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每一次偶然的好表现,都是“奇迹”的种子
11:52

如果家长多看孩子的优点,而不是盯着他的缺点,多强调孩子的成功,而不是总提他的失败,多发掘孩子的可能性,而不是限定他的发展性,那么家长就会发现改变孩子并非难事

当孩子出现行为问题时,我总是先找原因,再想办法,一旦找不到原因,就觉得束手无策。最近,我学习了一种新的教育方法“焦点解决法”,感觉很有用。

这种方法不再死磕导致问题的原因,而是将重点放在解决问题上。

以前我教育孩子,是以问题为导向。

比如,孩子胆小,我想让他变得勇敢一些,怎么办呢?我会先思考过去发生了什么,让他变得如此胆小?事情经过是怎样的?然后有针对性地想策略。

但是这个问题背后的原因并不单纯,而是错综复杂,甚至互为因果,前面的因成了后面的果,后面的果又成了第二个因。孩子胆小,是曾经经历过失败,当他再次面对挑战时,陷入心理恐慌,结果导致再次失败;而再次失败又强化了他的胆小。

如果我还按以前那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方式解决问题,似乎不那么容易。

而“焦点解决法”的思维方式是,看什么条件下,孩子不胆小?

我发现:有人陪着,孩子会胆大一点;面对挑战时,先夸奖孩子,他就不那么害怕;走夜路时大声唱歌,他居然忘记了害怕。

你看,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感受就截然不同,效果也更好。

比如,孩子发脾气,不要问“你为什么发脾气”,而要问“你这样做,是想让自己心里舒服些,对吗”,进而寻找用什么方法可以让他不发脾气,心情变好。

比如,孩子考试不及格,不要问“你为什么这么笨”,而要问“你也希望考出好成绩,对不对”,进而和他讨论怎样一步步提升考试成绩。

“焦点解决法”的精髓,在于对任何问题都保持积极的期待。

很多问题都具有两面性。遗憾的是,很多家长总是习惯性地看到孩子不好的一面。比如,孩子最头疼数学,家长不要习惯性地说“数学不是你的强项”,而要说“你觉得数学难,说明你的大脑正在飞速旋转,正在积极思考”。

再比如,孩子不听话,不断挑战家长权威,甚至故意把事情搞砸以报复家长。其实,这些行为背后隐藏着重要信息:孩子渴望被尊重、被认可。接下来,家长要做的就是引导他用合理的方式表达内心意愿。

如果家长多看孩子的优点,而不是盯着他的缺点,多强调孩子的成功,而不是总提他的失败,多发掘孩子的可能性,而不是限定他的发展性,那么家长就会发现改变孩子并非难事。

从最容易改变的事情入手,长期坚持,这种微小的力量如水滴石穿,终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质的飞跃

很多家长想解决孩子身上的问题,到处找专家咨询。其实,家长自己才是最应该得到重视的专家,因为家长最了解孩子。家长要看到孩子的能力,引导孩子自己改变现状。无论想的办法好不好,都要让他自己提出,还可以将他提出的方法列个清单,逐一比较优缺点,然后让他自己做出决策。

比如,我家二宝晚上不肯按时睡觉,每次都要哄很久。我先后试了多种方法都没用,后来我直接问她:“晚上睡觉你总不按时,这对你的身体不好,妈妈也很累。你说,怎么做,你才愿意按时睡觉?”二宝想了想:“让哥哥陪我吧。”结果,大宝很快就把二宝哄睡着了。这真是让我大吃一惊。

我感觉,孩子考虑问题的方式和“焦点解决法”的思维方式相似,他们很少去想问题背后的原因,而是在尝试-错误-再尝试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果孩子身上存在若干问题,不要试图一次性解决,而要从最容易解决的问题下手。比如,对小学生来说,“争取这个月测验考90分”远比“几年后考上好大学”更容易成功。而且,前者近在眼前,行动后马上就能见效果;而后者远在天边,孩子会觉得准备的时间还多着呢,不用着急。

家长不要看不起小的成功经验,小的成功经验的累积,会增强孩子的信心,让他有更大力量去迎接后面的严峻考验,也能减轻他对“改变”这件事的不安和抗拒。

比如,对一个不喜欢阅读的孩子来说,直接要求他这学期读10本书,就像要求一个久坐不动的胖子每天跑5公里一样,很容易把他吓退。正确的做法是:先从孩子感兴趣的短小体裁如笑话、幽默入手,让他先习惯阅读,然后从阅读短文到阅读书本。从最容易改变的事情入手,长期坚持,这种微小的力量如水滴石穿,终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质的飞跃。

孩子的好行为再怎么“偶然”“例外”,也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平时,家长要多观察孩子,努力找出他的“高光时刻”

