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科学新发现:人的第二大脑,该如何应对

编者导语

科学研究对人自身的发现是革命性的。

人的身体只占人的10%,90%是微生物。而肠道是微生物聚集的地方,肠道有记忆,有神经系统,所以,肠道是第二大脑。

它与很多心理疾病有关。通过肠道治疗各种疾病,特别是心理疾病,成为重要方式。

微生物干预,最主要体现为食物干预与行为干预。

微生物菌群能解释小孩与父母从像到不像再到老了回归像,也能解释夫妻相等现象。

饮食不健康,会出现脑漏、肠漏,引发不孕不育。

对人自身的认识的变革,是最大的变革。

金锋博士带来的科研成果,对很多传统认知是颠覆性的。

让我们一起来听他慢慢道来……


我首先介绍我的研究起始。我是2002年发现动物在吃了一个好的微生物之后,会有各种各样行为上好的变化,这个行为变化让我们非常吃惊,原来动物的行为和他的一些认知能力 ,跟他的肠道微生物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我们把这个发现做了一个介绍,有很多人不认为这个发现是真实的。于是,我们又做了小动物的实验,小动物的实验也证明了一模一样的情况,也表现出行为各方面的一些变化。

接着我们就又针对小动物的变化,做了生理、脑组织,还有血液的检测,发现动物的变化是确确实实发生了,而且在他们身上发生了一些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我们用外界环境刺激,让动物得上抑郁症之后,我们再用好的微生物去改变他的这个抑郁状态,看看它到底有什么样的改变。同时观察这些动物在抑郁状态改变之后,脑子里边儿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血液里边儿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行为上和记忆力上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这一系列的研究,确认了我们的这个发现,那就是微生物会支配动物的情绪和认知。

我们又进一步跟西药去对比,看看治疗心理疾病的药物,和微生物PK一下,我们是选择药物还是选择微生物来干预。这个实验非常有意思,比如说抑郁症,焦虑症,还有非常严重的双相障碍,需要吃西酞普兰、百忧解、舍曲林这样的药,然后我们做了药物比对后,发现西酞普兰在脑子里边,会对这个躁郁的行为,有所控制,有所收敛。

我们的微生物实验,用了一个叫NS8的乳杆菌,这个乳杆菌是我的实验室发现的,并开发了这个菌。给动物吃完这个菌,动物会变得非常聪明,非常平和,不打架 ,有特别好的认知状态和记忆力。另外没有亢奋,没有争斗,又省下一些粮食。

那这个发现是不是真实的呢?有很多人提出质疑。我们又进一步做很多很多的菌的实验。用另一个叫NS9的菌,我们看到这三组柱状图:一组是梭菌的变化,一组是厚壁菌的变化,一组是拟杆菌的变化,发现动物在这个抗生素的应激状态下,肠道菌群一定会发生非常大的偏移。这种偏移失衡之后,直接会降低动物的认知能力,会减少他们的这个好的这种感觉,而且会增加动物的焦虑,我们这个实验室做的是小鼠儿,但是我们用的菌不是NS8,是NS9,跟NS8属性截然不同的另一个细菌。那么这个细菌也证明对心理有影响。

于是,我们就把这些实验介绍出去以后,很多人就开始参与我们的实验,跟我们共享这些样本和组织,然后接二连三的一些研究成果就出来了。那么目前我们发现了这些微生物的菌株,已经被国际上认定,有了专门的名称,将生物与心理的词拆分,再合起来的一个词,叫精神学。

我们最后推论,行为是跟这个肠道微生物非常关联的。我们在另一个实验里边儿,就对监狱里、看守所里的犯人做了一个调查,我们奇怪,犯人为什么抢完东西,偷完东西以后,还要反过来把人给杀了,这个杀人是很不容易下决心的。

这么凶残的这种暴力的状态,到底跟他的肠道菌群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调查发现有非常非常密切的关系,这些人肠脑有过高的血胺,在很多很多的这个那个跟神经神经和精神因素相关的指标,都是错乱、与众不同的。所以,我们发现暴力倾向和攻击性倾向,跟肠道微生物是直接有关系的。我们就团队就从遗传研究所调到了心理研究所,开始从事行为生物学研究。

