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上海痕迹】正在消失的老上海著名街弄

作者:蔡康安

一天路过白渡路,看到与它相交的外郎家桥街,原来只剩下走廊的街面,拓宽得没了原样,大吃一惊,这个老上海著名的街面即将消失,促使我赶紧写一集《正在消失的老上海著名街弄》,查一查我的电脑里那些老弄堂、尤其是著名的老弄堂:有多少已经消失;哪些正在消失;还有哪些面临着消失威胁。这一组都是在资料里经常出现的、有历史渊源的街道和弄堂,同时它们面临着将要消失和已经消失的结局,重温它们的昔日光辉,目的是让大家关注它们,不要忘了!这又是一个无休止的题材,这里是第一辑,随着社会的发展,将不断地有续辑。

急不可待,让我们快进入主题,也希望你留意;这些地方可能你住过、也可能你知道的故事比我还多,我们一起探索。 这一集既然自白渡路引起的,我们就从白渡路开始。白渡路这个名字好像与河有关,这种想法是对的。 肇家浜是老上海城区里的主要河流;从大东门的水门流入,到老西门水门流出,填平后就是复兴东路。大东门外连接黄浦江的就是白渡路一段;出东门水门,经垻基桥、里郎家桥、外郎家桥、龙德桥、里关桥、大关桥到黄浦江,1915年填平为白渡路。

1

白渡路

白渡路原来只有二车道宽,现已拓宽,街边基本上没有老房子了,就这么一段,要不了多久,这些房子拆了,白渡路的过去影子将一点也没了,现在人们走在这条路上,有几个知道1915年前你是走在河面上,一旦二边高楼一起,说给人家听也不会相信。 从东门进城的船都要通过这个水道,其间的长度也不过二百来米,要过六座桥,这是何等样的风光!其中一座外郎家桥的街面解放后一直保留着,就是外郎家桥街。

2

外郎家桥街

六十年前这条路很窄,二边都是店铺,活像现在郊区的老街,浦东的菜农一进入浦西,这里就是第一个集市,可想有多热闹,因此紫霞路和外郎家桥的菜市场可谓上海最老的马路菜场。在它的中段毛家路(现在已经消失)处有一个老牌的酱园——冯万通,为在这里形成豆类市场作出了很大贡献,后面会进一步介绍。 外廊家桥街在紫霞路口还有一家很大的万象酱园:狭长的店堂里有长长的柜台,伙计们正在忙碌,这些情景历历在目,是我常光顾的地方。山墙上的大“酱”字足足有二层楼高,小学时,每天上学都在这个大“酱”字下走过,还想看吗? 五年前这条老风味很浓的老街成为了小夹弄,因为东面已经全部盖起了大楼,成为新小区,只用围墙给出了一个通道,现在可好,老街的面子和夹里都没了。

外郎家桥街拓宽

老颜换新貌,无可非议,前面接通的白渡路也是现代化非常。估计外郎家桥街的路名还会有,就是没有什么意义了,等到五十年后,人们像现在找八仙桥一样,将费尽周折;或许看到了我的博客,啊!原来这里真的有一条河!还有一座桥!开一个玩笑。

3

如意街

如意街在东门外与复兴东路相交,为什么叫如意还得查考,图吉利应该是没有问题的,现在好像也已经到头了,周围都是高楼,这么短短的一截长不了,我看要不了五年,不会再如意了!《申报》1902年8月18日记载:那年中元节“三巡会”路过如意街,可是现在城隍老爷也保不了它。

4

荳市街

荳市街闻名遐迩,老城厢的书哪一本不提起它,的确很荣光。

大东门大街以南有三条街市最为繁荣,其中之一就是荳市街。上海的豆、麦、米、食油批发商都集中在这里,其中有著名的店家:致祥、义昌、益康、恒久等。当时留有民谣:“几天牛庄船不到,油、豆看涨三分”,可见这里举足轻重。 荳市街与毛家弄(现在改为毛家园路,真的有一点弄不懂,难道他们找到了谁也没有发现过的历史出典,才会这样改)相交,交界处的冯万通酱园因地制宜,是当时数一数二的老牌,酿造场地之大令人吃惊;东门在荳市街,而西门在外郎家桥街,其间的距离少说也有一百来公尺,为这里的豆市兴旺立下了汗马功劳。 为老城厢作出如此贡献的荳市街名扬上海史册,确保不了自己的命运;五年前被拆平建成现代化的小区,这条路已经没有了。北面还有一小段仍叫豆市街,都是现代化的高楼,我看叫这个名字倒有一点惭愧! 这张照片已经绝版,前几天有网友向我要,我给了,因为这是大家的荳市街。

