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生一首翰墨诗 ——周慧珺书法艺术系列(4)






周慧珺简历



周慧珺,女,1939年出生,浙江镇海人。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上海书法家协会主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2014年荣获“上海文学艺术奖——杰出贡献奖”、“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





略论周慧珺书法的时代特征

西中文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书法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论者称为书法复兴。在书法复兴时期崛起的众多书家中,若论其书风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周慧珺先生无疑是颇具特色的代表人物之一。

中国书法艺术自近四千年前肇端以来,固然具有一以贯之的传承性,然而每个时期都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这是不争的事实。书法发展的早期,每个时代的书体不同,比如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字、商周战国时期的吉金文字,以及秦篆汉隶等等,而且在同一时代同一种书体中,在各个不同的阶段,书写的风格也有明显的差异。董作宾、李学勤等学者就把甲骨文按不同的书写风格分成若干个时期。金文前期的线条两端尖细出锋,和后期的隐迹灭端、线条匀圆整饬也有明显的差异。汉代隶书的朴拙,早期楷书的古质,以及晋书尚韵、唐书尚法、宋书尚意、元明书尚态、清代书法尚趣等等,无一不是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

书法的时代特征或曰时代书风是如何形成的?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大体上历史上前一个朝代进入衰落期,各种政治势力、社会结构、思想资源和生活方式都会重新洗牌,经过或长或短的碰撞、磨合、孕育、调节,从而产生出新的社会政治思想格局,这种新的社会格局毫无疑问会对文学艺术产生重要影响,催生出新的思想内涵、表现形式和风格特征。马宗霍《书林藻鉴》在论及晋代书法时云:“书以晋人为最工,亦以晋人为最盛。晋之书,亦犹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尚也。夷考其故,盖有三焉。一则时接汉魏,诸体悉备,无烦极虑,便可兼通。择要而从,尤易专擅,不独为之华藻也。又从而绣其鞶帨,济成厥美,亦固其所。一则隶奇草圣,笔迹多传,服拟有资,师承匪远,酌其余烈,自得新裁,挹彼遗规,成吾楷则,信埏埴之罔穷,斯挥运之入化。虽曰前修已妙,转觉后出弥妍。一则俗好清淡,风流相扇,志轻轩冕,情骛霄壤,机务不以经心,翰墨于是假手,或品极于峰杪,或赏析于毫芒,乃至父子争胜,兄弟竞爽,殚精以赴,竭神靡辞,以此为书,宜其冠绝后古,莫与抗行矣。”

时代发展到十九世纪后期,书法的发展轨迹也发生了剧烈的转向。自汉魏诸体悉备,晋代书法转而追求人的品格襟度,于是行草书大兴,以二王为代表的一批行草书家成为后世的最高楷则。宋代帖学兴起,进一步推动了这种风尚的形成。然而到了清代,一些学者为躲避政治现实,转而留心金石文字,从而使魏碑篆隶的艺术价值重新得到宏扬,书界也兴起了一个新的学派——碑学。以与已历时千年的帖学相抗衡。碑学兴起短短百十年间,发展迅猛,成就斐然,大师辈出,书坛风气为之一变。与此同时,帖学也在反思中实现新的变革,很多帖派阵营的大家积极吸取碑学的成果,而不少碑派阵营的巨擘如康有为、吴昌硕等也以碑帖融会为自己努力追求的艺术目标。因此,至二十世纪中期新中国建立时,书坛碑帖融会的格局已基本形成。

同时,中国自十九世纪中叶开始,在西方列强的挟迫下,被迫打开国门,与西方世界开展了经济和文化交流。在此过程中,西方的价值观、审美观也悄然影响着国人的价值取向、个性发挥和审美取向。书法虽然是一门极具传统色彩、相对保守的艺术,但也不能不受时代风气的影响。尤其是上海,作为在与西方世界交往中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在思想上、文化上、生活方式上受西方影响是最明显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近代以来的独特经历,使上海形成特色极为鲜明的海派文化。海派文化的最显著特征是最传统和最现代的高度结合,比如在书法家中,一边写最古老的金文大篆,一边玩最时髦的进口汽车者不乏其人。


