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培养孩子的自主精神



许多4—5岁的孩子,理所当然驱逐了父亲与母亲同睡,而家长们对这一现象的态度却是认为不是什么大问题。于是,在忽视与习惯中,父母间的夫妻感情受到侵蚀,家长与孩子间应有的“心理分离”时机被耽误。

 

01 温柔地把孩子从身边赶走

 

动物世界里,孩子们成长到一定程度就会被自己的父母赶出家园,独立到大自然的环境中去谋求生存。而人类世界里,因为坚信应该有更多的温情,不能如此残酷,所以回避“分离”,也忽视了“分离”的必然性。

 

人惧怕分离,可一生中又都在进行着分离!从十月怀胎到生产,这便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第一次分离—“血肉分离”。之后,学步放手、上学读书、结婚成家、远奔前程……分离始终贯穿其间。

 

不管人的意愿如何,避无可避都要面对“分离”,选择不去正视,不如理性面对。

分清现实分离与心理分离。

 

0—1岁的婴儿阶段,是孩子与母亲建立信任关系的时期。父母全力以赴的陪伴和喂养照顾,可以令孩子获得最初也是最重要的安全感。

 

1—4岁阶段,成长起来的孩子开始慢慢具有自己的想法,自控能力发展,家长们也应当注意心理分离的开始,也就是常谈到的“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和探索。

 

而且家长要能意识到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与母亲的心理距离也会越来越远,不会永远以父母马首为瞻。当然,这种分离是心理上的,不是现实中分开的距离。母子、母女生活在一起,但要有人的独立性。

 

02 顺应分离的成长需要

 

孩子在4—6岁时,性别意识即开始萌芽,会向着母亲—父亲—孩子的三元关系转换,寻找自己在家庭的角色位置,从父母身上学习跟别人分享爱的能力。

 

而在这一年龄段,还没有和孩子分床或分房睡的家长们,估计有不少遭遇到一些尴尬的场面。在这里和孩子分床而睡看似是一件无关紧要的事,但却是孩子成长需要的一种分离。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性意识的萌芽,孩子混淆了母爱的表达方式,将吻妈妈变成了嘴对嘴的长时间深吻,而且动不动就以这样的方式黏着母亲要和母亲亲嘴。

 

 

要知道孩子不能代替爸爸去爱妈妈,家长如果不能觉悟意识到这点,把孩子从代替爸爸爱妈妈的角色中分离出来,孩子早期的人格核心里很有可能会埋下未来心理障碍的种子。

 

03 健康成长的孩子,要能与家庭成功分离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与父母心理分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生幸福和成就。

 

孩子的心理发展状态如果只是停留在与父母融合性的关系中,自身各种能力的发展就会受限,这也就是现今社会里那些“妈宝男”和“妈宝女”的产生原因,严重者还会在人格上形成障碍。

 

一个与家庭成功分离的孩子,一定会具有较高的社会化程度、内心和谐,拥有积极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充分发展自我潜能的力量,独立自立且有创造力,懂得享受生活,同时,也更具有能孝顺父母的愿望和实现的能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让分离少些忧伤
望着孩子的背影渐行渐远
【读书足迹】《为何家会伤人》2-1
家长关心孩子 孩子却不耐烦怎么办?
都说青春期要放手,到底应该怎么放手?
孩子的人生,不是你的战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