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体自然力:抵御疾病的基石

生命在诞生之时就产生了与其相适应的自然力,并伴随人类生老病死。现代人们认识到的人体自然力包涵了机体的自我组织及自我生长的能力、新陈代谢能力、自洽修复能力、稳态平衡能力、 抵御外侵病源免疫能力、脏器间的偶合能力及心理精神的反作用能力,等等。自然力的其他潜能还有待人类去不断认识、深入研究。自然力来源于生命力,决定着生命质量及物种是否可持续进化与繁衍。《黄帝内经》中的天人相应、天人合一理念,就强调了医疗应与人体自然力运行的规律相结合。希波克拉底认为,“自然力是疾病的医生”,“是自然自己找到的方法,虽然没有教育和训练,但自然所行的是正确的”;他认为,自然力有一种天赋的功能,可以治愈疾病;他强调,治愈是通过自然力而获得,自然力是由生命力创造的,人为干预治疗的目的是帮助自然力[1]。无需医生的干预,自然力常可治愈疾病,医生应当在适当的时间巧妙地参与治疗。然而,在现代医学迅猛发展的今天,由于医学研究不断深入,新技术、新药物层出不穷,不顾自然力抵御疾病作用而盲目地追求人为医疗干预,导致了医源性疾病、药源性疾病发生率越来越高,在付出高额医疗费用支出的同时,也背离了医学的初衷。因而,在现代医疗工作中,回归医学初衷,重视提高自然力在抵御疾病中重要性的认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人体自然力

1.1自然力伴随生命诞生而行

  现代研究表明,大约在40亿年前地球开始出现有机分子;15亿年前出现了有核细胞(真核细胞),并出现了核膜,为保护遗传物质-基因奠定了基础;8亿年前在海洋中出现了多核生物;4亿年前海中生物开始登陆,植物、昆虫、脊椎动物依靠其自然力开始在陆地上繁衍[2]。从此,不同的环境造就了多个不同物种。生物为了适应生存环境,在不断进化的同时提升自身的自然力,以保证其可持续繁衍与进化。

     约6 500万年前,一颗陨石撞击到地球,给地球造成巨大灾难,当时地球上包括恐龙在内的2/3的物种消亡灭绝,爬行动物的黄金时代结束,部分原始哺乳类动物依靠其自然力逃过劫难存活下来,之后迅速进化。250万年前,某些南方古猿群体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及自然力不断进化与繁殖最终进化成人属。为了适应环境,他们从树上栖息四足行走转变为陆地生活并双足行走。

无论生命起源还是人类起源都说明了自然力是随着生命诞生而诞生的,生物自然力随着生物进化不断完善和增强。

1.2自然力在抵御疾病中的作用

    自然力在人的生存过程中无处不在,它时刻帮助人类抵御着各种各样疾病侵扰。例如,扁桃体炎看起来是一件坏事,但其实质是扁桃体是人体抵御外来病原菌侵袭的第一道屏障,其临床表现是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反应。如发烧可以杀灭来犯病源,扁桃体肿大可以阻止病原菌向下呼吸道迁移,咳嗽可帮助排除病原菌等。同理,摄入有毒食物,可以通过呕吐、腹泻等方式排出,以减少毒物对机体的损害;流泪可以排除眼中的异物;咳嗽可排出气管内异物及含有致病菌的痰液;白细胞增高,可以有效地吞噬和杀灭来犯病原菌等,这些反应充分显示了人体自然力在抵御致病因素入侵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体在活动后或在高海拔地区出现的心率、呼吸加快可保证重要器官(如大脑、心脏)的血液供应及血氧含量;高原地区居民的红细胞增多可以为机体提供更多氧需求,是机体应对在缺氧环境下生存的重要保证;运动员相关肌群发达、肺活量增加是保证获得良好运动成绩的重要基础,这些现象是人体自然力的调节和复原机体平衡机能在发挥着保护性作用。出血病人骨髓增生活跃、外伤病人伤口及骨折的愈合、部分消化性溃疡自愈等均与人体自然力自我修复的作用能力有着密切关系。此外,机体在抵御疾病过程中不断完善或增强自然力以更好地发挥抵御疾病及修复能力,如病原菌感染后可提升人体的免疫防御及免疫监视能力,大大降低了再发感染的机会,如麻疹、结核等。肠道菌群失调,可导致致病菌及内毒素增加,从而可触发、延长和增强脓毒性状态的扳机,可促使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ultiple systemic organ failure,MSOF)的发生,其死亡率很高,而肠道中的正常菌群不但可以帮助人类消化、吸收食物,提供人体营养需求(疾病愈合及修复的基本保证),也具有巨大的免疫、屏障保护作用,对提升机体防御疾病、创伤愈合和功能修复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不难看出自然力对机体抵御疾病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就是在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在很多情况下,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法常常是不予治疗[3]。因而,医学除了要考虑疾病对人体不利的一面,还应考虑疾病的症状与体征对人体有利的一面,疾病本身也是生命的组成部分。医学应重视疾病对人体积极的一面,努力追求机体与疾病的良性互动效应。