臨顔真卿《裴將軍》


周慧珺先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期生于浙江,并很早就来到上海。其生时碑学巨擘康有为、吴昌硕去世未久,碑学与帖学正处在抗衡与融会的胶着之中。另一方面,中华民族经过百年的战乱,历经分裂屈辱、揉躏与挣扎,一个统一的国家即将诞生。随着外来文化的进入,中国人追求个性解放,藐视权威的意识日益增强。在这种政治、思想、社会和文化的大背景下,周慧珺的书法风格正代表了一种新的时代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碑帖融会,化碑入帖。周先生早年师从沈尹默先生,尹默先生是一位兼融碑帖,以帖为主的当代书坛大家。周慧珺接受了沈先生兼融碑帖的观念,在碑和帖两方面都下过精深的功夫。她的取法十分广泛,楷书胎息颜真卿、欧阳洵、柳公权、蔡襄和北魏墓志,行书则远绍二王、颜真卿和苏、黄、米诸家。举凡颜真卿的宽博雍容,苏轼的端雅沉厚,黄庭坚的开合欹侧,米芾的跳荡爽健,在她的笔下都能表现得淋漓尽致。

慧珺先生的用笔,总的特点是中锋方势,大率中锋运笔者,圆势居多,侧锋用笔者,方势较易。周先生的中锋方势用笔,正是她兼融碑帖的结果。周先生用笔,下笔逆入回顶,顺势铺毫,摄锋注墨,中锋裹笔,故写出来的线条,形圆势方,骨力中含。所谓碑帖结合者,当首在用笔,须兼具碑派和帖派两种用笔方法的特色。刘熙载说:用笔有“中锋,侧锋,藏锋,露锋,实锋,虚锋,全锋,半锋”,而“中、藏、实、全,实是一锋,侧、露、虚、半,亦是一锋”。大体上,“中、藏、实、全”是碑派用笔的主要特征,“侧、露、虚、半”,是帖派用笔的主要特征。观周先生用笔,则是以中、藏、实、全为主,偶用侧锋,时有露锋,几无虚锋和半锋。周先生的行书,往往把虚笔也当成实笔来写,虽然她的牵丝笔画写得非常漂亮,但她较少用牵丝。尤其是一字之内的牵丝虚笔,她往往当做实笔来写。因此她笔下的线条,沉稳圆活,浑厚爽健,如璞玉浑金,画沙漏壁,络壁虫网,折股金钗。

碑帖结合有一个主次的问题,这就是平常所说的化碑入帖,还是化帖入碑。像赵之谦的“颜底魏面”就是化帖入碑的典型例子,而沈秋明先生和周慧珺先生都是化碑入帖,沈先生是“碑底褚面”,而周先生则是“碑底米面”。以碑的笔法写米芾风格的字,恰如全副武装的金甲武士搬演的一曲“秦王破陈乐”,既有回旋跳跃的轻灵韵味,更有金戈铁马的厚重和铿锵。其细微处,时时能见到一位女性书家特有的敏感、细腻和妥贴周到,更多地则是表现出碑派风格的厚重、大气和开阔胸襟。值得一提的是,碑派用笔这种适于表现阳刚之美的风格到了女书家的笔下,同样可以演绎得雄浑大气。在现代书法史上,萧娴先生是一例,周慧珺先生又是一例。

其次,周先生的书法不论是何种书体,均有爽健明快的特点。中国的书法艺术属文人士大夫阶层的艺术,自从魏晋时期经过士大夫的演绎从而使其人格化之后,书法就具有温柔敦厚、含蓄蕴藉的特点,所谓从蔡邕、钟繇、王氏父子传下来的书法统绪,大体上都是以这种风格为主要特征,与所谓“怨而不怒,乐而不淫”的诗教传统是一脉相承的。当然,书法也有另外的传承,如从张旭怀素的狂草到陈献章、徐渭的浪漫主义风格。然而这些历来被看作是另类的、非主流的。与温厚含蓄的主流风格不可同日而语。