5

吉祥弄

由于豆类市场的集中,这里的绵阳里、萃丰弄、吉祥弄一带开设了专为豆类市场汇划的钱庄,在《金融弄堂吉祥弄》里就写到这里的钱庄集中的场景。我去拍吉祥弄的时候,绵阳里、萃丰弄已经没有了,好不容易拍到了吉祥弄,六年前也被拆掉,现在也是高楼林立,这些照片也成了绝版。 

6

吉庆里

吉庆里在吉祥弄对面。一端在外马路、另一端连里马路(中山南路),这是一条大码头旁的弄堂,有大量的仓库。西段已经原貌不再,东段就留下这一点老房子,有幸没有改造过,原汁原味,只是来日不长了! 这里已经相当现代化,但是人们还是向往老码头,在这里搞了一个休闲场所——“老码头”,希望和新天地一样兴旺,听说生意还不错,可以喝喝酒、品品咖啡。但是我想;看不到真真的码头,总有一点遗憾!要是能看看老码头的忙碌,剥剥花生米,尝尝猪头肉,喝喝老白干,绝对是这里的原有味道。

7

公义码头街

好多人不知道公义码头街在哪里?可是今后更会不知道,因为没有了,只能想想这应该是江边的马路,因为与码头搭界。 董家渡轮渡上岸,正对渡口的那条路就是公义码头街,因码头而命名,这里有一个面店,牛肉面、牛杂面太美了,过江晚了我就在这里就餐,很难忘的!现在只有二垛围墙夹条路,晚上走路怕怕的,一切都过去了。

8

赖义码头街

赖义码头街在董家渡路东段新开的停车场的边上,半条弄堂已经被停车场吃了,留下的一半也不像路。其实这条路原来也是很风光的,一直通到江边,这里有一个赖义码头,这一次是到头了!

9

万豫码头街

万豫码头街在新码头街南面,也是因码头而命名,只是在众多老屋之间,目前无大碍,一旦这里大批改造,前景不会太好。

10

新码头街

新码头街没有了老早的味道;西段已经改造,东段就留下这么一点点,可以看出老仓库的房子还在,肯定长不了!

11

王家码头路

王家码头路在江边几条路中故事最多; 嘉庆年间郁、王、孙三大沙船巨富中的王家兄弟开设了“五利川船行”,拥有沙船百艘,在江边建起了著名的王家码头。由于咸丰六年(1856年)清政府为使海运漕粮得以保证,禁止外国商船贩运东北大豆,史称“豆禁”,上海沙船业得以发展。太平天国时为联合外国驻华军对抗义军,废除“豆禁”,大量洋船、火轮抢走了沙船的生意,沙船就此没落。兴兴废废的历史造就了这条路的很多故事,前面挡在路口的那幢楼就是船王的“沈家大院”,我在前面已经专辑介绍过了,有人会关心它现在怎样了,正面已拆得七零八落,看来是绝对保不住的。

王家码头路西段过王家嘴角街,在1932的地图里是小九华街,因为现在都叫王家码头路,所以很少有人会知道这些。我在小时候常听人说到小九华去玩,就是不知道它在哪里。为写此文,这次一定要把它弄清楚,到了路口看到了一个杂货店上的名称,使我大为振奋——“小九华烟杂店”。这一次碰到了知音,烟杂店的老板对我说;这家店解放前就开了,这里就是小九华!我说在哪里?他说对面拆房子的地方就是。对面这块地很大,原来就是一个很大的庙宇,叫小九华,早年就拆了建民房,但是它在这个地段人们的心中抹不掉,有心的老板,把店名依旧取为小九华,可见人们对老上海感情之深,这是很多现代人及不上的。

12

小九华街

不要小看这块店牌,这是小九华留在这世上唯一的地标性指示牌,我给一个小九华准确地理位置图,一旦有人考证为什么这里叫过小九华街,小九华到底在哪里?这时就可派上用场,绝对正确的,因为小店老板亲眼看见小九华被拆掉。到了哪天这里都拆了,这块牌子也没了,这些都变成了无头案。 

