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音乐治疗的方法与技术


一、聆听法

聆听法又称“接受式音乐治疗”(receptive music therapy),即在治疗师的指导下,通过聆听特定的音乐以调整人们的身心,达到祛病健身的目的,是运用非常普遍的方法。各国由于各自的文化传统不同和音乐治疗发展处于不同的阶段,所以有不同的聆听技术。 

(一)音乐放松
 音乐放松是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聆听法技术。不同的音乐治疗师都有不同的创造。可以选用适合来访者任何体裁的音乐材料,加上指导语会有更好的效果。制成音乐制品的音乐放松CD盘有《音乐渐进放松》《瑜伽音乐放松》等,这些带有指导语的音乐直接应用于临床都有很好的效果。 

(二)聆听讨论
 这是美国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包括歌曲讨论和编制个人“音乐小传”。在治疗中,由治疗师或患者选择歌曲,在聆听后按治疗师的指导进行讨论;更进一步的聆听讨论,由每人选择自己人生的各个阶段中特别有意义的歌曲或乐曲,聆听这些音乐时回忆当时的情景,此时,回忆会引起强烈的情绪反应。用语言回忆往事,比较客观冷静,而与音乐相伴的回忆就富于强烈的情感色彩。在做这一治疗时,不管回忆的内容是欢乐还是悲伤,回忆者往往不觉潸然泪下,成为敞开心扉的突破口。小组中每位成员的聆听、回忆与讨论都能促进个人的心理成长,治疗师也能迅速地了解患者的“情感历史”,该法常用于集体治疗。 

(三)音乐冥想
 这是聆听音乐达到思想意识深度放松的方法。在日本很流行,日本音乐治疗家渡边茂夫所著的《新音乐疗法》中有详细的介绍。该法吸收了古老的瑜伽修行的“冥想”技术,“冥想”即指深沉的思索和想象。作者认为音乐可以成为开发“自我治愈力”的最安全、最简易的手段。音乐冥想法是按照音乐的功能,选择不同的乐曲编制特定的音乐带,进行聆听和冥想。这些乐曲分别用于人的起居和情绪调节的各个方面,如应用于起居和睡眠的“早晨的音乐”“催眠音乐”;调节情绪的“焦虑不安时的音乐”“怒气不息时的音乐”“悲伤时的音乐”;用于治疗疾病的“血压升高时的音乐”“肠胃不适时的音乐”等。编制的乐曲主要是西欧古典音乐或现代音乐,也有专门制作的音乐。如用于焦虑不安的乐曲有李姆斯基的《野蜂飞舞》、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等。实施音乐冥想时有一定的程序,如“进入冥想”“退出冥想”,聆听时也有规定的姿势。 
 日本的音乐冥想法还录制成CD片,在全世界发行。 