1.3辩证认识自然力对疾病的影响

  自然力是人类在抵御疾病过程中一个自然反应,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的目的明确,就是通过其特有的方式帮助机体抵御疾病。尽管自然力不断进化,有一定的稳态平衡能力,但是一旦致病因素超出它的稳态平衡能力限度,就无能为力了,甚至做出对机体不利的反应,给机体造成严重后果,如果此时不进行人为干预治疗,最终只能遵循优胜劣汰法则。例如,发烧可以有效地杀灭体内的病原菌,但是持续高热可能导致脑细胞损害,损伤大脑功能;呕吐、腹泻可排除有害食物,但严重呕吐、腹泻可导致水电解质紊乱,使重要器官功能衰竭;疼痛可以调动机体的应激能力,但是剧烈疼痛可以导致疼痛性休克,从而影响重要器官功能;咳嗽可以排除致病菌,但持续咳嗽可影响睡眠,导致人体抵抗力的下降;机体内抗体的产生是机体抵御外来抗原(致病物)的免疫反应,但是抗原抗体复合物、自身抗体又是导致某些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罪魁祸首,如自身免疫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风湿类疾病、某些肾脏疾病等。因而,自然力在抵御外部侵袭能力上是有限的,其反应在权衡机体利弊上还存在着缺陷,这就需要医疗干预帮助病人度过难关。

2自然力对临床决策的影响

2.1正确认识疾病的“双刃剑”效应

  疾病是生命的组成部分,疾病在危害人体健康的同时,也不断地激发和提升人体的免疫力及抗病能力(自然力),表现出其“双刃剑”效应。例如,患过麻疹、腮腺炎的病人再患该类疾病几率大大降低。俗话说“小病经常有,大病绕着走”,就生动表述了疾病对自身自然力的提升效应。所谓现代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及癌症等是否也与疾病的“双刃剑”效果有关,值得深思。随着年龄增高,血压、血糖偏高一些并不一定是坏事,而体位性低血压或低血糖常可导致严重后果[4-5];尿酸持续增高可引起痛风、心脑肾等器官损害,而尿酸在人体内有着重要的抗氧化、抗衰老的生理功能[6];事实上每一个人体内都有癌细胞,为什么临床上大多数人不发生真正意义上的癌症,除了生存环境、社会因素影响外,人体自身自然力的抗癌、抑癌作用不容忽视。

2.2自然力对疾病诊断的影响

  目前,临床上疾病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既往史等病人客观资料,做出临床诊断。应该注意的是,对于同一种病,不同的病人由于其自然力差异可以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及预后。此外,人在不同时期(如年龄、月经期、怀孕等)、不同阶段(如过劳、营养不良等)、不同心理状态、不同体质(如有无患病等)、不同环境等,其自然力表现也有所不同。例如,同一种病毒感染,青少年常常可以出现高热,而老年人体温却并不是很高,这并不能代表病情严重与否,事实证明,病毒感染导致的死亡率,老年人往往高于青少年。同一人群食用相同食物,有的人出现不良反应,不能说明食物有问题,而是患病个体可能出现了问题,应从患病个体查找原因,如对某种食物过敏、胃肠道疾患、机体整体状况不佳等。心理稳定的人比心理失衡者对病症的耐受力更强,常常忽略了一些重要信息,而心理不平衡者,常常关注或过分渲染一些其所担忧的不适(如恐癌症),因而应重视对心理稳定病人的病史细节描述,慎重甄别心理失衡者的大量诉求,以免做出误判或漏判。同一种细菌感染,白细胞增高者往往比白细胞不增高(反应力下降)者的预后更好。以上事实说明,人体自然力对做出正确的临床诊断有着极大的影响,不考虑自然力对疾病影响作用做出的诊断,尤其是预后判断,极易导致误诊或漏诊。因而,在做临床诊断时,要充分考虑自然力对疾病临床表现的影响,例如,性别、年龄、职业、营养状况、个人史、用药史、家族史、既往史、心理状态、症状与体征的特殊性、辅助检查结果的差异性等对疾病诊断的影响,参考疾病诊断标准做出相对准确的个体化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为临床决策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2.3自然力与医疗干预对疾病治疗的影响

