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奥斯卡欠诺兰一座奖杯!《敦刻尔克》到底神在哪里?

《敦刻尔克》,到底是不是神作?它到底是诺兰最好的作品、”“影史最佳战争电影,还是“走火入魔的装逼大片”?

什么是敦刻尔克?19405月,40万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战略撤退,最后33万人成功回到英国,这些人,成为欧洲打败希特勒,珍贵的火种。这段历史,是历史的败部复活。

在这部电影之前,二战电影大多将这段历史悄悄掠过,就仿佛历史,在静静等待着,一个配得上这段历史的导演,拍出一部,配得上这段历史的电影。

直到一个拍出许多非现实主义神作的导演,突然将视角,对准了历史。

他成功了吗?在我看来,电影离神作,还差一公分。

但从这部电影出现开始,奥斯卡,绝对欠了这个家伙,一座奖杯。

这个家伙,是很多中国观众去电影院,看这部电影的唯一理由——诺兰。

北美上映一个半月,已经有1.7亿美元票房,全球4.1亿。

IMDb仍然稳挂8.4,烂番茄新鲜度94%,评分8.7MTC94分,甚至成为诺兰的最高分。

国内,8.5,相对海外口碑的狂热,倒是相对冷静些。

这到底是怎样一部电影,简单来说,这是诺兰的主旋律超级英雄电影。为什么这么说,先不说。

但诺兰的电影,对得住那段历史。对得起在那片沙滩上,倒下的7万人,和活着的33万人。

什么是敦刻尔克大撤退?”敦刻尔克的撤退肯定不是一场胜利,它仅仅由于不幸中的万幸才得以避免一场可能发生的灾难。”

什么是诺兰的《敦刻尔克》?他说,“我会尊重人类寻求生存的本能,而不是真正的英雄主义。

这是一部用悬念片类型模式、战争片外壳和诺兰式多线叙事拍出的有关于人的生存的电影。这是诺兰的史诗。

它到底神在哪里?诺兰又为什么配得上,对他和他的电影,所有的赞美?

敦刻尔克

评价一部电影,我们最关心的通常是:拍得怎么样?

但对于《敦刻尔克》,必须先理解:诺兰拍的是什么?

这首先是一部有关失败的电影,或者说,这是一部关于40万人逃命的电影。33万人逃出来去了,后来他们干掉了纳粹。7万人没逃出去,永远躺在了那片海滩。

这,就是那段历史。

到底发生了什么?

193991日凌晨,纳粹德国对波兰发动闪电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敦刻尔克(法文:Dunkerque),是法国南部濒临多佛尔海峡的一座古城。从地图上看,它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城市,如果不是二战,恐怕不会有多少人留意这座小城。

但现在,40多万英法联军被挤压在这座小城里。如果他们被全灭,欧洲主力尽失,纳粹会不会就此赢下二战,这,成为历史未尽的悬念。

当时盟军面对的是什么?人间地狱!

陆地上,德军1700辆坦克持续前进,距海滩只有16公里;空中,德军斯图卡式俯冲轰炸机盘旋、投弹。德国军队从西、南、东三个方向敦刻尔克步步紧逼,德军的坦克离港口仅10英里。

40万盟军被困海滩,唯一的生路是渡海,渡过去,就是唐顿庄园、英国,一个人渡不过去,失去的是生命,全过不去,人类,可能就完了。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奇迹发生了:1940524日,德军接到了希特勒下达的停止前进的命令。

天助我也!英国政府发动大批军舰、民船前来营救自己的子弟兵。维修船、扫雷艇、拖网渔船、驱逐舰、救援船、雷达哨船……有人开玩笑说:英格兰所有能漂浮的东西,全部都去了敦刻尔克。

大部分,是民船!

这是一支历史的船队,没有武装、没有护航,冒着枪林弹雨和随时送命的危险,只为送一些素昧平生的大兵渡过英吉利海峡。

英国首相丘吉尔原计划救出3万至4万人,最终,却救出了33万人!

这些从死亡线上逃出来的人,能够给拼命救他们的人的唯一报答,就是干死纳粹。这些人,后来赢得了二战。人类,才没有坠入黑暗中。

好了,这就是那段历史,现在,诺兰,你怎么拍?

