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支燮棠谈孙式太极拳及练法

  祖国的武术技击,大致可分为(一)徒手(二)器械两类。开始学习时,总是先从“徒手”学起的。徒手又分为单练和对练两道。单练是知己功夫,对练是知彼功夫。单练时必须在每个姿势上,力求正确熟练。我记得孙禄堂老师曾一再指示说“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虽感必明,虽柔必强。千万不可一日打鱼三天晒网,若然是得不到好处的”。因此一势未能正确熟练,请益是徒劳无益的。老师教授,不肯马虎,可见一斑,更使我深印脑际的师训,是我拜师求学时,老师曾说:“你若要打天下第一,可速另访名师,以免耽误你的时间;若要修养身体,同我为汝师绰然有余。”故其所讲所授,莫不从修养两字出发。经常于讲授之暇,训诲诸同学,“练拳宜在静处用功,不许在人前卖弄精神,夸张技艺。务以德行为先,要恭敬谦逊,不与人争,以涵养为本,要一势精灵,得练千遍,若不熟练,还得千遍。”言简意赅,足为终身的座右铭。

  武术技击原不分内家和外家,所练方法均不外乎身法、眼法、手法、步法和如何运用肩肘腰胯等法。但是后人就说“外家拳”是见诸形貌,功行于外;而“内家拳”是运气用劲,坚实内膜不露形貌,功蕴于内。这种说法是很抽象的。要知道祖国武术的流派固多,长处互见,要非身体力行,就不足以指短论长。孙禄堂老师以毕生精力,仅懂得八卦、形意、太极三种拳术。至于少林和武当等派别之分,完全是后人各是其说,所分的不知相互交流而形成的。因为在封建统治时代里,大家墨守成规,各树一帜相互标榜。在传授武术时,全凭师承,口口相授,绝少笔之于书。虽有拳谱,但文字玄奥,很难理解。所以即使有书,亦难自修。而且不肯轻泄于人。都抱宁缺毋滥的思想,并有妄传于人要遭灾殃等无稽之说。于是祖国的武术乃日趋衰败。

  孙禄堂老师一反其道,把形意、八卦、太极三种拳术汇集一身之后,消除门户之见打破保守作风,著书留影,把举手投足等动作,务求其详地一一笔之于书。把用意用力所在阐述无遗。既可以执书按图索骥,取法自修,又可以保存国粹,不致湮没不彰,节省了后人的精力和时间。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把前辈拳师的创造发明,公开叙述,供诸同好,而著有《拳意述真》一书。对未来的弟子学员,获益不浅。

  孙禄堂老师常说:人身养命之宝,是气和血。理气之机为肺,理血之机为肝。气为先天,血为后天。故气在前,血在后,血无气不成。换句话讲,是人身的主要脏器,肺和肝如有故障发生,生命就要发生危险,尤其是气更为重要,所以有百病生于气之说。气不散乱,就能内外如一,气一贯穿,就能上下相连,从而保持人身各系统的稳定和平衡,亦就可以保持人身的健康。因此练拳的主要入手方法,就是调息(一呼一吸叫息)。调息的方法要呼吸时不着意不用力,绵绵若存,似有似无,一任自然。动作要合乎拳法中规矩,不可使身体如波浪式的忽高忽低,文武刚柔,须无用“过与不及”的中正和顺,用拳法中的规矩法则,缩回身中散乱驰外之气(即拳中的逆劲),返归于内。运动时要循环无端,无形式之间断。要舌顶上颚,要鼻孔呼吸,嘴要虚合,不可张开,要心肾相交,心中意志,下照海底。海底之气自下而与神意相交,归于丹田之中,运贯全身,畅达四肢。

  以腰为主宰,以丹田为根,以三体式为基础,以九要之规矩为练拳之工具,不可有一毫之勉强。要纯任自然,外形之式要舒展,内中之气要中正,外形要和顺,周身内外不可拘束。肺主皮毛,人体外形的皮质毛发,都与肺腑有着相互密切的关系。肺部最易成病之处,是肺的上部和边缘。现在依照拳法的规矩法则做到含胸使得呼吸时横隔肌活动,充分加大加强。正因为舍胸的缘故,既可以增加肺部上叶和边缘的代偿功能。还可证明:270厘米长的横隔膜,每上下移动二厘米,就可以增加肺活量540毫升。这就更加说明,这种调息方法,对肺发展的代偿功能,是有一定显著的效果的。

  氧是人体所有细胞和组织不可缺少的主要物质,肺活量增加,当然氧亦补充满足。尤其在氧补充满足之后,对肝的功能和肝细胞的恢复亦就格外有利,因而改善了躯体的新陈代谢,同时亦增加了抵抗疾病的作用,而起了经常保持躯体健康的功能。

