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追乐|“肖邦”与肖邦 ——在国家大剧院听丹尼尔·特里福诺夫独奏会有感

▲2016年末柏林爱乐乐团新年前夜音乐会的演出信息

  柏林爱乐、新年前夜音乐会、拉三。虽然最后由于时差和考试周的缘故,没能听这场音乐会的直播,但这三个关键词已足以让特里福诺夫的名字留存在自己的记忆里了。

  今年,在浏览国家大剧院演出信息的时候,发现了“天生赢家——丹尼尔·特里福诺夫独奏音乐会”,于是毫不犹豫地购票前往,补足错过“拉三”的遗憾。

  这场音乐会的曲目,其实用五个字就足以概括——“肖邦”和肖邦。

▲2017年9月23日特里福诺夫国家大剧院钢琴独奏会曲目

  上半场——别人写的肖邦,下半场——肖邦自己。

  有关肖邦的曲目,对于一个相对“传统保守”乐迷,诱惑力不必多言。

  音乐会开始,对特里福诺夫演奏的第一印象,莫过于对每一个声部黄金分割般的控制。不论有多少条旋律线交织在一起,他总能把每一个线条清晰地呈现给听众,同时各个声部和织体主次分明,层次相得益彰。

▲国家大剧院制作的精美场册和帅气封面

  演奏到蒙波《肖邦主题变奏曲》第十变奏——Evocation(再现)中段的时候,自己不禁抬头仰望了一下音乐厅顶上的灯。纯净、朴素、静谧,这段取材于肖邦遗作《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Op.66)的旋律,在特里福诺夫的指尖下,除了幻想与即兴,还多了几分哲学般的沉思与遐想。

▲特里福诺夫在DG公司发行的肖邦主题最新唱片

  上半场的最后一曲仍是《肖邦主题变奏曲》,只不过作曲家变成了拉赫玛尼诺夫。当特里福诺夫弹下那“拉赫式”开头的一刻——整个音乐厅,似乎除了震动的琴弦与随之产生的声波,一无所有。

  每次听音乐会前,自己总会把音乐会曲目预先听上几遍。在先前的印象里,这首变奏曲的结尾与肖邦《第二号钢琴协奏曲》的结尾有几分相似。而在特里福诺夫现场的演奏中,不知道是乐谱版本还是别的原因,却没有这一段。因此当特里福诺夫在一个弱音结束后起身,现场掌声雷动之时,自己却陷入了数秒记忆的恍惚。

▲音乐会现场摄影:牛小北

  音乐会的下半场曲目作了一些临时的调整,在肖邦《第二号钢琴奏鸣曲》前加上了肖邦的《“让我们手挽手”变奏曲》,取材自莫扎特歌剧《唐·乔万尼》中的著名唱段。从作品编号不难看出,这是肖邦的早期作品,却预示了一个天才的诞生。歌剧性以及常被人们津津乐道的“肖邦式”的装饰音,在这部成名作里都展露无疑。

  肖邦作品里炫目而复杂的技术,在特里福诺夫那里,都化身成了歌剧的元素。清晰的旋律线条,就如同歌剧里层层发展的情节脉络;每一次变奏,每一次角色的变换, 特里福诺夫都是如此地驾轻就熟。

  压台曲目:肖邦《第二号钢琴奏鸣曲》,与自己听过的一些版本相比,特里福诺夫的处理在乐句间的对比更加明显。尤其是第二乐章“谐谑曲”,紧张局促的开头,宁静而充满幻想的中段,却终是没逃脱现实狂风暴雨般的纠缠……

  这部奏鸣曲素有“葬礼”之名,当然是源于第三乐章“葬礼进行曲”。在这个乐章的中段,充溢着静谧、冥想与哀思。 特里福诺夫的每一次触键,都仿佛经历了漫长的思索,宛若在细数夜空里的点点星辰。

  随着最后降B音的消散,整场音乐会也落下了帷幕。鲜花、掌声、返场,还有观众热情相赠的玩偶……然而一切的一切,都无力改变曲终人散的现实。

▲特里福诺夫谢幕时收到了热心乐迷赠送的可爱玩偶

  回校的地铁上,自己努力地去回忆每一首曲子的每一个细节。

  什么是真的肖邦呢?细腻?敏感?华丽?忧愤?肖邦逝世已近170年,其间一代又一代的演奏家都在试图寻找答案。可又有谁能给出真正的答案呢?

  或许今天,演奏家们真正能做的,都只能是发掘、完善和诠释自己心中的那个肖邦。因此似乎也不必纠结,我们在特里福诺夫的指下,有没有找到真实的肖邦。听见了特里福诺夫心中的肖邦,足矣。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本期内容:黄子云

页面排版:高 建

关注 | 古典音乐频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当特里福诺夫说他只接受15分钟采访时,我们都慌了
特里福诺夫弹肖邦第二钢琴协奏曲
意境太美了!特里福诺夫演奏肖邦《幻想即兴曲》
2019慕尼黑夏夜音乐会 第二场
特里福诺夫演奏舒曼《彩色叶子》
克拉拉·舒曼不是花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