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学教育:文凭、关系还是真才实学?

《经济学人·全球商业评论》十月刊导读之二

大学教育的普及并没有像此前那样带来更多更好的就业,海量的大学毕业生反而增加了“毕业等于失业”的忧虑。越来越多人开始思索大学教育是否值得。庞大的办学开支,千万学子付出大量的时间,是否是正确的选择?读完大学是为了学有所成还是一纸文凭?


大学教育普及加剧了对名校的追捧。然而问题同样存在:入名校带来的更多是关系网络还是真知灼见?对名校的追捧是否导致精英中学教育的军备竞赛?大学教育作为社会阶层流动的重要阶梯是否会因为家世与金钱对精英教育的垄断而被日渐蚕食?美国人已经在两方面进行反思:降低大学办学成本和鼓励学生为自己的将来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如今的高等教育越来越花钱,无论对国家还是个人都是如此。以美国为例,该国拥有全世界规模最大、资金最充裕的大学体系,每年在高等教育上的投入占到GDP的2.7%。按实值计算,大学学费在20年间增长了近一倍。学生债务在过去十年里增长了两倍,高达1.2万亿美元。尽管原因各有不同,高等教育成本飙升却是一个世界各国都面临的问题。而如此庞大的投入也自然会招来质疑:大学教育是否还值得?




这样的忧虑并非空穴来风。针对学业成绩的最新研究表明,45%的美国学生在大学头两年毫无收获。美国大学毕业生在数学和读写能力的国际排名中成绩堪忧,且仍在下滑。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公司雇主从最知名的学府录用毕业生,并不是因为他们可能学到些什么,而是因为这些院校严格的选拔程序。换言之,学生花费巨资可能只是为了通过一个复杂精密的筛选机制,或者收获有助于未来职业发展的关系网络,而非学术领域的真知灼见。


然而,即便花费不菲,名校的光环仍是学子们梦寐以求的职业敲门砖。为了进入闻名遐迩的高等学府,竞争早在中学就已如火如荼地展开。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英国公学为代表的私立精英教育也重焕活力。诸如伊顿、温彻斯特、哈罗等英国公学(私立学校)提供一流的精英学业教育,考试成绩也远超公立学校。只有7%的英国孩子在这些学校接受教育,但他们包揽了牛津和剑桥五分之二的本科生席位。当然,这类精英学校学费高昂,自1980年来已上涨了三倍,而且日益被俄罗斯寡头和亚洲权贵资本家的后代所占据。

探索教育转型和促进公平 中国责任重大


反观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教育问题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优质资源过多集中在名牌大学、超级中学已是不争的事实。尽管中国尚未像美国大学那样收取高额费用,但是5000元一年的学费对贫困家庭仍意味着一笔不小的开支。实行精英化教育的私立或民办中学正遍地开花,日渐富裕的中产阶级不吝支付更高的学费让孩子享受最好的教育资源,而寒门子弟进入名校的比例则逐年下降。良好教育可能带来的丰厚回报,加之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性,使得中国在探索教育转型、促进教育公平上的责任愈加重大。


欢迎登陆《经济学人·全球商业评论》,阅读十月刊中有关教育主题的三篇文章:《全世界上大学》、《筹集学费有良方》、《这门生意,纯正英国范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费分期
马云称文凭只是学费的收据,真正的文凭是生活中奋斗来的
人生的不平等是从哪一刻开始的?
西方“快乐教育”的背后,竟隐藏着两个巨大阴谋!
如果大多数寒门学子“读书致贫”,那么他们的出路又在哪里?
难以逾越的高墙:韩国的高校分层与就业机会不平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