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学笺言(三)
userphoto

2023.05.03 山西

关注

大学笺言(二)

大学笺言(三)

前章说明的道理,似乎还不足以涵盖纲领,接着,再次引入前人的观点。有时想想:惊人之语,总要防止祸患的存在。开篇:“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样的话不是信口可以说的。为了免祸,看看又引入了什么内容?

《康诰》曰:“克明德。”《太甲》曰:“顾諟(shì音事)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

《诗》云:“缗(mín音民)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笺言:第一篇出自《尚书·周书·康诰》周成王歌颂其祖周文王,话是对卫国始封国君卫康叔说的:“崇尚德教。”

第二篇出自《尚书·商书·太甲上》商朝开国宰相伊尹用商汤王的威灵对商汤王长孙商太宗(太甲)继承王位时的告诫:“顾念上天赋予光明禀性。”伊尹可是将太甲放逐于桐宫居忧三年之久,改过再立的呵。

第三篇出自《尚书·虞书·尧典》是说帝尧的功劳:“彰明大德,亲睦九族。”这三位均是彰显明德的典范,广布于世。

第四篇出自《盘铭》中,商汤王说:一日自新,日日更新,每日最新。

第五篇出自《尚书·周书·康诰》周成王说:“振作精神做新民。”

再配以《诗经》,表明作者言出有据,第一诗《诗经·大雅·文王之什·文王》:“周虽属旧邦,受命新朝纲。”所以,君子追求品德无处不求完善。

第二诗《诗经·颂·商颂·玄鸟》:“天子千里畿,百姓安居兮。”

第三诗《诗经·小雅·鱼藻之什·绵蛮》:“绒密黄鸟仔,栖息山隅枝。”看到这首诗,孔子还发表了感言:“栖息,鸟知其栖息之处,何以人还不知鸟呼?”

《诗经·大雅·文王之什·文王》:“端庄美文王,光明敬行昌。”形容了这么多,想说明的道理是:任君主,行仁义;为臣子,显敬慎;做人子,行孝敬;为人父,明慈爱;与国人交,讲诚信。

最终呈现的结果,正如孔子所说:“闻诉讼,我与人相同。必使其无讼!”为了让无理之人不敢巧辩。

让民心有所畏服,这就是懂得根本。这句话在《论语·颜渊》也引用过。

可见,不能信口而言,文章当然是点到即可,君子不立危墙,古人写文章者,何尝不是战战兢兢?

国家初立,什么最重要?当然是安定人心。用什么安定?立仁义之德。最艰难的时候仁义尚且可用,哪会社会安定了,反而仁义不能用了?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zhì音至),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笺言:何谓修身?就是端正内心。包括:一是心有怨恨愤怒,就不能端正;

二是心怀恐惧,就不能端正;

三是心偏好玩乐,就不能端正;

四是心有忧患,就不能端正。前面四种情况发生,好比: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所以修身就指端正内心。

端正内心,是指心中无有不良情绪。心不为情绪所牵连,没有情绪化。这样,才始有诚意,如果按《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之学说,可以有一比方:

忿懥为东,好乐为南,忧患为西,恐惧为北,正心在中。

所以上古圣人之教下:“恬淡虑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恬淡”指不受情绪影响、“虚无”指不染一物的境界。曾子在教导修身从养心起,养心就是养身,理相通呵。

《养心》

情绪不显守中庸,无物可染心虚空。

世途原是一游客,来去赤身自悟明。

癸卯年闰二月十三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大学》原文及译文
孔子的智慧 第四章 《大学》——伦理与政治
大学(五)
荀子《劝学篇》导读、原文、解读及赏析
礼记·大学
孔子----黑暗王国里的残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