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果钟繇的《荐季直表》还活着……

书法穿越千年,

法帖扑朔迷离,

于是常常想,

如果此帖仍在,

“墨皇”还会是《平复帖》吗?

今天我们就聊聊,

钟繇《荐季直表》的传奇故事。

        中国小楷书法最能彰显书法实用功能,能写小楷是旧时文人必备的素质,历朝历代善小楷者数不胜数。千百年来因着文人政客,以公文、信札、书籍、经文手稿等形式保留下来的小楷作品数量有如恒河沙,其中艺术价值最巨,影响最广的亦有数十件之多。当然距离现在越久远、书家名头越大、内容越重要的作品,就会越有故事越具传奇。最有故事最具传奇色彩的小楷作品恐怕就是三国曹魏时期钟繇的《荐季直表》了。这件作品集内容之谜、流传之广、毁坏之荒诞于一身,虽经历代收藏家追捧,但终毁在一个无知的小偷手里,实在可以写个剧本或是卖座的评书段子了。

“焦”“矦”之辩


        《荐季直表》传为曹魏时期位列三公的钟繇所书,是钟繇“五表六帖”之一。据传钟繇作品多为后人所摹刻,唯一有墨迹存世的就是这个《荐季直表》。

        此帖最早名为《荐焦季直表》,因为此表文中“山阳太守关内侯季直”之“侯”字最早被人误认为“焦”字,持此论者就包括大名鼎鼎的郑元祐、李应祯、祝允明诸人。嘉靖十年(1531)文徵明跋此帖时认为“焦季直”的“焦”字应为“关内侯”之“侯”字,理由是“侯”字上有“关内”二字,若为焦姓,则“关内”字似无所属,如果“关内”为地名,推荐人时不应该直接举其郡望,当时也没有关内郡,实为“关内侯”的爵位名称无疑。向彬先生《文徵明跋钟繇<荐季直表>考论》(刊于《中国书画家》2013.08总46期)一文对此论述详实,消除颇多疑惑。

        查阅《字彙·矢部》:“矦,古侯字。”“矦”本为古时射礼所用射布。《说文·矢部》:“从人从厂象张布,矢在其下”,“矦”的本义就是箭靶,后来引申为有能力的人,成为爵位的名称。但帖中此字墨迹下半部严格讲并非从矢,而是写为上“土”下“八”,当是从俗之写法。三国曹魏同一时期的《上尊号奏碑》中之“矢”字,汉代《乙瑛碑》中“矦”字下部“矢”字亦如此书写,可知文中“关内”二字下一字为“矦”(侯)字无疑。

季直之策


        文中叙述了建安初年“年荒谷贵,郡县残毁,三军馈馕,朝不及夕”的历史背景,曹操“委任得人”,采用了季直的计策,遂能“深山穷谷,民献米豆,道路不绝”,“旬月之间,廓清蚁聚”。

        据《魏书》记载,建安初年“自遭荒乱,率乏粮谷。诸军并起,无终岁之计,饥则寇略,饱则弃余,瓦解流离,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袁绍之在河北,军人仰食桑椹。袁术在江、淮,取给蒲蠃。民人相食,州里萧条。公(曹操)曰:‘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是岁乃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于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灭髃贼,克平天下。”《魏书》所载与《荐季直表》所述历史完全吻合。

        《荐季直表》中所提季直之策,当为曹操为强兵足食而施行的屯田之策。《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载,建安元年“用枣祗、韩浩等议,始兴屯田。”曹操在许昌招募农民始用屯田之策,当年即得谷百万斛。这为曹操平黄巾,官渡大败袁绍,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基础。

季直是谁


        《三国志》记载屯田之策乃为枣祗、韩浩等议,并无季直之人。查阅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均未见季直之名。能为曹操出屯田之策的人当是何等重要,缘何史书只提枣祗、韩浩,只字不见季直之名?

