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文物作证,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的古文明(八)

曾侯乙矛状铜车軎(wèi)。

战国。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1号墓出土。

在商代和周代,4匹马配2轮车的组合为基本的战车制式。由于战车为木制结构,需要在车轴的两端套上形如圆筒的“车軎(wèi)”,才能固定车轮与车轴。

曾侯乙墓出土了76件青铜车軎,其中有2件矛状车軎非常特别,它的上部为矛,连在下部圆形的軎上,既能固定车轮的轴头,又因它像矛一样锋利无比,令敌军的车马、步兵都难以靠近,从而增加了作战能力。

中国的古代马车,有整车出土,有遗址出土,还有数不清的零部件留存于世。驾驭马车的技术是西周贵族必修的六艺之一,有很多日常用语源于马车,比如节约,管辖,驷马难追,南辕北辙,···

这些,他们有吗?

古代文物中有很多生活中的动物形象,这些动物形象或者作为图案装饰在器物上,或者以动物的形状做成器型,或者单纯作为工艺品··这些动物形象数量很多,每一种又各有不同的形态。

所有这些,“古埃及”他们有吗?为什么很少看见古埃及的鳄鱼、鸵鸟等等动物形象呢?

西周玉鹿

世上大概只有在中国,才会有这样的传奇故事:

在考古中发现3000多年前历史人物的资料:甲骨文中的“妇好”刻辞


苏小白的海盗旗:这个要详细讲一下,里面还有西方人,不过是当牲口扔进去殉葬的。。


然后,在另外一次考古中发现3000年前历史资料记载的人物的大型墓葬:

妇好墓青铜器中的“妇好”铭文


一位女考古学家与古代女将军的“邂逅”

安阳殷墟考古发掘,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的重要标志,更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有人说,提起殷墟考古,就不能不提到妇好墓;提到妇好墓,就不能不说起它的发现者--郑振香。

2016年早春,在位于北京方庄的家里,与记者聊起中国古代的巾帼英雄,郑振香却说,最令自己心仪的一位,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历史人物:“我从小就喜欢穆桂英,觉得她有魄力。我的性格也是这样的,做事有决心,坚持到底。只要我认为这个事是正确的,我就尽量完成,而且尽量争取完成得最好。”

“如果没有郑老师40年前的坚持钻探,妇好墓的发现说不定还要再推迟多少年,也许至今、甚至永远不会为人所知--那样的话,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妇好,可能就会像穆桂英一样,只能更多地存在于传说之中了。”郑振香的学生、现任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站长的唐际根由衷感慨。

1975年冬,安阳小屯村西北角的一片高岗地被列入了“平整工地”的范围,为防止有殷墟遗址遭到破坏,郑振香立即带领考古队赶到现场,通过探杆钻探,竟真的在紧挨着一片棉花地的土壤下发现了夯土建筑的痕迹。经过相关手续的申报审批,郑振香和自己的爱人陈志达、著名考古学家张之恒等人,于次年春天组成考古队,在进行了相应分工后,分头带人展开挖掘。

很快,郑振香的队伍中就有人挖到了一座废弃房屋,并在房屋的正中位置,发现了一个长方形的灰坑。时任考古队队长的郑振香对此深感奇怪,立即亲自清理了灰坑。很快,一片长方形的红色夯土露了出来。

“我用手一摸,发现这里的夯土又硬又厚,跟上面的完全不同。”在查看了夯土残存的边缘后,郑振香意识到,下面可能有墓穴。

40年后的今天,在河南省安阳妇好墓现场,唐际根告诉记者,这里是位于洹河南侧的宫殿区,而殷墟墓葬通常在洹河北侧的亡灵区,加之妇好墓保护隐蔽,很难发掘。“以至于当时有专家下了‘定论’,说这里只是普通的地,上面的夯土不过是残留建筑物的痕迹。只有郑老师坚信这夯土下一定有名堂。”

郑振香指挥工人用探杆从夯土的边缘向下探去,可是加长的探杆一直延伸了5米多,触及到的依旧只是坚硬的夯土。郑振香却不为所动,多年的考古经验告诉她,通常情况下房基的死夯土绝对不可能超过5米。

那是1976年5月16日--虽已过去近40年,郑振香仍清楚记得,那天是“一个晴朗的星期天”。“我当时鼓励大家说,咱们今天的任务就是探到底!多打几个孔,只要探到底,无论出现什么现象,都算完成了任务。”

终于,在接下来的边缘探中,几个探孔在不同深度都碰到了石头似的硬东西,打不下去了。郑振香决定挑选一些有经验的老工人,把探杆加长,拧紧,在中心部位钻探。

这关键性的一铲,向下一直探了8米深。

“当时,当地地下水水位是6.5米,从距地表3米至6米深,进度比较快。接近潜水面时,土质变得又湿又黏,必须通过推动拧杆向下钻探,每钻一铲都很困难,进度就变得非常缓慢,从6米深探到7米深用了半个多小时。就在工人们费力下探时,突然间,探杆下陷了70厘米,接着,又下陷约50厘米--硬底终于出现了。”时至今日,郑振香语气平静的讲述,仍令记者感到惊心动魄。

