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东大学杨喜寿教授 《陈式太极拳•原理探析 用法详解》 出版发行


山东大学杨喜寿教授

《陈式太极拳·原理探析 用法详解》

出版发行


杨喜寿,196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数学系。曾任教于山东大学数学系、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山东大学教授。现任山东省应用统计学会理事长。 杨教授1981年1月从洪均生老师学习洪式太极拳,在洪师逝世前的十五年中,得到洪师的精心指教,对洪师的拳理有较深入的理解,并较熟练地掌握了洪师的拳法。


杨教授在大学读书的青年时期就曾从一位名师学练长拳。但自学习洪式太极拳后,深深地体会到,洪式太极拳确实“理精法密”,武中有文,文武兼备,非同一般。 杨教授90年代中期开始在山大校园传授洪式太极拳,并指导学生成立了“山东大学学生太极拳协会”。杨教授任该协会顾问、教练。 据杨教授讲,洪师特别重视“缠丝劲”和“缠法”;特别强调练拳要“松、慢、圆”。洪师不同意现时某些关于陈式太极拳的说法,如“二路刚多柔少” 、“快慢相间” 、“虚实分清”等。 杨教授讲,洪师多才多艺,尤其对京剧、文学见识很广。(摘自百度百科)


杨师喜寿96年开始在山东大学指导成立“山东大学太极拳社”(2002年更名为“山东大学太极拳协会”)。在山大新校区(现中心校区)图书馆、邵逸夫科学馆前的广场授拳,风雨无阻,年复一年,直至今日仍在山大兴隆山校区义务授拳,高风亮节,堪称洪公均生弟子之典范。弟子毕业后将该拳法带到了海内外各地,落地生根,为洪式太极拳的传播奠定了坚实基础。



封面

生活照


杨师在IIASS会议上做学术报告



杨老师拳照1


杨老师拳照2



杨老师拳照3



杨老师与洪公合影(广州·罗松华提供)



杨师与冯志强先生合影



杨老师携女杨爽与洪公均生合影



洪公均生传授杨师拳法



洪公均生指导杨师之女杨爽缠丝劲


杨师传授弟子范冠卿摔法



杨师传授弟子洪式太极拳之退步跨虎



杨师传授范冠卿洪式太极拳之六封四闭



杨师传授周鹏摔法(2004年)


洪公手书勉励杨师


洪公读书手批


随书光盘内容片段:



2000年所拍内部教学视频(一路)




《陈式太极拳·原理探析 用法详解》 序


杨喜寿教授是山东大学太极拳协会的总教练。我是山东大学太极拳协会会员——杨老师的徒弟。杨老师在教拳的过程中,经常给我们讲解洪均生师爷的拳理、拳法。杨老师的讲解深入浅出,并且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我们一直盼望老师著书立说。知道杨老师的大作《陈式太极拳·原理探析 用法详解》即将问世,我们立即传阅了书稿,读到精彩之处都很激动。经过一番议论之后,大家委托我代表协会为这本书写一篇序言。

杨喜寿老师,196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数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为山东大学教授。曾任山东大学管理科学系系主任、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山东省应用统计学会理事长等职。为什么要介绍这些呢?杨教授现已年过七旬(小编注:1939年出生),不但太极拳拳艺高深,而且身体很好。我想告诉大家的就是,从杨教授的经历可以看出,太极拳是一项很好的业余活动。练拳可以娱乐,可以健身,可以陶冶情操,可以促进工作。管理工作者、科技工作者、文化工作者如果能走进太极拳之门,不但能强身健体、促进工作,而且也必将能促进太极拳的发展。

杨教授1981年1月从洪均生老师学习陈式太极拳,在洪师逝世前的十五年中,得到洪师的精心指教,对洪师的拳理有较深入的理解,并较熟练地掌握了洪师的拳法。上世纪八十年代业余时间杨老师经常在山东大学校园练拳,吸引了不少学生随老师学拳。为了方便大家交流学习,1999年在杨教授的指导下成立了“山东大学太极拳社”,后改名为“山东大学太极拳协会”。