那么我们反思,为什么这个人科动物,大家知道人科、动物、猩猩,还有人都是人科动物,那么人科动物当中,为什么人的病会越来越多,过去的人的病 ,肯定在没有医生、没有医药的情况下,跟猩猩,老虎、狮子这些动物的这个病的种类差不太多,而现在的人呢,变成了生活非常好,有了农业,有了工业,有了工业化的食品加工后 ,我们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会有无数的心理疾病,还有生理疾病。我们运用遗传学的方法,合并微生物的方法,合并心理学的方法,去对人进行观察。在这个过程当中,发现了一些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我们大家都知道,人有46条染色体,23条是来自父亲,23条来自母亲,这46条染色体,编码着21306个基因,而这些基因,跟这些这个微生物,还有动物什么的,都是同源的。那么人是这么进化,跟进化有关系。除了进化以外,还有分子突变的这样的一些机会。但更有意思的事情,我们大家可能从来没注意过,其实人身上带有庞大的微生物,因为仅仅靠人的基因的话,人是不可能存活的,人的全身的基因的数量还不如小麦多。

小麦的基因的数量是人的五倍,水稻的基因是人的两倍多,但是人身上就是绝无仅有的21000个基因,实际并不决定人的健康和生老病死,也不决定人的聪明,高矮,大部分是我们的共生微生物决定的,所以我们看到一个现象非常有意思。你说这个孩子长大了以后,他越来越不像他爸爸妈妈了,比爸爸妈妈长得漂亮多了,越来越好看了,结果他到老了以后呢,又回到了跟爸爸妈妈一样的那个状态了,这是什么情况呢?这种情况就告诉你,你身上附着的微生物呢,在你生存期间呢,影响了你,而到老的时候呢,你逐渐的抛弃了这些微生物的时候呢,你开始还原了。

我们就发现,人的微生物的数量非常非常庞大,而且它的编码基因的数量也非常庞大,是人自己基因的1000倍以上。大家可以看一看现有的论述,有一本儿书叫ten percent human,相应的中文翻译,题目叫10%的人类。就是说我们身体只占我们自己的10%,我们剩下附着的90%是微生物。所以,这些微生物决定我们生后的老病死,长得好看不好看,皮肤好不好,免疫力强不强,我们这一辈子会不会得糖尿病,会不会得红斑狼疮,会不会得抑郁症,会不会得焦虑症,这些不是先天的基因决定的,而是微生物决定的。

我们要是没有好的肠道微生物的时候,我们会碰见很多很多的问题,我们自己没法儿对付,这是我做研究的这个初衷,关注人为什么有这么多的脑细胞还不足以去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还会得老年痴呆,还会衰老。这些个脑袋里的神经元,到底跟我们肠道的几十亿的神经元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互相之间是什么样的作用方式,这是我的这个实验室的研究,关注脑子和肠子之间的关联,他们之间谁向谁来发送指令,谁来执行谁来,再回去反馈这些信息,这是我实验室的主要的研究。

那么我们这个研究过程,是非常非常费力气的,应该说是九牛二虎之力,费劲了艰辛,因为这样的研究,很多人是不相信的,人家说人的正确思想,那是实践中来的。而我们不这样认为,我们觉得人的正确思想,是你一定有非常好的肠道微生物,那么我们说实践也非常重要,你得学习,你得认知。但是,你能不能认知是你有没有记忆力,你有没有这种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我们发现这个能力是肠道微生物带来给我们的一个因素。

2013年的时候,国际的一个非常棒的杂志上首次登出的这样的文章。

文章综述里边儿介绍了,我们的情绪情感和认知,是肠道微生物通过三个途径,即肠脑轴,免疫系统,还有迷走神经系统和外循环系统来影响我们的头脑。这个是2013年前后发现的,之后又发现了人的脑子里边还存在着淋巴系统,跟身上链接着。今后可能会发现四个、五个这样的脑和肠之间的关联,对我们的行为,对我们的记忆力,对我们的思维是有影响的,所以研究就越来越深入,证据也越来越多。那对我来说,我比较欣慰的是,我终于在研究当中有人认可了,有人认为这确实是肠、肠道决定的。