(四)积极聆听
 国内最初开展音乐治疗时,曾将聆听法归为“被动式”,其实聆听并非被动。美国唐·坎贝尔在他所著的《莫扎特效应》一书中,提出了积极聆听的概念。他认为聆听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听”则是消极的,我们通常的听常常是习惯性的、随意的听,不是用心的听。一般的听是指经由耳朵、皮肤、骨头来接受听觉信息,聆听指的是一种能过滤声音、选择性集中、形成记忆和反应能力的听。作者认为发展适当的聆听能力是“莫扎特音乐效应”(即音乐的治疗功能)的秘密所在。 
 《莫扎特效应》中还介绍了比利时治疗专家汤玛提斯医生,为培养积极聆听能力的治疗训练技术,他发明了一种装置——“电子耳”,这种特殊的耳机能让听者听到已滤除低频的音乐,可以增强他们倾听与分辨声音的能力。这些音乐是经过滤频的莫扎特音乐、葛利高利圣咏等。滤频的音乐已失去了原有的音乐性,并不动人,主要是利用音乐中保留的中频和高频的音调,刺激和锻炼中耳的镫骨肌,听中频和高频时镫骨肌必须操控中耳的三块听小骨,从而使镫骨肌这种精细的小肌肉得到锻炼,达到改善听力的目的。汤玛提斯医生称之为“听力体操”,可用来强化耳内肌肉。治疗的实施要根据每位患者制订不同的疗程,前后各20天,每天2小时。开始阶段是比较被动的,一般只听滤频的声音,让耳朵适应这种声音刺激;患者的听力有进步以后,治疗就变为积极主动的形式了,这一阶段要求患者唱歌、朗诵及大声阅读,电子耳可以帮助他们听到自己发出的经过强化之后的声音,使患者学会对周围世界的各种声音作出积极的反应。这种疗法可以治疗那些在童年受过心理创伤、受过性虐待和患抑郁症的患者,还可以治疗创作受阻和有某些障碍的艺术家和歌唱家。 
 这种治疗的机制是基于耳朵带动大脑成长的理论。汤玛提斯医生认为,耳朵不仅具备听的功能,它还能用来调整我们的身体,耳朵掌管着身体的节奏、平衡和行动的方式,从水母的开合动作到人类的复杂行动,耳朵都相当于电脑的中央处理器,起到自动调节的作用,是人神经系统的总指挥。耳朵不但能整合声音信息,组织语言,控制声音,还具有感觉水平和垂直的能力,良好的听力甚至可以呈现出更好的外在气质。 
 积极聆听还可以影响脑波的变化。脑波与人的意识状态相联系,一般β波的振动频率为14~20Hz,是意识处于外界的分散状态或负面情绪时的脑波;α波的振动频率为8~13Hz,是意识处于高度集中或平静状态时的脑波;θ波的振动频率为4~7Hz,是意识处于创作、冥想或睡眠时的脑波;δ波的振动频率为0.5~3Hz,是熟睡、深度冥想和无意识状态的脑波。而音乐对脑波的影响,如每分钟60拍的巴洛克音乐、新世纪音乐等可以将脑波从β波转换到α波,原始的萨满鼓声可以使人进入δ波的无意识状态。作为积极聆听,你可以在处于意识分散或情绪化的状态听10~15分钟的巴洛克音乐和莫扎特音乐,使你的脑波从β波转换到α波,增强注意力和心智的组织能力;当你觉得缺乏创造力时,不妨听听浪漫音乐、爵士乐或新世纪音乐,把左脑的思考模式转到右脑为主导的状态,以激发创造力。 

