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季养生】秋季养生丨3个部位不能冻 最重1个脏器养护

最近北京总是被暴雨突袭,加班到深夜出门总能接受到秋天带给我们的“小清凉”。秋分过后,我们就正式进入了秋季,冷空气活跃的同时空气也逐渐干燥起来。如何解秋燥、如何防“秋冻”?每个季节都有各自的养生特点,秋季该注重哪个脏器的调养?肝脏、肾脏?……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

如何饮食解秋燥?

——胡萝卜、红薯润燥好

秋分前后天气比较干燥,红薯和胡萝卜这两种食物都有很好的润燥作用。中国中医科学院杨力教授指出。

我们都感受到了,秋分前一般气温偏高,这属于温燥,适合吃一些清凉的食物来抑制这种干燥,所以胡萝卜更好,因为胡萝卜不仅可以调节“温燥”的平衡,还能补气、消食。而有些地区秋分以后天气开始转凉,气候特征是凉燥这个时候就更适合吃红薯,因为可以温热养肺,同时也可以润肺。

此外,坚果、秋蜜等也可以防止秋燥对于人体的伤害,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从而利于秋季的身体保健。

小结:温燥→胡萝卜;凉燥→红薯;润肺、养肺→坚果、秋蜜等。

2

如何防“秋冻”?

——头、肚脐、脚千万不能冻

中医学有一种养生理论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捂秋冻”就是这一思想的体现。不过,“春捂秋冻”是相对而论的,是有条件的,年轻人、身强力壮之人,添加衣物的时候可以晚点、强度都可以稍大些;老年人、身体虚弱的人,特别是心脑血管功能不健康的老年人,则要注意分寸,甚至要春捂秋也捂。

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温长路介绍,因为深秋季节气温变化大,这种变化多端的天气会使人的皮肤、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也会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即使正常的秋冻,有三个“禁地”——头、肚脐、脚也是要严加保护的。

0

1

入秋后外出的时候最好戴帽子,洗头时用水要比平时热一点,额头上出汗水时不能见风。这是因为头作为人体“诸阳之会”,是全身阳气最旺盛的部位之一。受寒,体内阳气会散失大部。患有心脑血管病的人、四肢血管病的人,以及四肢不温的人和易感风寒的人,尤其要在这方面提高警惕。

但要格外留心宝宝们,他们经由体表散发的热量,有1/3是由头部发散的。尤其是南方的秋季并不太冷,因此,宝宝头部并不需要戴帽子,上衣也可相对轻薄,这样更有利于宝宝保持神清气爽。

肚脐

中医称肚脐为神阙穴,温暖这个穴位可以鼓舞机体阳气,特别是一些脾胃虚弱,怕冷、易腹泻的人,要特别注意这个部位的保暖,还可以采取经常在肚脐热敷的方法,驱寒助阳。

当冷空气直接刺激腹部时,宝宝通常会出现胃纳差、厌食、腹痛、呕吐甚至腹泻等。因此,让宝宝肚暖很重要。秋季时,选择宽松稍长的上衣,穿上长裤,可避免宝宝肚子受凉。此外,睡觉时围上肚兜,也是保持肚暖的好方法。

0

3

脚是人体各个部位中离心脏最远的地方,因此,血液流经的路程也最长,而脚又汇集了全身的诸多经脉,皮肤神经末梢丰富,是对外界最为敏感的地方,所以,人们常说“脚冷,则冷全身”。足部寒冷,机体抵抗力就会下降,病邪就有可能乘虚而入。所以秋季睡前泡泡脚是个非常好的选择。对于宝宝们,可适时选择长裤,并穿上袜子,这也是“上薄下厚”的穿衣原则。

另外,在秋季宝宝穿衣,可遵循秋冻、头凉、脚暖、肚暖这四大原则。上面已经提到了头凉、脚暖、肚暖三个方面,就差一个“秋冻”。“秋冻”就是指要在秋季可开始对宝宝进行耐寒锻炼。宝宝穿的衣服能保持颈背部及手心温暖,手指微凉,是最合适的“衣量”。同时,随着天气变冷,可缓慢地增加衣物,即可锻炼宝宝的耐寒力,又可避免风寒感冒。

3

“春捂秋冻”的禁忌人群

——心脑血管病、胃病人群、老人、小孩等

“春捂秋冻”的说法并不适用于所有人。

心脑血管病人不宜“秋冻”。寒冷刺激易使交感神经兴奋,毛细血管收缩,血循环阻力加大,血压升高,心脏搏动加快,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诱发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等。

老人和孩子抵抗力弱,代谢功能下降,血液循环减慢,既怕冷又怕热,对天气变化非常敏感,应及时增减衣服。而且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起居作息也要相应调整,要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需要注意的是,入睡之前莫贪凉,最好把窗户关上,以免着凉感冒。饮食上以温、软食物为主,不可过食生冷、硬的食物,梨、百合、萝卜、银耳、蜜枣都不错。