小九华

王家码头路与王家嘴角街相交,在这十字路口的东北角这块地上,据考证就是“王家大院”,我们去看看。

13

王家嘴角路

王家嘴角路南接外仓桥街,北连外郎家桥街。外廊家桥街一拓宽,王家嘴角路面临危机,其实早就应该知道了,路边的房屋早就凉棚四穿了,这里拆是铁板钉钉的,你想拍早一点去,朝不保夕。这里虽然拍不到晚清的情景、也拍不到民国时的喧嚣,但是还有老房子,还有既有一点乱,又很有序的繁荣市场,再过十年这些情景估计不会再有。这里的马路菜场是很正宗的,他们有固定的摊位,安心地在做生意,不像有些游击马路菜场;城管一来逃得精光光,城管一走角角落落里都钻出来,形不成一种菜场的氛围。说来也有趣,在我补拍一些照片时,在这里碰到了二位摄影发烧友,他们和我一样忙得不亦乐乎。 据资料考证;王家码头路与王家嘴角路相交处就是船王王家故居,因为二路相交形成一个尖角,上海人叫嘴,王家嘴角路的名称就是这样来的,王家就应该在这里,有人考查过,结论是什么都没有了。现在房子开始拆了,里面的建筑开始出现,这里有一个大墙门。

大墙门

我爬进废墟里,一排精致的房屋显现在眼前,尤其雕刻极为考究,看来像大户人家。

王家遗址?

不敢乱猜,是不是王家老屋没有一个准星,留在那里吧!再下去什么也没有了,包括王家嘴角路,一起寿终正寝也有可能。 花衣街同样是老上海历史上的明星,同样也是一个摆设,命运一样凄惨,这是几年前拍的,现在更不像样,不忍心再去拍它。

14

花衣街

花衣街,主要开设棉花堆栈和棉花商行,每年秋末棉花采摘季节,用车船载来的棉花出售给这里的商行棉栈,而后由广东、福建客商来此收购棉花南运。据记载;清乾隆年间上海年发售棉布7500包;道光年间发售4万包;鸦片战争前夕出口棉花50万担、棉布2000万匹,花衣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数据好多老上海资料里都有,好像只是为了荣耀而设的,听起来很体面,可是花衣街却在哭,因为它的末日已经到了,谁听到了?

15

竹行码头街

再来看看住,当时人们的住房结构以竹木为主,沿江竹筏拥挤、木排堆积如山,形成一个奇观。规模较大的木行有萃丰、久大、聚丰、震丰等号,自花衣街到南码头江边开设100余家竹木行,就有了竹行码头街,它们为我们的先辈挡风避雨,晚上能得以休息的功劳谁会记得。可是现在它却惨不忍睹,人们走过那里要小心翼翼,早晚在地图上会消失,成为历史。

16

荷花池弄

荷花池依然有很多故事,前面我也有专辑,这里不用多讲,这次我钻进废墟堆里,拍了一些照片,很不是滋味。

17

筷竹弄

筷竹弄是制作和销售竹筷的地方,我还有一张照片,留在这里给大家作为纪念;还有面筋弄好不容易找到,原来这是面筋闻名的老弄堂,现在旧貌不再,拍了也没有用。

18

篾竹路

又来到了篾竹路,也是一条极其著名的马路,制售各式大小竹篮,筷竹弄就在它的旁边,它们相辅相成。可怜的篾竹路像路边的老妈妈一样在等待;老妈妈等待孙子回来,篾竹路等待哪一天被拆掉,心情不一样! 

19

鸡毛弄

鸡毛弄没有听说过吧!还有奇怪的路名呢!但是很贴切,人们一听就懂,买东西、办事情不会走错地方,你往下看。 

奇怪的弄堂又来了:

20

糖坊弄

糖坊弄在小南门外,以烧制麦芽糖而闻名,这条弄堂很长,说明当时的生意有多兴旺。

21

老硝皮弄

加工皮革快到硝皮弄去,牛皮才是正宗的,那时猪皮是上不了台面的,绵羊皮做皮夹克没人要,山羊皮、小牛皮才能进这里,现在倒好,据说绵羊皮的皮夹克才是上等货,大概现在的绵羊与过去品种不一样?看不懂!

22

猪作弄

杀猪的地方到了,它是老城里搬过来的,我在《萨珠弄的故事》里已经介绍。只是越来越逼近末日,幸好前几天猪作弄的故事在“淘最上海”节目里一展风采,这大概是回光返照吧!也说明人们对它的留恋。 奇怪的弄堂又来了——火腿弄。

23

火腿弄

这条弄堂我找得好苦,还是小九华杂货店的老板娘告诉我的;在大东门里、复兴东路旁,看来老辈辈对老上海的感情更深。 据记载,火腿弄是集中制售腌腊食品的地方,所以叫火腿弄。路口的老先生可不买帐,他认为因为这条弄堂弯弯曲曲的,所以叫火腿弄,这可能也对,因为很形象,这条弄堂的确是弯弯曲曲的。但是我相信前一种说法,这种路名太多了,而且过去吃火腿的人很多,集中在这里很有可能,再说这是记在资料里的。你会觉得很奇怪,其实不然,看了下面这条弄堂,你会感觉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24

钩玉弄

钩玉弄什么意思,给你五分钟不一定会想出来!钩玉是狗肉的谐音;上海话“狗肉”读“钩玉”。取路名叫狗肉总不太雅,就叫钩玉吧!很有趣的,这大概也是海派文化。 钩玉弄在小南门外、董家渡路旁,很长;分东钩玉弄和西钩玉弄,倒也很直,董家渡路在大拆迁,这里朝不保夕,用狗肉的谐音做路名就要没了!

