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CFA持证人观点|投资版“等待戈多”:选择成长股还是价值股

现在是开始出售成长股和购买价值股的时候了吗?

成长股长期的表现优异之后,就到了价值股上涨的时候。对吗?

无数投资者都在思考这些问题,所以冒着让已故196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Samuel Beckett“泉下有知,不得安宁”的风险,我把我们目前的困境描述为“等待戈多“(随着时间推移,成长股迟来的下挫)。

成长股与价值股表现:2009年1月-2018年7月

自金融危机结束以来,成长股跑赢“对手”价值股高达144%。但也许这有些误导,因为这个时间范畴是选定的且相对短期的。

如果我们把衡量时间段延长,比如到互联网泡沫破裂的2000年3月,对价值股和成长股表现的对比就会出现一种不同的看法。

成长股与价值股表现:2000年3月-2018年7月

虽然像上面这样的历史收益对比图很有说服力,但关于价值股和成长股未来可能带来的回报,并没有提供多少有价值的参考。我们最好还是看一张估值表。下图使用汤森路透Eikon数据库描述的是成长股和价值股的远期市盈率(P/E),数据来源延伸至2002年1月。

成长股和价值股的远期市盈率

这张图表告诉我们什么?首先,就相对估值而言,两者在2009年初的表现比较特别:成长股卖出的估值与价值股的大致相当。因为成长股的预期收益和销售增长率更高。

事实上,自2009年以来,成长股不但一直名副其实,还创造了更高的收益增长。

金融危机以来的收益增长:2009年1月至2018年7月

罗素1000成长股指数:84%

罗素1000价值股指数:30%

这表明,成长股自2009年1月以来的表现不是侥幸,而是由两个特别的因素造成的:

·   成长股在这段时期之初的低估值。

·   更强劲的盈利增长。

但有一个重要问题依然有待回答:既然成长股的远期市盈率为20.9倍,而价值股的为14.4倍,这样的估值差距是否合理?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构建了一个两阶段的股息折扣模型,以公司生命周期的两个阶段作为前提基础:第一阶段,公司保留大部分收益,用于推动高于平均水平的增长率;第二阶段,当公司将更大一部分收益作为股息支付时,其股本回报率与其股本成本趋同,从而导致增长率放缓。

那么这个估值建模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们只想对成长股和价值股的相对优点做出判断,而不是对整个市场的绝对估值水平加以判断。通过缩小目标,我们可以首先推断出整体市场估值中隐含的假设,然后对全体成长股和价值股的假设进行修正,以确定其公允的相对估值。

下表概述了这些假设。我们在附录中列出了它们背后的理由。表中最后两行数据是根据这些假设估计的公允(或预期)市盈率及其与实际市盈率做出的比较。

大盘

成长股

价值股

增长率(第一阶段)

12.0%

14.4%

9.4%

增长率(第二阶段)

4%

4%

4%

派息比率

(第一阶段)

38%

31%

43%

派息比率

(第二阶段)

50%

50%

50%

股本成本

8%

8%

8%

第一阶段时间跨度

5年

5年

5年

预计公允市盈率

17.7x

19.2x

16.1x 

实际市盈率

17.0x

20.9x

14.4x

通过将预计的公允远期市盈率与实际的远期市盈率进行比较,即使考虑到成长股优越的增长率,与价值股相比,其数值还是被高估了。

结语

虽然成长股近期的大部分良好表现很合理,但目前支持价值股而非成长股还是理所应当。

换句话说,与Samuel Beckett写的剧本不同的是,当谈到股票市场时,戈多不会让我们永远等下去。

附录

上述两阶段股息贴现模型使用的市盈率估值方程由纽约大学Aswath Damodaran提供,如下所示。

第一阶段增长率假设来自于从Eikon数据库自2002年以来得出的罗素1000、罗素1000成长股指数和罗素1000价值股指数的长期收益增长估计中值I/B/E/S。

第一阶段的派息比率是以2018年7月的最新数据为基础的。在第二阶段,该比率在逻辑上高于第一阶段的比率。然而,确切的数字仅基于我们的判断。

股本成本是通过将基于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2.9%无风险利率与Damodaran计算的5.1%的股票风险溢价相结合得出的。

第二阶段增长率假定将此阶段的股本回报率与股本成本合并,然后乘以收益留存率,得出预期增长率。

第一阶段的长度是一个平衡数字,这样能够将大盘的预计公允市盈率大致等同于其实际市盈率。

我们的假设显然还有可调整和争论之处。此外,该模型对某些假设的变化也相当敏感。然而,我们相信,这种做法将帮助我们对价值股和成长股做出更明智的决定,而不是仅仅根据过往的表现进行猜测。


本文编译自 CFA Institute Enterprising Investor 主题博客 Growth vs. Value: Waiting for GODOT一文。作者Gautam Dhingra, PhD, CFA。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所述观点也不一定代表CFA Institute或者作者所在公司的看法。本文未经CFA Institute授权,请勿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再说成长股——兼谈我的投资模式
我为何喜欢低估价值股
估值易: 海康威视估值探讨 格雷厄姆在《证券分析》早期版本里曾经有一个计算成长股的公式,后来在《怎样...
股票干货 三种估值方法的用法
小小辛巴的辨股析图16(数字政通之六)
格雷厄姆成长股估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