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尘封的阳产土楼,是世外桃源,还是抵御外强的城堡

01 阳产隐没在皖南山中的小村落

阳产,一个隐没在皖南谧静中的小村落,依山而筑与世无争。“阳”,意指面向阳光,“产”在当地的方言里意为陡峭,群山之中的向阳之地,故名“阳产”。在沉默寡言了数百年后,或因“阳产晒秋”被摄影人所发现、宣扬,渐渐成了网红打卡地...... 

网络上关于它的美照不少,以秋景最佳,这次我们去皖南春摄,把它定为探寻的目的地之一。阳产村隶属安徽黄山歙县深渡镇,距离深渡港不到十公里。我们从深度出发沿乡道x004盘旋而上,在佛岭头附近拐入村道,路面很窄,弯道很多,好不容易来到了山脚的下产村,这不长的一段路,花了四十多分钟。

 在下产村换乘当地的小面包车上山,30元钱,不收门票。当时觉得这交通有点贵,但乘坐后就感觉值了,这5里多盘山小道,根本没法会车,不是急弯,就是在崖边行进,即使是老司机,也要提心吊胆,很庆幸没开自己的车上来。

 当地司机果然老道,十来分钟就将我们带到了村头。下车时天空中还飘落着小雨,雨雾中的阳产土楼,就像一位蒙着面纱的村姑,纯朴、自然,却让人惊艳。放眼望去,一幢幢依山势而建的土楼,密密麻麻,错落有致。土黄泛红的墙,乌黑的瓦,青绿的山,层次清晰,色彩分明,极具美感。

02 沧桑的土楼极具美感

 可能是看惯了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当这带有沧桑的土楼呈现在面前时,有种莫明的亲切感,古朴之中藏着灵气,雄浑之中有秀丽,山野之气,自然之风,天然画面,浑如天成,小小的山寨令人耳目一新。

 村中有几位老人兼做导游,讲解费为30元,不贵,我们就请了一位,边拍边听她介绍。老人家对阳产如数家珍:咱村的村民大多姓郑,都是西周郑桓公的子民,东汉末年,三国纷争,郑氏分散避乱,其中一支迁至丹阳郡,即现在的安徽省宣城市一带。

03 西周郑桓公的子民

 在其后的乱世中,屡次迁徙,从丹阳至安徽歙县,南宋期间,郑公率族人又从歙北迁到歙南的深渡镇定潭村。......一日,郑公狩猎至阳产,猎犬卧阳产山凹不返,郑公见翠峰环抱,玉泉鸣弦,古木参天,以为风水宝地。

 郑公大喜,确定在此建寨,率族人依山势,以青石砌磅为基,取红壤夯墙,伐巨木上梁,携众人之力,历经数年,终成规模。土楼排排层层,栉比鳞次,高低错落,从山腰直至海拔八百余米山顶,巍巍三百余幢,雄浑素朴,与秀岩俊树、云烟清流融为一体,造就了徽派建筑之奇葩!

 绵绵的春雨之中,桃花映衬下的土楼,宛如世外桃源。踩着长长的青石板路,穿行于旧巷道、老瓦檐、颓墙根,透露出的是安逸、深沉与从容。这些斑驳的墙影,深邃的窗户又似乎在向人们叙述那些尘封的往事......

 我升起了小飞机,空中俯瞰:阳产村四周群山环抱,两条溪水呈“丫”字形贯穿村落,唯一进村的小道立于崖壁之下,的确是隐居避世之地。从山形来看,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也许当初郑公选择此地建寨,正是考虑了这一点?

04 一个独立的王国

 我的这一想法得到了导游的认可,郑氏族人颠沛流离,饱受战乱之苦,他们从相对富足深渡定潭村迁徙到这僻壤之地,首先考虑的就是安全。我们现在上山都感交通不便,试想在三、四百年前,茂密的森林或将进村的羊肠小道遮隐,外人想来都不一定找到路,俨然这里就是一个独立的王国。

 虽然这里比山下清贫,但安全,不再是寄人篱下。“白菜青盐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村民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渴饮山泉水,饿食五谷粮,繁衍生息了好几百年。在这一村一世界之中,自给自足,享受着安逸,尘封了岁月。

 阳产土楼有一明显的特点就是密集,一座座小楼紧挨着,土楼的窗户也很小,像碉堡中的射击孔,这些鲜明的特点也预示着它不仅是生活起居之所,还是带有防御功能的城堡。这些坚实的堡垒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强大的防御攻势。

 阳产现有土楼320幢,最鼎盛时这里生活着近1500人,试想当年如若遇到外敌进攻,全族人同仇敌气,拧成一股绳,这强大的战斗力,必将使敌人胆寒。故而,阳产土楼历经了数百年的风霜雪雨,依然傲立。

 在硝烟退去,阳产土楼迎来了和平盛世。但这座本为抵御外强而建的土楼城堡,逐渐显现出了颓废,贫瘠的土地,交通的不便,无法追赶上时代的脚步。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山民们走出了土楼,外出务工,大多数人都在深度有了新的住所,而阳产土楼变成了留守的老人村。

05 阳产土楼保护第一人

 这些留守的老人依旧以茶叶、板栗、蚕桑和山核桃等维系着经济来源,收入虽微薄,勉强度日还是可以的。但这里缺医少药,老龄化严重,土楼年久失修,大多成了危房,当地政府一度决定放弃土楼,把土楼村整体移民到山下......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下:“阳产土楼保护第一人”——郑小河老先生。它三岁时被过继到阳产村“做种”,养父母待他如己出,不但送他读书、当兵、娶媳妇,最后还把自己的祖屋也留给了他。郑小河退伍后回乡当过教师,后招工去了马钢,一干就是32年,做过工人和管理者,从城市退休后,执意回阳产村,落叶归根,为继父守好这份祖业。

 当他听到土楼整体移民的消息时,是第一个站出来大声疾呼保护阳产土楼文化的人。他不仅给市长写信,邀请摄影家来此采风,还把土楼的图片、保护土楼的意义发到网上进行宣传。他的呼吁得到黄山市摄影家协会主席的响应,带了10多个摄影家来到阳产,进行了深入的走访、拍摄。六天以后,黄山市市长亲自来阳产到了郑先生的家,带来了政府已将阳产土楼列入保护的消息……

 春雨中的阳产土楼,祥和、静谧,充满朴拙的古意、平实而端庄。站立于村头可观云聚云散,听松谷旷音。阳产土楼是郑氏祖先留下的一份珍贵遗产,需要静读,静静地回味她古朴的美,这是一处能让心灵回家的地方,值得探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一德楼:不屈的气节,不死的英魂 [漳浦古楼堡探察记(6)]
无梦到徽州(九):养在深山人未识
古县与土楼 - 话说龙海(龙海资讯) - 龙海论坛 龙海市|龙海新闻|龙海人才网|龙海| ...
歙县郑村郑氏宗祠
表厥宅里门坊,海口龙塘不可移动的人文古迹,难得一见的古代建筑
沧州郑氏述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