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臀中肌损伤病因病理及针刀治疗

    臀中肌损伤在临床中常见,以慢性损伤较为多见。因其症状隐蔽性较强,误诊、漏诊的现象也较常发生。

局部解剖

    臀中肌位于臀部前外上部。后下部为臀大肌覆盖,前部被阔筋膜张肌覆盖,其下缘与梨状肌紧密相临,其深部有臀小肌。起于髂骨翼外骨面、髂嵴外唇和阔筋膜,呈一扁平扇形肌束,斜向外下止于大转尖断的上面和外侧(如图1),此处有1-2个臀中肌的转子囊。髂骨翼外骨面上半部分由臀中肌附着,下半部分由臀小肌附着。

                (图1臀中肌起止点)

    该肌受臀上N支配(L4—S1)。主要是跨关节的外展肌,有展、收及旋髋作用。单足站立时,对固定骨盆起重要作用。

病因病理

    日常生活中,身体的活动如行走、下蹲、弯腰等动作,臀中肌起着重要的作用,日久容易损伤,出现局部组织的萎缩、结疤和粘连,特别是肌筋膜的增厚和局部索条改变,使活动受限。人是不断运动的,损伤部位不断被牵拉和刺激,使局部变性组织充血、肿胀,刺激周围的神经血管,引起血液循环和N 功能障碍而出现症状。

    一般情况下,臀中肌损伤后,其功能常被周围的肌肉筋膜所替代,局部多不表现明显的症状。但其损伤引起的病理变化产生的病理冲动,可由L4-S1脊髓阶段反射性引起同侧下肢的疼痛及不适感。

临床表现

    多缓慢发病,腰臀部酸胀不适,劳累后加重。主动展髋关节疼痛加重。少数患者累及梨状肌,可有下肢麻痛。

    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无局部症状,仅表现为患侧小腿的酸胀不适感,甚至发凉、发木。伸膝时,小腿常有“抽筋”现象。有些患者有不明原因的起步走时出现患侧踝部、足跟、底部麻痛或不适感,活动后减轻。站立过久,行路过长,可使上述症状加剧。

诊断

    1、外伤史和劳损史。

    2、臀外上部酸痛,或在不明原因的情况下,患者小腿、踝关节、足部有疼痛或不适感。

    3、患侧臀中肌部位,可查及痛性条物 ,压痛点多在髂骨翼外侧臀中肌起始部。压之可向患之肢放散者,但无神经受刺激征。这种情况,患者多无臀部疼痛及不适感。

    4、急性损伤,患肢单腿站立或大腿用力外展时,症状可加重,梨状肌牵拉试验可诱发臀中肌疼痛或使疼痛加重。

针刀治疗

    侧卧位,检查者用另一手的拇指在髋外侧的髂嵴下方臀中肌附着处滑动按压,若有病变时,可查得压痛点,臀中肌内方与内下方的压痛点,可在俯卧位作检查。

    压痛点主要在髂前上棘后缘和髂后上棘之间。

    选3号针刀,刀口线与臀中肌纤维方向一致,针体垂直皮肤。穿过皮肤缓慢进针,逐层深入达骨面,松开握针之手,针体多自动略提起,纵行横行拨动,有硬结散切几刀。然后提针至筋膜层或硬结处,轻切硬结或增厚的筋膜。出针。

病案举例

    1、蔡某,女,50岁,干部,2004年4月就诊。左侧下肢酸胀疼痛,尤其是膝盖以下小腿外侧及后侧疼痛,夜晚睡觉时抽筋,常常疼醒,起来活动后症状可缓解。走路时,小腿抽痛,踝关节以上10厘米有紧握感,时有发凉感,活动后缓解。曾在某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等三级甲等医院就诊,考虑缺钙,口服多种钙片两年余,无效。接受过针灸、针刀、封闭、穴位注射、药物注射、埋线、按摩、口服中西药物等方法。只有局部封闭治疗后,症状能够得到有限的缓解,其他方法疗效甚微。查:小腿外后侧全是针孔,可谓地毯式轰炸过了。局部无明显肿胀,表情痛苦,CT扫描腰椎间盘,排除椎间盘突出。腰椎X线检查亦未发现骨质增生及椎体滑脱征象,腰椎生理曲度略变直。腰部无压痛,臀中肌外侧大面积明显压痛,深压时,患者描述除臀部酸胀外,小腿部位也有感觉,好像它们连着一样。诊断为臀中肌损伤。令患者侧卧位,患侧朝上,左侧下肢屈曲900,身体前倾。选择最明显的压痛处定5点,先局部封闭(药物推注在骨面至皮肤之间的针孔内),再行针刀治疗。刀口线与臀中肌纤维方向一致,针体垂直于皮肤进针,刺入皮肤后缓慢深入探至骨面,摆动针体没有明显阻力,上提针刀至增厚筋膜层切开数刀,出针。 