杜甫诗句


在国门打开,经历了中西文化的碰撞之后,国人的价值观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就个性意识而言,近代以来,国人的主体意识和表现欲增强,追求个性的充分释放。反映到书法上,不再以含蓄蕴藉为主要风格追求,转而追求爽健明快、淋漓尽致的风格。周慧珺先生的书法风格恰好具备这一特点。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层次。

一是周书在用笔、结体上大开大合,大起大落,对比度十分强烈。在用笔上,厚重的粗笔与纤细的线条乃至细如髭发的牵丝映带形成强烈的反差,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结体更是这样,字体各个部分之间的高低、纵敛、收放、主从,对比俱十分明显,往往逸出常规之外,然而作者又能把各部分处理得非常和谐,整体感觉新颖别致,动感十足,个性鲜明,不同凡响,同时亦并无乖张违戾之处。

二是外拓尽势。周书结体总的来说受颜体影响,宽松自然,不觉紧结,但在必要的时候,作者会收紧中宫以充分蓄势,然后舒展主笔尽力外拓,尽势乃止。这种结体的特点使她笔下的字往往像一首乐曲,具有鲜明的节奏感,以足够的低音衬托高音,以充分的短拍烘托长拍,使乐曲的主旋律鲜明而高亢。使人感到一抒胸中积郁的快感。

这种充分蓄势然后尽力外拓的手法不但用于处理结体,而且用来处理章法。周先生的章法也是尽敛极纵、十藏五出、抑扬顿挫,节奏感十分鲜明。传为王羲之所著的《书论》中说:“每书欲十迟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方谓之书。”周先生荡逸尽势,节奏明快的书风,既体现今天的时代特点,同时也有书法传统的充分依据。

三是沉著痛快、笔墨淋漓。书法史上自行草书出现以后,出现过多种审美样式,从二王的萧散飘逸到颜真卿的沉雄老健,而米芾则创造出一种新的审美样式,这就是痛快淋漓。像乘风顺流的帆船,舟轻帆满,一日千里;像骏马奋蹄,驰骋迅疾,使人感到酣畅尽兴。周慧珺先生的书法正是这样。其用笔极其爽健,绝无壅塞凝滞,瞻前顾后,犹豫不决。诚如古人所言“鹰望鹏逝”、“利爪攫兔”,充分表现了书法线条的不可重复性。古代书论中曾一再强调用笔如“鹰望鹏逝,不得重改”。那种拖泥带水的用笔是无法表现爽健之美的。

第三,周先生的书法清丽流美,英气外露,光彩照人。周先生的这种审美追求,与中国传统美学一贯提倡的含蓄内敛、含而不露有着明显的不同。

中国传统美学重视内蕴美,心灵美,不重外在美、容颜美。刘熙载《书概》云:“灵和殿前之柳,令人生爱;孔明庙前之柏,令人起敬。以此论书,取姿致何如尚气格耶?”然而这种审美观有时发展到极致,就未免偏颇了。在封建农耕时代,把容颜和“色相”联系在一起,因此文人羞于论及。反映到书法上,书风俏丽往往似乎与浅薄、庸俗联系在一起,乃至有意把线条写得臃肿散漫,使结体散缓拘滞,老态龙钟,刻意追求老成持重的成熟美。


曹操“观沧海”诗(2004年)


如前所述,在中西文化的碰撞融合中,中国人的审美观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不再刻意回避外在美、容颜美,而追求外在美与内蕴美的完美统一。比如说在旧时代见了年轻女性,如果当面称赞她“你很美”,会被对方误解你心存不轨。现在则不同了,对年轻女性直呼“美女”,则被认为是礼貌之举。这种审美心态的变化在书法上也有明显的表现。周慧珺的书法无异是这种新时代审美观的一个突出代表。

周先生的书法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漂亮,这种评价可能让人觉得过于肤浅,不够专业,然而却能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的事物总能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

周先生用笔骏爽,线条光洁圆润,绝无粗糙臃肿颤抖拘挛,结体宽肩细腰,亭亭玉立,如临风玉树,风情万种。总而言之,周先生的书法表现出来的审美意象是年轻貌妍、英姿勃发、精力充溢、标格雅秀。

