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同事说话太难听,如何应对?活用“拉波波特法则”,化解冲突

(文末有思维导图,建议收藏)

戴尔·卡耐基曾说:

如果你是对的,就要试着温和地、技巧地让对方同意你。

01

同事性格太直,说话太难听,应该如何应对?

朋友小白是一名设计师,公司年会前发生了一件尴尬的事情。

今年的年会,他们公司增设了一项员工抽奖活动。在年会当天,如果员工持有的抽奖卡数字,与公司领导随机抽取的数字一致,即为中奖者。

中奖者凭抽奖卡上台领取奖品,而小白则负责抽奖卡的制作。

小白以为只是简单的卡片制作,所以当他做好后兴冲冲地交给行政罗经理。

罗经理看了后,一脸嫌弃地说:“你做成这样,晚会怎么拿得出手?实在太丑了!数字的字体好low,背景色选这种正红色,显土!公司的LOGO也不明显,你这设计审美感有待提高啊!”

小白又气又尴尬,本来信心满满的,没想到却被罗经理泼了一盆冷水。他反驳道:“哪里土了?年会用这种红色才喜庆,是你不懂。”

罗经理一听,也不乐意了,最后跟小白吵了起来。

事发后,小白自己想了想,其实行罗经理指出的问题,也有一定道理,当是正在气头上,没有控制好情绪,加上沟通有问题,才导致两人争吵。

在职场上,经常会遇到性格直、说话“不中听”的同事,如果像小白这样,直接反驳对方,将矛盾激化,不仅耽误工作,对自己的影响也不好。

身在职场的我们,面对这种“刺耳”的言语,如果换一种缓和的沟通方式,其实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种优雅化解矛盾的沟通方式——拉波波特法则

02

什么是拉波波特法则?

在职场上,与同事发生冲突是职场大忌,因为一点小事引发矛盾,不仅恶化同事之间的关系,还会影响自己的工作,给领导留下不好的印象。

面对同事“刺耳”的言语,可以采取更有效的办法化解冲突,尽量避免用对抗的方式来沟通。

丹尼尔·丹尼特在《直觉泵》一书中,提到一个优雅化解同事冲突的沟通方法,就是拉波波特法则

拉波波特法则,是由社会心理学家阿纳托尔·拉波波特提出。是指将对方的观点复述一遍,然后列出自己认同的部分,并讲述自己从中获得的启发,最后再提出不同的观点。

这一法则,其实就是告诉我们,在冲突发生时,应该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冷静地分析其观点,并对那些有启发性的观点表示认同,最后再提出自己的想法

开篇小白的事情,其实还有后续。小白的主管为了化解两人的矛盾,他主动找到行政罗经理,解释道:

“罗经理,抽奖卡的事让您费心了。您是想让抽奖卡的配色淡一些,数字的字体更高大上,LOGO更明显一些,是吗?

我非常认同您的看法,数字和LOGO这样设计更醒目,整体也更协调。尤其是LOGO要突出的提议,能加深嘉宾客户对我司的印象。我跟小白商量了一下,如果LOGO过于明显,会让整个设计失去平衡,视觉效果不太好,我们可以尝试整体调整,会更协调一些,罗经理您觉得如何?”

听完主管说的话,罗经理觉得很有道理,同意了他的设计方案。

主管之所以能说服罗经理,是因为他懂得换位思考,从罗经理的角度分析问题,缓和了沟通气氛,消除罗经理的戒备心,所以当他提出建议时,罗经理能欣然接受。

利用拉波波特法则沟通的好处就是,让对方乐于倾听你的建议,因为对方觉得你已经站在他们的立场上,理解了他们的想法和感受。鉴于你听懂并“认同”的基础上,你所提出的异议,他们也就更乐意接受。

那么,拉波波特法则又是通过什么战略来化解冲突的?