最近一两年,国际上对肠脑的一个定义,它告诉你肠脑就叫第二大脑。实际上第二大脑这个概念,上个世纪就有了人提出。第二大脑就是肠子,是因肠子有非常棒的记忆力,决定人的情感情绪状态,因为你全身需要的五强酸,95%是肠子产生的。多巴胺50%是肠子产生的。当时写第二脑的这个迈克尔·杰克逊教授,他不知道是微生物的作用。后来人知道是微生物的作用,所以第二大脑的定义就非常清晰了。肠管儿,肠道神经元,迷走神经网络和肠道共生微生物,有70%是肠道决定了。

而且它有70%决定了我们的免疫系统的功能,就是说肠道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所以不好的肠道菌群就一定不会有好的健康状况,这是全世界现在的一个共识,没有任何人否定。那么后来人们就开始去关注肠脑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它里边儿都是什么样的角色,这个肠道有神经系统,肠道神经系统是非常非常棒的,现在发现,精神疾病是跟肠道微生物有关系,肠脑轴异常决定肠道这个状态。

因此现在全世界开展用肠道的微生物的方式来解决心理疾病,而不是过去的那些简单的心理咨询,后者给你描绘一个美好的蓝图,这个并不起作用。如果起作用的话,今天不会有这么多的心理疾病发生。倒发现是越吃饱了,越吃多了,越吃好了,心理疾病会越严重。过去和现在对心理疾病的认识,有很大很大的变化了,过去认为是心理上的创伤,后来从条件反射来研究的,发现是脑子问题,现在发现不对,是肠子的问题,因为这个第二脑的现象发现了,人们在第二基因组的解析之后,确认是肠子的问题。

之后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就可以改变肠子的状态,因此,最终确认是肠道微生物的问题,肠道微生物决定我们是否患抑郁症,焦虑症。这个心理学的认识和今后的治疗,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变化现在并没有被认真的去做起来,这里边儿有很多很多原因,因为我们国家有非常庞大的心理咨询队伍,这些队伍学的一些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案,还是基于过去老的传统的一些方案,实际上没有解决太多的问题,也正因如此,我们大家知道心理疾病在我们国家,变成了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现在我们国家自闭症的孩子,实际上有1200万人了,就是从2000年开始到现在的时间。多动症的孩子有2500万,抽动症的孩子有1400万以上,双相障碍的人也特别特别多,这些疾病加起来的话,就已经超过五千万人口了。这五千万人口,就有1亿个双亲。如果很短的时间内不解决他们家庭的问题,这个家庭就要面临着解体,因为男方肯定要再生一个能传宗接代的孩子,那这个孩子怎么办,现在发现是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我们急切需要去解决这个问题,这里边儿的问题跟食品有关。

英国心理学的一个组织做的研究,发现了肠道菌群和这个肠道菌群的变化,还有消化系统的变化,都跟这些心理疾病是完全相关的,它们有重叠的关系。有心理疾病的人同时患有消化系统的症状,嘴臭,腹泻,便秘,还有长期的溃疡,肠炎等这样的疾病。原来好的微生物是可以改变这些的,可发生一些扭转。

扭转在于第二脑——肠道。肠道微生物,肠道神经系统,它有很多的神经纤维,这个神经纤维把肠道的信息直接传到头脑,然后它告诉我们说,很多行为本身不是来自于我们自身,很可能来自于我们肠道微生物,比如说你听见别人说这些话,你马上就非常敏感,非常亢奋。这个可能不赖你,你思想品质没有那么低下,你容得了人家的这种批评或者是建议,但你的肠道微生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的时候,你会有瞬间不能包容别人的地方,这就是我们发现的一些问题,而且全世界也都发现了同样的这类事情,它也引起了我们的进一步的关注。