“焦点解决法”有点像太极图。想解决某个问题,家长的惯常做法是从黑的部分入手,想的是怎么减少孩子的不良行为。而“焦点解决法”是从白的部分入手,想的是怎么增加孩子的良好行为。白的部分一旦扩大了,黑的部分自然就缩小了。所以白的部分再少,孩子的良好行为再怎么“偶然”“例外”,也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平时,家长要多观察孩子,努力找出他的“高光时刻”。

大宝班上有个同学,上课调皮捣蛋,不遵守纪律,但是上科学课时他从不捣乱。班主任了解到,科学课老师经常指导这个孩子做实验,上课还喜欢提问他,专门问一些简单的、他能答对的问题。所以,这个孩子很喜欢科学课老师。

于是,班主任和其他老师沟通后,所有老师都在课堂上提问这个孩子,问一些简单问题,很快这个同学上课再也不捣乱了。

班主任的做法之所以有效,说来也简单,就是:多看孩子的好行为,少看他的坏行为,然后鼓励他发展好行为,最终让他改掉坏行为。

另外,教育方法有效果,就多做;教育方法没效果,就不做。

二宝有时不好好吃饭,我发现如果我少盛一些,她就能很快吃完。于是每次吃饭,我都盛半碗给她,然后夸奖她吃饭快。她很高兴,有时还会主动再要一碗。但如果我吼她:“你吃饭真费劲,坐好了,不吃完不许动,不好好吃饭是坏孩子!”她根本不会听我的,照样扭来扭去地不好好吃饭。知道这样做无效之后,我再也不吼她了。

家长要把孩子极少发生的“偶然”“例外”的良好表现,看作“奇迹”的种子,精心浇灌。因为日后,它很可能会结出甜美的果实。

有个很好用的夸奖公式:名字 + 具体好行为 + 家长的感受(肯定) + 启发式反思 (鼓励)

“焦点解决法”还有两个实操性很强的使用技巧:评量询问和振奋性鼓舞。

评量询问,是指利用数值的评量(如:1~10分),把最想达成的正向目标定为10分,然后确定孩子当下做到了几分,想提高分数,需要做什么。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将抽象概念具体化,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当下状态、未来预期,以及要做出的改变。

比如,针对写作业磨蹭这件事,让孩子以 1~10 分来评价自己:10分是完美状态,即写作业专心,能很快完成;1分则相反,即写一会儿就烦,总卡壳,写写停停,到深夜作业也没写完。让孩子根据各分数表现,对照自己现在是几分,并思考:怎样维持现有分数,不让分数更低?若再提高1分,要做哪些努力?

这可以引导孩子审视自己,并主动思考。

振奋性鼓舞,是用兴奋、喜悦的声调和表情,表达对孩子的支持与鼓励。说白了,就是夸孩子。夸有技巧,不是瞎夸。夸,必须发自内心,有感而发。如果跟演戏似的,让孩子看出你在装,他会心生反感的。而且要夸事情本身,不要增加额外目的,像“你很努力,但是如果能……就更好了”这样的夸,不如不夸。

有个很好用的夸奖公式:名字 + 具体好行为 + 家长的感受(肯定) + 启发式反思 (鼓励)。

比如:“大宝,你今天独立完成了作业,妈妈好开心啊!你是怎么做到的?”

“二宝,你今天吃饭很乖,没让妈妈操心,妈妈真高兴!二宝长大了,自己能干的事情越来越多了,是不是?”

一天,我辅导大宝学习老师没教过的一个数学概念,有点难,大宝学着学着就不耐烦了。突然,我想起以前他学逻辑狗时做得很好,就说:“之前你学逻辑狗时,就做得非常好,遇到不会的题也不放弃,坚持思考,很难得。这次的题还没有逻辑狗复杂,你一定可以的。”大宝听后不再逃避,虽说积极性没有一下子提得很高,但是愿意继续学习了。

与孩子相处时,评量询问和振奋性鼓舞可以结合着用。当孩子有了进步时,要记得及时夸奖、鼓励,赋予他能量,以激发他持续进步。

家长要记住:孩子的一点点改变、进步,都可以成为解决问题的开始,因为走出一小步,远胜过原地踏步。

(原载于妇女生活杂志社《现代家长》2023年第2期“指点迷津”栏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正确赏识孩子的必要性
孤独症儿童什么样的问题行为要优先要介入
“妈妈,为什么要让着弟弟?”家长该如何回答?聪明的家长这么说
六到八岁的儿童叛逆期,家长应该如何自处
孩子被打,要不要打回去,专家是这么说的,确实值得很多父母借鉴
仅靠一个句式,我夸出了儿子的自驱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