(五)音乐想象
 这也是在美国得到较大发展的一种疗法。实施时由治疗师诱导患者进入放松状态,在特别编制的音乐背景下产生想象,有时想象中会出现视觉图像,这些图像具有象征意义,常与患者潜意识中的矛盾有关。在听音乐过程中,治疗师引导患者诉说产生的想象,音乐结束后与患者讨论想象内容的意义。这种疗法在20世纪70年代还形成了一套完整系统的技术,称“引导意象和音乐”(Guided Imagery and Music),简称GIM疗法。 
 GIM是美国马里兰州精神病研究中心的Helen L.Bonny博士在1970年创立的。她参加专家治疗队,与研究者一起给患者聆听编制好的音乐,发现放松与聆听古典音乐结合是进入深度意识状态的通路,是以往其他方法所不能达到的,形式以一对一最有效。对于这一治疗方法,Bonny博士在自著的《录音编制的音乐在引导意象和音乐过程中的作用》一书中,介绍了七种音乐模式:“积极肯定音乐”“死与复活音乐”“体验音乐”“分析抚慰音乐”“感情疏导音乐”“想象音乐”“集体体验音乐”。每一种音乐模式又分不同的阶段,每一阶段运用不同的乐曲。如积极肯定音乐中,就分六个阶段:准备阶段、进入阶段、建立阶段、目的阶段、安慰阶段和回归阶段。这些阶段包括如何使听者进入交替意识层,如何到达交替意识层,如何作用于交替意识层,最后如何引导听者从交替意识层回到意识中来。Bonny博士还列举了各阶段音乐的运用,如在“准备阶段”,用爱尔迦的爱述格玛的变奏曲第八和第九,乐曲从柔和细腻发展起来的旋律、和声逐渐进入到向上开阔辉煌的音响效果,引导听者进入宽广敞开的情感体验;在“进入阶段”,Bonny从莫扎特的《罗德特多米尼》中选择了人声部分,这段平静而蕴藏着生机的音乐,可触及听者的交替意识层;“建立阶段”采用芭伯写的《为弦乐的广板》,不同的旋律线帮助听者建立起丰富的生活体验;“目的阶段”选择了古诺的《圣可塔斯》作为高峰体验音乐,其丰富的和声织体、配器及不同的演奏法,使音乐直接穿透般地进入目的地——听者的心灵世界。在最后两个阶段“安慰”和“回归”,使用施特劳斯《死亡和变形》作为桥梁,把听者从抚慰带回到现实。安抚性的力量帮助听者达到超越,后回归到平静和轻松的状态。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引导意象和音乐,是通过听音乐去积极地建立人的自我实现的功能系统。实施“引导意象和音乐”的整个治疗过程包括“感应部分”、“体验部分”和“恢复部分”。 
 国内的医生运用音乐想象疗法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听过笔者在音乐治疗讲习班介绍了这一方法后,山西中国辐射防护研究所医院的医生,应用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治疗研究组制作的《梦之桥》音乐带,为患者作音乐想象,其中有患胃肠功能紊乱、糖尿病、心肌供血不足和心房颤动、乳癌晚期术后等各种患者,音乐想象治疗中,有的老年患者出现清晰的童年上小学时途经冬日的松花江边,到处是美丽的树挂的意象;有的出现高峰体验式的乘海轮送女儿上大学的意象和朝鲜战争结束后夫妻久别重逢的意象。这些效果均对患者的康复有很大帮助,有的患者说,在音乐想象中出现的意象自己几乎不记得在何时发生过,但音乐唤起的美好想象使自己的情绪大为改观。对有的患者,在音乐想象过程中作心电监测,心率及T波、ST段均有改善。该方法的程序包括接诊访谈,引导深部肌肉放松,音乐想象以产生生动的心理意象,聆听后的访谈。每4周为一个疗程,前2周每周4次,后2周每周3次,每次治疗时间60~90分钟。

二、主动法

 主动法又称“娱乐法或再创造式音乐疗法”(recreative music therapy),即引导患者直接参加到音乐活动中去,以得到行为的改善。 

(一)工娱疗法
 美国一般将主动法称为“娱乐法”,中国将其归入“工娱疗法”。该方法是由治疗师与患者一起参与音乐活动,运用音乐的娱乐功能,引导患者在参加演唱、演奏中得到愉悦和情感表达及促进交流和改善人际关系。对于完全没有受过音乐训练的患者,要提供一些技法最简单的乐器,教授最初步的音乐技能,鼓励其参加到集体的音乐活动中。患者参加音乐活动也是对所唱、奏的音乐的一种再创造。这一方法主要在精神病院运用,大多数精神病院都有专门的工娱治疗室,治疗师常组织患者合唱、合奏,演唱卡拉OK,将音乐与舞蹈相结合,举办联欢会,由患者表演各种节目等。工娱疗法常用于住院患者康复期,以恢复其各种社会能力。 

(二)击鼓疗法
 许多原始部落音乐中都有丰富的击鼓形式,这些形式大都有治疗功能,尤其是“萨满音乐”中的击鼓,越来越引起各方专家的兴趣。音乐治疗家将其吸收成为专门的音疗技术。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学民族音乐学教授运用西非的詹巴鼓(djamba drum),通过击鼓与心跳、呼吸的共振进行治疗。有的治疗师开办了萨满鼓训练课程,称为“脑力激荡练习”。一名参加过训练的企业经理说,练习后再回去工作,他有一种全新的感受,他的世界焕然一新,不再那么呆板,能想出有创意的新点子,人际关系也变得更好了。 