  身体的健康必须依*人身中每一个细胞正常机能稳定和平衡。细胞的活动依*温度。体温假设或高出或低于正常,便要产生疾病,这是大家所熟知的。故人体内部的稳定和平衡,是每个人保持健康的必要基础,领导稳定和平衡的主帅是气,管理气(呼吸)的脏器是肺。而肺的活动不是意识可以支配,是由植物性神经来支配的。但是受到条件反射的时候,其作用就同样可以影响到呼吸活动性的反常。

  所以古人把条件反射作用的影响和脏器有关的病因认为:(一)悲哀动中则肾病;(二)喜乐不均则肺病;(三)忧愁不解则脾病;(四)怵惕思虑则心病;(五)盛怒不释则肝病。这就说明了百病生于气。所以练拳是以调息方法为主要目的,人生来是好动不好静的。要做到静才能勿伤害人呼吸的正常,就必须记住拳法中的口决:心定神宁,神宁清静,清静气行,气行则神气相通。练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都与内脏各器客息息相关,互相生化,互相制约。

  举例来说:如拳中的“绷”属肾,“履”属心,“挤”属肝,“按”属肺,“采”属大肠“列”属脾,“肘”属胃,“*”属胆。所以练太极拳有一动百动,决不局限某一部分,亦不可分割开来。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诱导,故必须力求姿式正确,动作和顺,决不危害呼吸正常。若差毫厘,即不免有失诸千里之弊。

  人体的机能平衡发生变化,如体温异常,血液循环不足,都能使人产生疲劳。人在运动量增加时,消耗量大于补偿量,亦要产生疲劳。所以必须加强补偿力量。加强的方法,第一要使得贮藏仓库的贮备量充足,第二要输送补偿物质的运输工具周转迅速,以便随时供应需要部门的提用补偿,不虞缺乏而造成赤字,而还要将需要的补偿物质,及时输送到需要部门。

  这项输送工具的控制,调剂负责者就是肾脏。肾藏精,精是人体的六液(汗、涎、涕、泪、溺、精)。因此有练精化气的方法,就是要加强肾脏所起作用,使得全身的六液。分布排泄,各走其道。如何加强肾脏,首先要通八脉、利九窍。其方法即寓于拳法规矩中的顺逆和化(即拳中的起钻落翻)。顺是顺其自然往前伸,逆是气力往回缩,和是中正无乖,化是化后天的气和力合于丹田。遵照孙老师教导的无极式,要起立正面,身子直立,两手下垂,头要顶,项要竖,鼻孔呼吸,嘴要虚合,舌顶上腭,两肩松开,腰要塌劲,胯要缩,把重心移到两脚后跟,两足足尖不和,两足足跟不扭,身子如平地立竿,动静不知,两目平视,将神定住,内无所视,外无所观,胸中空空洞洞,腹内至虚至无。首先做到静,然后变为太极式。先将腰塌住劲,两腿里曲要园满,不可有死湾子。两足后跟俱向外扭劲,两腿如骑马式一齐扣劲不可显露往一处扣,两肘往里裹劲。两眼平着向前看,胯极力行为表现回抽劲。

  头往上顶劲,口要虚合,舌顶上腭,呼吸要由鼻孔出入。项要竖劲,心不要用努力。两肩齐往回缩。如此自然而然会内开外合,按照拳路的四正四隅作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等种种动作,俾与内脏各器官配合,起着平均发展,使其有外长一寸,内长一寸,一动百动等作用。决不局限于身体的任何一部分,单独发展,达到气机通畅心息相依。亦即是动中求静,使得一切杂念无从产生,大脑皮质和植物性神经的负担减轻,则精气充沛。却病延年。可操左券。而知已的功夫,亦就生成,对练知彼功夫,亦不外绷、履、挤、按、采、列、肘、*等方法,习之纯熟,手上便有分寸矣。

  练拳的目的,主要为了健康,要维护健康,就必须使人体内的精气神经常旺盛充沛,换句话说,就是要把人体内极重要的气血,运用周转,畅达百骸,充分发挥了营养作用和保卫功能。古人认为人们吃了食物以后,经过气化作用,提取了其中精华,然后全面供应全身组织,保证了人体的健康,假使气血运行受阻,功能不足,便要发生疾病,一如表皮皮肤得不到气血的供应,就会发生麻木,不知痛痒,或老停滞不通,淤滞于任何一处的肌肉里面,就要生痂生疮。所以人体内的气血周流不息,使得皮毛骨肉的生理活动经常稳定平衡,就不易生病。

  气血与精神有密切关系,气血枯少或气血淤滞,都可以引起神情恍惚,言语失常等疾病,故气血不足,必须采取调息补气等方法,来加强人体生理活动功能,古人深切认识气血是人体内极重要的物质,气血是相互关系,相互协调来共同维护健康的主要物质,若有过与不及而失去稳定和平衡,就要招致疾病,甚至造成生命不可挽救的死亡。发明创造太极拳的目的,就是要求气血和畅的调息补气方法。

