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程钜夫为播州第十三世播主杨粲《忠烈庙》所著所著《雪楼集》中载《忠烈庙碑》

程钜夫为播州第十三世播主杨粲《忠烈庙》所著所著《雪楼集》中载《忠烈庙碑》

摘要

播州:唐朝武德、贞观之时,国威大震,"四夷宾服"。贞观九年(635),以隋朝牂柯郡的北部地置郎州,领恭水、高山、贡山、柯盈、邪施、释燕六县。十三年(639),以废郎州的六县地置播州。

-----------------------------------

播州杨氏土司管辖范围相当于如今贵州省遵义部分地区、黔东南州黄平凯里一带、及瓮安、金沙、綦江等地。

-----------------------------------

播州(遵义海龙屯)杨氏,是中国西南历史上的一个土司政权。

唐朝唐僖宗乾符三年 (876年),杨端割据播州,形成世袭土司政权,直到明朝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杨氏被明朝政府所灭 。

杨端,杨端其先太原人,仕越之会稽,遂为其郡望族,后寓家京兆。乾符三年(876)得到罗氏相邀,同舅氏谢将军,率领八部族众径入播州白锦堡,迫使罗闽纳款结盟而退。此后,唐命杨端领播州,杨端殁后,其子孙世掌播州。  直到明朝万历二十八年(1600)朝廷平杨应龙,分播州地为二,改设遵义府属四川,平越府属贵州,杨氏土司的统治才结束。自唐末杨端至明末杨应龙,杨氏土司统治播州二十九世七百余年。

播州杨氏世系图

附:播州宣慰司宣慰使(876--1600)

  1杨端 39 丙申 876

  2杨牧南 46 乙亥 915

  3杨部射 14 辛酉 961

  4杨三公 2 乙亥 975

  5杨宝 21 丁丑 977

  6杨昭 46 戊戌 998

  7杨贵迁 29 甲申 1044

  8杨光震 22 癸丑 1073

  9杨文广 15 乙亥 1095

  10杨惟聪 27 庚寅 1110

  11杨选 12 丁巳 1137

  12杨轸 34 己巳 1149

  13杨粲 61 癸卯 1183

  14杨价 10 甲辰 1244

  15杨文 12 甲寅 1254

  16杨邦宪 25 丙寅 1266

  17杨汉英 31 辛卯 1291

  18杨嘉贞 12 壬戌 1322

  19杨忠彦 7 甲戌 1334

  20杨元鼎 1 辛巳 1341

  21杨鉴 18 壬午 1342

  22杨升 7 己卯 1399

  23杨纲 43 丙戌 1406

  24杨辉 11 己巳 1449

  25杨爱 37 庚辰 1460

  26杨斌 23 丁巳 1497

  27杨相 23 庚辰 1520

  28杨烈 28 癸卯 1543

29杨应龙 29 辛未 1571

30杨朝林

播州杨氏的历史 

太宗贞观十三年(639年),唐朝政府废隋朝牂柯郡置播州,改原牂柯县为遵义县(治所在今遵义市绥阳县境),作为播州州治。

后来属于黔中道。

此后唐朝衰落,播州多次沦陷于南诏。

僖宗乾符三年(876年),太原阳曲县人杨端率军击败占据播州的南诏,自立为主,成为一个世袭刺史的家族政权。

太祖乾德三年(公元965年),杨实献其地归附宋朝,宋朝在其地分别置播州和遵义军,仍以杨氏为其首领。

传至杨昭无子,以族子杨贵迁为养子。

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一度废播州、遵义。

世祖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下诏招抚播州。

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杨邦宪降,元于其地仍置播州安抚司,以杨邦宪为安抚使。

不久,杨邦宪卒,子杨汉英袭,元朝廷赐名杨赛因不花。

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升为播州宣抚司,统辖十九个长官司和诸苗族峒寨,范围遍及今贵州东北部和重庆綦江。

元武宗大德七年(公元1301年),杨汉英为元平叛有功,进封资德大夫。

元顺帝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杨氏附明玉珍。

太祖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杨氏降明,此后被视为苗疆土司。

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杨应龙反叛朝廷,不久在播州之役中败亡。

杨氏占据播州前后历经二十九代,历时七百余年。

播州宣慰司宣慰使(876--1600)