        《通志·氏族略三》:“枣氏,本棘氏,卫大夫棘子成之后。避地改为枣。”《晋书·枣据传》,枣据字道彦,颍川长社人也。本姓棘,其先避仇改焉。枣据即为枣祗的孙子。这里我有个大胆的假设,枣祗本应为棘祗,棘祗与季直音近,《荐季直表》中的季直就是棘祗。

        裴松之注《三国志·魏书任俊传》引《魏武故事》载令曰,“祗兴其功,不幸早没,追赠以郡,犹未副之。今重思之,祗宜受封,稽留至今,孤之过也。祗子处中,宜加封爵,以祀祗为不朽之事。”这里明明说枣祗不幸早没,曹操对未及时给枣祗封爵颇为遗憾,所以诏令给枣祗的儿子枣处中封爵以为祗祀。如果季直即为枣祗,那么怎么会活到黄初二年(221),罢任旅食许下,过着穷苦不堪的日子,还要钟繇上表曹丕帮其落实待遇。如果季直不是枣祗怎么又会做出与枣祗同样的事情。由此可见《荐季直表》从内容上分析就有颇多疑点,其真伪为历史之谜也就理所当然了。

惊现世间


        十三世纪晚期,也就是宋末元初的时候,市面上出现了几件法书墨迹古物,其中最博人眼球,影响后世最大的就是唐褚遂良书《倪宽赞》,还有一件就是我们今天聊的钟繇《荐季直表》。钟、褚二人的作品在市面上出现,想必当时的文化圈肯定是出现4级以上地震,刮起9级以上大风。特别是《荐季直表》如果确定为钟繇真迹,那可比现存最早的墨迹《平复帖》还要早,如果没有毁坏,“墨皇”的头衔非他莫属。

        《荐季直表》在唐宋之前未见任何著录,忽然惊现世间,真如石猴出世,石破天惊。这件老物件如果为真迹,到宋朝也有近1000年的历史了,千年中它出生不见记载、流传又不清晰,可不就像没有经过怀胎孕育出生成长,便裂石问世的石猴了。

        此帖虽然有唐宋内府及宋人收藏印信,却未见于唐宋以前任何著录。最早见于著录是在明代赵琦美撰《赵氏铁网珊瑚》一书,此书卷一载有陆行直《荐季直表》跋,简要叙述了他至元三十一年(1294)得到此表,后到至正九年(1349)得而失,又失而复得的经历。陆行直为元朝大画家,字季道,又字辅之,号壶天,亦号壶中天、书壶中、湖天居士,吴江(今属江苏)人。陆行直认为此表为钟繇真迹,高古纯朴,超妙入神,无晋唐插花美女之态,真无上太古法书,为天下第一。此跋可以证实《荐季直表》的首位可信的收藏家是陆行直,从此《荐季直表》方可谓横空出世,为文人墨客、商贾巨宦争相收藏,一度收入内府,成为书法墨迹的无上神品。

毁誉一身


        清代安岐所著《墨缘汇观录》第一篇便详细记述了《荐季直表》的纸本、样式、尺寸,以及流传次序和收藏玺印。卷上有贞观连珠小玺、淳化半玺、宣和小玺、绍兴小玺以及米芾、贾似道、薛绍彭的印章。此文介绍《荐季直表》经陆行直收藏后,到明代辗转为沈周所藏,复入无锡华夏真赏斋并为之模刻。沈周为吴中文化圈子的核心人物,因而李应祯、吴宽、祝允明、文徵明诸人得观此帖并跋。

        明代张丑的《清河书画舫》的第一篇也是记录《荐季直表》的文字,文中全文记述了陆行直、郑元祐、袁泰、李应祯、吴宽诸家跋语。吴宽认为沈周收藏法书甚多无处其右者。

        此帖后为巨宦豪夺,籍入内府,成为乾隆圆明园长春书屋中的巨宝。但经后人鉴定,卷上贞观诸印似乎为仿制。虽有米芾之印却未见米芾有任何文字记述此帖,如果此帖确经米芾定为真迹,那他的宝晋斋恐怕要更名为宝魏斋了。此帖书法字体用笔结字与钟繇其他法帖并不一致,加上上文提及的季直之谜等诸多疑问,历来众多学者对此帖真伪看法不一。有的人认为此帖为唐以后的伪作,因为卷中“民”字缺笔,似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然元袁泰在跋文中认定“民”字系用刀剜拨而缺笔,非原书之缺。故此卷的下限,肯定在唐开国之前,不应该轻易否定其魏钟繇之亲笔。