  祖国医学和气功内家拳等均以肾为“命门”上行夹脊入注脑中髓海,内注五脏六腑,都是依*这命门之火,如果没有这命门之火,机能都将停止功能活动,无法维持生命。依据现代医学解剖了解剖了解命门的部位近于肾上腺部位,肾上腺有调节各元素的代谢作用和电解质平衡作用,如果这些物质的代谢作用和平衡作用发生混乱,就要造成疾病甚至死亡,人们能维持生命,主要依*肾上腺的功能,所以肾上腺即是“生命之源”。

  譬如元宵所挂的走马灯,其中唯一火耳,火旺则动速,火微则动缓,火熄则寂然不动。所以肾脏关系之重要,不言而喻。练太极拳的初步功夫,练精化气,就是加强肾脏统治力量,但是肾脏与其他脏腑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亦决不可单独分割对立,而是统一不断变化的,生理活动,大致不出乎伸缩开合,阴阳顺逆,动静虚实,若动胜于静,或静胜于动,虚盛实衰或实壮虚偏,即犯了偏胜偏弱的反常情况,从而发生人与人殊的疾病,亦即是气血不和,阴阳失调所致,练太极拳就是要起调整作用。“补其不足,损其有余”。

  太极拳是内功拳,它是保证气血没有偏胜偏衰的状况,就要使得全身经络路路通畅,练习时要使全身左右十二对经脉时时刻刻起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作用,把表面的穴道衔接起来,把内部的脏腑联系起来,身体内外,四通八达,气血就循环不息动作周转,其中最主要是背后当中的一条督脉和胸腹当中的任脉,督脉是统领诸阳经,任脉是统领诸阴经,太极拳练到一定的时候,就会感到一股温暖气,首先在督任两脉内流动,古人形容督任两脉中气血流动的情况说“后升前降”即是这个意思。

  故孙禄堂老师说吸气时由涌泉过会阴上达顶门,呼气时只有息息归脐,每一举手投足,分布全身的四正八柱等筋,都要协调合作,不呈散乱,所以能开合伸缩,力达指心,运动如抽丝,两手如扯棉,“练精化气”是“易骨”筑基的功夫,就是打好基础。假如没有基础,等于造房时地层基础不坚实,所造房屋的重量就要形成塌陷倾倒。

  “易骨”就是要坚其骨,因为骨是人身的支架杠杆,能够支撑体重和帮助肌肉完成各种动作的骨干,要壮其体,使得人体内外壮实,练法:运转和顺,起落整齐,以正其中,将身中散乱之气收纳于丹田之内,用九要之规矩,练之上下相连,内外如一,依法练习,就会有气从两肾间上升,即所谓鹿运尾间,能固其精,肾之见于内为骨,见于外为齿为发,以两耳为门户。命根立于肾间,真息寄于脐下,若要不老,还精补老。

附录一

支燮堂先生小传

  作为支先生的弟子,我有能力可报师恩的时候,师傅已经离开许久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沉重的遗憾。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我把所记得的先生事迹,记录下来,大概能算个小传,作一种纪念吧。

  支燮堂先生(1894~1972)是常州武进人,家里是当地的士绅巨富。先生在年轻的时候就来到了上海滩读大学和工作。不料患了肺病,吐血不止。据他自己回忆,当时是走三步路,就哇的一口血吐出来。一经诊断,竟是肺结核三期。

  其时值二十年代初期,中医把肺结核称为肺痨,为绝症的一种,三期更是无药可救,只能等死;而西医还没有针对结核杆菌的特效药,只能猛打抗生素缓和病情,一针的价格为一两黄金,一天一到两针,极为昂贵。

  支师打了几次后,晓得家里再富,也难经得起这样消耗,无意中知道练内家形意拳可以强身健体,滋养肺腑,就找人请来了一个拳师,想学习形意。该拳师姓高,名叫高振东。高拳师看到先生三步一口血的样子,开始执意不肯教。

  支师说道,高老师,生死由命,富贵在天,我反正要死的人,不会难为你,这样吧,我知道你平时教人,一次六块大洋。你肯来教我,一次给双倍,十二块大洋怎么样。高拳师这才勉强答应。

  支师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开始学习形意拳。不料断断续续的三体式一站,居然渐渐吐血少了。先生大为惊讶,这才下决心认真习练。遂问高拳师,时中国最为有名望的形意拳家为谁?高拳师道,那当然是虎头少保孙禄堂。

  正好时值孙师祖南下执掌中央国术馆武当门和担任江苏国术馆馆长。于是先生重金聘请师祖来沪,在现上海虬江路附近居所处,执重礼拜师。孙禄堂师祖道,你若要打天下第一,可速另访名师,以免耽误你的时间;若要修养身体,报效国家,同我为汝师绰然有余。支师磕头受教,成为孙师祖入室弟子。

