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获得好的音色

启发我决定写这篇文章的,是平时的一些有趣的经历。当我作为乐队成员,接触到独奏家来合作排练时,通常只要演奏家演奏十几秒钟,大家就开始会心地交换眼神,因为这十几秒,已经令人可以了解到这位演奏家是什么级别的(当然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但是的确也能听出来哪些人更加厉害一些),这和他们的名气并不一定成正比。同样,当我们担任一些儿童考级和比赛的评委时,基本听十几秒钟,也会能够判断出这个孩子目前的学习状况。接下来的几分钟演奏,不过是再进一步了解一下这名选手的其他状况和素质,选手的级别已经被辨别出来了。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在音乐的世界中,到底是什么决定了哪些人的演奏可以令人一见钟情(love at the first sound),哪些人的演奏哪怕再长,错误再少,也并不会给人心动感?

这就是本文要讲的,学习乐器需要尽早掌握,并且需要不断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音色」

根据每种乐曲独有的设计原理、制作材料和发音方式,一切乐器都有着自己的基本音域和音色。这也就是为什么一般人不太会把小提琴和钢琴的音色弄混,但是的确会偶尔把小提琴和中提琴的音色混为一谈(因为后两者都属于弦乐家族、音区和演奏方式也很相近)。每一种乐器的声音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魅力,作为演奏者的我们需要对于自己所学乐器的音色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喜爱的态度。如果你不能被你所演奏的这样的乐器的声音所打动(当然要以你这个行业最顶尖的演奏家演奏的声音为准,并不是以你目前的演奏为准),那么或许你在今后可以多听听其他的乐器,找到自己真正愿意为之奉献一生,去追求某种音色的乐器。而不是仅仅为了便于携带”“听说很好学”“演奏起来很帅气这样的原因来学习。

当我们在初学乐器之时,或许会认为,我们理所应当地会度过一个难听的阶段。特别是学习弦乐器。许多人的概念还停留在学小提琴一定会杀鸡杀鸭好几年,过几年就好了。事实上这个观念我是不太认同的。如果一开始你的老师没有帮助你训练发音,你自己也没有在意音色这个事情,那么很可能在过几年就好了之前,你和家人已经被难听的声音折磨得不想学下去了。事实上,在好的教师的乐器启蒙课程上,在告诉你基本的演奏姿势之后,一定会尽快地帮你掌握健康的发音。

在这个这个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附中的钢琴教授给初学者的课程中。第一节课讲了如何体会用力、如何获得好的基本声音。第二节课就开始进入和声的学习了。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好的启蒙老师太重要了。我也是看了这个视频深受鼓舞,觉得自己应该多做发音训练给学生,只要训练教材得当和表达合理,学生不会因为年龄小就理解不了。

既然我们已经明白了音色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才能让自己演奏出来的音色越来越动听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先努力起来:

一,大量地听优质的演奏。在内心建立起好的音色概念。

如果一个人从未听过好的琴声,他一定无法演奏出好的琴声。只有在心中先对声音有一个预想,才会在练习过程中努力去靠近这个梦想中的声音。除了聆听以音色出名的演奏家的唱片以外,也要多听他们现场的演奏。曾几何时,我一度以为大的音量和好的音色是无法共存的。把音量加大就一定会有噪音,这个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当我近距离聆听了几位世界级的演奏家现场的演奏后,我才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多么愚蠢。只要训练得当方法正确,好的音色是无关音量的。我们照样可以获得干净又洪亮,关键是富有穿透力的声音。好的演奏家会令你对这个乐器的声音产生全新的概念,用文字很难形容,例如弦乐的奶油味,钢琴的水晶般的触键效果,这些都只能亲耳听过之后才可以获得感受。一个好的厨师一定是一个顶级挑剔的吃货,一个好的演奏者首先也要去培养自己的耳朵。

