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想听好消息还是坏消息?糖尿病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样

我们怕糖尿病,是因为不了解它。

了解了就会发现,糖尿病也不过如此。

想用“甜言蜜语”腐蚀我们?没门!

不就是血糖高吗?我们釜底抽薪,几招就能把你制服。

不只是您,咱们国家总体糖尿病控制达标率很低,综合达标率是5.6%,也就是说100个人中,只有6个人控制得很好,血糖、血压、血脂都达标。

为什么会这样呢?有可能已经确诊糖尿病多年了,但对糖尿病还是不了解甚至有误解,这影响了血糖达标。来看看您是否也对糖尿病有这些误解,以及我们能做些上面吧。

误解1:2型糖尿病不严重

有了每年的体检,糖尿病通常可以在比较早期被发现,这是好事,但这时候很多人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也没有明显的并发症,因此很多人以为糖尿病不严重,也没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真实情况:2型糖尿病是一个无声的杀手,它会默默地影响全身的器官、组织,会导致高血压、心脏病、肾病、眼病、足病等,甚至增加某些癌症的发生率。所以,2型糖尿病是个无声的甜蜜杀手,等你反应过来时,有些问题已经来不及逆转了。

我们能做什么:战术上要重视糖尿病,一旦确诊,能帮我们稳定血糖的饮食、运动、睡眠、减压方法,统统用起来,更何况这些方法能让我们更健康,何乐不为?

误解2:得糖尿病一定会失明或截肢

有人认为糖尿病非常严重,确诊后就怕得不行,甚至认为我上面说的那些并发症一定会发生,治疗也没用,因此拒绝治疗。

真实情况:徐徐认识的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在患病几十年后没有明显的并发症,因为他们很注重健康指标,定期做检查,并且采取了积极的健康饮食和运动方式,这些不但帮他们预防了糖尿病并发症,也帮他们减少了患高血压、心脏病等要命疾病的风险。

我们能做什么:定期检查眼底、颈动脉斑块、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足部、肝功、肾功等,并且健康饮食、每天运动,你也会进入那5.6%综合控制达标的人里,或者因为你和更多人的加入,这个数字可能会翻倍呢。

误解3:2型糖尿病是终身病

许多患2型糖尿病的人听说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就烦躁、压抑,难以接受。确实一直以来,糖尿病是被这样定义的。

真实情况:专家曾经提出,新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在第一年内,约有70%的人可以实现逆转。病程越长,逆转的可能性越小,但是也有逆转的可能。

我们能做什么:对于新诊断的和超重的2型糖尿病病友,减轻5%~10%的体重,血糖可以得到更好的控制,结合良好的饮食和运动管理,可能实现减药甚至停药。

误解4:得了糖尿病,吃药就行了

很多人以为,得了糖尿病只要按医生要求的吃药,血糖就能控制好了。

真实情况:糖尿病是因为之前饮食过量、缺乏运动等导致的肥胖,以及压力过大、熬夜睡眠少、年纪增长等导致的,仅靠药物只是掩盖了血糖升高这一个症状,不能解决让血糖升高的根本问题。

我们能做什么:糖尿病患者最需要的是重建健康生活方式,而不能把控制糖尿病的任务交给一两片药物,因为它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你的问题。

误解5:可以凭感觉来判断血糖高低

有些糖尿病病友说,血糖高了我会不舒服,血糖低了我也会手抖心慌。确实高血糖的典型症状包括口渴、尿多、口干、疲劳和视力模糊等;血糖过低也可能有手抖、出虚汗、烦躁、头晕等。

真实情况:跟感冒不一样,在血糖不是特别高的时候,高血糖的典型症状是不明显的,要不然很多人就不会被“突然”诊断出糖尿病了。但即便血糖不是特别高,对身体的慢性伤害也在持续。而低血糖症状有时也不明显,尤其是反复发生低血糖之后,身体对低血糖就更不敏感了。