    2、范某,男28岁,销售员,2009年1月就诊。十年前打篮球摔伤,致右臀上部挫伤,右臀腿疼痛,休息及口服消炎止痛片,症状缓解,从此,走路多或剧烈活动后右下肢酸胀疼痛,似有一根筋牵扯,弯腰时加重。CT椎间盘扫描示:腰45椎间盘突出,被当地医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牵引按摩治疗,疗效不显。患者年轻,平时症状不明显,也没有系统治疗。今慕名前来求治,查: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加强试验阴性、胫神经弹拨试验阴性、腰部活动自如,挺腹试验阴性,腰部无明显阳性点。臀部髂后上棘外4厘米处,臀中肌附着点处,有一直径约3厘米的软组织硬块压之酸痛,正是当年摔伤肿胀处。诊为臀中肌陈旧性损伤。令患者侧卧位,身体略向前倾,在硬块处选择应力较大的压痛点4个。刀口线与臀中肌的纤维方向一致,针体垂直于皮肤进针,穿过皮肤后略深入,针刀即遇到较大阻力,用力刺透变性软组织达骨面,切割松解7-8刀了,上提针约一厘米再切3刀,再提针刀至皮下将变硬组织的包膜切开。共4个进针点,操作相同,两个针孔出血,大火罐拔出瘀血,创可贴保护针孔。病愈。随访两年未复发。

    3、何某,女,45岁,教师,2007年10月就诊, 主诉,无明显诱因,数年发现左侧臀部不适,走路快或上下楼时,出现臀部扭着劲儿的感觉,骤然下肢不能活动,稍停可恢复正常。无下肢疼痛与不适。多次就诊,查不出问题,怀疑是精神紧张所致。查:臀部饱满圆润,唯髂骨嵴后1/3向下,髂后上棘外侧3-4厘米处,轻微隆起,触之张力增高,压之酸胀疼痛有硬块。诊为臀中肌损伤,在压痛处选3个点,常规针刀治疗,主要将该处增厚的筋膜和部分紧张挛缩的肌纤维切开松解,3天后,臀部针孔处酸胀感消失,一周后基本恢复正常,随访3年,无复发。

体会

    1、引起臀部疼痛的原因很多,臀中肌损伤是臀部局部损伤组织之一。腰部软组织损伤是引起臀部疼痛的主要原因,若以臀部症状为主的患者,一定注意检查腰部相应部位是否有阳性反应点。横突尖部、髂骨嵴内侧与骶骨之间是否有深压痛或叩击痛,松解横突尖部位的变性软组织,特别是腰背深筋膜、髂骨嵴内侧与骶骨之间深层多裂肌起点的变性软组织。

    2、臀中肌附着点比较大,很多人比较重视附着点的中央,对髂前上棘后侧、髂后上棘前侧部位的臀中肌附着处,无论是检查还是治疗都重视不够。所谓在附着点寻找压痛与条索,即指要在髂前上棘与髂后上棘之间的观法区域去寻找。

    3、更容易犯的错误是对臀部解剖范围的理解问题,常常把与椅子面接触的位置理解成臀,其他靠上的部位归为腰部了。这样,对臀中肌的附着点位置确定有偏差,给诊治工作带来困难。譬如例3,主要的病变点就在臀中肌附着点的后三分之一处。

    4、臀中肌损伤表现的临床症状比较多样化,可以牵涉腰,也可影响整个下肢,还可以单独出现臀上部症状或仅有小腿后外侧不适等症状,临床中不是一组症状都有了,才考虑臀中肌损伤,诊疗时应注意区分。

    5、所举病例中,病变的部位一个在骨面、一个在肌筋膜,一个在肌肉纤维形成的索条,即是病变位置所在分浅、中、深三个层面。治疗时,注意在针刀刺入的过程中体会手下阻力,从而判断病灶的准确位置。操作时不可强求一律,哪里有病变就松解哪里。患者晚上症状加重的,多考虑肌筋膜损伤,应以切割筋膜为主治疗。若压痛较为明显,可配合中西药物局部注射治疗。在骨面操作,以纵行横行疏通剥离为主,纤维硬结或索条,注意切开剥离包膜,穿透硬结。

    6、慢性损伤患者,粘连或变性点多呈三角形分布,即找到两个点后,可以在等腰三角形的位置寻找到第三个点,三点成一面才稳定,软组织损伤后日久,必然继发形成三点病灶或三点修复痕迹。治疗时应该注意同时调整,否则容易造成新的失衡,对修复不利。

    7、患者臀中肌损伤出现小腿抽筋者,可以配合服用中药附子白芍甘草汤。

作者:柳百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症
【针刀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
肩部疾病相关症状
腰臀部疼痛针刀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针刀治疗腰臀部疼痛(收藏必备)!
【文献导读】针刀治疗臀小肌肌筋膜炎临床方法和机理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