25

芦席街

芦席街在董家渡路停车场的西面边上,同样只有一半,原来这里以编织芦席为生,就这么长,拆得很快,等着吧!

26

紫霞路

紫霞路可大有来头,故事多多;这条路上原来有一个紫霞殿,是道教的。据清《同治上海县志》记载;这个道观初建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供奉泰山司命的护卫神紫霞帝君;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又增建“三官殿”,故又称作为“三官堂”;咸丰三年(1853年)毁于小刀会战火;咸丰五年(1855年)重建,此时规模已经不能与昔日相比,但是还是远近闻名,因此这条路就是紫霞路。 你看,已经无人问津的紫霞路竟然这样有来头,说明这里的文化渊源之深。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华界要建第一座发电厂——上海内陆电灯股份有限公司,愿出银二千两买下了紫霞殿,另出银四百两,在南门外将海音庵修复,紫霞殿的道士及神像、法器迁入海音庵。 附近居民因怕电电死人,鼓动紫霞殿住持去上海道台告状,道台维持原判,要让出紫霞殿。紫霞殿的道士联合全市道士提出控诉,无奈就是不动身。官方只能动用阴招,暗中查实住持有不轨行为,将其驱逐出道观,最后出资五千九百九十九两买下了紫霞殿,建起了电厂。

不说你真的不会相信;老上海自己建的第一座电厂竟然在紫霞路。在这里住过的人会问;好像没有地方啊!有的,就在紫霞路篾竹路口,后来“内陆电灯公司”迁走后,这里作为基督教普益社使用。一谈起普益社这里的居民一定印象深深,这里我进去过,就是年纪太小,不懂其中奥妙。 紫霞路的故事还没完;据记载;瞿秋白在沪养病也住在紫霞路,只是地址无法考查。现在紫霞路已经面目皆非,就是照片上这一点点还是原来的模样。但愿新建小区不要把路给吃掉,留一个路名好让后人想想过去,也只能这样了!

27

引线弄

引线弄在东门内,无近忧,走着瞧。但是马添兴街在城外,就没有那么幸运,最近走过已经拆得光光的,当然现在没有它的“光辉记录”,哪一天翻出来了,就用这张照片吧!因为已经绝版。

28

马添兴街

马添兴街的外公看来已经搬场了,沙场街的外婆总算还有家,就这一点房子没有拆,原来堆沙的场地,早晚要建起大楼,早知道不要把沙卖光,用来盖新楼倒也不错,这是在说笑了!

29

沙场街

悦来街早就听说过,总以为大概这里有过悦来客栈,其实不是。据记载;开埠以后,沙船兴旺,桐油、苎麻和铁钉是修船的必须,咸丰年间,桐油、苎麻和铁钉不仅国内畅销,后来成为出口的畅销品,胡悦盛号钉铁油麻是佼佼者。胡悦盛号店主胡德培,将原本开在南翔的胡悦来钉铁油麻号搬到了上海,就是这条马路,主随客便,这条路就叫悦来街,沙船风行的年代这里有多忙,现在冷冷清清。

30

悦来街

整条街只有这几幢老房子,是不是胡悦来钉铁油麻号不用考证,因为不拍什么都将没有了!

31

外萃丰弄

萃丰弄在里马路(中山南路)外叫外萃丰弄,里马路以内的叫萃丰弄。照片里可以看出前端马路对面已经没了路,也就是说萃丰弄再就没了,这是外萃丰弄,估计现在也拆了,不要忘记,414毛巾最早就出自这里。 萃丰弄和老太平弄、洋行街、外咸瓜街、油车街在老上海史里经常被提到的,这里有不少集贸市场,是以港兴市的典型;十六铺地区兴盛的龙头。有记载;原设在青龙镇的市舶分司迁至上海镇近铺摊处(约今外咸瓜街、老太平弄北),此处便成为海运贸易管理机构所在地,当年称“榷场”,是上海最早的管理机构,来头可不小!

