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极先贤轶事(上)

作者/梅墨生⊙编辑/张宏婉


导读让梅老师带我们去回味太极先贤们的武林轶事!!


太极先贤轶事(上)

笔者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从师于太极大家李经梧恩师。李经梧先生(1912-1997),山东莱州市(原掖县)人,毕生修炼太极功夫,自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开始至五十年代,先后师从赵铁庵、陈发科、杨禹廷、胡耀贞、王子英等前辈,通陈、吴、杨、孙四式而以陈、吴为嫡传正脉。其推手精湛,内功深厚,德高望重,见闻广博。我学完拳后常爱问东问西,尤其对太极前辈功夫轶事感兴趣,李老师偶会讲述一些精彩故事。加上从其他前辈那里的听闻和自己所知,记录成这篇文字。所述均凭记忆,有的为师兄告知。本着如实记录原则,不多评价。个别事情有违常理,以待研究,供同道参考而已。

“北王”———王茂斋

王茂斋师祖是吴式太极拳创始人全佑先生的得意弟子,吴式太极拳第二代代表人物之一。他功臻上乘誉满北方,与南方的师弟吴鉴泉齐名而被称为“北王”。其拳技确乎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一次,时值盛夏,闷热的天空中下着毛毛细雨,茂斋师祖同众弟子练完拳回返。他左手撩起夏布长衫的下摆,右手拿着一把折扇,一位弟子为他撑起雨伞,另一弟子忙叫来一辆黄包车,准备送先生回家。那车夫见来了生意,急忙顺过车把迎了上来。而王茂斋却执意不肯坐车,便顺势用右手一拨,就把黄包车带车夫一齐横着拨到了一边。这下可激恼了那位车夫,他不由分说,飞起一个朝天蹬脚,当胸朝王茂斋踹来,只见王茂斋不躲不闪,一刹那,那个车夫已飞出了丈外,仰面朝天摔在了地上。那家伙大喊:“快来人啦,打死人啦!”巡警闻声跑来,但见一年轻力壮的车夫躺在地上,而对面的是位年逾古稀白须飘飘的老者,他一手撩着长衫,一手拿着折扇,在这位老者的长衫上的正面胸口处有一记清晰的鞋底印。谁是闹事者已不言自明,那莽车夫自讨了个没趣,说也说不清,只好悻悻而去,但他最终也没明白自己怎么会被摔出去。

一次,王茂斋开的麻刀铺杂货店里来了位陌生男子,他一连几日都是到店里东看西瞧,既不说话也不买东西,店里的伙计们都觉得挺纳闷。有一日,这男子又来到店里,直接走到王茂斋面前,指着店铺角落里放的箩筐垛说:“请先生把最顶上的箩筐取下来。”王茂斋按着顾客的要求,用一根三四米长的挑竿把垛顶的箩筐挑下来,隔着柜台直接递给顾客。谁知来者不善,这位“顾客”趁接筐之际,暗中用力,以筐带动挑竿闪电般地推向王茂斋。王茂斋先生隔着长竿早已听出了对方劲路,于是顺其势,手一松,那男子连人带筐一下子跌进了筐垛中,挑衅者没占到半点便宜,满脸羞色地溜出门去。

在王茂斋师祖门下有一位是带艺拜师的弟子曹幼甫,曹幼甫年轻力壮,非常有劲,一般人承受不了他的一拳猛击,人称“坦克车”。一次,王茂斋在家中给徒弟们说手,讲到“太极无手处处手,挨到何处何处击”时,曹颇不以为然,反问老师道:“真的能这样吗?”王茂斋安坐在椅子上说:“你可以试试!”曹抡拳就照王茂斋腹部击去,只听“”的一声,曹幼甫就像撞在了巨大的皮球上,被反弹了出去,从里屋一下子摔到了外屋,把一堵秫秸抹灰的间壁墙撞了个大窟窿,而王茂斋先生却仍安然坐在椅子上。

一次,王茂斋夜晚在胡同里拄杖独行,胡同里灯光昏暗。这时有一年轻人问路,见是老者,上前拍了一下王茂斋肩膀。不想,问路人手掌拍落的同时,人已飞弹到数步外的灯下黑影里,在那哎呦。王茂斋走上前去扶那人起来,问,怎么了?那人说:老人家,我问路,你干嘛打人?王茂斋说:年轻人,问路只管问,不要拍我呀。

