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理咨询师课程笔记之十五 20160515 发展心理学(下)

我就想说,没有比较,你不会意识到一个负责任的好老师有多宝贵  庞老师最后拖堂还跟我们说了sorry,感动的我们都稀里哗啦的,此处要有掌声






[一]  个性发展


同伴交往:

.同伴交往的发展特点

2个月: 引起注意,相互注视

6-9个月: 朝向观看,发声,微笑等

1岁:注视次数增加,微笑,用手指点,发声表意,嬉戏

2岁:游戏”,简单的相互作用

3岁: 互补或互惠的角色游戏

. 游戏的性质

功能性游戏 1-2岁,有意识或无意识的简单,重复的机械动作  ,如绕圈跑,玩具推来推去。

建设性游戏,3-6,制造或建造物体, 积木搭建房子。

角色扮演游戏,3-7, 演绎日常生活场景或想象的角色, 扮家家。

有规则的游戏,6-11,在理解并遵循规则的前提下游戏,如下棋


*有规则的游戏难免会让孩子感受到挫折,因为会输,这个时期的孩子倔强,自大,自以为掌握了很多规则没有预见到自己会输,一旦输了会产生羞愧感,自信心暂时降低的感觉,父母要注意孩子的情绪,引导孩子不要输不起,也要意识到孩子都是脆弱的,引导孩子认识到会不会是过分高估了自己,和孩子谈一会,让孩子哭一会,告诉他输在哪里,当然“任务难度”也要合适,让孩子慢慢的接受会输的事实。


*有的孩子参与游戏前需要在旁观察一段时间,要有足够的准备才会参与到孩子们的游戏当中,这并没有对错,不同孩子有不同孩子的“节奏”这是不同气质型决定的,有的会是领导者,有的事跟随者,有的则是观察者。要宽容孩子的被动性。



同伴的作用:

同伴是强化物

满足归属、爱及尊重的需要。

同伴是范型。

帮助去中心化

同伴是社会化动因

*有时候为了让有攻击行为的孩子有所改变,可以运用“你再这样,xx就可能不喜欢你或者不跟你玩了”

*同伴让人产生归属感,根据马斯洛的研究,归属感是人的重要心理需求,人都要被感受“我在其中”,被接纳和被关心。

*有的家庭4-5岁才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之前都在家养护,会错失了3岁左右“合作游戏”阶段的时机,可能造成同伴交往的缺失。

*自我中心程度越低,越会枞别人的角度,从事情的角度,从规则的角度看待问题。

*同伴是社会化动因,是习得纪律、约束和规则的重要来源。


*小孩子如果由于外貌不佳被小朋友甚至老师歧视,小朋友不和他玩怎么处理?父母尤其是母亲,要告诉孩子他的长相是独特的,不难看,他在爸妈眼里是宝贝,对美的评判标准不是某些人制定的,大家审美观点都不一样等等。让孩子确认在他最重要的人那里,他是被完全接纳的。别人因长相歧视他,是别人错了,如果老师这样做,这更是非常大的错误。


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方法

  • 经常带孩子到外和小伙伴玩耍。让孩子主动把玩具和同伴交换,鼓励孩子参与同伴游戏。孩子玩的时候,不必干扰他。

  • 平时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凡事让孩子多尝试、多参与,培养其自信心。

  • 培养孩子懂得分享和宽容。这样孩子在集体中才会受到欢迎。

*可以让孩子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小的责任,培养其责任心。


自我意识发展四个阶段


镜像自我认知测验



第一阶段:认识自己

0-4个月:妈妈阶段,对妈妈的镜像微笑、点头、发出叫声。

5-6个月:同伴阶段,把自己的镜像当作另一个同伴对待。

7-12个月:伴随行动,看见镜像中自己张嘴的动作,也跟着学。

12-15个月:认出自己,能够把自己和别人的动作分开。(见教材p194)

第二阶段

认识我的:知道自己的名字,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认识自己的玩具,用表示自己,用我的表示自己所属。为自己能够独立完成一件事感到兴奋。

第三阶段

从别人的评价到自我评价:逐步理解别人的语言评价,如不乖,知道发脾气、抢别人玩具、哭闹是不乖的表现。2岁以后学会评价别人不乖3岁左右以别人的评价来评价自己,如妈妈说我是个好孩子。同时会把自己的行为和小朋友做比较,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

第四阶段

自我表现和克服害羞:自我表现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及时得到表扬和肯定,就能够帮助孩子建立信心,感受获得成功的快乐。孩子的认生和害羞需要加以引导,减少其焦虑情绪。具体方法如下:

