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开国功臣告老还乡,77岁时还耕田种地,朱元璋却下令:满门抄斩
userphoto

2020.01.05

关注

皇帝诛杀有功之臣,这在历史上不是什么新鲜事。朱元璋就杀死过非常多的开国功臣,其中或许有很多人确实有谋反之心,这些人被杀时理所应得的,但是有很多大臣却是因为朱元璋忌惮他们的能力而杀了他们,所谓“伴君如伴虎”,不外如此。

不过在上述被杀的功臣中,有一位就比较特殊了,他在58岁的时候告老还乡,19年过去了一直在家中老实本分,77岁的时候还耕田种地,然而即便如此依旧落得了凄惨下场,被朱元璋下令满门抄斩。这个人就是位列“开国六公”之首的李善长。

当朱元璋还在郭子兴身边打工的时候,李善长就投奔在朱元璋手下。当时朱元璋的位置并不高,按理说是没有人来投奔的,但是李善长就仿佛看出了朱元璋将来必定能够建立一番功业一般,对他给予很好的评价,《明史·李善长传》中记载:

秦乱,汉高起布衣······今元纲既紊,天下土崩瓦解。公濠产,距沛不远。山川王气,公当受之。法其所为,天下不足定也。

在李善长眼中,朱元璋与刘邦很像,并且家乡也与刘邦的家乡沛县不远,因此李善长坚定不移的追随朱元璋。而朱元璋正愁手下没有一个智囊,李善长的出现也正好解决了朱元璋的难处,顿时两人一见如故,相聊甚欢。

李善长的加入,使得朱元璋外出征战时再无后顾之忧,李善长专门针对元朝的制度修建了一套适合他们自己的管理方式,将大本营打理的井井有条。后来在朱元璋称帝后,李善长总揽朝中大小适宜,百姓安居乐业。在朱元璋眼中,李善长的能力就连汉朝时期的萧何都未必比得上。《明史》:

太祖曰:“当年萧何有馈晌之功,千载之下,人人传颂,与善长相比,萧何未必过也。”

后来在朱元璋诛杀大量的功臣之后,李善长也担心自己日后受到清算,于是在洪武四年(1371年)辞官还乡了,回到家中,李善长尽管被赏赐万亩耕地,但是他也并未铺张浪费,每日与家人耕作,仿佛完全融入到乡间生活一般。这种行为确实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是能够安享晚年的最好方式。然而,为朱元璋立下如此大功的李善长,为何告老还乡19年之后,朱元璋还不放过他?

归其原因,还得从洪武十三年(1380年)说起,在这一年,胡惟庸因谋反被诛杀。虽然此刻的李善长早已辞官回家不问政事,但是胡惟庸乃是李善长举荐的人,并且李善长的侄子李佑还是胡惟庸的侄女婿。按理说,胡惟庸的谋反绝对会牵连到李善长的。但是朱元璋念及旧情并未处置李善长。

后来到了洪武十八年(1385年),有人告发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父子实为胡惟庸的党羽。按法,李善长应当受到株连,然而朱元璋依旧没有处死李善长。李善长侥幸保住一命,却并未向朱元璋表示感谢,这让朱元璋心里很不舒服。

然而到了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有一个叫丁斌的人因为犯罪被抓,在审讯中竟然意外得知在胡惟庸谋反之前,李善长竟然是知道的!而李善长不仅未及时通报,还曾左右摇摆。原来胡惟庸谋反之前,专门找人去劝说李善长参与他的谋反之事,并且许诺李善长事成之后以淮西之地封其为王,这让李善存颇为心动,但是最终还是以“吾老矣。吾死,汝等自为之!”为由拒绝。《明史·李善长传》:

惟庸有反谋,使存义阴说善长。善长惊叱曰:‘尔言何为者!审尔,九族皆灭!’已,又使善长故人杨文裕说之云:‘事成当以淮西地封为王。’善长惊不许,然颇心动。

尽管李善长没有参与谋反之事,但是知情不报的罪名却逃不掉的。朱元璋得知后愤怒无比,直接下令将其满门朝招,最终妻女弟侄等全家七十余人被处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76岁老臣李善长回家养老,每天耕田种地,朱元璋为何却下令满门抄斩?
开国功臣衣锦还乡, 77岁还下田种地, 朱元璋得知后大怒: 满门抄斩
开国功臣告老还乡,77岁还下地干活,朱元璋却下令:满门抄斩
明朝开国功臣李善长交权告老还乡,为何还是被朱元璋满门抄斩?
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76岁惨遭灭门70余口,究竟是怎么回事?
此人是开国功臣,77岁被灭族,死前捧免死铁券大哭:免死啊免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