        但不管此帖真伪,历来对此帖书法艺术水平的认可是没有疑义的。后来此帖毁于一旦,张伯驹先生在《平复帖》跋文中说,“钟太傅《荐季直表》非真迹且已毁,平原此帖遂为法帖之祖”。此帖存疑而且毁掉了,启功先生才断然称《平复帖》为“墨皇”。

一照存世


        那么此帖又是如何毁坏的呢?这又是一个近乎滑稽的故事。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长春书屋的书画法帖未能幸免于难,众多珍宝不知下落。转年,英国兵船自天津至广州,有英国军人出售圆明园珍宝,南海岳雪楼主孔广陶便于此以低价够得《荐季直表》,可惜此卷装池已坏,乾隆御笔题签丢失。壮陶阁主裴景福先于北京琉璃厂德宝斋购得乾隆题签,后到南海任职以重金从孔氏手中购得原帖,用了20年的时间使《荐季直表》题签和原贴复原为一,一时传为佳话。裴遂将此帖一并刻入《壮陶阁法帖》之中。令人唏嘘不已的是裴家佣人得知此帖珍贵,偷跑了这件举世无双的法帖,后来惧怕被抓,竟然将此帖埋在土里。裴害怕此帖失踪,声明不再追究窃者,能出真迹的人一定重赏。但等到此帖挖出来时已经溃烂不堪了。一代法帖,能与《平复帖》争夺“墨皇”称号的《荐季直表》就这样毁在了一个无知、可恶、愚蠢,让人哭笑不得的“棒槌”手里,真是造化弄人。

        古语讲“物常聚于所好”,因为所好而收集文玩古董本没有错,但收藏了就要有能够完好保存使这些老东西长存于世的能力,否则保管不善被火烧了、被水淹了,甚至带进棺材或是被后代败光了真的会成为历史的罪人。裴景福连一个佣人都管不好,又怎么能保存好一代名帖《荐季直表》呢?想想还是张伯驹先生明智,将自己平生收藏尽数捐给博物馆,为《平复帖》《游春图》等顶级文物找到了可以长久存留的地方。张伯驹才是真正地爱文物、懂文物,为文物而生,亦为文物而亡的贤达之士。

        果然,裴景福壮陶阁的藏品,在他死后就都散失出来。王壮弘先生购得一部《壮陶阁法帖》初拓本,乃裴氏旧物,册中夹有照片一张,竟然为《荐季直表》的照片。这张照片便成了《荐季直表》的遗像,也算下真迹一等了。

        此外,《荐季直表》有诸多刻本存世,最早有北宋大观间单刻本,后有《淳熙秘阁续帖》本、《戏鱼堂帖》本、《郁岗斋帖》本、《三希堂法帖》本等。《真赏斋帖》本最为有名,成于明嘉靖元年(1522),由无锡收藏家、太学生华夏请文徵明、文彭父子钩摹,由名刻手章简甫刻石。《真赏斋帖》本刻峻不久即遭火,又有火前本、火后本之别。这些刻本为我们保留了《荐季直表》的完好风貌,读着这些刻本,品味着《荐季直表》的流传毁灭,是不是有一种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的感觉,只不过这种感觉有些酸楚、有些遗憾,可能还会有些无奈。(完)

附:《荐季直表》的三个版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灵飞经》是著名的小楷法帖之一,其字结体...
楷书的发明者是谁?他的字在书法中的地位如何?
“书圣”竟无真迹传世?何绍基以颜真卿字韵临王羲之帖
钟繇 小楷《钟书法帖》
《宣誓表》:小楷法帖
钟繇小楷法帖《调元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