  孙师祖授徒,极严谨,三体式以标尺度量,深恐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先生在孙祖师亲授下,肺痨不仅渐渐痊愈,而且身体慢慢强壮,神完气足,精力健旺。

  支师天资聪颖,早在大学期间,成绩即很优秀。曾在上海铁路局作运输课长,当时上海铁路局接触外人极多,先生为工作便利,多修外语,不久即精通英、德、法、俄、日五国外语,口语尤佳,应对自如,在局中传为佳话。孙门强调文武双修,孙存周先生曾有名言“文能素手发科,武可舍身临敌”。支师当为师门文武双修之翘楚。

  先生做事情认真勤慎。在武术方面,喜欢钻研。孙师祖和先生关系非常之好,每次来沪,不一定到其他学生处,但支师家是一定来的,食宿往往也在先生家中。所以,支师被认为孙门南方的“多闻第一”。

  而且先生每次请教,或偶有所得,必然记录在笔记中,天长日久,竟然得数十大本的练拳笔记,先生视为拳家至宝。可惜在与倭寇的淞沪会战时,先生的闸北旧居被轰炸,尽为瓦砾,先生眼看多年心血付之一炬,不顾拦阻,冒死抢救,可惜只得回一点残本。这些残本,现散存在其后人和弟子手中。我家中也珍藏有数十页。睹物思人,总念及先生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

  解放后,先生与上海体委武术负责人顾留馨知交甚笃,并受顾留馨委托,写下数篇关于形意拳和太极拳的文章,如上海太极拳界脍炙人口的《太极拳讲稿》等。阐发了形意拳和太极拳的一些武术特点和练习形意、太极拳时候需要注意的要点。并在上海体育宫、虹口公园等地教授孙门形意、太极,由于先生艺高德勋,讲解明晰透彻,深得学员敬重。

  先生晚年欲从人体生理学的角度,探讨内家拳理。他从内脏器官、肌肉组群运动、血液循环、微循环、呼吸系统、内分泌腺体等生理科学出发,提出内家拳的一系列问题,比如生理水在拳术运动和人体循环中的纽带作用等,并进行研究。

  他反对迷信,认为“须知现代科学发达,象物理、化学、医学、数学、力学、原子、电子等种种学术,其发达的情况,都非古人所敢梦想”,故对古拳术拳经,应当精心研究,去粕存菁后再加以继承,“今人不如古人,尊古贱今”的想法实不可取。

  同时先生阅读了大量古今中外的拳术资料,包括美国Lalpha先生的英文著作,结合生理学、生化学角度,试图论述内功习练中“练精化气”、“练气存神”、“练神还虚”等关键过程和其生理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科学训练手段。可惜仅取得一点成果后,文革即开始,工作被迫中断。

  支师早年,形意功夫已经颇深湛,刚劲打出,能挡之人已经不多,尝双手与练铁臂功者相戏,相撞数下,其人当即负痛不忍。

  但先生性情谦和,鲜有外露。曾有一个潘姓名家常说支先生教拳,动口不动手。先生无奈与之过手,数招后一个马形,对手向后飞去,撞破砖墙而出;中年时,负气教训一群流氓,每人脖根一拍,人即头歪不能抬。闹到派出所,公安民警惊讶之余赶紧调解,支师再在每人头上摸一下,即复正。

  即使到晚年,先生的功夫仍打人极快。先生文革前在虹口公园教拳,一刘姓太极名家非要比试,其人曾获得六十年代初几届推手桂冠,谁知搭手即摔出。他丢了面子,直告到上海市体委,说支先生仗势打人,一直记恨。不久文革到来,此事才不了了之。

  由于修习形意拳,支师直到晚年身体也很好,他人虽然高一米九三,极高瘦,但双目精光有神,面色红润。与平常老年人更不一般的是,先生额顶油亮,口中不干燥,唾液极多,常常需要不停吞咽。这是内功有成的征象。

  “史无前例” 时期,支先生由于大地主的政治背景,和著名武术家的声望,被抄家、管制和批斗,生活一度陷入困境。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仍然诲人不倦,深恐所得的宝贵国术绝技失传,冒着极大风险,传授武学,教导后辈。可惜在重压下,已经是七旬老人的先生积劳成疾,终于不幸病倒。又得不到及时救治,一代武术大师,清晨时分在家中悄然撒手人寰,享寿78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形意拳和太极拳之内开外合
纪念孙公诞辰一百五十九周年
举子陌拜孙禄堂,孙禄堂高见震微明。听先生言,你觉得有道理吗?
(34)林风泉响两相忘
形意拳之理法心语
中国武术名流追忆孙氏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