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真假玫瑰
玫瑰、蔷薇、月季,这些名称在西方,被英语统一称为了Rose,被拉丁学名统称为Rosa。当玫瑰代表爱情的说法流传到中国,人们开始迷惑了:这种爱情之花,看起来怎么像公园里栽种的月季?用来制作玫瑰酒或者玫瑰饼的中国传统玫瑰,和花店里的玫瑰有什么关系?简单的Rose或者Rosa,到了中国,就变成了许多种花,玫瑰、蔷薇、月季,谁才是真正的爱情使者?
蓝色妖姬
如今市场上风行的蓝色玫瑰号称“蓝色妖姬”,本身就是种人造妖怪:纯白色月季刚开花的时候,人们就用溶有蓝色染料的水来浇灌它们,于是蓝色在花瓣中渐渐沉积。当然也不乏用蓝墨水直接给花瓣染色之辈。不过在2009年冬季,日本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了天生含有蓝色素的玫瑰。

犬蔷薇

会咬人的祖先

一千年以前,但凡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所经过的地方,都散满了新鲜的玫瑰花瓣。这种花朵芳香而高贵,神话中就是它们从天而降,伴随着爱与美之神维纳斯的诞生——再没有什么比这些花瓣更能表现皇帝的威仪了。然而这些文学和绘画作品中司空见惯的玫瑰,和我们今天熟悉的玫瑰并不相同,或者我们该把罗马皇帝所衷爱的花,称为“传统玫瑰”更合适些。

要找寻“传统玫瑰”的踪迹,就要追溯到千年之前的欧洲荒原:贫瘠的土壤上散布着大大小小的石块,石块间最常见的植物,莫过于一种成簇的灌木荆棘。荆棘的枝条肆意延展着,上面布满尖利的钩刺,就连老鼠钻过恐怕都要留下几丝毛絮。与强悍的枝条极不相符的,是荆棘上开出的花朵——5片单薄的花瓣,白里带些粉红,柔嫩娇弱。相传这种植物犬牙般狂野的棘刺会把人“咬伤”,因此人们将其称为“犬蔷薇”。它们便是“传统玫瑰”的始祖。

欧洲人把野生蔷薇栽种在院子中,既可护院,又可赏花。犬蔷薇与多种野生蔷薇杂交繁衍,形成了几个色香味俱佳的品种,也就是风行一时的“传统玫瑰”。这些传统玫瑰多为红色系,每年只在春天开花一次,但这些许“吝啬”并不能掩盖人们对它们的喜爱。诗人荷马用尽华丽的辞藻,赞颂这些玫瑰的芳香与尊贵;以奢侈著称的古罗马皇帝尼禄,迷恋于玫瑰香水制作而成的喷泉;法兰西皇帝拿破仑之妻约瑟芬,一生中最大的愿望就是收集和栽种这些珍贵的玫瑰品种。

如今,除了在植物园和出产精油用的玫瑰种植园,传统玫瑰已所存不多。但由它们改良而来的新的玫瑰品种,则占据了西方的花园、花店乃至各个角落。至于被尊为始祖的犬蔷薇,它们所结出的朱红色果实,倒是直到如今,依然被当作“蔷薇果茶”冲泡饮用。

图1
图2
图3
西方传统玫瑰的祖先犬蔷薇花较小、单瓣(图1),枝条多刺,和我国自古流传下来的玫瑰花祖先外形相似。野生的玫瑰最初也是小花单瓣(图2),后来经过园艺栽培,才变成了重瓣的大花品种(图3)。

多褶皱玫瑰

吃喝用花

一千年前的中国,正是对于各种花卉泛爱盛行的北宋,那时也有一种被称为“玫瑰”的花,形色俱佳,艳丽喜人,尤其这花带有香气,不但香可醉人,而且还可以饱人——可以用这种花来制作食物。当时普遍的做法是,把玫瑰、糖霜和乌梅捣烂,收在瓷瓶里头,号称玫瑰酱,夏天浇在刨冰上,或者用来制作包子馅。

包心玫瑰
包心玫瑰因为花瓣层层包裹,形如卷心菜,于是得名。虽然外形略显笨拙,但包心玫瑰花香宜人,是1618世纪欧洲庭院中常见的花卉。直到如今,包心玫瑰作为玫瑰油的原料,依旧被广泛栽培。

南宋诗人杨万里专门写过首诗,讨论玫瑰的家族问题,说:“非关月季姓名同,不与蔷薇谱牒通。”可见当时所谓的玫瑰,显然不是广为栽培的月季或者蔷薇,而是他物。到了明朝,玫瑰号称处处有之,被广泛栽种。而到清朝,对于玫瑰的描述则准确了许多:茎有刺,叶如月季而多锯齿,高者三四尺,其花色紫。自古至今,也没有哪本著作上记载过玫瑰“传自西域”“大宛进贡”之类的说法,看来中国所谓的玫瑰,并非西方人的传统玫瑰,而是个彻头彻尾的本土货。

相传山东平阴县栽种玫瑰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唐宋年间,就有一多事的和尚在那里栽种玫瑰。如今山东的平阴玫瑰和北京的妙峰山玫瑰,被认定为国产“正宗玫瑰”。其实只要跑去平阴或者妙峰山,一睹所谓“正宗”的风采,没准你会发现,这个“正宗玫瑰”看起来有点眼熟——不太高大的灌木,从头到脚利刺密布,叶子好似被谁恶意搓过,满是褶皱,重瓣花朵大红大紫,形状扁平,略似大饼,稍微凑近,就会有把人熏翻在地的浓郁香气扑来。这种“正宗玫瑰”,到了重庆山民的罐子里叫“糖玫”,在东北扭秧歌大妈头上叫“红刺儿玫”,各地公园里间或能够找到,挂的名牌没准管它叫做“皱叶蔷薇”。

