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界主要摄影美学发展脉络”系列之十二:摄影的“大”时代(1)

       关心当代摄影的朋友会发现,现在很多作品的体量都很大。

       例如德国“杜塞尔多夫”学派的代表人物安德列斯·古斯基(Andreas Gursky)的展览作品,很少有小于2米的。那幅2011年11月8日在纽约“佳士得”拍出4338500美元、号称“史上最贵的照片”的《莱茵河,作品2号》,长度就达到了3.46米(见题图)。

       “大”,俨然已经成为当代摄影作品常见的明显的外在特征。

       当代摄影作品之“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是指最后的展览成品多为动辄几米的“大尺寸”作品;第二是指拍摄时多用“大画幅”照相机。


德国慕尼黑现代美术馆展览中的大型作品(金酉鸣摄)

       当代摄影展览常常表现为“大型”作品,原因何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凭借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取代欧洲建立了影响全球的艺术和文化中心地位,而摄影在进入艺术领域的大量资本的浇灌下,逐渐在美国、乃至全球的艺术体系中获得了强大的艺术地位。

       二战之前,公认的“世界艺术之都”在巴黎,世界艺术品交易的中心也在欧洲。爱德华·斯泰肯(Edward Steichen)、沃克·埃文斯(Walker Evans)等不少美国摄影家,纷纷赴巴黎“学艺”;当时美国名流也以拥有一、两件欧洲艺术家的作品为荣。


1926年,沃克·埃文斯在巴黎游学

       随着德国纳粹势力的扩张,原本集聚在巴黎的各国艺术家,包括一些犹太裔、东欧裔的艺术家,如安德烈·柯特兹(André Kertész)等,纷纷来到大西洋彼岸,在美国落地生根。


安德烈·柯特兹晚年作品

       作为二战的战胜国,美国在战后集聚了巨额财富,雄厚的资金持续支持着艺术家的创作、艺术品的收藏和艺术的教育;同时战争期间来美的大批艺术家以美国为基地,影响力辐射至世界各地。就这样,美国逐渐确立了世界艺术体系中的中心地位,纽约也随着这一过程取代巴黎,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性的“艺术之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戴建华︱2022最具创作力书画名家
近期画展推荐
今天“印象”画图中
回头一笑百媚生,环佩轻摇人远遁2
Marcel Duchamp 马塞尔·杜尚
马塞尔·杜尚 Henri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