一次,王茂斋与同门在太庙(今劳动人民文化宫)练完拳,大家相约去景山顶上凉亭喝茶,大家可以各自方式前往,看谁先到。于是,话音一落,有的跑步,有的叫人力车,争相赶去,王茂斋落在后面。谁知,当最先上山的人以为自己是第一个到的时候,抬头一看,王茂斋身穿长衫,手执折扇,已笑眯眯地等在那里了。奇的是,刚才下了场小雨,而王茂斋当日新穿的“千层底”布鞋鞋底边上竟然没有沾上泥浆。

王茂斋从师于全佑,早先推手不是师弟吴鉴泉的对手。一次,回山东老家掖县(今称莱州市),要过莱水河,坐船上见艄公摇橹,忽然领悟太极拳劲。在家揣摩数月,半年后再与吴鉴泉推手,竟平手。吴问:师兄,你怎么长功夫了?王答:师弟,我是从艄公摇橹中悟出来的。师兄弟相视一笑。

“南吴”———吴鉴泉

吴鉴泉师祖是全佑宗师之子。他是吴式太极拳的第二代代表人物。上个世纪的1928年,他把吴式太极拳从北京带到了南方,从而极大地扩大了吴式太极拳在江南的影响,以至后来传播到海外,为吴氏一门太极拳的推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吴鉴泉在太极拳界被尊为“南吴”,就是“南有吴鉴泉,北有王茂斋”,吴宗师的拳艺可谓登峰造极,已达到应物自然的境界。吴先师在清宫当卫士时为人随和,虽武功精湛却从不欺人,而与人较技却鲜有敌手。因此,一些同事常为挽回面子而出其不意地出手,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

一日清晨,吴鉴泉从炕上起来,还面向里,弯腰系绷带袜子,一个武林同事已先下炕,见有了偷袭的机会,遂悄悄从他身后扑上来,双手使劲从后抱其双肩,企图把他摔倒。可就在这位同事用力的一瞬间,未见吴鉴泉宗师怎么动作,这位偷袭者却从临炕沿一侧,经吴鉴泉宗师的头上跌出了窗外,重重摔在了院子里。不仅被摔的人弄了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就连等着看热闹的旁观者也闹了个莫名其妙,看不出吴鉴泉用的什么功夫。

一次,吴鉴泉先师同一些同事(也有说是师兄弟)在酒馆喝酒。之后大家找了个避风的地方休息,吴鉴泉稍带醉意,躺在一张躺椅上边静思,边用手轻轻揉肚子。这时,一个同事(或师兄弟)见吴鉴泉的肚子很大,就萌发了好奇心,他凑上前拍打吴鉴泉先师的肚皮说:“师兄,你的肚子……”。话音未落,这位师弟只觉得从吴鉴泉的腹部传来一股巨大的冲击力,震得他连退数步,直想呕吐。

夏天的一日,吴鉴泉午后在宫内一棵树下青石板上休息,他仰躺在石板上,大肚皮亮着。一个同事见了,忽然想恶作剧,便找来一把绿豆往他的肚子上撒,结果,绿豆都被惊弹飞起,溅起老高,让人们感受到了吴鉴泉师祖的深厚内功。

约民国十七年(1928),国民党政府一些知名人士要组建中央国术馆,陆续邀请了一些武术名家南下参与其事。据说关于馆长人选最早考虑的是吴鉴泉,这是因为国民党要人(时任民政部长)的褚民谊主张选定的(他是吴鉴泉弟子,原来学其他拳,经交手后佩服吴而拜门)。由北京(平)邀吴鉴泉南下时说:请您去当馆长,可以天天练武,吴鉴泉于是南下。到了南京后,吴问,馆长多大?还有人管吗?褚说:有人管,总统管。吴说:要是没人管就好了。褚一听,吓坏了(吴是满族,满清是由国民党推翻的,因此敏感),于是内心生变,不想让吴当馆长,便在上海为他开了家大武馆,对他说:这可以专门练拳,没人管。吴鉴泉是个武人,于是同意到上海。不想,一到武馆门前,犯难了,褚让人贴了个对联:“神拳太极吴鉴泉,打破天下无敌手”。吴鉴泉为难了,进退都不是。如果退了,让天下笑话;如果进了,也难免惹是非,要与人争斗。最后只有狠下心进去了。结果数月间不断有人来挑战,但无人不败。结果有一天来了位黄道士,人称“震七省”,武功高超。据传,两人比武三天,人们再未见黄道士出来。人们问及,吴则回答:黄道士走了。个中详情,难以稽考。

