之中。马克思曾经感叹,古代印度尽管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但“印度社会根本没有历史,至少是没有为人所知的历史”。英国历史学家史密斯这样评价玄奘:“无论怎么样夸大玄奘的重要性都不为过。中世纪印度的历史漆黑一片,他是惟一的亮光。”

    历史最终总是公正的。2004年9月,举世公认的佛学家、哲学家、旅行家和翻译家,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玄奘法师,和孔子、老子、孙子、屈原一起被国务院新闻办确定为第一批对外宣传的我国历史圣贤。 

          

    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我回到故乡,再一次去参观玄奘故里。登上十数层的台阶,走进位于凤凰谷山坡上的这个不大的院落。和煦的阳光下,在宁静的小院里盘桓,春风吹来一阵阵清脆的鸟鸣,让人的思绪仿佛飘回一千多年前的大唐。其实,玄奘西行取经归来,还是重返过故里的。那是唐高宗显庆二年,公元657年。《续高僧》里《玄奘传》这样记载:“奘少离桑梓,白首言归。访亲问故,零落殆尽。惟有一姊,迎与相见。”从十一岁那年走出凤凰谷算起,他阔别故乡已经四十七年了。故乡的亲人故旧,大多已离开人世,惟有年迈的姐姐出门相迎。我们无法想像,那一刻,几万里归来的玄奘是否会心生微澜,但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又会给他疲惫的身心带来怎样的抚慰呢?而那一年的那一天,这个宁静的院落又该是一副多么热闹的景象啊!

在这个院落里,目前仍存有一口老井,井口边生长着一棵高大的老槐树,由于这棵老槐树是从一棵死去的皂荚树的躯干里生长出来的,当地人称之为皂抱槐。玄奘西行取经去后,这棵槐树的枝干都神奇地向西方生长。那一条条伸向西方的枝干犹如母亲伸出的手臂,在热切地期盼着西行的玄奘早日归来!现在这棵老槐树仍生长在古井边,为前来这里的人们带来一片浓荫。时光流转,玄奘离开这个娑婆世界已一千三百五十多年了,一千多年来,他那远去的背影在人们的记忆里也许已渐渐模糊,但他所光大的佛教文化早已与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一起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基因,融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他一往无前,舍身求法的精神也早已成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激励着人们为了心中的梦想而奋然前行!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贤之风,山高水长!  

    作者:姬华强,1966年生,偃师市缑氏镇姬家村人,1989年毕业于郑州大学新闻系。现为《漯河广播电视报》总编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别被《西游记》骗了,赞助唐僧取经的不是唐太宗
唐僧真正的结拜弟兄,虔诚敬佛甘当唐僧的人肉台阶,因反唐被灭国
真实历史上的唐僧,最后究竟是怎样死的?
唐僧真正的国王哥哥是谁
《玄奘之路》解说词第二集《绝域求生》
唐僧的结义兄弟是哪个?说李世民的,你那是被西游记给骗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