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产业价值重构,电视厂商应提供完整4K体验

[ 钉科技述评 ] 在新的技术风暴面前,要么进化为新物种,要么被时代彻底抛弃。拥有30多年历史的彩电业正处于进化的关键阶段。从硬件+被动接收的模式,向软硬一体+人工智能的方向演进,彩电业的产业价值重构不可阻挡的呼啸而来。在这一阶段,内容成为价值重构的核心要素,是成就差异化能力、AI能力的基础资源。就彩电业的现状而言,4K内容是务实的发力目标,电视厂商应提供完整的4K内容体验,确保电视产业创造可感知的新的产业价值和用户价值。


 

过气的 “硬件为王”

 

长期以来,彩电业的产业价值都由硬件主导,整个产业的进化轴线也是围绕硬件能力、特别是显示技术能力而展开。

 

从最初的显像管CRT时代,到以液晶为代表的平板时代,再到如今QLED、OLED等新型显示百花齐放的时代,每一次显示技术的升级都带来彩电业新的发展红利。

 

可以说,彩电业在过去30多年里,一直深处“硬件为王”的竞争时代。

 

改变是最困难的挑战。深谙硬件玩法的彩电企业,其实并不太愿意做模式和方向的调整,但时代的变迁和技术的变革并不以企业的意志为转移,基于新技术、新模式的竞争时代或迟或早都会到来。

 

原因并不复杂:一方面,硬件本身的进化已趋近于天花板,用户可感知的差异化越来越小,硬件的标准化、平台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另一方面,互联网、AI智能席卷整个制造业,硬件不再是消费的核心要素,内容才是消费体验的关键所在。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硬件为王”让位于“内容为王”,消费的核心和竞争的关键从硬件转移到内容上来,是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彩电业价值重构的内在逻辑。

 

内容脱节的产业教训


新的认知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建立在陷入一个个误区而获得深刻教训的基础上。

 

比如,如今看来依然让人唏嘘不已的蓝光产业。

 

当年,以索尼为代表的蓝光BD阵营在击败以为东芝为首的HD DVD阵营后,看似前景光明的蓝光产业在中国市场却并没有出现爆发式增长,相反整个产业陷入了沉沦,且再也没有复兴。

 

复盘蓝光市场的发展历史,不难得出其失败的原因——不仅蓝光碟机价格高昂,蓝光片源更是价高量少,因此即便技术再先进也始终无法形成普及之势。

 

类似的产业教训不止一例。



高清电视、3D电视概念也都风靡一时,但没有一个形成持久的商业价值。关键原因就在于,在内容能力还极度匮乏的时候,终端厂商就大肆进行概念炒作,短期内虽拉动了终端的销售,却终因无法获得包括内容在内的完整的高清、3D体验,而让用户失去了对产品的热情,终端厂商不得不寻找下一个刺激市场的概念,以期再次拉动销售。这显然是一个恶性循环。

 

例如,高清电视概念和产品在2004年之前就已经被彩电企业推出,但中国第一个高清电视频道直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才亮相,用户在五六年里其实都只能看标清内容。

 

当下的8K电视也有重蹈覆辙之嫌。在4K还没有真正普及的时候,一些电视企业为了拉动电视的销售,大力热炒8K概念,不顾用户体验的透支市场,电视产业的恶性循环似乎并没有完全停止下来。

 

蓝光、高清、3D、4K、8K的发展进程证明,终端先行没有错,但如果内容长期脱节,则会导致电视产业市场概念透支、用户体验不完整、缺乏可持续运营能力。

 

亟需完整的4K体验

 

在模拟电视时代,内容消费完全是被动的,用户没有选择权,可以说硬件即体验。但在新的互联网、智能时代,硬件只是载体和入口,内容是决定体验的关键。

 

从终端的角度看,说如今的中国已经进入了4K电视时代并不夸张。

 

据奥维云网(AVC)全渠道推总数据显示, 2017年4K电视市场零售量份额为60.1%,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1.9个百分点。2017年中国彩电市场零售量规模为4752万台,4K电视大约占据3000万台。

 

与4K电视大面积普及相比,4K内容则滞后太多。2012年4K电视就已经面市,但中国首个4K频道直到2017年底才在广东试播,全国范围内真正开通还需要不短的一段时间。

 

除了电视台的4K节目之外,4K影视片源也很匮乏。一个显性的指标是,很多电视品牌也都设有4K内容专区,但4K片源数量少的只有几十部,多的也不过一两百部,且很多还是演示类内容。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获得完整4K体验有两大阻碍:一是可观看的4K内容过少,二是观看4K内容成本过高。

 

所以,对于彩电品牌而言,既要解决4K内容的有无问题,还要解决低门槛普及化的问题。这也成为4K时代彩电企业市场竞争的关键所在。



在4K电视的竞争赛道中,已有个别品牌建立起了竞争优势,比如海尔电视。从跻身头部阵营,到率先提供全程4K体验,海尔电视在彩电行业上演了一出弯道超车的好戏。

 

就成功的方法论说,海尔电视在4K战略方面有两大策略:

 

一是强强联合,确立数量优势。


基于“内容为王”的战略认知,海尔电视坚决告别“抱残守缺”的固化心态,摒除简单的“硬件思维”,以开放的理念与战略合作伙伴协同提供软硬一体的用户体验。就4K来说,海尔电视接入阿里的4K内容生态,在4K内容数量方面无出其右。以去年海尔阿里四代电视为例,其推出了全球首个4K影视VIP俱乐部,海尔4K影视VIP内容十分丰富,包含了3年至少2000部4K大片。海尔阿里五代电视在AWE 2018期间呼之欲出,4K内容数量有望进一步提升。

 

二是定价亲民,确立价格优势。


蓝光产业的失败证明,没有接地气的产品和价格,就没有规模的市场和可运营的空间。在4K内容的消费方面,海尔的做法显得格外亲民。比如,购买海尔阿里四代电视指定型号的用户,可享受价值798元的海尔4K影视VIP会员权益,观影一部4K大片的成本不到一块钱。要知道,一张正版蓝光碟片的价格少则几十元,多则数百元。这样的低门槛,让4K内容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可能。

 

在2017年海尔电视20周年庆典上,一向低调海尔电视提出了3年冲进行业前三的目标。当时不少人认为,在彩电业大环境并不乐观的大环境下,海尔电视的目标略显激进。但电视市场的不景气,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硬件同质化严重,内容吸引力不足。疾风知劲草,当海尔电视能够低门槛提供完整的4K体验,打通制约当下电视产业进化的最后一公里,不仅可以确保海尔电视硬件销量激增至行业前三,而且有望带动整个电视市场的复苏。

 

互联网先知凯文凯利总喜欢说,一切才刚刚开始。对于厚重的彩电业来说,真正的4K时代,也才刚刚开始,我们拭目以待。(本文为产经观察家、钉科技创始人丁少将原创,转载务必注明出处。)

中国红顶奖专业评审媒体,

腾讯2015年度最佳新锐自媒体,

2016年腾讯企鹅号年度新媒体,

媒体训练营2016年度媒体创业奖,

中国科技智库2017年度十大科技自媒体,

中国科技信息“影响中国科技行业自媒体50人”,

2015-2017工信部手机与应用创新大赛专家评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争鸣】TCL与乐视资本联姻:一场彩电业互联网洗牌启动了!
【揭秘】VR是彩电业的新救星,还是门口的野蛮人?
3D家电智能化成趋势
【争鸣】别无他路:价格战是当前彩电业唯一发展良策?
电视产业,到底是硬件重要还是内容、服务重要
3D频道运营开启家电产业盛宴 立体中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