----------------------------------

贵州播州(遵义海龙屯

海龙屯,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高坪镇海龙屯村,在遵义市老城西北约28千米的龙岩山巅,又称海龙囤、龙岩囤、龙岩屯,是一处宋明时期的“土司”城堡遗址。屯上最高海拔1354米,屯下海拔974米,相对高差300~400米左右。屯顶平阔,面积约1.59平方千米。

海龙屯土司遗址始建于南宋宝佑五年(1257年),毁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的平播之役,该遗址是宋、元、明时期西南播州杨氏土司文化的重要遗存。屯上建有九关,屯前六关:铜柱关、铁柱关、飞虎关、飞龙关、朝天关、飞凤关;屯后三关:万安关、二道关、头道关。 

1982年,海龙屯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海龙屯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5年7月4日,海龙屯在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杨端之十三代孙杨粲

杨粲,字文卿,小字伯强,系唐僖宗乾符三年(公元876年)入据播州(即今遵义)的杨氏鼻祖杨端之十三代孙。粲为杨轼之子,幼年过继给伯父杨轸为嗣。秉性好学,笃信儒家经典,少年即怀大志。宋宁宗嘉泰初年(公元1201年)袭播州安抚使,执掌播事30余年,是播州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中兴人物。

抗击金兵

宋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金兵南侵攻占潼关,入据陕西后,四川宣抚使吴曦谋反,叛国投金。次年正月,自立“蜀王”,当了金人的儿皇帝。杨粲以强烈的爱国热忱谴责吴曦投降分裂的行径,决定率师讨伐,播军正欲启行,吴曦已被处死于兴元伪宫。杨粲为支持抗金战争,向朝廷贡战马300匹,黄白金银上万两,“以助国用”,同时建言朝廷乘胜“大举北伐,以雪先耻”。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为继续支持抗金之战,粲“输马三百于蜀帅,蜀帅以闻,上益嘉之”。“南平夷”穆永忠趁国事动荡之秋,大量侵占“公家田”,粲提兵讨伐,“斩永忠,归其田”。播州杨氏家族从北宋起就发生争权夺地的内乱,粲之族弟杨焕居于“下杨”之地,撕毁“摒弃干戈”的协议,“违盟抄掠界上”,百姓蒙难。粲“遣兵诛之”,将杨焕掠夺的土地和租赋尽数归还珍州,并用武力统一了下杨之地,结束了播州长期分裂的混乱局面。后来“南平闽酋伟桂弑父自立”,粲出兵镇压,“败其众于滇池(今四川会理),斩首数千级,辟地七百里,获牛羊铠仗各以千计”。在多次对外战争中,杨粲以“卫道”为旗号,凭借武力行兼并扩张之实,掠夺大量财富和农奴,扩大播州版图,因而后世史家评说,播州传至粲,“封疆始大”。

政治成就

杨粲治播州以“文武兼资”著称,史籍说他“性孝友、安俭,素治政宽简,民便之”。由于实行比较开明宽松的对内政策,不事苛求勒派,播州社会稳定,生产发展,财富日增。他继承其祖杨选、其父杨轼“结庐养士”、“留意艺文”的传统,崇尚儒术,建学造士,大修先庙,“肇修郡之儒学、琳宫、梵刹、桥道”,众多学者、僧人、道士在播州传播学术和宗教,各得其所。《杨文神道碑》称赞杨粲:“士类羽流,皆称其喜儒而好礼,乐善而种德。”他倡导推行的文治,使播州这南荒之地加速了文明进程。“子孙绳绳善继,尊尚伊洛之学;言行相顾,一如邹鲁之俗”,播州“土俗大变”,出现了“俨然与中土文物同”的大好局面。

年轻时期成就

杨粲是开创“播州盛世”的英伟人物,他在发展文化的同时,大力振武治军,实施耕战政策,组织训练了一支“寓兵于农”的地方武装。对播民实行亦农亦兵,“且耕且战,得富国强兵之策”。这支训练有素,组织严密的劲旅,在数次内外征战中十分骁勇,所攻必克,军威镇慑邻境,大大加强和巩固了他的统治地位。他的后世子孙继承发扬了这套行之有效的治军之术,在杨价、杨文治播时,为抗击蒙元,保家卫国,播州雄威军驰骋西南战场,在多次远征作战中独当一面,屡建奇功,被朝廷誉为“国之藩屏”。