    A.抱着孩子同陌生人说话。

    B.鼓励孩子和陌生人打招呼,并给予表扬。

    C.鼓励孩子表演儿歌、拼图、搭积木等,并给予肯定。

    D.经常带孩子到外面参与同伴游戏活动。


3-6岁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3~6岁的幼儿其自我概念是具体的、生理的。

也已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模式和偏好。比如说我喜欢汽车,我害怕毛毛虫。

已认识到人们的外在表现并不总是反映内心。(会识破父母说的假话)

不过,幻想和假扮游戏对幼儿的信念形成有促进性作用。


自尊:

自尊:对自我作为人的价值的评价。关乎情感和安全感,不关乎爱的撤离

*低自尊的表现:怕失去,怕失去存在感,怕失去了“我”的位置和价值,受虐倾向有时候是从一段不健康的关系处找到自己的价值感。不敢把自己呈现在别人面前,遇到好的事情来临会不信任,甚至故意破坏自己的“好事”。

*要让孩子确保在别人面前有一个良好的形象,维持好别人对孩子的评价。

*高自尊的表现,勇于挑战,遇到失败倾向于找外部原因,找借口。



社会因素对自尊的影响----父母与同伴

  • 父母的作用,高自尊的孩子一般而言温和、支持。

  • 完全依恋的孩子自尊心较高。

  • 同伴竞争。在强调个人成就的社会文化中,竞争中的胜者会觉得骄傲。

*孩子的个性是做出来的,不是夸出来的,有好的行为后,不要吝啬夸赞,以进行强化。少说你是最棒的,你最聪明了


习得性无助

能力与努力的关系

习得性无助:相信自己缺乏能力,一经失败就停止努力并放弃。

与其相反的是求精取向:相信自己的能力和能通过努力克服失败而坚持不懈

孩子成功时表扬其努力,而失败时责怪他们能力不足,会培养孩子的习得性无助。

4~6岁的儿童,如果在失败后经常遭遇惩罚和不当批评,可能形成习得性无助。


孩子的自信心是如何被降低的

总拿孩子与别人比较。过度保护。过多干预。给孩子贴上不好的标签。在众人面前贬低孩子。


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源于对照料者的顺从与延迟满足。

自我控制有一个适宜的度。儿童自我控制过低,常常表现为容易分心,无法延缓满足,易冲动,攻击性强:自我控制过强,儿童会表现出很强的抑制性(个体的需要和情绪表达)和一致性(与成人的要求保持同一)。有弹性的自我控制才是最适宜的自我控制。


棉花糖实验





[二] 智力发展


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论

流体智力几乎可以参与到一切活动中去,如知觉、记忆、运算和推理能力等,依赖于大脑神经解剖结构。晶体智力则是一个人后天所学,是经验的结晶,如词汇与计算方面的能力。


Sternberg三元论

Sternberg提出了一个智力的三元理论,他认为智力包括三个主要的类型:


  • 分析性智力:分析性的思维和抽象的推理能力(分析性智力 的最基本单位是成分component),成分是信息加工的基本单位。成分包括,获取并储存信息的能力、作决策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把思考转化为行动的能力)

  • 创造性智力:快速解决新难题的能力,在面对类似的问题的时候也能够习得一种自动思维的能力

  • 实践性智力:能够快速的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在生活中巧妙的生存能力以及实践的知识


情绪智力

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Salovey & Mayer1990):指个人对自己情绪的把握和控制,对他人情绪的揣测和驾驭以及对人生的乐观程度和面临挫折的承受能力。

情绪智力以自我意识为基础,包括乐观、同理心、情绪自制、元心境(metamood)等,对人的成就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metamood:也叫元情绪是主体对自我情绪的知觉、评价、描述与监察,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过程、结果进行反刍分析和调控的能力.

情绪智力包括四个方面:

  • 情绪知觉、评价和表达能力;

  • 在思维中对情绪进行同化的能力;

  • 理解与分析情绪,获得情绪知识的能力;

  • 对情绪进行有效调控的能力等。



情感智商对成功的预测

有人认为,高智商者富有进取心、创造力强,但他们往往不善于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感,因而很可能是冷漠、易怒或神经质的,难与周围人沟通,在合作与竞争并重的社会中要取得成功并不容易;而情绪智力高者则善于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感,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融洽的人际关系,成功的概率反而要高。




成长性人格

成长性人格已定是饱含开放度和欲望的,其实是一种能力,“想到”继而“看到”

