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病理性抗体引起“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怎么发生的?主要是因为患者自身产生病理性抗体,附着于红细胞并造成其破坏的一种获得性溶血性贫血。

临床上对于此病根据抗体作用于红细胞所需温度的不同分为温抗体型和冷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两类,下文详解。

一、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此型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中最为常见。

自身抗体在37℃时呈现最大活性,绝大多数为IgG,具有或不具有补体结合能力,极少数是非凝集素IgM。

附着抗体的致敏红细胞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主要在脾脏)内破坏,发生血管外溶血。

根据有无病因可寻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性者约占55%,常见病因包括:

①: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类风湿关节炎;

②: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淋巴瘤;

③:感染性疾病和免疫性疾病等。

二、冷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此型较温抗体型少见,见于冷凝集素综合征和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

冷凝集素综合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前者见于老年人,后者常继发于恶性B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如Waldenstrome巨球蛋白血症、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瘤等和某些感染如支原体肺炎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

冷凝集素多为IgM抗体,可结合补体,在28~31℃即可与红细胞反应,0~5℃表现为最大反应活性。

冷凝集素综合征多呈慢性溶血经过,在寒冷季节病情加重,指端发绀、僵硬、疼痛常见。继发者尚有原发病的相应表现,病毒感染所致者病程为自限性。

某些患者可有急性血管内溶血发作。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的抗体是IgG型溶血素,又称为D-L抗体。D-L抗体在0~4℃与红细胞结合,并能结合补体。

此病罕见,以局部或全身受寒后出现急性血管内溶血和血红蛋白尿为特征,可继发于梅毒或某些病毒感染,而对于自免溶血的治疗,目前是提倡中西结合思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详细解读自身免疫性疾病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你知道如何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吗?|| 别看资料
2016资格考试血液检验分章节复习(十二)
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微信专栏】之688妊娠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预防与治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