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耕耘、跨越与追求


□ 谢伟国

近日里读了咏祥兄二十多幅山水画代表作品,第一印象就是比起他以往的花鸟画创作来更具艺术的感染力,浑厚的气势、沉着的笔触跃然纸上。这批画作都是近十年来作者采风、写生后经过深思熟虑写出来的作品,里面没有半点欺世的浮滑,只有唯恐功夫未做足的体现。读着读着,我恍然记起,他在青少年时代曾经就是写山水画出身的。当年在某工艺厂里,他曾经临摹过一大批宋元以来的山水佳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所以,今天读他这批作品,就不难看出个中透露着厚实的线质,以及古人布局经营上虚实效果的对应变化。这是我读他这批作品的第一感受。

群山水长流,万象春晖生 367x144cm 设色纸本

同时,我在欣喜之余也不得不佩服,咏祥兄在艺术追求上的坚持。了解他的人都知道,正是这十年间,他的工作从原东山区文联到越秀区文联,由专职副主席到主席,工作十分繁忙,日常中根本无暇搞创作,但他就是利用工作之余,经常性地在公休时间到单位的工作室静静地进行构思创作,不敢懈懒,正是这份坚持,让他收获了这批果实。熟知他的人更是清楚,他为人处世总是谨言慎行,写画更是不敢快科制作。只靠节假日之余去坚持写作,曾看到他有一幅写西藏景致的山水,一写就几个月。这批作品就是慢工细作的结晶。

二十多幅山水画中,基本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作者写越秀地区的人文风物,第二类是近十年来作者到台湾、青藏、九华山等地采风写生回来的二度创作,第三类是作者对祖国河山的描颂。

六脉流韵·广州东濠涌 137×68cm

第一类作品而言,作者有着最深切的情感色彩,他自1972年参加工作以来,基本就是在越秀区的地域内工作、生活。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总关情。何况近十年来,广府人重新发掘广府文化的精神,重新创建广府特色的人文景观,作者身在其境,身同感受,所以写来就情动于中。作品中的《五羊仙踪》《双门古道》《越台秀色》《中山华堂》《兰圃春深》《六脉流韵》等,其中大部分都是2010年间,为越秀区评选“越秀十美”而精心创作的,作者所选择的表现角度不同,有全景式的,有特写式的,也有局部式的,但都给人一种不流俗的感受。因为是我们见惯见多的景物,一些人写来容易流俗,注重写实而不见笔墨,失去了艺术创作中审美的构思,也失去了中国画本体应具的笔墨效果。而咏祥兄这批作品线色厚实,用色沉着,更可喜者,不是摄影的翻版,所以耐读,有诗画之意。

青海写生之三 · 日影68X68cm 设色纸本

西藏写生之二 · 米拉山口 68X68cm 设色纸本

写生之一 · 皎白 68X68cm 设色纸本

第二类作品中主要由台湾采风和青藏采风两部分组成。台湾采风中以《九份老街》《台东风光》等为代表作,写得非常有生活气息,作者行笔流畅,画面清新,让人读来大有欲临其境,如沐春风的感受,达到了畅美的艺术效果。如果讲2006年到台湾采风交流的作品反映出作者轻快柔美的表现层面的话,那么,2012年在到青藏地区采风交流后回来所创作的画幅则有一种雄浑壮阔之气。相隔六年,作者在心智和技艺上更为成熟,在艺术上更有见地,在实践上亦必然更为厚积薄发了。这批作品以《尼洋河午晌》《米拉山口》《皎白》《东风阳和春葳蕤》《日影》《秋韵》等为代表,与其他画家描写西藏有所不同,作者能以沉稳的笔触与独特的构思,大处着墨,山雄势奇;小处用笔,中和秀润。不仅把青藏高原雪域的博、厚、奇、险在有限的画幅中展现出来,而且将青藏高原的安静、祥和自然生态转化为人文情怀去一一描绘,是作者本人过去创作从未有过的一种大胆实践与有益尝试,是作者艺术道路上一次升华,非常值得肯定与祝贺。尽管有个别地方在水墨效果上还有值得深入探索的地方,但这批作品,于咏祥兄来讲,实属不易了。可以讲,他在践行师法自然与水墨技法探求上跨越了重要的一步。

九份老街 68X68cm 设色纸本

葡萄园的阳光 68X68cm 设色纸本

台东风光 68X68cm 设色纸本

第三类作品来看,是作者近年来常态性创作的得意之作,里面有对传统技法的继承,也有一些时代精神的浸入,有浓墨积染也有重彩渲洒,各得其趣。如《天下奇想》《庐山揽胜》,前者追求墨气变化,频见线质之美,后者看似彩墨淋漓,宛若流水行云之状。尽管表现的对象不同,但都体现出作者一贯以来在创作上主张淳厚和润的精神境界,且在笔墨的变化、设景布局等经营上各出心裁,互不雷同,整体贯着穿诗般的意境,表现出中国山水画特有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在这里,见证了作者在吸取多种养分中反映出来的艺术多重性。

万派争流雨过时—写唐代李建勋诗意 138x69cm 设色纸本

惠风和畅 69x276cm 设色纸本

我与咏祥兄相识相交有三十年之谊,对他的为人处世、艺术追求是较熟知了解的。他为人随和却不随波逐流,他工作兢业但从不攀附权贵,他为艺老实而不哗众取宠,他似无特别惹人注视的高论,但却有质朴进取的精神,他读书能学以致用,对真正有知识有学问的人尤其尊敬有加。正是这种品质,让他的中国画创作道路上越走越远,渐入佳境。已经将至花甲之年的他,正是人生积累最好的年华,在创作的探索中,他几十年如一日,遵循前辈和老师的教导,师自然,师造化,广采博取,所以,今日他的山水画创作能有此成绩,绝非偶然。

2015年4月12日

(作者系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研究员、韩山师范学院客座教授、广州市越秀区书法家协会主席、广州市文联诗书画院副院长)

李咏祥,笔名子扬,1956年生,广东开平人。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第八届理事、广东省国学会理事、广东省南方画院副院长、广州市文联诗书画院副院长、广州青年画院副院长、中国民主同盟会广州画院副院长、广州炎黄文化研究会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系广州市第六、七、八届文联委员,广州市越秀区第十三、十四、十五人大常委,曾任广州市越秀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广州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工艺美术系客座副教授。

(探墨艺术网)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何镜涵山水画作品欣赏
入境•第四届广东青年画院作品展5月4日15:30广东省文联艺术馆开幕
榕树头盛夏展讯 |《骆嘉能山水画展》
戴淑娟笔下的山光水色
著名水墨画山水画家——吴惠权老师
​『艺术中国 ● 福虎迎春』——李一龙山水画艺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