秋季是胃病的多发季节,患有慢性胃炎、胃溃疡的朋友,更应格外小心,以防旧病复发。胃病患者的秋季饮食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少食多餐。使胃中经常有食物和胃酸进行中和,防止胃酸侵蚀胃黏膜和溃疡面而加重病情。第二,避免过多食用对胃黏膜有损伤的食物。如油炸食品、辣椒、芥末、浓茶、浓咖啡、酒及过热、过甜的食物。第三,不要睡前进食(尤其是饱食)。因夜间进食影响胃酸分泌过多而诱发或加重胃溃疡。

4

秋季养护哪个脏器最重要

——秋季最重养肝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张文茹介绍,秋季到医院看肝病的人明显增多,是因为秋季人们进食增多,高蛋白、高脂肪增加了肝脏的负荷,过多食用腊味之类的肥腻食品只会增加脂肪在肝的积累,一些食品在制作和煎炸烹饪的过程中,所含不饱和脂肪全被转化成饱和脂肪,也对人体不利。如果饮食不洁,还有被病毒性肝炎甲肝和戊肝通过消化道传染的危险。

秋季气候干燥,若不注意补充就会导致体内水分不足,影响肝脏解毒排毒,造成毒物的蓄积。此外,年底应酬增多,喝酒摄入的酒精可直接损害肝细胞。

如何养肝?——注重蛋白质摄入,多吃果蔬

慢性肝病患者摇特别要注意蛋白质摄入。

正常人每日摄入的蛋白质宜在80-100克,但慢性肝病患者要减少到50-60克,而他们合成蛋白的能力下降,为了满足身体需要就得尽量摄入优质蛋白,例如含支链氨基酸较多、代谢产氨较少的鱼肉、鸡肉、牛奶、黄豆等,而含芳香氨基酸较多、代谢产氨较多的猪牛羊肉则不宜多吃。

多吃蔬果 避免辛辣食品

燕窝、鱼翅等“补品”含优质蛋白有限,吃了白占据蛋白质的“配额”,不宜纳入食谱。正常人没有必要摄入蛋白粉,慢性肝病患者才需要补充,但应该听医生的具体指导,因为很多人的营养不良是由于热量不足而非蛋白不足。患者还可多吃蔬果。

肝脏门脉高压造成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应避免辛辣食品。

5

秋季如何养生?

——从饮食、睡眠等方面调整

◆不要暴饮暴食——易长秋膘

秋季气候宜人,食物丰富,摄入热量过剩会转化成脂肪堆积起来,使人发胖,俗话叫“长秋膘”,在秋季饮食中,要注意适量,不能放纵食欲,大吃大喝。

◆少吃刺激食品——多吃瓜果蔬菜

秋天应当少吃一些刺激性强、辛辣、燥热的食品,如尖辣椒、胡椒等,应多吃一些蔬菜、瓜果,如冬瓜、萝卜、西葫芦、茄子、绿叶菜、苹果、香蕉等。另外,还要避免各种湿热之气积蓄,凡是带有辛香气味的食物都有散发的功用,因此提倡吃一些辛香气味的食物如芹菜。

◆饮食不要过于生冷——避免发生各种消化不良疾患

秋季天气由热转凉,人体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生理代谢也发生变化。饮食特别注意不要过于生冷,以免造成肠胃消化不良,发生各种消化道疾患。

◆进补不能乱补——进补适量,忌以药代食

秋天是适合进补的季节,但是进补不可乱补,应注意不要无病进补和虚实不分滥补,要注意进补适量,忌以药代食,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具体包括如乌骨鸡、猪肺、龟肉、燕窝、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鸭蛋、菠菜、梨等,这些食物与其他有益食物或中药配伍,功效更佳。

◆午后小睡10分钟——消除困乏效果好

肝炎患者午后易疲倦,不妨尝试一种简单的“疗法”——每日午后小睡10分钟。临床证明,午后小睡10分钟可以消除困乏,其效果比夜间多睡两个小时好得多。

小结:送走秋分后,我们需要时刻关注天气的变化,尤其是早晚温差比较明显,要及时增减衣物,预防感冒等季节性、流行性疾病的发生。同时要从饮食、运动、睡眠等各个方面做好秋季养生。

本文综合;健康时报网、消费日报网、厦门晚报、解放军第272医院等

值班编辑:曹凡殊

联系邮箱:health@ifeng.com

长按关注我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秋后暑湿四大苦!中医大咖的秋季养生秘方!学会一个就是赚了!
今日立秋,提醒你注意这些,提倡饮食养生!
秋季养生04
寒冷季节进补宜用的最佳食物
【每日养生 】出伏后该怎么养生?
立秋后应如何养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