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0年第3期学术财经云研会简报:生产网络中的产业政策
202075日晚7点,学术财经2020年第3期云研会如期召开。本次云研会由周玲玲博士讲解了Ernest Liu(刘斯原)教授2019QJE的文章——《生产网络中的产业政策》(Industrial Policies in Production Networks)。
众所周知,诸多发展中国家采取一系列的产业刺激经济部门发展,如:1950-1980年代的日本、1960-1980年代的韩国和台湾及当代中国。事实上,早在1958年,Hirschman则提出一个古老而重要的命题,即:产业政策到底如何刺激经济发展。文章主要研究了存在市场缺陷情况下的生产网络中最优产业政策,其核心结论是市场缺陷通过需求联系而累积放大,进而导致最大扭曲在上游部门的销售总额中体现,因此政府有动机对上游部门进行补贴。
考虑到政府财力受限,政府无法全部消除市场缺陷,因此需要选择重要部门推进。那么,哪些部门需要首先被推进呢?研究该问题存在诸多难点:第一,扭曲效应存在投入产出关联,因此补贴扭曲度最高的部门或许不能提高效率,政府决策需要考虑生产网络效应;第二,投入产出结构并非一成不变的,政策方案需要根据结构特点灵活调整;第三,政策措施也许会依赖于市场缺陷的严重程度,而市场缺陷的严重程度的测度极为困难。
因此,本文试图解决上述问题。在分散经济中,提出了一个简单的测度方法“扭曲集中度(Distortion Centrality)”,该测度方法整合了生产网络中市场缺陷的扭曲效应,是一个政策补贴的边际社会价值的非参统计量。而政府则须对这些具有较高扭曲集中度部门加以辅助。文中,“扭曲集中度”则是部门影响力与多玛权重(Domar weight)之间的比率。影响力表征最优规模下部门重要性;Domar weight则捕获均衡状态下的部门规模,即表征为促进部门发展所耗费的单位成本。因此,“扭曲集中度”能够有效表征政府支出的边际社会价值。
因此,从该意义上讲,具有高“扭曲集中度”的部门也许并非是高扭曲的部门,也不一定是影响力最大的。事实上,相对于扭曲的下游部门而言,这些部门更加趋近于供应链上游部门。主要原因在于:市场缺陷的扭曲效应通过后向需求关联产生累积效应。在一般生产网络中,扭曲集中度依赖于市场缺陷,而这往往很难估计。由于后向需求效应引致的市场缺陷的累积效应,因此本文作者构建了“层级结构(hierarchical structure)”。
本文基于理性经济框架下展开产业政策所呈现的跨部门关联与市场缺陷的分析。为进行有效测度,本文作者在传统生产网络模型中引入市场缺陷。由于金融摩擦和契约摩擦的存在,导致市场缺陷呈现市场分配无效性特征。这些特点致使产生无谓损失,进而提高有效投入价格与生产成本。这种“扭曲效应”则会直接导致跨部门的资源错配,因此为政府政策干预提供了发挥作用的空间。
本文研究发现:后向需求关联引致市场缺陷的累积效应,政府应针对不同部门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梳理生产网络的文献,存在市场缺陷累积效应的部门被称之为“上游”,意味着该部门供给其他部门较多,而源自其他部门的投入则相对较少。韩国和当代中国的数据表明,上游端部门也成为政策制定者重点关注部门,此外本文研究表明产业政策对这些部门具有正向促进效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历程
2022年中国生猪屠宰产业格局及趋势分析,肉价回落,政策背景下行业整合加速「图」
中国产业政策的特点、评估与政策调整建议
山西煤炭企业
医药行业:产业结构优化 黄金十年成色更足
产业经济学导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