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筋膜侧链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userphoto

2024.02.06 浙江

关注

筋膜侧链,也就是筋膜体侧线(The Lateral Line),它位于身体两侧,整体像交叉编织的鞋带,自足部沿着小腿、大腿、跨越肩部到达头部的耳朵区域。
这种结构更多是为了协同身体前侧与后侧链,起到制动和刹车的作用,我们脊柱的结构也验证了这一点,身体在侧曲时动作幅度明显小于其它方向的动作,加入髋部的动作之后整体姿势才会呈现的更大幅度。

由此,我们可以把筋膜侧链看作是一种自我保护结构,防止身体在侧向过度的使用,注意,这并不意味侧链不能被使用,过度的废用与过度的使用都会带来问题,我们需要保持它的活跃,现代大众人群普遍面临的是废用的问题,而少数运动员可能会面临过度使用的问题。

筋膜侧链虽然在腿部和有着较长的延长线,但其在髋部-脊柱一线的功能与结构更为复杂和紧密,因此脊柱-髋的功能一定程度上直接反应了筋膜侧链的功能,脊柱在侧向的活动有限,而髋部在侧向的活动(外展)也明显小于前后(屈伸),这正符合筋膜侧链的本质作用,制动-刹车。

换句话说,人体的结构更倾向于在矢状面工作,即产生前后方向的动作,而作为人体最为重要的动力系统,髋部也最擅长在矢状面产生屈和伸的动作,当我们直立行走的那一刻起,髋部就成为了生活和运动绕不开的存在,它需要灵活的范围,也需要稳定的支撑,它并没有进化到可以应对我们久坐的生活,所以,当我们身体出现众多障碍和麻烦时,髋部总是需要被提及,这也是我在视频号里放了那么多髋部练习的原因,我时刻在提醒你,髋很重要,希望你们能够意识到。

从左至右分别为筋膜后链、前链与侧链

以上,大众的久坐会带来筋膜链的三个方向上的问题,后表线上髋伸的能力不足,前表线上髂腰肌的功能不足,筋膜体侧线上髋部外展以及脊柱侧屈的障碍,这意味着,在恢复身体功能、姿态和疼痛的过程中,关注最多的是后表线上的臀肌,其次是前表线的髂腰肌,最易被忽视的便是体侧线上的髋和脊柱部分。

在实践中,我们也经常发现此类问题,个体可以执行负重深蹲(后表线),但在侧卧抬腿的动作中表现一塌糊涂(体侧线)。

我们换到另外一个角度,长期久坐少动的老年个体在步态上会呈现外八的“鸭步”,这并非臀肌过于发达,相反,髋部想要维持身体直立,且推动身体向前,发现前后方向已“无力量可用”,转而寻求侧链区域的肌肉参与代偿,当侧链髋部的肌肉也“无力量可用”时,再转而寻求脊柱方向的肌肉代偿,但是脊柱靠前后屈伸的方式显然无法获得推动身体向前的力,所以就会继续使用侧链来帮忙,呈现出鸭步+脊柱摇摆的方式行走,这在老年个体中很常见。

就像前文所述,脊柱侧链的能力在身体功能尚可时提供辅助,但在个体逐步丧失主要的肌骨功能时又出来“顶包”,这是最后的防线,再往后退就崩溃了,我们不期望它有多么强大,但至少在需要它时可以轻松的激活。

用脊柱摇摆的方式推进身体向前,这在鱼类和蛇类身上可以看到,它们没有演化出高等生物特有的髋关节,所以只能用这种原始的方式赋能,大猩猩虽然进化出髋部,但其宽大的骨盆在分娩与直立方面选择了前者,因此在行走中仍然需要借助侧链的摆动来辅助,这也是为什么猩猩在直立行进时也会有躯干摆动的原因,综上,就人体而言,筋膜侧链更像是前表线与后表线的补充,功能有限但不能没有。

人体所有侧向的屈曲与外展动作都需要筋膜侧链的参与,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身体在侧屈或外展中的具体表现来评估筋膜的健康状况,比如脊柱向左侧侧屈受限通常是因为右侧的筋膜侧链存在障碍。
足弓外侧
足底筋膜包括足弓的外侧本属于筋膜后链的一部分,但当我们考虑到侧向的平衡时,足弓外侧就要被纳入进来。足外翻是一个常见的下肢姿态异常的状况,表现为内侧足弓塌陷,外侧足弓的感知力减弱。
B图为膝内扣与足外翻,C为合理的下肢姿势
就像我们前文讨论的那样,筋膜的侧链需要人体在冠状面施展功能,而足内外翻便是典型的冠状面动作,足外翻也恰恰是筋膜侧链在足弓外侧感知力下降的表现。
我们可以尝试在站姿位用足弓外侧给地面施加压力,其上方的髋部外展肌群会在第一时间给予回应,这是理想状态下筋膜侧链应有的功能,理解了这其中的关联,就可以在解决下肢姿态异常时游刃有余。
髂胫束-髋外部区域
这个部分是筋膜侧链经线上的重要节点,它像一张坚韧的弹力网,髂胫束能够将髋外展肌与股外侧肌牢牢的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厚实的“绑带”,这个特性能够使股骨头老老实实的待在髋臼窝内。
从这一点来看,对髂胫束频繁的松解可能会给髋部带来不利的影响,即来自筋膜侧链的限制减少会增加股骨头的滑动异常或者增加弹响和撞击风险。
臀中肌、臀大肌以及阔筋膜张肌可以看作是维持整个筋膜体侧线张力的“三剑客”,它们有一个共同点,沿着髂棘外侧分布并联结髂前上棘至前后上棘的髋外部区域,这样的结构能够很好的防止单腿时支撑侧髋部向非支撑侧倾倒,这主要得益于“三剑客”在维持整个体侧线张力时的贡献。
上图为蚌式开合,下图为侧卧抬腿
因此,从实践角度来看,侧卧抬腿的动作(side-lying leg lifts)就比蚌式开合(Clam Shell Pose)更能练习和改善筋膜侧链。
但这并非强调前者的优势,而是在动作选择和排列时应和筋膜线路一样具备延续性,换句话说,一个缺乏运动经验的个体可以在练习初期,用蚌式开合来强化筋膜侧链的重要区域-髂胫束与髋外部,其功能一旦改善,应即时引入类似侧卧抬腿的强调整体线路的动作。
就像我们在改善骨盆前倾时关注筋膜的前后链一样,(如视频)你在执行弓步伸展的动作时能够将前表线或者后表线上更多的“站点”整合进来,你的收益也就更高,相应的,这种整合能力也应该起于某个站点的训练,逐步进阶而来的。
当我们从筋膜经线的视角去看待身体的姿态问题、功能障碍时就会跳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误区,“整体性”是我们在实践中需要考虑的基础要素,也是第一要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筋膜链,体侧线和胆经
腰大肌手法治疗
足底的训练为什么这么重要?
惊艳瑜伽125
勤能补拙的体侧线
案例分析 | 评估治疗五步走,矫正体态去疼痛,拒绝肌肉孤立论,整体治疗效果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