结婚,工作,生孩子,换职业,学习心理学这些人生中的重要事件都是塑造成长性人格的契机。

不经历过,也就不知道成长的路径有哪些

*有的人很难改变,花大量时间去自我证明,仿佛永不能自证,甚至童年并没有受过什么挫折,有时这只是一种个性特征,改变这样的人是非常困难痛苦的。



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

包括言语量表和操作量表。

操作量表,包括六个分测验

  1. 图画补缺:包括26张未完成图画。每张图上均缺少一个部分,要求儿童指出来,比如,一只螺丝钉缺少顶缝。

  2. 图片排列:12组图片,每组图片可以组成一个有意义的故事,但被呈现的顺序是被打乱的,要求儿童按讲得通的逻辑排好。

  3. 积木图案:把块大小、形状、图案分布均相同的积木(两面红,两面白,两面红白各半)按主试提供的图案摆出来。

  4. 物体拼组:由四套图形拼板组成,或是物体,或是人物,把拼板交给儿童,要求他拼成物体或人物。

  5. 译码:分两种,A型是图形以符号,用于8岁以下儿童;B型是数字对符号,用于8岁及8岁以上的儿童。要求被试按照示例,把符号真入相应的图形中,或数字下,既正确又迅速。

  6. 迷津:共有9个迷津图,由简单到复杂,要求儿童用铅笔正确地找到出口。


婴幼儿智能发育阶段初步检查表(如图)




[三] 情绪发展


情绪:

是个体对外部和内部事物的主观体验,喜怒哀乐是人们表现情绪的形式,利用这些方式要以表达当前的需要和愿望,同时也调节着人们的行为,机能主义者把情绪视为认知过程,社会行为伸直身体健康的中心动力。

情绪对幼儿人格发展的影响:情绪表达、情绪调节直接影响幼儿社会适应性的发展,进而影响幼儿人格的发展。


丢脸的感觉(羞愧)

正常的丢脸感觉:想要别人的称赞,同时害怕会得不到。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

病态的丢脸感觉:广泛地对自己的各种感受觉得丢脸,严重退缩和隔绝。这是情感长期被忽略和被伤害的结果



情绪表达障碍

  • 羞于求助。

  • 羞于表达亲密。

  • 受到困扰时,用粗话、咒骂来处理沟通。

  • 用沉默来防卫。

  • 用激烈的别人难以接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


*青少年叛逆有其独立意识的唤醒,作为父母,首先应当觉得高兴,但有些行为伤人心了,要指出,和果断处理过分行为。




[四] 道德发展


道德:

帮助个体明辨是非,并由此表现相应行为的一系列原则或观念。个体会对表现出合乎道德标准的行为感到自豪,而对违反标准的行为感到内疚或有其他不愉快的情绪体验。

内化:将他人的品质或标准转化为自己的标准的过程。

*道德是内化习得的,主要通过家庭,学校和同伴


科尔伯格两难实验:

海因兹偷药的故事——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模型


道德两难故事

 欧洲有个妇人患了特殊的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物能救她,就是本城药剂师最近研制的一种新药。配置这种药成本为200元,但药剂师却索价2000元。病人的丈夫海因兹到处借钱,最终才凑得1000元。海因兹迫不得已,只好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账,但药剂师说:我研制这种药,正是为了赚钱。海因兹走投无路,撬开了药店的门,为妻子偷了药。 


向儿童提问如下:

   1、海因兹应该偷药吗?为什么

 2、他偷药是对的还是错的?为什么

 3、海因兹有责任或义务去偷药吗?为什么

 4、人们竭尽所能去挽救另一个人的生命是不是很重要?为什么?

 5、海因兹偷药是违法的。他偷药在道义上是否错误? 为什么

 6、仔细回想故事中的困境,你认为海因兹最负责任的行为应该是做什么?为什么?  


下面看下视频吧:





攻击行为:

*反社会人格障碍一般先为品行障碍,来源于早年的攻击行为没有被合适的处理

*如果孩子在学校打得赢就不管不问,不吃亏就没关系,不但会引起孩子在学校内成为不受欢迎的孩子,更会纵容孩子的高攻击性。

*攻击性基因,研究表明有的人自带攻击性基因,参与攻击行为时会引起大脑某部分的兴奋。(胆汁质也容易发生攻击性行为)




亚斯伯格综合症

目前该病病因不明。但研究显示,遗传基因、生物化学、过滤性病毒、妊娠期和分娩时出现的一些问题及环境问题都可能是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原因。罹患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概率为0.07%,即平均每一万名新生儿会有7名是患者。

