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登封窑——珍珠地的代表艺术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傲居世界。
在历史的时空中,中国由陶到瓷昭示了古代文明之成就,也展现出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智慧。

不断流转的时间揭开了沉睡的面纱,古老的维度里依稀存在于记忆中精美的陶瓷呈现于我们眼前。面对着件件艺术性的瓷品,人们仿若遇至宝般的找寻着她的出生地和她的出生年代,想要给她划上属于她的符号,以及还原她本该有的真实。

2014年5月,“天地之中——登封窑瓷器艺术展”在北京艺术博物馆展出,同时出版了「中国古瓷大系」《中国登封窑》一书,书中图文并茂的反映了登封窑烧造历史、文化内涵、重要价值以及10多篇来自海内外多位研究专家对登封窑的学术研究专著对其的最新研究著作,且涵盖了200多件各地博物馆珍藏的登封窑精品瓷器。一定程度的还原了登封窑辉煌的历史以及当下人们对登封窑的研究与探索,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属性及学术意义。
「中国古瓷大系」《中国登封窑》封面

同时我们也据文内的资料,将登封窑稍作了些梳理,希望这独具代表特征的窑口能够被更多的朋友们所发现认知

登封窑位于河南省登封市,中岳嵩山南麓。嵩山优越的地理条件是形成登封窑不可或缺的因素。该窑址曾经于1961年、1962年分别由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和故宫博物院进行过两次考古调查,2007年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朱垌窑址进行了试掘。虽说由于多种原因,登封窑尚未经过整体考古发掘,但经过多年来的文物普查和调查,目前在今登封市境内已发现古代瓷窑址达30余处。登封窑的核心窑场包括以生产珍珠地划花闻名的告成镇曲河窑,以宣化镇前庄为中心的唐宋时期白瓷窑址群,以白坪乡程窑为中心的金元时期钧瓷窑址群等。
登封地区古陶瓷遗址分布图

从目前已有的考古资料判断,登封窑创烧于唐初,兴于晚唐五代,盛烧于北宋,衰落于金元时期,烧造历史悠久。

登封窑产品种类齐全,器形丰富。由唐至宋,中原地区其他窑口所出现过的品种、器形,登封窑几乎都可以找得到。登封窑是唐宋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窑口之一,以善装饰著称。其制作工艺精良,修坯精细规整,足底和口沿的处理都十分到位,对窑具的使用也十分考究。它的装饰技法具有多元性、综合性的特点,如颜色釉、点彩、划花、刻花、剔花、绘花、堆贴、雕塑、镶嵌等,尤其是白釉剔、刻、划技法的综合运用最为高超、纯熟,可谓中原窑厂之典范。

特别是登封窑的珍珠地划花工艺,可以说是登封窑最为典型的标志性产品。珍珠地划花流行于北宋时期,主要见于登封曲河窑址。这一技法,是将唐代金银器的錾金技艺,创造性地运用到陶瓷装饰上。晚唐时首创于登封市东邻的密县西关窑,北宋登封曲河窑将其改进、发扬光大。同时这一技法还为北方众多窑场所学习借鉴,如磁州窑、当阳峪窑、鲁山窑等,成为北宋时期一种流行的瓷器装饰技法。 

珍珠地划花的工艺过程如下:首先,工匠们将成型的瓷坯晾到一定程度,选用竹、骨、铁等尖状工具,在施有化妆土的坯体上先划出主体纹饰;然后,在空白部分用管状工具戳满小圆圈;经晾哂,施釉,入窑烧制。后来这一工艺得到改进,先施一遍或两遍化妆土;刻划主体纹饰,点戳珍珠地;然后着色,即借鉴金银器的镶嵌技艺将色料嵌入刻划形成的凹槽内,经过处理磨平再施釉。烧成后刻花线条和珍珠地呈现棕红色,与白色化妆土形成反差,使器物装饰显得色调明快,富有变化。

珍珠地划花技艺看似简单,其实技术性很强,对坯体的干湿,戳点的手法、布局都有很高的要求。珍珠地上的小圆圈有多种规格,采用哪一种要根据器物的大小和主题纹饰的内容而定。登封窑的珍珠地布局排列疏密得当,自然均匀,浑然一体的“珍珠”灵动、活泼,富有生命力。