  医学建立初衷并不是强调人为干预治疗疾病,而是帮助人体的自然力共同抵御和修复致病因子侵袭及损伤给人体带来的伤害,维系医疗干预与自然力在抵御疾病中的平衡。应用疫苗、抗病毒血清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就是医疗干预与自然力在抵御疾病中的完美结合。疾病是生命过程组成部分之一,而自然力是生命力的具体表现,自然力在与威胁生命的疾病斗争过程中不断提高、完善,因而疾病对生命力具有“双刃剑”效应,例如,有些疾病适当休息就可以得到缓解或自愈,因为休息可以提高机体抵御疾病能力;心理疏导可以提高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可有效地缓解患有心身疾病病人的症状及病情;多饮水、适当休息、局部(头部、腋下、四肢)降温,可以使大多数病毒感染者自愈,并可增强自身抵抗力;饮酒引发的无炎症的脂肪肝,戒酒后可完全恢复等。这些疾病并不需要人为干预治疗,通过自然力而获得自愈,并可增强人体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而有些人为干预治疗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还可能留下隐患或导致医源性疾病或药源性疾病,例如,扁桃体的摘除,可导致咽喉部及耳部反复感染机会增加;抗生素的滥用,可引发耐药菌增加、药物性肝损伤增多、菌群失调、超级细菌出现等严重后果;原因不明发烧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不仅可能掩盖病情,使病因诊断变得困难,还可能由于其副作用导致机体抗病能力下降,引发更严重的后果,如感染的扩散、血糖及血压增高、急性胃黏膜病变、股骨头坏死等;最近有研究表明乳腺癌全乳切除并不比保乳手术存活时间更长[7];某些肿瘤的化疗或放疗不但没有达到治疗效果,还因其副作用导致机体衰竭而死亡。此外,采用手术、化疗、放疗治疗肿瘤还有发生治疗性肿瘤的危险[8-9]。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对滥用心脏支架治疗冠心病现象就多次提出质疑,他认为目前在放支架治疗病人中,有12%的病人被过度治疗了,而有38%的病人可放可不放支架治疗。事实上,慢性冠状动脉缺血可以促进缺血部位建立血管侧支循环,可降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的死亡率。这些不考虑人体自然力的人为干预治疗,在消耗大量医疗资源的同时,不但不能帮助人体抵御疾病,还可能削弱或伤害人体自然力,加速机体消亡。在疾病治疗选择上,首先应充分考虑自然力在抵御疾病中的作用,慎重权衡医疗干预治疗的“双刃剑”效应,结合病人具体情况,平衡医疗干预与自然力在抵御疾病中的关系,遵从有效、整体、长远、有利的原则,选择对患者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最大限度地防止医源性及药源性疾病发生,维护病人的生存质量及尊严。

3如何提高人体自然力

3.1人为医疗干预对自然力的影响

  达尔文在生物进化论中提出了“用进废退”的进化规律,人体自然力的增减也遵循着这一规律。临床上某些治疗,虽然可以一时减轻病人病痛,但不治本,其结果可能导致:(1)掩盖病情,影响医生对疾病诊断及病情做出正确判断;(2)人为干预治疗可导致并发症及医源性疾病或药源性疾病发生;(3)最重要的是有些医疗干预可降低或抑制人自身抵御疾病的能力。例如,临床上许多病毒性感染,在一段时间内是可以完全自愈的(靠人的自然力),其中发烧、咳嗽、咳痰、流涕、呕吐、腹泻、疼痛等症状都是人体靠自身自然力杀灭或排除病原的方式,如果人为地过度干预这些症状,长此以往,就会导致自然力受到抑制或退化(对病原反应力下降),使人体的预防或治疗疾病的自然力(免疫能力)下降或产生某些疗法的依赖性。与此同时,病原菌也因病人自然力有针对性地发生变异,导致致病力更强。反之,靠人体自然力修复,可以不断提高自身免疫力,提高对疾病的抵御能力和反应能力,许多疾病自愈后可以得到终身免疫就是最好的证据。又如,医生常通过用肠外营养作为某些疾病的支持疗法,后来人们发现长期的禁食,会导致消化道黏膜萎缩、黏膜屏障功能衰竭、消化液分泌功能下降、肠蠕动功能减弱、肠道菌群(具有重要的免疫、营养吸收、抵御致病菌功能)失调等严重后果,最终因消化功能无法恢复及多脏器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10]。一份Meta分析表明,在急性胰腺炎营养治疗中,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治疗效果远远好于肠外营养,其死亡率分别为7.5%和17.4%[11]。这是因为肠内营养可增加肠黏膜血流灌注,促进肠蠕动,预防肠源性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同理,现在人们热衷于用所谓的营养品补充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等,久而久之,人体从正常食物中摄取营养或其他维持生命所需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功能就发生退化,从而导致人体自然能力的下降。