人的一生,从出生到长到18岁,是成长的标尺,我们的头脑发育和肠脑发育,是并行发育的过程。实际上,人的头脑的神经元的发育,是刚出生比较简单,到12岁的时候,变得最复杂、最密集的状态,就是八百六十亿个神经元,之后就会每天不断地有损失,凋亡,如果你一天到晚经常发脾气,或者经常享受噪音,或者你经常去到外边儿去跟别人吵架,或者喝酒,你的神经元的凋亡速度就会更快更多,那么一般来说,我们每个人有4万多天的使用生活的这个时间,如果凋亡的太快了,就傻了。

那么怎么样让自己的神经系统不凋亡,不出心理疾病呢?就是我们不断的去循序渐进的升级我们的肠道微生物,因为肠道微生物跟自闭症,多动症,抽动症,精神分裂抑郁症,焦虑症和情感障碍,全部都密切关联,这全世界已经有证明了。所以,在我们的一生当中,我们有这么多的疾病在等着我们,这些疾病就是从小到大到老。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些疾病,它们毫无例外跟肠道微生物共生,所以我们的共生微生物,不仅仅帮我们简单的编码了上千万个基因,实际上它决定了我们的生老病死,甚至决定我们吃东西的选择,我们的口味儿,一些成瘾,还有很多坏的行为和好的行为。

实际上2400年前现代医学的创始人,鼻祖希波克拉底就说过,万病始于肠道,所有的病都始于肠道,他这个见解到现在一点儿都不过时,但是我们一定要知道,肠道是始于口腔的,口腔的细菌出了问题的时候,也非常非常麻烦,所以现在人在这个自己的基因组解析之后,发现我们并没有那么多的这个基因,而我们的基因的数量,比小麦要少得多,而人这么复杂的思想长相各种各样,为什么基因数儿才是小麦的1/5呢?大家谁都不理解这个情况,于是人们开始解析第二基因组,就是肠道微生物。

原来肠道微生物是决定我们生老病死的,如果我们说我们的出生是必须拥有父亲和母亲见长的这个基因,和他们的组合成染色体,让我们能出生,那么我们的成长,一定依赖这些微生物,因为这些微生物,对我们后边儿的一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比如说出生的时候为什么要从产道里边儿出生呢?这是哺乳动物的一个特性,就是因为产道里边儿富集了大量的细菌,这些细菌,是给孩子准备的,就是一生当中获得免疫的这样的一个机会,相当于打了几千针的预防针。但是,现在很多人选择剖腹产,这个机会没有了,于是人们现在开始罹患各种各样的疾病,这也是很能理解的。

那么口腔里边的微生物,也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比如说大家一定知道,现在小孩这种焦虑症,拖延症,不写作业,还有很多很多的麻烦,让家长非常非常难受的这样的事情呢,跟口腔里边儿的变形链球菌,还有具核梭杆菌什么都有关系,那我们也知道很多成年人得心脑血管儿病了,这个颈动脉呢,有软斑,硬斑都堵住很多了,为什么呢?现在发现,这个跟我们口腔里边儿的具核菌杆菌,形链球菌,还有其他的各种各样的菌,都有关系的。就是只要不刷牙,不好好刷牙,又有龋齿的情况下,这些微生物会一步到位的影响我们的头脑,影响我们的认知和影响我们的情绪。

国际上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实验在证明这个 ,这些研究用反证的方法,就是说,把一个脾气不好的人的肚子里边的粪便,给移植到小鼠的肚子里边,小鼠就变成脾气不好的状态了。这个研究大家听说过,叫粪菌移植。

现在这个方法已被应用了,今后治疗自闭症,多动症,还有重度的抑郁症和焦虑症,粪菌移植的效率,还是比较高的,能有很大的改变。那么到底需要不需要做粪菌移植,实际上我们知道现在很多孩子有癫痫症。癫痫症也是跟这个肠道菌群密切相关,95%以上的癫痫症是肠道菌群,而不是脑子的影响,很多人去收拾脑子去了,这个太无辜了。实际上应该收拾肠道菌群,而收拾肠道菌群,是一个很简单的方法。