玫瑰蔷薇本一家,植物学家都叫它Rosa,“正宗玫瑰”的拉丁学名,翻译过来就是多褶皱的Rosa。这种国产玫瑰,本来在中国和日本的山林、海滨野生,花朵单瓣,后来被培育成了重瓣花卉,如微缩牡丹。国产玫瑰的最大特征,除了浓香,还有甜味,直到如今也没逃离人们的餐桌,贾宝玉挨揍后,要吃玫瑰花蒸馏而得的“玫瑰露”,而粗犷的东北山民,则把美艳的玫瑰花们揪将下来,制糖烙饼,颇有煮鹤焚琴、吃大熊猫馅肉饼的感觉。

中国月季号称“月月红”,不但长期开花,而且以红色种类为正品。如今各种杂交出来的月季花,大都保留了传统月季长久开花的基因,即使在我国北方,也能做到春、夏、秋三季有花开。

中国月季

东方不败

如果情人节买一枝花店里所谓的红玫瑰送给心仪的少女,一定要注意,送花的对象最好不要精通园艺学,不然她会告诉你:怎么拿个月季花来糊弄我?好吧,如今泛滥的红玫瑰,确实不是古罗马人热爱的传统玫瑰,也不是国产的正宗玫瑰,似乎和花园里的月季最为近似。只不过,此月季,已非宋朝文士赏玩吟诵的彼月季了。

月季素有“花落花开无间断,春来春去不相关”的好处,以其花开不败的姿态与“一年长占四时春”的霸气,不仅赢得了古人绝对的钟爱,更为自己博得了“月月红”与“长春花”的名头,连“月季”一词,也是因此而来。明清时期,月季处处栽种,西方学者为这种花取了个学名:中国蔷薇。其实在西方学者定名的时候,月季早已经经历了千百年的改造,在园艺学家的摧残下,成了不知道杂交了多少代的品种。

大马士革玫瑰
大马士革玫瑰原产于叙利亚,相传14世纪被引入欧洲。虽然外观并不是玫瑰中最艳丽的种类,甚至皱褶的花瓣看上去有些萎靡之感,但大马士革玫瑰所提炼的精油,直到如今依旧被公认为玫瑰精油中的极品。
硫磺蔷薇
硫磺蔷薇源于亚洲西南部,相传在17世纪就已引入欧洲。由于花色近似于纯净的硫磺,因此而得名。在中国月季引入欧洲之前,硫磺蔷薇因花色不同于欧洲传统玫瑰的红、白、粉色,所以倍受喜爱和关注。

超级玫瑰

家族大一统

1806年,英国的胡姆爵士带领商船队来到中国寻宝,令他对中国满怀向往的缘由,是一本写于半个世纪前的日记。植物学家彼德奥斯坐在中国广州一个阴冷的小房间里,心情激动地在日记本上写下了他的发现——已近深秋,天气渐寒,彼德奥斯却在一家花园里见了几株正在开放的“蔷薇”,这种被中国人称为“月月红”的植物,和欧洲那些只在春天吝啬地开放短段时日的蔷薇相比起来,实在是太慷慨了!

胡姆爵士如愿找到了月月红,甚至还发现了黄色花的月季。而在这之前,欧洲的传统玫瑰只有白色和红色,以及红白两色调和出来深浅不一的粉色。胡姆爵士的商船满载着中国月季返回欧洲,经过英吉利海峡时,正在进行激烈海战的英法两国舰队,甚至为了让载有珍贵“中国蔷薇”的商船通过,暂时停止了交火。欧洲的传统玫瑰和中国的月季经过不断杂交改良,后代不但出现了浅黄、杏黄、朱红等色彩,而且具有了长期开花的“勤劳基因”。

法国蔷薇
相传法国蔷薇最初生长在古希腊和罗马,后来在欧洲各国引种栽培。由于法国人对这种蔷薇非常推崇,于是“法国蔷薇”的名字开始流传。甚至有一种法国蔷薇的栽培品种名为“约瑟芬皇后”,用以纪念拿破仑那酷爱玫瑰的妻子。

自19世纪至今,传统玫瑰和中国月季早已彻底交融,它们拥有多达2万个品种的优秀后代,这些后代具有一切应有的优秀品质:多彩多姿,颜色丰富,花形各异,吃苦耐劳,不畏寒冷,常年开花。这些可以被称为“超级Rosa”的后代们,被统称为“现代月季”或者“现代玫瑰”——如今花店里贩卖的,就是2万多种“超级Rosa”中的某一些。这些花早已不是曾经纯粹的玫瑰,却执行着玫瑰应尽的使命,绚丽地绽放,散发着芳香,随时准备着替我们表达出说不出口的旖旎感情。

如今花店里出售的“玫瑰”,多是西方传统玫瑰和中国月季经过杂交改良的品种,我们不妨称之为现代玫瑰。它们的色彩各异,花期悠长,易于栽种,占据了东西方的花市和花园,实现了玫瑰家族的大一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来这才是玫瑰,我们认错了那么多年!
[转载]大概解释一下月季、玫瑰、蔷薇
一直想聊聊玫瑰,就那个你可能没见过的玫瑰。
生态摄影:月季
还傻傻分不清月季和玫瑰?教你简单三个小妙招,2分钟一眼认清它们
“复古色”月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