诺兰的悬念史诗

悬念。

天才之所以成为天才,就在于在他之前,没有人会这么想,更加不会去这么干。除了诺兰,将这段历史拍成默片的不少,可谁会把这段历史拍成彻彻底底的悬念片呢?但诺兰,就是个天才。《敦刻尔克》76页的电影剧本里只有两页对话,简直,就像一部默片。

诺兰说,一切都是悬念。悬念是一种重要的视觉语言。

他是怎么拍一个史诗的?完全不像战争片。

有谁像他一样,把作战室里的指挥策划场景全部删去,开场不交待历史背景,结尾也不交代伤亡人数。

开场,几个英国士兵,游荡在空无一人的敦刻尔克城区,空中飘舞着德国人的劝降传单。

其中一个小伙子捡了几张传单,捡了一个烟屁股,正准备找个角落,歇口气这时候,德国人的枪响了

史诗,由此开场。影片最大的悬念是:生存,还是死亡。最大的对手:是时间。

德军,从头到尾,连一个正脸都没有。一部没有反派的悬念战争电影,怎么拍?

诺兰将他的叙事迷宫,搭建出了三条叙事线,三段时间,三个视角,不同的人,处于同一个敦刻尔克,但分散在不同的时间维度,最后三条线又将合而为一。

大开,大合。不是难,而是近乎没有可能。如同这场大撤退。太复杂了,观众分分钟都可能迷失在这片叙事迷宫中。可讲述这个故事的,是诺兰。

第一条线,海滩,时间一周。

菲恩·怀特海德出演的汤米,是一名英国士兵。海滩边,大家都在等着上船,越快,越好。因为头上是德军的空袭,投弹。海上是超出负荷的沉船。

这群人,是来蹭船的。

第二条线,海上,时间一天。

马克·里朗斯(奥斯卡最佳男配)饰演的道森,开着自己的船,去救人。谁知道,救上来一个不懂感恩的主,墨菲饰演的落难上尉,一听要去敦刻尔克,恨不得弄死道森。

第三条线,空中,时间仅为一小时。

汤姆·哈迪饰演的英国空军士兵,法瑞尔。

与德国空军殊死搏斗,掩护大撤退的英军。

结果在和德军的交战中,油表盘坏了,同伴也被击中。敌机逼近,返航,就是个生,迎战,八成是个死,何去何从,法瑞尔陷入了迷思。

三条线索,是诺兰布置给观众的迷宫,也是他设下的机关。

他的任务,是让观众看见时间。

法瑞尔在飞机上看到一艘船沉没,而在道森的时间线里,却很久才经历这一幕。

法瑞尔的同伴迫降,然后在另一条时间线,被道森救起。

三条线索,变成一座时间的迷宫,而诺兰用自己的镜头,给了观众一份穿越迷宫的地图。

最重要的,还是悬念。

菲恩·怀特海德这群士兵会不会被德军炸死?道森一群人能不能穿越火线?法瑞尔能不能击落敌机,自己又能不能生还?

一个悬念,套着另一个,观众一刻不能喘息,必须在已知的历史结局之外,时刻关注这些小人物的命运。

是的,我们知道敦刻尔克的最终结局,可我们不知道这几个人的命运呀?这,正是诺兰叙事的奇妙。

最奇妙的,是这个叙事的迷宫,汤米的逃生,道森的救援,法瑞尔的抗击。

最终通向了同一个地点——敦刻尔克大撤退完成。

命运,尘埃落定,历史,回声不停。

悬念,完成了史诗。

这部史诗,属于诺兰。

神在哪?

你没法忘记这是一部诺兰的电影,因为电影无处不充满着诺兰的电影美学——默片美学。

这是一部不“好看”的电影。

诺兰,几乎是在和观众对着干。反故事、反高潮。故事,手法都极简,几乎没有大起大落的剧情。

人物对话极少,近乎默片。人物情绪也极其克制,没有大起大落的文戏。

实际上,面对面的大型战争场面都极少,除了汤老师在天上干掉几架纳粹的飞机,几乎没怎么开战

这一系列的处理方式,都决定了《敦刻尔克》就是要与传统战争大片,分道扬镳。

诺兰,神在哪里?