(三)吹弹疗法
 运用特定的乐器演奏治疗某些疾病,已取得了成功的实践。国内武汉市的笛子演奏家孔建华教习5名支气管哮喘的患儿吹奏笛子,经过2个月的疗程,孩子们的病情明显好转,这种“笛疗”是利用吹奏时肺部扩张的运动配合按摩和呼吸操的方法达到治疗的目的。目前孔建华已编写了30多首用于“笛疗”的教材。孔建华的“笛疗”是在捷克治疗家创造的吹弹疗法的基础上实施的。布拉格的一家医疗中心,组织患哮喘的儿童每天定时吹奏笛子,起到了防止哮喘发作的效果。日本神奈川县儿童医疗中心的治疗小组,教气喘病儿吹小喇叭,使其肺部功能得以增强。还有一个患儿手部神经功能障碍,只有一个手指能活动,经过2年时间的小手风琴的练习治疗,整个手的活动自如了。苏格兰的一名8岁儿童杜莱患了肺炎,两侧肺部严重萎缩,人们担心他会死去,但医生指导他吹奏苏格兰民间乐器风笛,起初他吹不了几秒钟就上气不接下气,坚持练习后,可以完整地演奏乐曲,并加入了当地的风笛队,小杜莱在风笛的演奏中增强了肺功能,从而恢复了健康。专家认为,吹弹疗法把音乐、心理和机体锻炼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增强了人体的抵抗力。吹奏可以提高肺部功能,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弹奏乐器拉手风琴使不常用的左手得到锻炼机会,能促进分管左肢运动的右脑神经,增强右脑的音乐、运动及形象思维等功能,使左右脑更加协调、平衡,扩大脑神经活动能力,对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四)歌唱疗法
 人们早就认识到歌唱能增进健康,并能治疗某些疾病。歌唱能锻炼心肺功能,人体平常每次的呼吸量平均为500毫升左右,而歌唱时每次的呼吸量可升至数千毫升,这不但扩大了肺部功能,锻炼了胸部肌肉,而且促进血液循环,使心脏功能得以增强。同时歌唱还可以加速新陈代谢,人们在唱歌时,能很快排空肺部的浊气,增加机体的摄氧量,由于横膈膜的运动还能够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歌唱对人的精神健康的作用就更明显了,歌唱使人心情愉快、精神振奋。美国专家在纽约歌剧院进行了研究,取得的结果证明,唱歌能使人健康并能延长寿命,歌手肺活量大,胸肌发达,心肌有力,他们的平均寿命比一般人长。有的研究还提出,人体是由许多有规律的振动系统组成的,如脑电波运动、心脏搏动、肺部伸缩、肠胃蠕动及自主神经的活动等,它们都有一定的频率和节奏,当歌唱时,能与身体的频率节奏产生共鸣,从而起到体内按摩的作用,使体内各器官功能得到改善。歌唱还能治疗某些特殊的病如哮喘,日本的儿科医生教授哮喘患儿唱歌,要求唱到最后一个音节时延长10秒以上,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患儿慢慢学会了腹式呼吸,呼吸变得顺畅了,症状就逐渐减轻了。 
 在英国治疗家约翰的《歌唱治疗》一书中,他对比了语言治疗与歌唱治疗的方法,他认为弗洛伊德以“说话治疗”,让患者自由联想达到呈现患者的潜意识,而歌唱是通往潜意识更直接的途径,就是让歌唱的声音本身“说话”。具体的治疗方法是,先要求参加治疗者作肢体活动练习,然后逐渐加入歌唱和发音练习,练习给人们一种慰藉感,仿佛体内被洗涤净了,使人变得非常平静。歌唱疗法会运用葛利高利圣咏一类的体裁,还可运用泛音唱法,可以非常有效地平静身心。此外他还用唱《饶舌歌》的方式以提供情绪的疏泄。