肠脑疾病会直接影响人的记忆力、注意力、睡眠,还有跟别人交流的能力 ,很多很多的行为表现,甚至也关乎我们的长相。

现在有一个新的说法,叫肠菌移植来治疗疾病,肠菌移植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不是说你这个人健康,这个像像史泰龙一样的身材,你的粪便就合格儿了,你还得有好的智力,德智体美情都对肠菌移植是有影响,如果你去移植一个人,也会通过粪菌移植移植给对方,所以,在粪菌移植的时候,德智体美情全部都要考虑进去,很多人发现移植完了以后,音乐的才能,算算术的才能,还有情商各方面,都会发生非常显著的变化,这个研究现在做的非常多了。

精神分裂症也是跟肠道菌群关联的,我们国家的精神分裂症,现在发生的这个数量,是在朝着翻番的方向在走,这些到底是什么原因,我们现在都需要知道,我们必须了解它的原因,才能去制止,因为这些疾病,很多人过去认为他们是跟遗传有关系,其实是错误的。

佛罗里达大学就做着各种各样的研究,他们已经确定了精神疾病和肠道菌群的这个关系之后,他们做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研究,就是发现,你现在不用再跟我说你有没有抑郁症了,只要把粪便拿了以后,分析一下儿粪便的这个状态,我们就知道这是个抑郁症患者。

因为有了这些了解之后,人们就开始可以做一些正常干预了,用微生物的方法去治疗。实际上抑郁症和焦虑症,还有双向障碍,这个跟革兰氏阴性菌的分布有关系。

甚至对阿尔茨海默,对帕金森什么的,这个肠道的革兰氏阴性菌都是有影响的,因此全世界现在对这些疾病的认识,已经到了越来越清楚的程度了。有一个叫卫生假说及达尔文医学,这个研究团队花了很多年的时间在全世界各国做这个研究,他们发现越讲卫生越成问题。

越讲卫生,现在患病越多,尤其是心身疾病非常非常多,现在有很多的研究,直接指向了肠道微生物。它决定人的幸福感,决定人的智慧,现在开发出了很多很多的微生物,包括一些就是提升智慧,提升认知,提升记忆力的这样的微生物,所以,大家一定要了解这个这方面儿的进程。过去,50年代出生的孩子都是可以在外边儿自由活动,玩儿,玩儿土,这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孩子,能玩儿的东西就少了,等到零零后这个一零后,就开始玩儿平板儿电脑呀,玩儿一些比较高级的玩具,家里边儿,不让他们接触泥土这样的东西了。

因为我们的智慧、智能,大多数是来自于土壤里边儿的微生物,一旦我们没有这些微生物的时候,我们获得不了这样的东西,我们肠道的微生物会发生非常大幅度的改变。这个研究,也叫卫生假说,就是过度讲卫生,会让我们远离细菌,而接近疾病,我们越讲卫生,我们离细菌越远离,疾病越近,而且疾病来的也越凶猛。另外一个因素呢,就是跟吃的东西有关系。我们现在发现,孩子们都会偏重吃肉类食物,而这类的食物,会破坏我们的肠道微生物,会让我们的革兰氏阴性菌长的更多,会让我们有更大的机会去抑郁,去焦虑,去得双相障碍。

因此,这些病确确实实是一个生物学问题,而不是思想教育问题。我们建国这么多年来,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了,我们衣食无忧了,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有这么多的疾病出现,还有这么多的心理疾病出现,大家一定要知道一件事儿,全世界花钱最多的疾病,第一位就是心理疾病,每年美国花到抑郁症上,是一千一百亿美元,那中国的话,大家都知道,更加庞大了,我们现在连进地铁都要安检,有很多人有心理疾病,他要报复社会,我们不得不这样做。所以我团队的目的,是要解决这些问题,不要让心理疾病在我们国家蔓延起来。

不让蔓延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要饮食干预和行为干预,就是让孩子们更多去接触微生物,广泛接触微生物,我们觉得我们这个研究团队,在这方面有非常大的兴趣,准备帮助国家把心理疾病大幅度减少,让我们国家心理健康在世界上能够往前提升几位。我们有一篇文章,论肠脑心理学,这个肠脑心理学论文在美国发表之后,受到了非常多的重视,全世界关注这篇文章的人挺多的。