第一神,神在电影美学。

诺兰的这部电影李,每一个镜头都是主观镜头,空战场景,从不进入德国飞机的视角,观众看到的,就是英国飞行员看到的。

没有怒火对战、血战到底,只有突然现身的德国战斗机,不知道哪来打过来的子弹。

战火,无处不在,生命,危如累卵。

看不见敌人,却又像到底都是敌人。

诺兰的目的,就是塑造一个全真场景,让观众身临其境。

有一个镜头让我印象深刻——

运输船上,敌机来袭,大家听到了战斗机的声音,各自蹲下,抱头,等着被轰炸。

没有群起迎战,也没有惊慌失措。

只有等待。生者,将逝者,推向大海。

这种近乎静默、冷酷的镜头,才是诺兰的敦刻尔克。

第二神,神在实拍。

电脑特效无所不能的时代,诺兰却坚持捕捉实景,减少特效使用,甚至把拍摄地点,定在了原址。

诺兰的片场,如同真实战场。

所用到的战斗机、军舰民船等道具,很多来自二战时期。一架改装过的雅克-52被用来出演喷火式战斗机以方便拍摄

喷火式战机呼啸而过,上千名群演同场出镜,60多艘舰船严阵以待。绑在机翼上的IMAX摄像机随着战斗机在英吉利海峡上空翻腾俯冲,甚至坠机的场景也完全实拍。

这样的拍摄,突出了战场的幽闭广阔,生命的脆弱与易逝。

有一场戏,汤米赶着要挤进上船的队伍里,这时,德军的飞机突然往地面投弹

远处,是被弹药炸飞的尘土,近处,沙子全掉落在了汤米身上。

炮声渐熄,汤米起身,地上又多了几具尸体。

这,就是诺兰实拍的目的。无论是躲在搁浅的渔船里还是趴在广袤的沙滩上,随时而来的死亡危险都压得你喘不过气。

诺兰的战争,就是死里逃生。

第三神,神在配乐。许多人说,诺兰的老搭档,好莱坞配乐师汉斯·季默江郎才尽了,配乐,太满。

我不同意。

要知道,这基本是一部默片。除了声效,就是配乐。配乐,不仅依然是电影重要的手段,更是电影节奏最关键的导航仪。

正是老汉充满悬疑感的配乐,与滴答作响的音效相濡以沫,才将陆、海、空不同的时间线,节奏把控地炉火纯青,由慢变快,由快到慢,周而复始,配乐营造节奏,节奏,分割时间线。

汉斯·季默依然热爱弦乐,但这一次的弦乐,时缓时急,每一个节拍,都扣在人物命运上。

配乐,成为人物命运的一部分,自然,也成为电影的一部分。

20177月出版《敦刻尔克》剧本时,诺兰附上了自己的一篇谈话录,标题概括了他对战争的理解——《让命运无常》。

电影里,码头上,一位英国士兵问长官,是否让法国士兵上船。丘吉尔首相公开说过,英法军人要并肩撤退。”“那他私下怎么说的?”“自己人先走。长官回答。

影片最后,最后一批英国军人撤离,长官却自愿留了下来:我要跟法国战士们在一起。


大多数战争电影,讲述的,都是进攻、胜利,是英雄的故事,但《敦刻尔克》讲述的,却是撤退、败北,唯一相同的,它也是讲述英雄的史诗。

因为那些活着的,死去的,逃命的战士,送他们逃命的平民,都是真正的英雄。尽管,他们在历史中,静默无声。

这是诺兰的史诗。​人,活着,才是最伟大的电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事实证明:你大爷还是你大爷,你诺兰还是你诺兰!
每部都是神作,诺兰2017新片想不封神都难!
我们最期待的七月大片,七月看不到
《敦刻尔克》诺兰的平庸之作,还是巅峰之作?
我看《敦刻尔克》
口碑炸裂!这部燃爆海陆空的史诗巨作,才是九月必看之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