我们能做什么:糖尿病病友很少会“感觉”到血糖低或高,所以我们日常要做血糖监测,监测频率根据您现在的血糖情况和生活方式调整情况来定。

误解6:得了糖尿病就永远不能吃糖

很多人得了糖尿病就谈糖色变,在低血糖时偶尔吃一点蛋糕和饮料,还幸福满满的。

真实情况:实际上,糖尿病不是因为吃糖得的,但吃糖太多会加重糖尿病风险——肥胖,也会让糖尿病难以被控制,所以,建议您尽量不吃甜食和甜点,含糖饮料对健康也没有好处。每日精致糖的摄入量不要超过25克,其实是尽量不吃精致糖为好。

我们能做什么:精米精面除了提供热量,只能提供可怜的维生素和蛋白质,所以,您可以把主食的1/3换成粗粮,比如糙米、燕麦、薯类,更有营养,也更利于排便。

误解7:得了糖尿病,早晚要打胰岛素

许多人认为糖尿病一定会加重,以至于必须要打胰岛素,也认为打胰岛素就意味着到了糖尿病晚期,所以即使大夫让打胰岛素,通常也是能拖就拖。

真实情况:需要打胰岛素,是因为胰腺中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已经太疲劳,甚至有些细胞已经阵亡了,以至于它们无法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来满足应对食物需求。打胰岛素是身体需要,不是糖尿病到了晚期。在超重人群中,这种“胰岛素消耗”通常会更糟,因为给定的胰岛素量不能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

我们能做什么:缺什么就补什么,就像饿了要吃渴了要喝一样。第一步是让血糖先达标,减少对高血糖的伤害。血糖达标,自己的胰腺不需要生产那么多胰岛素也能休息,还可能恢复一部分的功能。

普通大众可能对糖尿病也有许多误解,最常见的两个在这里列出:

误解1:2型糖尿病很容易被发现

很多人认为2型糖尿病会有症状,没症状就说明没事。

真实情况:尽管2型糖尿病也可能出现尿多、口渴、疲劳、吃得多、视力模糊等症状,但它不像1型糖尿病那样突然发作,它像温水煮青蛙,煮熟了,青蛙还不知道。这个过程可能是数年。在2型糖尿病早期,血糖可能会轻度升高,但如果不做血液检查,这个升高是看不出来的。但是,即使是轻微的血糖升高(糖尿病前期)也很危险,因为在这个时候心脏病、肾病等的风险同样会增加。

我们能做什么:每年做检查,查餐后2小时血糖(从第一口饭开始算时间),因为咱们中国人,餐后血糖先升高的多,超过7.8mmol/L就有可能是糖尿病前期了。查糖化血红蛋白,因为它不受进餐影响,可以反映平均血糖,超过6.3%就很可能被确诊糖尿病了。前一个检查比较便宜,需要提前开出化验单,后一个大约费用检查在70~100元,这些费用都是可以走医保的。两个检查可以二选一。

误解2:吃糖太多会导致2型糖尿病

这十几年很多人问我,糖尿病是不是吃糖引起的?糖尿病让大家自然想起了糖。

真实情况:吃糖太多确实会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超重或肥胖,多余的体重会加速糖尿病的发生和进展,肥胖率不断攀升,意味着更多的人将在三四十岁就患上糖尿病。

我们能做什么:我们要做的是保持标准体重,要知道你的目标体重,并积极达到。同时要关注脂肪和肌肉的比例,因为相同体重的人,看起来胖瘦并不一样,脂肪的体积是肌肉的4倍,脂肪也会让降血糖的激素——胰岛素,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我们怕糖尿病,是因为不了解它。

了解了就会发现,糖尿病也不过如此。

想用“甜言蜜语”腐蚀我们?没门!

不就是血糖高吗?我们釜底抽薪,几招就能把你制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糖尿病人对胰岛素的9个误解
喝出来的低血糖昏迷
糖尿病患者谨防低血糖反应
糖友记住4个关键词,健康过春节~
糖尿病血糖控制要注意预防低血糖
血糖控制还不达标?降糖药物的应用秘笈来帮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