晚年时期成就

晚年,杨粲以儒家道德思想为准绳,总结毕生统治经验,作《家训十条》,并刻石以示子孙。文日:“尽臣节,隆孝道,守箕裘,保疆土,从俭约,辨奸贤,务平恕,公好恶,去奢华,谨刑罚”。这10条家训,被后人评为“有功名教、福贻子孙”的垂世范言。杨粲卒于宋绍定年间,官终武翼大夫。因子孙在抗金战争中报效疆场,宋王朝屡次为杨粲加封赐谥,赠予右武大夫、吉州刺史、左卫大将军、忠州防御使等头衔,并“赐庙忠烈,封威毅侯”。

----------------------------------

程钜夫为播州第十三世播主杨粲《忠烈庙》所著所著《雪楼集》中载《忠烈庙碑》:

元朝名臣、文学家:程文海,又名程钜夫,以字行,号雪楼,又号远斋所著《雪楼集》中载《忠烈庙碑》云;见《钦定四库全书》彩印古籍,《雪楼集》第十卷《忠烈庙碑》439页。

----------------------------------

《忠烈庙碑》是元朝名臣程钜夫,为播州第十三世播主杨粲《忠烈庙》所著,后於乾隆四十五年,詳校官中書臣羅锦森,侍讀臣孫球覆勘,總校官庶吉士臣朱鈴,校对官编修臣楊夀,腾録監生臣邹贻詩,将《雪楼集》收录入《钦定四库全书》中,本朗诵文,抄录于《钦定四库全书·雪楼集·卷十六》第439至442页。

----------------------------------

作者简介程钜夫(1249年--1318年),初名文海,因避元武宗海山名讳,改用字代名,号雪楼,又号远斋。建昌军(今江西南城)人,祖籍郢州京山县(今属湖北)。

元朝名臣、文学家。程钜夫历事四朝,为当时名臣,被元世祖忽必烈封齐王,其文章雍容大雅,诗亦磊落俊伟。有《雪楼集》三十卷。

本书涵诏制册文10卷,序记书文15卷,碑记3卷等,内容丰富,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如《平云南碑》《拂林忠宪王神道碑》《济南公世绩碑》《忠烈庙碑》等文献,被历代史学界公认是元朝最珍贵的重要文献。

----------------------------------

遵义古代称播州,播州始建于唐贞观十三年(639年),是唐朝在乌江北面所建的经制州。

《新唐书》载“大中十三年(859年)八月……是岁,云南蛮陷播州……(咸通元年,860年)十月,安南都护李鄠克播州”。乾符元年(874年)。

《南诏野史》载“(世隆)咸通十四年(873年)攻黔中”;

《滇史》载“唐僖宗乾符元年(874年)春,南诏寇黔中,陷播州”,同书又载“蛮至新津而还,回寇黔中。经略使秦匡谋惧,奔荆南”;

《资治通鉴》载“(南诏)寇黔南,黔中经略使秦匡谋兵少不敌,弃城奔荆南”。

 国家既一方夏,薄海内外,靡不义宁。乃睠西南之疆,外引六诏,内接三苗,地险俗脰,播川郡寔据其会。爰畀太原杨侯节印,俾绍服先公之骏功。侯既稽首受事,入觐以谢。归则布宣皇威,一以法令从事,环播川数千里,箐居卉服之民,咸知职贡,詟行惴息,以大帅府为命,于是王化浃矣。……杨氏系本太原,唐乾符初赠太师讳端者宦游会稽,后客长安,適南诏陷播州,大为边患,有旨募能安疆场者,太师慨然自效,遂命为将,以复播州,威畅恩融,夷夏畏服,因领其郡,是为播州杨氏始祖。”