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山大太极拳协会在这十多年中,一批又一批的会员爱上了太极拳,练太极拳成了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杨老师的弟子现已遍布祖国各地,世界十多个国家都有杨老师的弟子。已走向工作岗位的协会的师兄师姐中,有大学教授,有公司经理,有金融方面的佼佼者,也有保卫着国家人民安全的军人。每年的11月,在从各地赶来为老师过生日时,从师兄师姐们的交流中,我们得知,在山东大学学习期间,正是习练太极拳,使得大家在如饥似渴的吸收知识的同时精神得到了放松,使得时刻处于紧张状态的大脑得到积极的休息,使得久坐不动的肢体得到了锻炼,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2006年秋,杨老师迁居山东大学兴隆山校区,笔者在该校区学习生活了两年,有幸每天跟随在杨老师身边练拳,得到了杨老师的精心指导,这是我一生中难得的机遇。我一有空就翻看协会历年来活动的照片,以及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录制的视频,不由得回忆起了在老师身边的点点滴滴……

记得大一军训期间,在操场上经常看到一群打拳、舞刀弄枪的学生,一位并不高大的老者,着一件白衣,安静地微笑着站在一旁,时不时地指导一下学生的动作。在这期间,我经常见到一些学生,包括一些身材高大的学生,与老师一接手便跌倒地。我以前就听说过“内家拳以静制动,应手即仆”这句话,现在算是亲眼见到了。军训结束后我也加入了太极拳协会,开始跟随杨老师走进了太极拳学堂。协会规定的练拳时间是下午4:30到6:00,在师兄师姐带我们练完拳之后,老师会给我们改式子,教用法,每每老师话音刚落,便响起同学们的阵阵掌声。兴起之时,老师偶尔会给我们讲讲他学拳之时和洪老师以及师兄弟们的小故事,高兴之处,便和同学们一起开怀大笑。常常是在下午七点多,有时甚至八点多,在师母电话的一再催促下,老师才回家吃饭。现已七十多岁高龄的老师,能一直不停歇地指导学生练拳两三个小时,实在是难能可贵。你要知道,这期间老师还不断地和学生试手,为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某些动作,经常将学生摔翻在地。老师为人非常谦和。当我们看到其他人练拳与自己的不同时,便来问老师,老师总是说,“他这样做一定有他的道理,我猜他是这样想的……,而我是这样理解这一式的……”。老师从来不说自己这门派多么多么好,那个门派怎么怎么不行。老师总是对我们讲,我们练的拳的特点是什么,而不去比较什么好坏。

老师常对我们讲,作为业余太极拳爱好者习练太极拳,应当把强身健体放在第一位。但是为了培养对太极拳的兴趣,讲的最多的是太极拳的技击技巧。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套路中的每一式,都反复和我们作试验。在交手实验的基础上改进了某些拳式。

我见过洪均生师爷练拳的视频,当然经常见的是杨老师打拳。欣赏师爷和老师打拳是一种享受。师爷和老师拳姿之轻灵如“行云飘飘,微风柳摇”;拳姿之雄浑又如“江河涛涛,狂飙千里”。


我仔细读了老师的书稿,虽然有许多内容在平日学拳的过程中老师给讲过,但心里没有一个完整的系统。这次读过书稿之后,确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印象深刻的有以下下几点:

(一)相对其它有关太极拳著作,对太极十三势给出了更为详细、更为深刻的论述。

(二)提出了“松慢圆缠”的太极拳四字诀,并进行了科学的分析。

(三)强调放松慢练以培养整身的协调能力;加大缠法以锻炼筋腱,培养缠丝劲(即太极内劲)。

(四)对套路中的每一拳式都给出了其技击含义并附有二人交手的照片。

(五)书中用近代物理学的知识解释了某些“太极现象”。例如用旋轮线原理解释“公转加自转”的缠法效用等。

(六)将健身、娱乐、技击紧密结合起来。例如书中的擒拿和反擒拿二人对练,既是防身技击训练,也是有趣的娱乐项目。又因为相互之间擒拿,使手指以及腕部、肘弯部、肩部的筋腱得到充分的锻炼。

(七)书中既重视太极拳传统意义上“意”和“气”的作用,又不妄谈“意”和“气”。

我们期望此书的问世能对太极拳有所推动。真心地祝愿我们的恩师杨喜寿教授健康,幸福,长寿!


山东大学太极拳协会 符新双执笔


2013年5月



该书目录




该书原稿 部分截图









购书说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杨式太极拳小架(山东于老师)
杨振华教授谈如何站桩
杨氏大架太极拳115势
大道至简学与练
承上启下,一代国术大师于振声
臂掤四分圆,捋状势不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