32

也是园弄

也是园是明清时期上海著名园林,现在只留下一条小小的弄堂,好难找,但是一定要找到,因为这是上海的骄傲。你不信?看完下面的内容你也会有同感的,但是也给你带来了遗憾。 也是园在凝和路西面占地约20亩,够大了!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礼部郎中乔炜在此筑渡鹤楼,名南园,有“池通潮汐,时闻水声,木石最为苍古”之说,何等气派,一看便知。资料中记载至少有十个以上为人叫绝的景点;“也是园”、“园峤方壶”、“钓鳖处”、“榆龙榭”、“蓬山不远”、“太乙莲舟”、“并育德堂”、“珠来阁”、“水阁廊榭”、“纯阳殿”十个景点令人遐想,而且都有记载,只是这里不能多写,试比之,现在上海哪个园林能与之相比。 清初,进士曹垂璨居此,他曾主持《康熙上海县志》编纂,曹祠弄就是以曹家祠堂而得名。康熙、乾隆年间园主人以“不是园也是园”,故改之,这就是也是园现在名称的来历。 这么好的也是园在哪里?这里我给出1944年地图的局部,让你知道它的大概位置。

也是园

这是民国时期的地图,也是园看上去很小,不是说有20亩吗?这是历史演变形成的,如果也是园或者露香园还在的话,游豫园的人将会寥寥无几,还是听我讲下去:

嘉庆年间,也是园售予道教改建为蕊珠宫,香火极旺,当时的盛况在《沪城岁时衢歌》和《上海县竹枝词》中都有记载。道光八年(1828年)上海道台陈銮在蕊珠宫设立蕊珠书院,添建魁星阁等建筑,成为敬业书院,就是后来的龙门邨。 咸丰十年(1860年),洋枪队进驻也是园,建筑和园林大半被毁坏。同治元年(1862年),洋枪队撤防,书院复办,一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科举废除,书院改为师范传习所,但也是园的部分依旧在。 1937年“八一三”事变中,日寇炮火将也是园几乎全部炸毁,留下小小一块,就是我们图中的位置,园旁那条路就是上面照片里的那条路,据记载也是园弄60号里有一块高地,就是当年大假山的基石。 现在尚剩的也是园弄在很多小街巷之中,很难找,风水轮流转;风风光光的一个大园子已经悄然无声,也是园弄拆了也无人知晓。

33

一粟街

一粟街的原貌基本上一点也没有了,只有一块路牌还能说明这里有过一条奇怪名称的街,这一粟街来头也不小。这条路上有一座清代上海三大名庵之一——一粟庵。 这里原来是徐光启的农园,清初农园荒废,康熙七年(1688年)被一位来自宁波的和尚买下改建为庵,请当时上海最有名望的绅士题匾,绅士曹垂灿取佛经中“金鸡解衔一粒粟”而取名“一粟庵”。同样这里故事多多,不能都记下,只是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苏南浙北的僧人流亡到上海,都在这里挂单。咸丰末年一粟庵被毁,从此一蹶不振,留下了一条小弄堂,也就是照片里的。

34

广福弄

广福弄是广福寺前的一条小路,现在只有半条。 广福寺始建于五代晋天福年间(936~943年),是上海城北最古老的一座佛教寺院,我会有专辑,这里不多写了。 下面是这一辑的最后一张——天生港西街。 《天生港西街》照片已经绝版,它原来在董家渡天主堂对面,二边高高的大楼形成窄窄的弄堂,为了迎世博,我看它拆得只留一块路牌,又看它成为一个停车场,没了这条街。

35

天生港西街

董家渡路天生港西街的两座大楼是原仿德女子中学和正修男子初级中学校舍。仿德女子中学创办于1853年,正修男子中学创建于1878年,两校均为天主教会所办。1952年合并成立蓬莱中学,迁国货路。(本信息由网友“路行天下”提供) 

用这张照片作为结尾是说明我们的主题:这一辑共30多条街弄,它们都是在我们身边不为大家注意的老上海著名的老街、老弄堂正在消失,或已经消失,都有悠久的历史,是老上海历史的结晶,故事很多,在这里不能一一讲清,只能抛砖引玉,今天在重温它们的当年辉煌,让大家多多留意这看如平常,其实很珍贵的瑰宝,不要把它们忘了! 让我们更热爱我们的老上海。 

蔡康安

2011.3.29

来源:“爱爱【老上海的痕迹】”的美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上海老弄堂寻踪#吉祥弄
我家附近的上海老城厢水乡遗迹(作者:沈源琼)
3.16 只走一次的老城厢建筑/历史/风物徒步召集帖
弄堂里厢那些人那点事之外篇1
老上海的痕迹(十七,外马路码头知多少,一数吓你一跳)
上海老城厢的乡愁 (五) 老路名 老地名 (2)|老小孩讲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