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宋濂·著,《宋学士文宪集》中载《杨氏家传》曰;“杨端,其先太原人,仕越之会稽,遂为其郡望族。后寓家京兆。唐末南诏叛,陷播州,久弗能平。僖宗乾符三年,下诏募骁勇士,将兵讨之。端梦神人告曰:“尔亟往,此功名机也.”端与舅氏谢将军诣长安,上疏请行。上慰而遣之。行次蜀,蛮谍知之,敛退者半。乃诣泸州合江,径入白锦,军高遥山,据险立砦,结土豪臾、蒋、黄三氏,为久驻计。蛮出寇,端出奇兵击之。大败,寻纳款结盟而退。唐祚移于后梁,端感愤发疾而卒,子孙遂家于播。宋赠太师。太师生牧南,既嗣世。《遵义府志·建置》载:宣宗大中十三年,南诏陷播州。僖宗乾符初,太原人杨端应募,率其乡人令狐、成、赵、犹、娄、梁、韦、谢八族复之,因据其地。民国《桐梓县志·土官》载:“又按《续修通志采册》:有唐自宣、懿来,南诏迭陷播州。逮僖宗乾符三年,太原杨端应募,率令狐、成、赵、犹、娄、梁、韦、谢七族复之。朝命世有其地,遂仿分封之制,以随征之有功者分司其土,仍令世袭。”《贵州府县志辑(25)民国瓮安县志》卷十七土官记载:“会南诏叛陷播州,久弗能平,僖宗乾符三年下诏募骁勇士将兵讨之。太原杨端应募,率其乡人令狐、成、赵、犹、娄、梁、韦、谢八族复之。”综上国史、方志史记载:杨端,其先太原人,仕越之会稽,遂为其郡望族,後寓家京兆。唐末咸通十四年(873年)南诏叛陷播州,久弗能平,875年唐僖宗下诏募骁勇士将兵讨之,端梦神人告曰:“尔亟往,此功名机也。”端与舅氏谢将军诣长安,上疏请行,上慰而遣之,率令狐、成、赵、犹、娄、梁、韦八姓,行次蜀,蛮谋知之,敛退者半,乃诣泸州。合江、迳入白锦,军高遥山,据险立寨,结土豪臾、蒋、黄三氏为久驻计。蛮出寇,端出奇兵击之,蛮大败,寻纳款盟而退。乾符三年(876年),杨端开始统治播州,唐祚移於後梁,端感愤,发疾而卒,唐祚移于后梁,端感愤发疾而卒,子孙遂“家于播”’杨端讫杨应龙世袭统领播州历经唐末、五代、北宋、南宋、元、明数朝代,传27代30世725年,1600年杨氏统治结束。杨端官至;武略将军,太子少保、平播总督师、播州宣慰使,宋赠太师,播州首位领主,在位32年,后于唐天佑四年(907年)梁朱温纂位,唐朝灭亡,端祖优愤而卒,葬于四川丰都溜沙坡,墓向长江的石砚台,子牧南袭职。杨端第十五代孙杨文,于南宋末1257年始建的军事指挥中心龙崖新城,今名海龙屯,传至杨应龙守播至万历二十八年时,被明军攻毁,2015年7月4日在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杨端子孙统领播州,自南宋开始,文化有了长足进步,庄园经济也有了稳步发展,播州杨氏土司在贵州土司中沿袭时间最长,所辖地域最广,它对后世产生的文化影响最大,千年播州的这一辉煌历史文化,是当今世界举世无双的,为当今遵义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1]见周必素、彭万、韦松恒 著,《牧司一方》北京科学出版社,第18页。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九,第256页。

(明)诸葛元声撰,刘亚朝校点:《滇史》,德宏民族出版社,1994年,第197页。

(宋)司马光编著,(元)胡三省音注:《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二,第8166页。

《忠烈庙碑》元朝名臣、文学家:程文海又名程钜夫撰,见《钦定四库全书》彩印古籍,《雪楼集》第十卷《忠烈庙碑》439页。

《杨氏家传》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宋濂·撰,见《钦定四库全书》彩印古籍,《宋学士文宪全集》,第十册,《杨氏家传》,第0599页。[7]见《遵义府志·建置》第86页。

见周必素、彭万、韦松恒 著,《牧司一方》第19页。

端葬于四川丰都流沙坡”。见清授儒士、播州杨氏族长杨汉英续修的《关西杨氏族谱》(雕刻印刷版)第三卷22页中载,和2014年《播州杨氏族谱》首卷59~60页。

《历武功录》卷五记载“端为武略将军”见瞿九思撰《明史》《历武功录》卷五《播酋杨应龙列传》141页。

端为播州宣慰司、太子少保……”。见清授儒士、播州杨氏族长杨汉英续修的《关西杨氏族谱》(雕刻印刷版)第三卷21页。[12]端为“宋赠太师”。见《钦定四库全书》彩印古籍,《宋学士文宪全集》,第十册,《杨氏家传》,第0599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西太原人杨端入播史证
海龙屯考古手记之九
中国最牛家族,昌盛了700年历经5个王朝,如今此姓成贵州第一大姓
隋朝灭亡后,杨氏后代又割据一方,历经五朝七百年长久不衰!
中国最牛世家,历经5朝却有七百年兴旺,如今此姓成贵州第一大姓
杨家将的后代哪去了?一支割据地方长达600年,历经宋元明三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