3.2影响自然力提升的因素

3.2.1心理因素对人体自然力的影响

人体的健康运行常与心理健康状况相辅相成,心理平衡的破坏常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因素。《黄帝内经》中的“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和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都阐明了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大多数功能性疾病,心理平衡(健康)者的发病率远远低于心理不健康者[12]。樊代明院士认为,在消化科,有30%的病人没有器质性病变,可能只是心理问题。许多疾病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例如,原发性高血压、消化道溃疡、神经性呕吐、偏头痛、支气管哮喘、慢性疲劳、糖尿病、癌症和肥胖症等等,现统称为心身疾病[13]。此外,同种疾病同样的治疗方法,心理健康者(医疗依从性好者)对治疗的反应效果远远好于心理不平衡者(心理抵抗、治疗抵抗者)。

3.2.2医学教育对提升自然力的影响

  现代医学教育着重教授的是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预防等,忽视了人体自然力对疾病的影响。教学大纲、讲课内容、专题讲座、考核题目、医学继续教育等也很少涉及自然力对疾病的影响。医学教育的片面性导致了医学生缺乏对自然力在抵御疾病重要性的认识,使大多数青年医生开始从事临床工作时,首先考虑的是如何选择最先进的检查方法明确诊断,如何用医疗干预解除病人病痛,从而导致了诊断上偏差、盲目进行对症治疗、机械性地对照指南治疗或过度地预防性治疗(为了自我保护)等,而忽略了病人的个体化差异对疾病诊断的影响及如何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去防治有关疾病,如年龄、性别、职业、家族史、用药史、生活方式是否合理、心理平衡状态等特性,缺乏对疾病性质个体化分析及治疗方法利弊的正确认识,其结果不仅违背了医学的初衷,客观上也使人体自然力不断下降,甚至破坏了机体自然力抵御疾病的能力。

3.2.3医学研究对自然力的影响

由于目前衡量医生水平最重要的标准是掌握了多少新的治疗方法、新技术、科研项目及研究成果、发表多少论文等,医学研究的重点也随着转向不顾及自然力的医疗干预新方法、新技术、新药品的研发,从而导致大多数临床研究过分强调人为干预治疗的重要性,而忽视了自然力在抵御疾病中的作用。如果此类研究成果长期用于临床,必将导致人体自然力在抵御疾病能力上的削弱及损害。药物降血脂一直被认为是预防和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而被广泛用于临床,但有学者研究认为,每年消耗几十亿美元的他汀类降脂药物能否降低冠心病死亡率、延长寿命尚有争议,对于冠心病仅仅通过降低胆固醇以达到预防的期望或消除该病毫无根据[14]。导致血脂增高主要与遗传、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对于预防冠心病,合理的膳食、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充分调动人体自然力更应受到重视。目前他汀类降脂药物已知的严重副作用有肝、肾脏损伤以及肌溶解等。此外,他汀药物的应用,往往误导人们更重视药物治疗而忽视饮食、生活方式对控制血脂重要性的认识,这将影响机体自然力抵御该病的能力。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类开始重视自然力与人为干预在治疗疾病中的关系问题的研究。抗生素的出现,确实给细菌感染性疾病病人带来了福音。但随着抗生素不断地升级换代,耐药菌感染、超级细菌感染及菌群失调引发的二重感染等也随之出现,导致人类自身抵御细菌感染能力不断降低,使人们越来越担忧抗生素将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为此,各国都制定了严格的合理使用抗生素原则。人们重新开始认识到人体内的有益菌群对抗菌、抵御疾病的重要作用。利用粪移植治疗难治性感染或其他疾病(如炎症性肠病、肥胖、糖尿病等)的临床研究成功案例越来越多,其主要意义就在于重建了正常的微生态结构[15],修复人体自身的抵御疾病能力。在肿瘤治疗方面,人们也开始重视自然力在抗肿瘤中的作用。最近陈小平等向全球宣布“疟原虫感染免疫疗法治疗晚期癌症”的研究成果震惊了国内外[16],其研究就是依据疟原虫感染能刺激机体所产生的免疫反应能够抑制多种肿瘤生长。该研究是医疗干预与自然力结合治疗肿瘤的成功案例。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医学研究对自然力抵御疾病有着重要影响,医学研究应将如何提高人体的自然力抵御疾病能力和有机地将医疗干预与自然力结合形成合力治疗疾病作为努力方向,使医学研究目的回归医学初衷。