古人论书,曾提出所谓“老少”的审美范畴。项穆《书法雅言》云:“所谓老者,结构精密,体载高古,岩岫耸峙,旌旗列阵是也。所谓少者,气体充和,标格雅秀,百般滋味,千种风流是也。”“老乃书之筋力,少乃书之姿颜,……融而通之,书其几矣。”作为一种审美意象,“少”指的是一种青春的活力,大无畏的闯劲,丰富的创造力,敢作敢为的风格以及来自生命源泉的无穷韵味。不待矫饰而风流自在,不施粉黛而妍媚无穷,它是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力量和自信心,有一种摧枯拉朽、咄咄逼人的气势。它给人的印象虽然有些稚嫩,但它的号召力和感染力却是不容争辩、无法抵御的。周慧珺书法曾经风靡一时,尤其在年轻人中有广泛的影响,不但被作为临习毛笔的楷范,而且不少人拿来当作练习钢笔字的范本,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两个方面,书法审美的少和老并无高低轩轾之别,“少”必有爽健的线条、潇洒的挥运和年轻的心态相支撑,一旦失去了这些条件的支撑,“少”的审美意象便风采不再,勉强表现便显得不够自然了。

从审美的角度来讲,无论是老还是少,都须以自然为上乘。比如老,标志着一种经验的积累。标格的形成,器识的铸造,其中透射着对人生事理的真知灼见,融会贯通,对万事万物高屋建瓴地把握和统摄,以及在处理问题时表现出来的胸有成竹,豁达大度,沉着稳健,举重若轻。在书法上,“老”则表现为用笔老辣,中规入矩,结体森严,沉雄苍劲,骨气洞达。这种老健或曰老成之美是靠长期积累得来的,当然也包括年龄的积累,故有“人书俱老”之说。有些年轻人积累不够,阅历不足,知识学力胸次也跟不上,却故意追求苍老古拙,一味行笔缓滞,神情颓拘,点画拘挛,老态龙钟。这种人为制造的效果,毫无美感可言,原因就在于它是不自然的。

“少”也是这样。少是自然的,不是装出来的。对于一个书家来说,当他年轻的时候,表现“少”的审美意趣是自然的,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年轻时的许多自然条件不复存在的时候,再继续演绎这种风格就会显得力不从心,缺乏自然而然的韵味和情趣。有人说周先生的字近些年来似乎有退步。其实这是以“少”为风格定位的书家到了老年都会遇到的问题。

那么“老”与“少”的风格能否融合?答案应该是肯定的。项穆说:“无老无少,难乎名状,如天仙玉女,不能辨其春秋,此乘之上也。”以王羲之书法为例,既有郁勃豪达之气,清劲雄强之骨,又不乏秀润趣逸之风,温厚闲雅之貌;既不是剑拔弩张,也不是老气横秋,所谓“韵高千古,力屈万夫”,人们就很难用一个“老”字或“少”字来概括他,诚如“天仙玉女,不辨春秋”。我想,已届老年的周慧珺先生,是否也面临一个风格转型的问题呢?

 

 

                                甲午深秋于中州佩韦斋

 

 


 

西中文简介:

西中文,1945年生于河南固始县,原任《中国石化报》河南记者站站长,已退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第四届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论文曾入选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书学讨论会,并两次获奖。获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提名奖、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三等奖。曾任第六届全国书学讨论会、第五届全国楹联书法展评委。出版专著有《书法蠡测》(河南美术出版社)、《书法传统与现代论纲》(河南美术出版社)、《书法文史谈》(中州古籍出版社)等多部。主编的论文集有《时代的呼唤》(河南人民出版社)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周慧珺书法,看蜀素帖笔法视频
《中国书法》:世纪回眸——费新我
李心斋:金石气与书卷气——碑帖融合之书法名宿耿彬先生书艺管窥
【观点】可以借鉴的过程 ——周慧珺书学经历之思考
最正宗的楷书字帖,用笔沉着酣畅凝重苍厚,周慧君书《长恨歌》上
在崇尚本能和直觉的今天,书家应该注重保持纯朴和直率的超然心态,避免娱己悦人成为创作的基本态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