1.人际交往困难

患者愿意与人交往,喜欢与同伴玩耍,但是缺乏交往技巧,不理解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非语言表达的信息,采用的交往方式刻板、生硬、程式化,因此难以形成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不能发展友谊,不能灵活应对各种不同的情景,常被同伴孤立。与孤独症患儿的表现区别在于孤独症患者是退缩的,他们似乎对周围的人不感兴趣,不主动与同伴建立联系,但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经常渴望甚至尽力想与其他人建立联系,却缺乏技能做到这一点。

2.语言交流困难

尽管患者的语言发育正常、表达流畅,但是使用语言来进行沟通的能力差,在交谈过程中察言观色的能力差,不关注对方的反应,不管对方对所谈内容是否感兴趣,也不顾忌别人的感受。交谈中使用较多的书面语言,咬文嚼字,给人以古板、生硬、夸张的感觉。对于对方的谈话,患者只能理解简短、清晰明了的语句,难以领会幽默、隐喻、双关意义的语句。

3.行为模式刻板仪式化,兴趣爱好局限特殊

行为模式刻板仪式化表现为固执地保持日常活动的程序,如上学必须走相同的路线,若当天的课程有变动、交通堵塞耽误了时间等均会使患者感到烦躁。也有的患者每天吃同样的饭菜,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解大小便,定时上床睡觉,只用同样的被子和枕头,入睡时必须将一个手帕盖住眼睛等。一旦这些行为活动程序被改变,患者会表现出焦虑不安、烦躁。患者常常有某些特殊的爱好和收藏,如记忆火车时刻表、彩票获奖者、名山或大厦的高度、收藏电话卡,显得比较怪癖。应当鼓励和利用患者的这些兴趣爱好,让他们成年后从事相关的职业或研究。

4.笨拙的运动

除了以上所提到的诊断依据外,还有一个症状作为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的相关表现而非诊断依据,即运动发育延迟和运动笨拙。阿斯柏格综合征患者可能会有运动技能发展落后的个人史,如比同龄人更晚学会骑自行车、接球、开罐头等。通常他们是不灵活,步态僵化、姿势古怪、操作技能差,在视觉-运动协调能力方面有显著缺陷。


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总体治疗目标是管理患者的不良症状,教育训练其获得与年龄相符的社交、交流和职业技能,以弥补阿斯伯格患者发育过程中未曾自然获得的技能;同时通过对患者多方面评估,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干预措施。理想的治疗着重于阿斯伯格综合征核心症状的改善,包括改善交流技能或刻板的行为模式。越早治疗,总体预后越好。针对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治疗措施包括:

1)社交技能训练是增强人际交流最有效的方式。

2)认知行为训练可以增强对疾病相关的焦虑和爆发性情绪的压力管理,减少刻板的兴趣和行为模式。

3)药物治疗,对于存在的共病如重症抑郁障碍或焦虑障碍进行相应治疗

4)职业治疗或物理治疗改善感觉整合障碍和运动协调障碍。

5)社交干预,着重语言治疗,促进患者进行正常的对话交流。

6)对家长进行训练和支持,尤其是在家中经常使用的行为技巧。



利他主义:亲社会行为

利他主义:通过、分享和帮助等亲社会行为表达对他人的无私关注。

同情式的移情唤起:个体在体验到他人的焦虑情绪时可能会产生的同情或怜悯情感,这被认为是促进利他行为产生的一个重要的中介因素。

自我定向的悲伤:个体在体验到他人的悲伤情绪时可能会产生的一种自我不适或悲伤,这通常会抑制个体利他行为的发展。

2~3岁的儿童尽管对同伴的悲伤表现出了同情和怜悯,但他们并不热衷于真正做出自我牺牲,如和同伴分享一人心爱的玩具。

2.5~3.5岁的孩子常常能对自己在假想游戏中表现出友善行为感到满足。

4~6岁的孩子则更多地表现出真实的助人行为而很少假扮助人者的角色。

小学生(6-12岁)分享、助人等亲社会行为则越来越普遍。




*对孩子和对来访者一样,都要遵循部分匹配的原则,维持理性强度

*针对职业乞讨和扶老人摔跤的态度,保持孩子的同情心,不要太早告诉孩子社会的阴暗面,防止产生过度的怀疑感。





谢谢收听,下次再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确认自闭症后,除了绝望,我们还能做什么?
孤独症用药、摘帽、鉴别诊断,崔永华大夫想对家长说……
神奇的“天才病“,解密没有智能障碍的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征”
关心阿斯伯格孩子,让阿斯伯格孩子不孤单!
儿童“阿斯伯格综合征”一种高功能的自闭症
『心理阅读』什么是阿斯伯格症??我的孩子是自闭症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