03

拉波波特法则,巧妙化解冲突的战略

吉姆·柯明斯说:

“要让对方接受自己的建议,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主动示好,让对方的无意识思维对我们产生好感甚至‘喜欢’。”

第一、利用同理心思维,建立彼此的信任感

同事之间是协作的关系,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公司的共同目标。如果在工作中与同事发生争执,甚至将矛盾激化,反而不利于工作的完成。

拉波波特法则主张人们换位思考,在意见不合时,通过“同理心思维”,了解对方的真实需求,巧妙地解决矛盾。

同理心思维,是指想象自己站在对方的立场,借此了解对方的感受与想法,然后再思考自己要怎么做的思维方式。

同理心的关键在于,理解他人的感受和想法,并采取行动实际行动。

刚成立杂志社的胡姐,很欣赏安安的文笔,向她约稿,但直到最后截稿日期,安安也没有把稿子发过来。胡姐打电话询问时,安安才回了一句:“我忘了。”

之后,胡姐费了一番功夫才约到合适的稿子。朋友都替胡姐抱不平,一直指责安安没有责任心、不尊重人。

但胡姐却说:“一个作家,稿子是她的饭碗,没有人会随随便便丢掉自己的饭碗,她一定是被其他事情耽搁了。”

后来,胡姐的话传到安安那里,她特别感动,再也没有失约过一篇稿子。

胡姐非但没有因为安安失约而责怪她,还设身处地为安安着想,正是这份同理心打动了安安,态度随之转变。

可见,在产生矛盾时,置身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能更好地了解其需求,通过有效的办法,来引导对方转变想法,从而化解矛盾。

第二、通过制造幻觉,为对方营造安全区域

拉波波特法则另一个战略,就是利用掌控沟通的局面,来说服对方,从而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

在产生冲突时,想要说服对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一味地叙述自己的需求,反而会让对方反感。

拉波波特法则主张的是,营造一个让对方觉得安全的环境,使其消除戒备,进而通过掌控对话,来说服对方。这里用到的战略就是“控制错觉”。

控制错觉,是由心理学家詹金斯和沃德提出。是指通过制造错觉,让人们以为自己可以控制影响,但实际上却无法控制倾向的心理现象。

比如小时候,在玩飞行棋掷骰子时,会产生一个错觉,我们想要掷一个大一点的数字时,就会将动作放轻柔一些,以为这样可以掷出一个小数字。

但实际上,动作的力度并不会影响骰子最终结果,这只是我们下意识地想去控制结果而已。

拉波波特法则,就是通过营造一个安全区域的错觉,让对方进入其中,从而影响并改变其想法

在处理冲突时,通过复述或认同对方的观点,营造一个双方观点一致的环境,让对方误以为意见达成统一,从而放松警惕。当对方不再与我们对立时,此时再提出异议,对方则更容易接受。

通过控制错觉,为对方营造出一个“意见达成统一”的氛围错觉,让对方以为自己获得了理解。掌控沟通局面后,再次提出异议,对方就更容易被说服。

04

如何利用“拉波波特法则”,优雅地应对冲突?

已经讲述了拉波波特法则的战略,那么,在发生冲突时,我们又该如何运用其战术,来化解冲突?通过以下三个战术解决即可实现。

第一、通过“结论先行”明确沟通的核心,减少认知消耗

在化解冲突之前,要先理解对方言语的核心,如果连对方在说什么都不清楚,就很难找到解决的突破口。

为了更好地掌握对话,可通过《金字塔原理》中的“自上而下,结论先行”的方式,先理清对方的思路。

结论先行的表达方式,意思就是:先提出总结性思想,再说出被总结的具体内容。

为了避免矛盾恶化,应该更快速地整理对方言语中的信息。先总结后具体,明确沟通的核心,减少认知消耗,避免双方讨论的内容不在一个频率上。

下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解说“结论先行”的表达方式。

行政主管给小丽指出,明天会议通知的时间有变:“小丽,你那个通知时间错了!何秘书说,王董事长、吴总监不能参加下午4点的会议,马经理出差要明晚才回来。明天会议室已预订,但星期四还没人预订。会议时间最好定在周四上午11点。”

这种表达方式,语序特别混乱,毫无主次,甚至难以弄明白其内容核心

小丽将其整理复述为:

“主管,您是说我们可以将会议时间改为周四上午11点是吗?(总)

因为对王董事长、吴总监更方便;马经理也能参加,而且会议室在周四这天未被预订(分)。”

用“结论先行”的方式更改后,主旨是不是更清晰明了?