珍珠地划花多用于装饰钵、炉、瓶等器型,其中珍珠地划花梅瓶最为常见,这类器物以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珍珠地划花双虎纹瓶和窑址常见的人物纹瓶为代表,体现了珍珠地划花装饰技法的最高工艺水平和艺术水准。
宋登封窑白釉珍珠地划花双虎纹瓶
故宫博物院藏。
双虎纹瓶,腹体呈橄榄形,两虎张口舞爪,翘尾直立,似搏击于草丛中,在虎、草的空隙处饰以均匀珍珠地,使主题纹饰更加突出。

珍珠地人物橄榄瓶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珍珠地人物橄榄瓶
上海博物馆藏。
人物图案多为一长者,头戴幞头,长须闭目,敝胸露怀,肩扛长物,身材丰满、手脚圆润,看上去生动传神,显得随意、洒脱、恬淡、自在。这和北宋晚期道教盛行,在艺术上表现出追求山野林趣、质朴自然的道教价值取向相吻合。
珍珠地划花常见的主体纹饰还有花卉、鸟、兔、鹿、凤等。
登封窑以珍珠地这种辅助装饰成名,十分罕见。珍珠地在胎、釉之间架起了一道桥梁,使底色到纹饰的过渡更加自然,既表现出适当的对比度,又缓和了底色和图案间的生硬反差。同时也使纹饰和造型的搭配更加协调,体现了自然、和谐和统一的审美追求。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珍珠地划花所带给我们,历经千年而不朽的自然、协调的美的视觉享受,一起来体味登封窑特殊的文化内涵。

白釉珍珠地划花牡丹纹梅瓶
北宋(公元960~1127年)
口径7.5厘米,足径9厘米,高38.5厘米。
河南省方城县杨集乡官庄村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矮梯形小口,短束颈,圆肩,瓶体瘦长,腹部略广,隐圈足。瓶身被弦纹分成三个装饰区域,肩部与胫部分别刻莲瓣纹、腹部刻划珍珠地大叶牡丹纹。


白釉珍珠地划花卧兔纹腰圆形枕
北宋(公元960~1127年)
长14.7厘米,宽19.4厘米,高9.4厘米。
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枕呈腰圆形,前低后高,枕面为珍珠地划花卧兔纹,枕墙刻划草叶纹。


白釉珍珠地划花跃兔纹腰圆形枕
北宋(公元960~1127年)
长11.5厘米,宽18厘米,高7.5厘米。
河南省新郑市薛店乡菜园马村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枕呈腰圆形,前低后高,枕面为赭色珍珠地划花跃兔纹;枕墙为珍珠地划花卷草纹。


白釉珍珠地划花菊花纹腰圆形枕
北宋(公元960~1127年)
长14.3厘米,宽18厘米,高9厘米。
河南省郑州市二里岗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枕呈腰圆形,前低后高,枕面略凹。枕面为赭色珍珠地划花菊花纹,枕墙为圆圈纹与朵花纹交替排列。


白釉珍珠地划花牡丹纹银锭形枕
北宋(公元960~1127年)
长19厘米,宽14厘米,高7厘米。
1963年郑州市紫荆山公园采集,现藏于郑州博物馆。
枕呈银锭形,枕面稍倾斜,前、后壁均内凹。施白釉,以棕色珍珠地牡丹花纹装饰,底部露胎。纹饰流畅,造型美观大方。


白釉珍珠地划花牡丹纹银锭形枕
北宋(公元960~1127年)
长25厘米,宽15.5厘米,高13厘米。
现藏于郑州博物馆。
枕呈银锭形,枕面略弧并微倾,四壁向下内收,前壁内凹明显,后壁中上部留有一出气孔。体施白釉,底部露胎,枕面及四壁以珍珠纹为地,分别饰牡丹纹和菊纹。造型大方,制作精良,纹饰繁密而流畅。


珍珠地划花缠枝牡丹纹注壶
美国芝加哥美术馆藏。

珍珠地划花缠枝牡丹纹盆
日本私人收藏。

鲁山段店窑珍珠地划花“家国永安”铭文枕
英国不列颠博物馆藏。

更多精选内容(直接点击下方标题)

当阳峪窑研究综述

山西诸窑与磁州窑装饰风格的比较


征文与投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窑口介绍】登封窑
古缘清阁:登封窑--不一般的河南古窑
荣纳堂藏中国高古老窑瓷器(2)
大珠小珠落玉盘——珍珠地划花瓷浅赏
登封窑白釉珍珠地划花双虎纹瓶
中华瓷纹饰—— 珍珠地划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