“提上来吧。”随着郑振香的指示,手持探杆的工人小心翼翼地将探杆一点点向上提。当探杆整个被提上来后,大家都惊呆了,只见探杆的铲子内沾满了湿漉漉的红色漆皮。

“是墓!”人们兴奋地叫起来。

这时,一个工人在铲子里发现了一件闪光的东西,清洗干净后发现,竟然是一枚玉坠。

一座沉睡3000多年的殷商大墓,终于重现人间。

郑振香:殷墟经过几十年的考古挖掘,人们对它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殷墟以洹河为界,南部为生者的乐园——宫殿区,北部是死者的居所——王陵区,而我们发掘的地点正好位于洹河南岸的宫殿区,一般来说在这里挖出墓葬的可能性并不大。因此,多数人认为这是一片死夯土,底下不会再有什么东西了,再挖下去也是白费力气。

主持人:那您又是怎么看的呢?

郑振香:当时根据以往的发掘经验,知道一般的死夯土不会探到5米深还不见底,当时已快到这个深度极限了,因此不甘心“行百里路半九十”;还有,当时我们手头上就有一套现成的钻探工具,就是在探杆上边加接杆,靠两个人的力往下深推,就像打钻一样。这样就可以探得更深.因此,面对大家的质疑,我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

主持人:接下来就有结果了吗?

郑振香:还没有。当探铲探到6.5米深的时候, 地下水出来了,夯土变成了稀泥,探铲很难再把土样带上来……当时不仅精疲力尽的工人们几乎绝望了,连我也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难道这里就是一片死夯土吗?奇迹会不会发生呢?

主持人:那妇好墓最终又是如何被发现的呢?

郑振香:就在这大家对继续探下去还有没有必要举棋不定的时候,突然间探杆往下坠了下去,下去1米多后就再也杵不动了。

主持人:下去了?这又能说明什么呢?

郑振香:根据以往的经验,底下有空头就是有空洞。但空洞是怎么形成的?是什么样的空洞?会出现什么结果?谁都说不清,只能待探铲提上来后才能一看究竟。当时在场的人心里都明白:成败就看这一铲了。

主持人:结果呢?

郑振香:探铲被慢慢提上来后,竟然满铲都是红漆皮。

主持人:红漆皮?

郑振香:这说明下面是口棺材,是深墓。当时在场的有一位何师傅,眼特别尖,他第一个发现探铲内有一个闪亮的东西,就一把抓过来了到水渠里去洗。洗去泥土后发现那竟然是个玉坠,碰巧让探铲带了上来(图4)。

探杆的突然下坠和带上来的红漆皮说明下面肯定是个墓葬,而且没有被盗过。因为被盗过的墓一般都会被盗墓贼用土填实,不会出现“空头”。而探铲带上来的这块玉坠更预示着墓室里还有更多的随葬品。工人们立刻变得兴奋起来,郑振香紧绷了一天的神经也终于可以放松了。



这个玉坠好像是个玉龙啊,有红山文化的印记。


张埔诚:一个文明不是以一个个所谓的天才科学家,文学家,国王组成的。在令人瞠目的一个个古埃及,古希腊遗迹,文物的背后是什么?是生活圈的空白,是文明的缺失,他们所有的遗迹文物都缺乏对应的生产力,以及对应的人口,生活圈。文明不是奇迹,文明是一个个普通的百姓双手与智慧所构筑的摩天大楼。


青铜卣。

卣(音有),是一种器皿,属于中国古代酒器。具体出现时间是未知,盛行使用时期为商代跟西周时期。当时用来装酒用。

洋人最新“考古”发现了“古埃及”的啤酒作坊。那么,他们装酒的器具有哪些?有没有专门装酒的器皿?

做了十六年准备,然后就有了这些“成果”


重生5010:地面上的考古建筑,几千年风雨不蚀。


曾侯乙大铜尊缶,酒器。用于祭祀、宴飨等仪式活动。形体庞大,是目前所出土的古代最大的青铜酒器。肩部有“曾侯乙作持用终”七字铭文。

共2件。两件大铜缶造型一样,大小相近,花纹相同,分别高125厘米、126厘米,腹径100厘米、102厘米,重292公斤、327.5公斤。这件器物是目前所知我国先秦酒器中最大、最重的一件,堪称“酒器之王”。

大铜缶出土时,还有液体在里面,历经几千年没有泄漏出来,可见缶的密封性之好。

来源:天涯    作者:yletkki    整理:何奕    校对:马丽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正能量│郑振香与“妇好墓”:一场等待了3000年的“邂逅”
发现3000年前的古墓,她这样说
殷墟妇好墓:传奇女子与她的时代_考古_历史
商周青铜挹注器再辨识
考古挖出来的酒能不能喝呢?是什么味道?
我所知道的妇好墓发掘始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