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种秘密,很多中医世家保守了几百年,有的因此彻底失传

杏花岛作者郭炜,中医学博士,山东中医药大学讲师,执业中医师。

“传药不传量,只算传一半”。很多中医世家,恪守祖训,对药物和剂量严格保密,绝不传外姓,甚至女儿都不传。因循守旧,导致了很多绝活的失传,因为只要有某一代人出了问题(没兴趣学医、悟性不够、没有后代等)就会导致传承中断。不能不说,这是很大的遗憾。

众所周知,药物是组成方剂的基本单元,药物的用量则是方剂配伍的灵魂,也是方剂疗效的关键所在。先贤以实践经验创制了许多疗效卓越的方剂,药物之间需遵循一定的用量比例,方可见效;若改变药物用量比例,方剂疗效和主治亦发生改变。那么,改变处方中药物用量比例,对处方功效真的有影响吗?答案是肯定的,中医方剂中有诸多方剂药物虽组成相同,仅因药物剂量不同,则方剂名称、配伍关系、功效主治就截然不同。由此可见,药物用量比例的重要性,即所谓“中医的不传之秘,在于药物的用量上”。这其中的奥秘难以言表,令人倍感中医之奥妙无穷。

下面就以黄连和吴茱萸两味药物为例,说说不同用量比例的情况下,处方功效、主治证会发生怎么的变化。

先来看处方中黄连用量大于吴茱萸的情况,如左金丸,见于《丹溪心法·卷一》,由黄连六两,吴茱萸一两组成,两者用量之比为6:1。功效清泻肝火,降逆止呕。主治肝火犯胃,嘈杂吞酸,呕吐胁痛,筋疝痞结,霍乱转筋。如果改变黄连与吴茱萸的用量比例,使两味药物的用量相等,那方剂的名称、功效、主治证又会怎样呢?如《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九》之茱萸丸,方由黄连、吴茱萸各二两组成。以粥饮送下,不拘时候。《太平圣惠方》言其主治“水泻不止”。《普济方》云其主治“赤白痢,腹脐痛,日夜无度,脓血相杂,里急及肠风下血”。如果继续改变用量,使黄连的用量小于吴茱萸,又是什么情况呢?如反左金丸,它是源于《丹溪心法》中的左金丸,是后世受左金丸的组方思路启发而创制的方剂。反左金丸将原方左金丸中黄连与吴茱萸配伍比改为1:6,故反左金丸的功效与主治亦发生较大的变化。左金丸主治肝火犯胃,偏于胃火甚者;反左金丸主治肝寒犯胃,偏于胃寒甚者。

综上所述,以上诸方虽均由黄连、吴茱萸二药组成,但随着两味药物用量比例的变化,方剂的名称、功效、主治证亦发生了较大变化。这就意味着在临床应用中药治疗疾病时,需要根据病证的寒热属性,调整药物间的用量比例。处方拟定好之后,不可随意更改药物用量比例,以防影响处方的临床疗效,甚至加重患者病情,延误疾病的治疗。

微信搜索公众号“杏花岛”,遇见更有趣的中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消肿散
莲肉散
专治恶疮皮肤病16仙方
方剂学常考方剂特殊配伍及药物用量比
中药方剂春疫五仙膏,主治春疫 ...
左金丸 黄连、吴茱萸 比例6: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