吴鉴泉要南下,师侄杨禹廷(王茂斋弟子)设宴饯行。餐后,杨禹廷一直送行,直到把吴鉴泉送到前门火车站,再送到火车上。到了车厢里,杨禹廷说:师叔“送”(指教)我一手吧。吴鉴泉说:好,你过来。于是他俩一搭手,杨被吴放到丈外的座位上,同时说:就“送”你一手。下车后回来,杨禹廷师爷(李经梧老师第三位太极老师)反复琢磨,半年后终于悟出了这个劲,也就得了这一“手”。

“五行掌”------赵铁庵

赵铁厂(音庵)师爷是李经梧老师移居北京后投拜的第一位太极拳老师。赵铁厂师爷是王茂斋和吴鉴泉二位师祖的顶门弟子,颇受两位师祖器重。有时,就把习武场上的事托付给他照看。一次,赵铁厂在拳场晨练完毕,一位内家拳的名家走到赵铁厂先生面前,态度傲慢地说:“你们的揽雀尾怎么用?”边说边动手来攻,赵铁厂被逼无奈,只得应战,即用揽雀尾式一下子把这位名家打出丈外,撞在了场边一架紫藤花上,紫藤花飘落了一地。这位被打名家是王茂斋师祖的同乡,又是师祖的表兄弟。赵铁厂觉得自己失手打了长辈,给师父惹了祸,赶忙跑到王茂斋府上去认错,准备接受师父的训诫。待王茂斋问明了原委,不但没有责备赵铁厂,反而觉得他在拳术造诣上有更大的潜力,于是又欣然把赵铁厂推荐给自己的师弟吴鉴泉,使他也成了吴鉴泉师祖的入室弟子。这样,赵铁厂在两位宗师的悉心指点下,拳艺精进,后来以他手上细腻的“五行劲”,知名于北方武林。1928年,吴鉴泉南下传拳随身携带的徒弟只有赵铁厂,但去南方不久,因其他事提前返回北京了。为了练武,赵师爷终身未娶。

“太极一人”———陈发科

陈式太极拳一代宗师陈发科师祖被人誉为“太极一人”,是李经梧老师的第二位太极拳师父。李经梧先生是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前期开始从学于陈发科,到1946年陈发科60大寿时,正式递帖拜门为入室弟子,前后追随十四年之久。同时拜门的还有孙枫秋、田秀臣、雷慕尼、宋麟阁等五人。

陈发科师祖功底深厚,拳架饱满,下盘极其稳固,其行拳快慢有致,蓄发互变,其爆发力确有无坚不摧之势。陈发科不善言谈,教拳多凭身授,当弟子拳式不对时,他就说:“喂!不对”。于是就再示范一遍,教学生反复练,直到他认为满意了为止。他在教拳中反复强调三个字———“塌住劲”。陈发科手上功夫十分了得,缠、抖、截、拿、放,干脆利落,令对手沾手立仆。跟他学拳挨摔打是家常便饭。因此,不少徒弟都望而却步。一次,经梧老师从学后不久,向陈发科请教一个劲,陈发科坐在堂屋的太师椅上,让经梧师进招,李经梧老师上步当心一拳,陈发科一缠一放,并同时说:“就这样用”。把李经梧老师重重地弹出,撞在了窗棂子上,摔到院子里,挫伤了腰部,调养很长时间才恢复。

一次,陈发科到天桥散步,走到摔跤场,因不懂跤场上的规矩误坐在了挑战者(踩场子的人)坐的凳子上休息。此时两位跤手追逐摔到凳子旁边,以极凶狠的招式,想挤摔陈师爷。陈发科怕两个跤手倒在自己身上,顺手一扒拉,两名跤手全部应声倒地。两位跤手一见遇见了高手,赶紧请出了师父,通报了姓名后,方知是陈式太极拳的一代宗师莅临,众人赶忙重新设座敬茶,礼敬有加。

北京和平解放不久,聂荣臻市长召集武林名家们开了一个会。陈发科到的晚了些,一位武术名家见陈发科进门,便迎在了门口,想乘握手寒暄之机,用“金丝缠腕”拿陈发科一把,凭这位名家的功力,稍不注意必有闪失。但随着“咣当”一声响,再看这位名家已跪在地上。原来就在对方发力的一刹那,陈师爷一个顺劲反缠,制服了对方,体现了听劲至灵、发之至骤的深湛功夫。(待续)

[本文摘自《武当》2011年5期,由太极禅话慧馆(微信号taijihuahui

[本文摘自《武当》2011年5期,由太极禅话慧馆(微信号taijihuahui)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拳论虚领顶劲新解
学好太极当读书
[转载]《从大师轶事看太极功夫》
太极杂说3
太极拳的前世
祝大彤太极拳网??太极拳双重析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