3.2.4医学知识普及对提升人体自然力的影响

    由于受传统医学观念及国内医疗环境影响,病人及家属对医疗普遍认识是看病,医生就应开药、手术或其他新的疗法(医疗干预),医生不开药就认为是不负责任或庸医等。每当冬春季病毒感染高发期,医院儿科因感冒打吊瓶的患儿人满为患,有多少患儿需要输液治疗,尤其是用抗生素治疗呢?但如果不按患儿家属要求就可能导致医疗纠纷。如果该现象不得到有效制止,必将导致患儿的抵抗力下降、耐药菌产生等严重后果。据世界卫生组织此前预计,如不对抗生素滥用情况加以遏制,到2050年,全球每年死于抗生素耐药性感染的将有1 000万人。此外,许多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血症等)可以通过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心理疏导得到有效控制、预防或减少用药量,以减轻或消除药物治疗给机体带来的伤害。因而,在民众中普及自然力在抵御疾病作用的知识,对提高全人类自然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安慰剂治疗是解决一时还不能接受自然力治疗疾病理念问题的方法之一。

  总之,人体自然力抵御疾病作用是客观存在的,毋庸置疑。重视提高人们对自然力抵御疾病作用的认识是十分重要的。无论医生还是民众都应该了解自然力在抵御疾病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医务工作者应重视开展对疾病及人为医疗干预“双刃剑”效应的教学、研究及宣教等工作,使医学真正回归医疗干预与人体自然力运行规律合一的初衷。

参考文献

[1]卡斯蒂廖尼.医学史:上册[M].程之范,主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31.

[2]郝守刚,马学平,董熙平,等.生命的起源与演化:地球历史中的生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

[3]佚名.最佳治疗常常是不实施治疗[N].参考消息,2004-04-08(8).

[4]陈伯钧,黎丽娴.被忽略的老年性低血压,认清症状重防治[J].医师在线,2016,6(34):30-31.

[5]姚建平,王开英,吴谊锋.老年2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23例临床分析[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0,8(5):574-576.

[6]徐安定.正确认识尿酸与卒中[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5,30(13):18.

[7]张保宁.乳腺癌外科100年[J].中华肿瘤杂志,2003,25(6):618-621.

[8]马莹,白萍.医源性肿瘤种植[J].中国肿瘤临床,2008,35(2):117-119.

[9]陈运贤,钟雪云.第二次原发性肿瘤的发生与预防[J].肿瘤研究与临床,2001,13(1):5-7.

[10]李运景,李雪芹.全肠外营养引起的肠道并发症及其预防[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0,12(6):415-418.

[11]张丹,黄华,徐静,等.早期肠内外营养对急性胰腺炎预后的Meta分析[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14,22(12):72-76.

[12]邓云龙,杨德森.功能性疾病的再认识[J].医学与哲学,2001,22(9):43-44.

[13]姜杰新.心身疾病的防与治[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5,38(s1):205-206.

[14]DUBROFF R,DE LORGERIL M.Cholesterol confusion and statin controversy[J].World J Cardiol,2015,7(7):404-409.

[15]郭文涛,董丽娜,王俊平,等.粪菌移植的临床应用新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30):4593-4598.

[16]佚名.中科院陈小平教授演讲《疟原虫成为抗癌生力军》[EB/OL].(2019-02-16)[2019-04-22].https://new.qq.com/omn/20190216/20190216A09T4U00.

原文标题:论自然力对疾病的影响,发表于《医学与哲学》2019年第40卷第10期(总第621期),第1-4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没有代谢修复技术就没有真正的健康
正确对待两类抗病力
临床判断:应基于患者的真实世界
医疗的至高层次——修复自愈力
糖尿病防治也要适度
空劲气功是“调节免疫、治疗疾病、抗老益寿”的好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