这张图,告诉我们一件事儿,如果我们偏重吃50年代的饮食,就是左半边儿的这些食物的时候,我们的肠道的状态就是非常稳定的,我们的免疫球蛋白A是正常的表达量,我们的T细胞是调节性T细胞为主,这样人是不容易得癌症的,我们会有很好的脑源性营养因子,让我们的肠壁和脑的血脑屏障,不容易被任何东西突破。而右边这类食物,就会让革兰氏阴性菌特别高,会提升我们的血氨值和我们的脂多糖的值,这两项值提高后,我们不仅会有肠漏,还会有脑漏,这就是心理疾病发生的最简单的机理,所以我们这篇文章叫肠脑心理学,在世界上发表以后引起了非常大的轰动。

实际上现在有这样的认识,提示尽量不要让孩子吃太多的油炸食品,甜食和带添加剂的食物,实际上,现在大量的涌现出的自闭症、多动症、抽动症的孩子,就是家庭爱给孩子们吃这样的东西。我们反反复复跟家长说,家长竟然说我们孩子只吃肉不吃菜,一口菜都不吃,那这是家长的问题,不是孩子的问题。

我们大家都爱吃肉,我们不说肉的坏话,现在肉里边,养殖的动物里边,有很多很多的药,这些药对人是有非常大的害处的。另外,油炸食品加各种各样的东西,反式脂肪酸,乳化剂,这些会影响我们的下丘脑、脑垂体和性腺。今天大部分不育的人跟这个肠漏和脑漏是直接有关系的,如果有肠漏和脑漏,基本上不育,而且还会有很多的妇科疾病,所以,这些问题不去改变一下饮食结构,对自己来说,是一个非常危险的状态。

到底是谁破坏了我们的肠道微生物?实际上首先最主要的是不健康的饮食。很多人不知道什么叫不健康的饮食。其次,就是药物滥用,一点儿小病,咳嗽一下儿,流一点儿鼻涕,就去医院看病。过去我们小的时候,我这50年代出生的人,流鼻涕,咳嗽什么的,就是多喝水。我觉得流鼻涕流出来比它进到肺里边儿更好,所以我不会去吃任何抑制流鼻涕的和咳嗽这样的止药,我们说抗生素还有环境污染,也是一部分因素。剩下的过度干净,加工食品、甜食、防腐剂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的问题,不是医院的问题。

食物,一天就可以改变肠道菌群,如果你要想说我这个今天吃顿好的,我猛吃一顿肉,我也不管他安全不安全,我下一星期我就说按时好好吃吧。可能你想的过于天真了,实际上,就这一星期的肉可能让你肠道,就会发生很大很大的变化,你的思维和行为,在下一星期可能得都得不到纠正,那么因为肠道微生物出问题,导致了特别特别多的问题,导致特别多的情况,那我们怎么去考虑?

最后,因为我们的肠脑轴是双向影响的,不仅是我们吃的东西影响我们的脑子,影响认知和记忆力,反过来,我们经常想一些荒唐的事儿,不开心的事情的时候,还有恐惧的时候,也会影响我们的肠子这个里边儿。现在有很多人有糖尿病,有很多人有高血压,这里边儿跟恐惧、焦虑和愤怒,都是有关系的。在恐惧,焦虑愤怒的时候,支气管儿会扩张,我们会喘不上来气,我们血管儿会收缩,会血压高,我们会出汗,会这个亢奋,心跳会加快,而且,这个肝脏无缘无故的合成糖原,让我们的血糖异常,所以,我们管这样的病,叫心想病成。

接触土壤是治疗抑郁症的良方。

现在知道了,与其说我们是人,更应该说我们是微生物复合体

作者简介:金锋  日本东京大学人类(遗传)学博士。原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行为生物学研究室PI研究员;现任:日本未来健康研究所研究员;日本未来食品研究所研究员;日本NS Bio Japan 首席科学家;美国Quality Assurance International(QAI)有机认证执行检察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肠道微生物:你必须了解的国际自然研究热点
「科研」为什么喝凉水都胖?可以这样对治
肠子决定脑子,魔性or科学?
研究发现肠道健康是如何影响大脑健康的初步线索
帕金森病源于肠道?益生菌有望大展拳脚
大脑VS胃肠!你所不知道的神经与消化系统之间的秘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