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极之静:外观万象内察心

疗金句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黄帝内经》

太极拳讲“以静制动”“动中求静”。大家首先要能够体会何为静,才能明白怎样去求,怎样去制动。太极拳的静,并不是人们通常所能理解的静,一定意义上,它是指看不见的神、意、气的中和运动。

入静,是练太极拳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一个重要的练功方法,是道家内观之道的基础。

道家说:

“神道深微,外观万境,内察一心,了然明静。”

“大道以虚静为本。”

只有了然明静,才能外观万象,内察一心。

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开宗明义:“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一语道尽太极拳的特点和练功方法。动静开合,分阴分阳,阖然一气,也就是老子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阴阳悉具其中。

张三丰论太极拳,有“太极拳者,其静如动,其动如静,动静循环,相连不断,则二气相交,而太极之象成”的说法。武禹襄在古典拳论中又提出练拳要“神舒体静,刻刻在心”,古典拳论则有“视静犹动,视动犹静”、“静中触动动犹静”。这些经典拳论都告诉我们体会到动静二字在太极拳中的重要意义。

杨澄甫宗师在《太极拳说十要》中亦提出:“动中求静,动静合一。”

太极拳真正的静,是“至虚中生神,至静中生气”,是“心安则虚则道自来”,是“体静心闲,方能观见真理”。

太极拳练功讲究一层功夫一层体会,谈静,同样首先要知道静究竟有多少层次,不同的境界究竟有怎样不同的感受。要做到入静实际上是很不容易的,因为静分很多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感受,尤其是到了高级阶段,是很难用语言描述的。

简单划分,太极拳的静有如下形式:安静、平静、宁静、虚静、定静、真静、灵静,最后是清静。

太极拳讲静,讲“以静制动”,首先是要制自己的心动,这就是“收心猿,拴意马”。在“静”字上下功夫极深的曾国藩的体会就是:“心欲其定,气欲其定,神欲其定,体欲其定。”

所以,心先要安静下来,这是指先排除外界的干扰,所谓“收心离境”是也。我们初练功时,仍是一个常人之心,虽然站在这里了,但念头一个接一个,犹如野马奔腾,所以要先求安静。能安静下来了,这时脑子里还有很多外界事物的沉淀,动多静少,但我们的心要慢慢静下来,逐步排除这些沉淀。这时还会感觉到意集中不了,心较散逸。这是安静阶段的体会。

关于这层功夫,明代大儒王阳明曾如此告诉学生:“初下手用功,如何腔子里便得光明?譬如奔流浊水,才贮在缸里,初然虽定,也只是昏浊的。须待澄定既久,自然渣滓尽去,复得清来。”

慢慢地我们的意能集中了,动的感觉逐渐减少,静的体会逐渐增加,心里就平静了,心平气和的状态就产生了。这时就是心里开始平静,内气开始和畅和顺,有一种好像冬天晒太阳的懒洋洋和煦之感。这时候脑子里也开始放松,什么也不想了,感觉也很舒服,也不想做其他什么事。

关于心平气和,在道家的入手功夫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张三丰曾经强调:“凝神调息,只要心平气和。心平则神凝,气和则息调。”他的告诫是,“心平”,平字最妙。心不起波之谓平,心执其中之谓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练太极拳要敬而学,静出功!
解守德:太极入静妙境
“探本求源”
太极入静妙境
太极拳与道家修持
梁漱溟:重印孙著《拳意述真》序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