三、即兴法

 即兴演奏式音乐治疗(improvisational music therapy),是通过选择简单的打击乐器,包括能演奏旋律的音条乐器,由治疗师按照一定的技术引导患者随心所欲地演奏,对一些心理疾患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即兴法应用于个体治疗时,一对一的演奏能建立起医患关系,并能投射出患者内心的情感和心理症结;集体的即兴演奏可以帮助患者学习适应社会和改善人际关系。具体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自由即兴
 自由即兴,即使接受治疗者不受任何音乐技法的限制,随心所欲地用音乐表达自己。这种方法特别适用在各种障碍儿童的治疗中。人与生俱来都有潜在的音乐能力,这种能力在儿童阶段会明显地显现出来。12岁以前的儿童大都能表现出对音乐的喜爱和用音乐表达的能力,但如未得到开发,12岁以后会逐渐地衰减,有障碍的儿童也不例外。所以在对儿童的行为矫正中,鼓励他们以音乐游戏的方式用音乐表达自己,可以宣泄情绪,也可以消除由于交流障碍产生的焦虑。这在对孤独症儿童的治疗中尤为重要,患儿自由地“玩”乐器,治疗师则可用钢琴或其他的乐器对患儿的表达进行支持,使患儿逐渐与音乐建立关系,进而与治疗师建立关系,最终打破患儿封闭的内心世界。 
 自由即兴的音乐疗法可不拘一格,最重要的是治疗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并要以自己娴熟的演奏与被治疗者即兴地“合拍”“共情”,以引导其走向治疗目的。 

(二)奥尔夫的即兴创作法
 这是将奥尔夫教学法运用于成人的音乐治疗的方法。它是根据人类自发地创作音乐的先天倾向而形成的一套治疗模式,大致包括六个阶段:准备,即进行认知和情绪的准备;刺激,呈现一个原始观念的刺激;探究,运用音乐对原始观念进行探究;同等反应,使音乐的发展和人际关系的发展具有同等性;形式化,使即兴创作的音乐保持一个相对完整的形式;结束,给即兴创作的音乐一个确定的结尾。该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探究自己的深层心理世界,并得到心理成长。 

(三)诺道夫-罗宾斯创造性音乐疗法
 是以美国纽约大学儿童音乐治疗中心为代表的体系化的音乐治疗方法。该方法由诺道夫和克莱夫·罗宾斯所创,他们提出“音乐儿童”的观念。认为每一个正常的儿童天生都具有潜在的各种音乐能力,当一名儿童表现出对某种音乐能力的缺乏时,就意味着他的生理或心理的某些方面有了障碍。为了矫治这些障碍,音乐治疗师以“临床即兴”的方法使儿童的音乐能力得到恢复和发展,从而促使儿童的生理或心理问题解决。50年来,该理论和方法得到广泛传播,还在英国、澳大利亚等地建立了运用该方法的训练基地。 

(四)音乐心理剧
 这是集体的治疗形式。心理剧开始前需要准备好乐器,如木琴、鼓、锣、响板、碰铃等不用训练就能演奏的乐器,让每人选择一件能表达自己感受的乐器作即兴演奏。治疗师要引导他们在演奏中把自己的情绪问题反映出来,并用录音机录下整个过程,重放时讨论他们各自的情绪问题,以及他们是怎样用音乐表现的。这开始的即兴演奏和讨论不仅可以提高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还可增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了解,也为后面的音乐心理剧提供了素材。音乐心理剧的题材针对的是小组成员的问题,如在那不勒斯的音乐治疗中心组织的一次音乐心理剧治疗,实施的“剧目”有《诊所》《随时准备离家出走的女人》《我们中的孩子》《赛马场的一天》《父亲和女儿》《在十字路口徘徊》等。音乐心理剧中,音乐的投射技术和音乐模仿技术能够把主人公带入情绪状态,把即兴演奏的音乐与主人公的主观感受相对应,可以为患者提供一个支持系统,这个系统是非语言性的,它可以使患者产生自发的改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脑波夹带-双耳-非常深层冥想-三角洲冥想-音乐疗法
高级冥想,打开眉心轮
432赫兹脑波助眠音乐,打坐冥想,放松解压,净化心灵!
极品冥想:聆听天籁,脑波净化音乐
脑波音乐:静坐冥想就开慧眼
脑波冥想音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