二,在每日的练习中,不断地去打磨自己对音色的敏感程度

说到培养耳朵,很多时候我们听其他人的演奏时会比较客观,但是听自己演奏时就不会那么仔细和挑剔了。首先由于我们离乐器比较近,所以许多时候听到的声音和振动情况到了观众那里都是打了折扣的。而且,当我们在演奏技巧比较困难的地方时,就会很自然地顾不上再保持什么音色了。例如在弦乐高把位,管乐和声乐的高音域,以及钢琴的快速八度等等困难技巧时,我们可能就以完成技术为使命,忘记去客观地聆听,这个时候由于内心和肌肉的紧张,声音已经变得很难听了,(俗称打砸抢,很形象有没有?)这种时候,如果我们能立刻理智地意识到,声音已经偏离了我们心中想要的轨道,那就可以立刻去避免继续奏出这种难听的声音。以前在大学的时候,我喜欢在练琴的间隙在琴房楼道里溜达,这个时候可以听到许多人练习得非常专注、大声、勤奋,但是音色都是尖利、难听甚至破掉的,自己还没有知觉。所以,在每天的练习中,花一些时间,去反省自己在音色的控制上有没有注意,就可以减少许多走弯路的时间。

小提琴家美岛莉(Midori)这个纪录片是我经常拿出来反复观看提醒自己的。作为这么大牌的世界级演奏家,她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做一个小时的音色控制训练。这个是非常枯燥和辛苦的,但是大师以工匠精神不断地磨练着自己的耳朵、肌肉以及演奏出来的音质。这一点非常令人佩服。

三,去了解你的乐器,发出好的声音的途径。

我经常对学生说,演奏乐器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的确有许多说不清的精神力量影响着我们的发音。但是,首先声音的振动就是一个物理现象。不符合规律的美是不存在的。用小提琴来举例,影响音色的要素主要有三大类:触弦点、弓压,弓速。这三者之间可以产生千万种变化,加上左手的按指以及揉弦,所以一千个人演奏小提琴,就会有一千种音色,因为每个人的体重、对声音的意识都不同。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如果在某一个触弦点(事实上最少有五个)能够以合理的弓压、均匀的弓速把弓垂直于琴马拉奏,那么至少可以得到一个健康的小提琴的发音。如果想在乐曲中,演奏出自己需要的音色,那么就需要画家调颜色一样,在这三点上进行平衡和取舍。了解了这些之后,我们就可以在演奏乐器时,像做实验一样,尝试出一个自己满意的音色,并且通过练习让肌肉记住不同的组合。所以,想要获得好的音色,一定也不能仅仅纸上谈兵,要在头脑非常清晰冷静的时候,有意识地去做发音的练习。当形成习惯之后,自然就可以信手拈来啦。

读到这篇文章之后,你是否会开始重视自己的音色训练呢?一旦我们内心对好的音色产生了追求,就开始靠近了学习乐器的本质。说到底,我们学习乐器是为了追求美的声音。在我的课上,经常会去用唱的方法模仿学生奏出的不好听的声音,和他们一起哈哈大笑,也会和学生一起为找到了好的音色而兴奋不已。好的音色就像一块材质优良的画布,你可以在上面尽情作画;又像获得了一块好的木材,你可以用它来雕出传世的作品。总之,练琴花时间在寻找好的音色上,无疑是最值得,最不会吃亏的。希望看完这篇文章的你,可以和我一起在寻找好的音色的道路上,一起努力进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白岩松对话谭盾戏称:“室内乐不流行的原因是‘你’不太在室内!”
当小提琴跳起双人舞
PX-5S&Classic Music(六)《小奏鸣曲》
国家大剧院上演“桑巴往事”音乐会,杨雪霏弹出古典吉他的更多可能
【音乐堡征集】刘汉盛榜单100碟(陆续上传发布) - 【古典\经典\发烧无损区(权限10)...
适合孩子们看的音乐动画,3分钟了解弦乐家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