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巴特勒:宏观经济学为什么是伪科学

作 者:埃蒙·巴特勒(英国亚当·斯密研究所所长

翻 译:觉浅

校 对:胡释之

来 源:本文选自《奥派经济学入门》,转自“人文学会”。

本文共计1663字数,阅读约需要4-6钟。

奥派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确实是科学,是完全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科学。

自然科学家寻找自然现象之间的规律。他们可能会观察到,提高气体的温度,气体就会膨胀。每一次加热,都会发生同样的事情。他们认为这是个普遍的科学规律。通过测量,能得到一些常数。比如说,某种气体的温度每升高一度,它的体积就会膨胀2%。

这种科学方法极大提升了我们预测自然现象的能力。很多社会科学家认为社会科学也应该这样做,应该在社会现象之间寻找规律和常数。比如社会学家可能会寻找城市人口密度和街头暴力犯罪数量之间的规律。同样,经济学家可能会寻找经济现象之间的规律,比如一个国家的收入水平和储蓄额之间的规律。

用这种方法,经济学家最终会找到一些经济总量之间的规律,比如国民收入、储蓄、投资、消费、进口、出口、税收、政府支出、就业,等等。他们想找到一些常数,比如测量所谓的边际储蓄倾向:当一个国家的收入增加4%,储蓄总额就会增加1%。

方法论个人主义

奥派经济学家认为这种方法是完全错误的。在他们看来,这些统计数据之间永远不可能存在任何普遍的规律和常数。这些统计数据不过是汇总一些已经发生的事情。 

以政府每个月发布的CPI为例。CPI据说是要显示价格水平及其变化情况。但是米塞斯和其他奥派经济学家认为并不存在“价格水平”这种东西。市场上存在的是一个个起伏不定的具体价格。不同的人对这些价格有不同的反应。价格上涨可能会使一些人相信现在是买入时机,另一些人则可能认为现在是卖出和兑现的好时机。

市场上实际发生的是无数的个体在做选择,他们的选择取决于他们的眼界和处境,不同的人可能做出完全不同的决定。而经济总量简单地用一个统计数字掩盖了这些巨大差异,误导我们。这就是主流经济科学的脆弱根基。

经济科学应该注重理解人的选择。就像门格尔说的,经济学是关于选择的科学。一个经济行为需要考虑不同的选项,搞清为了实现各种可能我们必须放弃什么,然后在平衡成本和收益的基础上来决定最适于我们目的的选项。

这只能是发生在个体层面的事情。集体(社会、国家、种族)是没有思想和目的的。只有组成集体的个体才有思想和目的。集体不会行动,不会储蓄、不会消费、不会雇人。只有组成集体的个体才会这样做。经济事件不是由某种社会力量造成的,而是个体的经济决策和行动的结果。

要理解经济事件,只能通过分析造成这些事件的个人选择。熊彼特给这种方法起了个虽然笨拙但很有用的名字:方法论个人主义。这是解释经济事件的最好方法。

误入歧途的宏观经济学

奥派经济学家认为宏观经济学根本就是误入歧途。

宏观经济学是伪科学。它试图把相差甚远的个体行为加总,并据此作出预测,这根本是不可能做到的。试图用数学来确定经济总量之间的常数,是把数学应用到根本不能加总的事物和根本不存在的效应。奥派经济学家对使用数学和统计技术普遍持怀疑态度,而这正是主流经济学的特点。

经济学应该试图理解选择的本质,而不是试图预测大家的实际选择。个体是复杂多样的。在面临实际选择之前,大家往往不知道自己到底会选择什么。理解人是如何进行选择的,这才是真正的经济科学。

主流经济学家认为,他们其实有自己的个人主义方法。他们假设“经济人”(个人)是“理性”的,是“效用最大化”的。奥派经济学家反驳说,正是因为个体的多样性,我们永远无法进入每个人的头脑,观察他们的内心思维过程。所以讨论个体的“理性”和“最大化”是错位的。就算这个假设是对的,我们也永远无法确切预测大家的实际选择。

不过我们确实有一些方法能帮助我们理解经济决策,因为我们自己就是人,我们也会做选择,有自己的目的,并据此采取行动。和这种个人的、主观的理解同样重要的是,我们可以研究客观世界是如何影响选择的。比如,个体是如何获得决策信息的,什么事件使得他们相信某种矿产供不应求,或是某种产品可能畅销。这些是真正的经济科学研究,而不是宏观经济学课本上的伪科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名称的由来
7本顶级经济学家著作,带你看透全球经济形势
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上的六次“革命”
宏观经济学发展史
宏观调控与分配无关
理论与误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