利用“结论先行”的表达方式,既能帮自己理清对方的言语核心,同时通过再次确认,可避免沟通上的理解误会导致的矛盾恶化。

第二、利用反惯性设置干预,延长思考时间,给出理性判断

格拉西安说:

“在交谈中,判断比雄辩更重要。”

物理学上有一个词叫“惯性”,在发生冲突时,也容易出现惯性的状态:在无需思考和干预的情况下,完全按照信息呈现的模式去反驳对方。这样的判断有失理性。

我在工作初期就有过“惯性”反驳的坏习惯。一次,同事说我策划的活动推广效果不好,我下意识地反驳他:这是外部原因造成的。

之所以会在没有思考的情况下反驳同事,一是觉得没面子;二是担心会因此降低自己在领导心中的好感度,所以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

我习惯性地用对抗方式来处理问题,不仅使得判断失去理性,而且问题也并没有得到解决。而拉波波特法则,运用的则是与之相反的方式——“反惯性”。

反惯性,由作者任白在《反惯性思维》一书中提出,是指在惯性的基础上,主动加入干预,然后重新去框定和组织信息。

反惯性包括两个核心原则:

第一原则:主动设置干预,延长思考时间

通过复述对方的观点,或是针对其观点进行提问,来主动增加的干预成本,延长时间,有效地控制情绪,同时为自己争取思考的时间。比如可以先询问对方:“你觉得我哪方面做得不够完善?”

第二原则:换位思考,重新整合信息

总是站在一个角度看问题,很容易步入思维盲区。换成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重新梳理和组织信息,更容易发现问题。

上述反驳我的同事是一名销售员,我可以从销售的角度,来思考和分析客户的需求,而不仅仅是站在一个策划者的角度。这样得出的判断相对来说更客观些。

凡事三思而后行,冲动行事反而会激化矛盾。利用反惯性的方式,可以延长思考时间,通过换位思考,得出更客观的决策判断。

第三、利用PDB表达模型,建立轻松沟通模式

《蜥蜴脑法则》中提到:

人是社会动物,当一个人感到别人示好的时候,他的无意识思维就感受到了被欣赏的快感,会下意识地进行回馈。

化解同事间的冲突时,应该先肯定对方观点,使对方对我们产生好感,然后再提出异议,这样更容易达成观点一致。

想要建立起轻松的沟通模式来应对冲突,可利用PDB表达模型来实现。

PDB表达模式,是用于提升沟通效果,使自身建议更容易被采纳的表达方式。

  • P (Positive attitude):先用正面的姿态,肯定对方观点。
  • D (Detail):从细节描述,让表达更可信。
  • B (Behavior):最后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或行动。

PDB表达模式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苏立是手机公司设计部的员工,一次设计方案研讨会上,他提议将解锁键设计到手机背面。同事张强却极力反对:“我不同意,解锁键在前面更符合用户需求。”

苏立耐心说到:“你说得很有道理(P),目前市面上大多数手机的解锁键都在前面(D)

将来手机屏幕会越来越大,如果将解锁键设计在背面,用食指解锁会更方便。而且整体设计变丰富了,还能增加卖点,加深品牌印象(B)。我们可以先调查用户习惯,最后再定方案。”

苏立的分析让张强情绪得到了缓和,商讨过后,最终决定将解锁键设计在背部。

利用PDB表达模式,用正面的姿态肯定对方,并描述观点的细节,建立轻松的沟通模式,可以让对方更信服自己提出的新观点。

拉波波特法则

结语

在职场中,与同事意见不一致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因为一些小摩擦与同事发生激烈冲突,反而得不偿失,不仅影响工作效率,破坏同事间的关系,还会给领导留下不好的印象。

面对同事间的矛盾和冲突,并不一定要用对抗的方式来解决,可以利用“拉波波特法则”优雅地化解冲突。

通过以下三个步骤即可实现:

第一、通过“结论先行”明确沟通的核心,减少认知消耗。

第二、利用反惯性设置干预,延长思考时间,给出理性判断。

第三、利用PDB表达模型,建立轻松沟通模式。

运用以上方法巧妙地化解职场尴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自己的职场之路走得更畅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克服争吵的拉波波特法则。
只有你做到这两点,别人才允许你批评他
每周一式|拉波波特法则:你有遇到过“杠精”吗?
思想哲学|任何事物中90%都是垃圾,10%才有意义
拉波波特法则:如何批评别人,才能让他心服口服?高手的口才秘诀
本周工作读书随记(3.18-3.2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