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青叶

 

 

 


《中药学》大青叶

【药用】本品为十字科植物

【性味与归经】苦,大寒。入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

【临床应用】1.用于时行热病、热入血分、高热神昏及热毒发斑等症。

热入营血,则神昏、大青叶清热凉血解毒,故临床多用为要药,常与黄连栀子赤芍丹皮升麻等同用。

2.用于丹毒咽喉肿痛口疮肿毒等症。

心、胃实火上炎,则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热毒发散于肌肤,则成丹毒、疮痈热疖。大青叶能泻心胃热毒,常合玄参石膏、黄连、栀子、板蓝根等用于上述诸症。

【处方用名】大叶(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大剂量可用一两。煎服。

【附药】1.板蓝根:上地区用菘蓝的根。性味苦寒。有凉血解毒、清利咽喉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大头瘟毒,热毒斑疹,咽喉肿痛等症,其功与大青叶相似;近年来临床上又用治传染性肝炎。用法用量与大青叶同。

2.青黛:将鲜大青叶加水打烂后,再加入石灰水等,捞取浮在上的靛蓝末,晒干后,就是青黛。性味、功效与大青叶相同。外用治口腔炎扁桃体炎等;内服用治肺热咳嗽;一般用量三分至五分,入丸散服用,或拌其它药煎服。外用适量。

【按语】1.大青叶功能清热凉血,为解毒要药,主要用于热毒发斑、丹毒、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疮痈肿毒等症,故前人认为它能解心胃热毒。近年来此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除可用治上述诸症外,又可用于痰热郁肺、咯痰黄稠;尤常用于流行性乙性脑炎,既可单味应用于预防,又可配合柴胡银花连翘、板蓝根、玄参、生地等,能清解气分、营分的热毒,可用治各种乙脑,而以偏热型较为合适。

2.全国各地市售的大青叶品种甚多,植物来源各异,又:爵床科植物蓝。十字花科植物菘蓝及大青。科植物蓼蓝。科植物木蓝。以上植物的叶,都做为大青叶使用,也均能作为制青黛的原料,除木蓝外,其根均作为板蓝根使用。

3.上海地区近年来种植得大青叶,是属于十字花科本植物菘蓝的叶,经临床实践,确有良好的清热解毒功效。但本品味虽不甚苦,却是气浊性寒,如用量过多,易致恶心呕吐

【方剂举例】大青汤《沉氏尊生》:大青、玄参、知母山栀、石木通、升麻、桔梗。治热毒内陷。

犀角大青汤《活人书》:大青、犀角豆豉、山栀。治伤寒发斑,咽痛

引用:《中药学》大青叶(附:板蓝根、青黛)

下载:《中药学》chm电子书

《中药大辞典》:大青叶

【出处】《唐本草》

【拼音名】Dà Qīnɡ Yè

【别名】大青(《本草经集庄》)。

【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路边青、寥科植物蓼蓝、十字花科植物菘蓝、草大青爵床科植物马蓝等的叶或枝叶。

①路边膏叶7~8月采收叶片,晒干。

②蓼蓝叶

小暑前后及白露前后采叶片晒干(天津地区都割取全草,切段、晒干)。

③菘蓝叶

8~10月采收叶片,晒干。

④马蓝叶

8~11月割取茎叶,晒干。

【性状】①路边青叶

干燥叶片(亦有将叶及幼枝切成小段者),微皱折,呈长椭圆形至细长卵圆形,长5~16厘米。上面棕黄色、棕黄绿色至暗棕红色,下面色较浅,全缘,先端渐尖,基部钝圆。纸质而脆。气微臭,味稍苦而涩。以叶大、无柄者为佳。

主产湖南、湖北、江西等地。此外,广西、福建等地亦产。

②蓼蓝叶

干燥叶(有时带枝),多皱缩,有时破碎。气微臭,味微涩而苦。以叶厚、色蓝绿、无枝梗、杂脆者为佳。

③菘蓝叶

干燥叶皱编成团块状,有时破碎,呈灰绿色或黄棕色。。质脆易碎。气微弱,味稍苦。以叶大、无柄、色暗灰绿者为佳。

④马蓝叶

牛燥叶(有时带幼枝),多皱缩成团块状。完整者呈长圆形、以叶净、无枝梗、色黑绿者为佳。

【炮制】拣去杂质及枯叶,洗净,稍润,切段,晒干。

【性味】苦,寒。

①《别录》:"味苦,大寒,无毒。"

②《药性论》:"味甘。"

③《纲目》:"气寒,味微苦咸。"

【归经】入肝、心、胃经。

①《得配本草》:"入足阳明,手少阴经。"

②《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经。"

⑧《本草撮要》:"入足蹶阴、少阴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治温病热盛烦渴流行性感冒,急性传染性肝炎菌痢急性胃肠炎,急性肺炎丹毒吐血衄血黄疸痢疾喉痹口疮痈疽肿毒

①《别录》:"疗时气头痛,大热,口。""蓝叶汁,杀百药毒,解狼毒射罔毒。"

陶弘景:"疗伤寒方多用此,除时行热毒为良。""蓝汁,至解毒。以汁涂五心,又止烦闷。甚疗蜂蟹毒。"

③《纲目》:"主热毒,黄疸,喉痹,丹毒。""蓝叶汁,解斑蝥芫青樗鸡朱砂砒石毒。"

④《本草正》:"治瘟疫热毒发狂,斑疹痈疡肿痛除烦渴,止鼻衄血,杀蚀、金疮箭毒。凡以热兼毒者,皆宜蓝叶捣汁用之。"

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散瘀止血治肠炎菌痢咽喉炎扁桃体炎腮腺炎感冒发热齿龈出血。"

⑥《江西草药》:"治急性肝炎肺结核,矽肺,牙痛蛇伤过敏性皮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或捣汁。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注意】脾胃虚寒者忌服。

①《本草经疏》:"不可施之于虚寒脾弱之人。"

②《本草从新》:"非心胃热毒勿用。"

③《得配本草》:"虚作泻者禁用。"

【附方】①预防乙脑流脑大青叶五钱,黄豆一两,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七天。(《江西草药》)

②治乙脑,流脑,感冒发热腮腺炎大青叶五钱至一两,海金砂根一两.水煎服,每日二剂。(《江西草药》)

③治温毒发斑:大青四两,甘草、胶各二两,豉八合。以水一斗,煮二物,取三升半,去滓,纳豉煮三沸,去滓,乃纳胶,分作四服,尽又合。此治得至七、八日,发汗不解,及下太热,甚佳。(《补缺肘后方》)

④治时行壮热头痛,发豌豆遍身:大青三两,栀子二七枚(擘),犀角(屑)一两,豉五合。上四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服之无所忌。(《延年方》大青汤

⑤治麻疹色太红,或微紫,或出太甚者:大青、元参生地石膏知母木通地骨皮荆芥甘草淡竹叶。水煎热服。(段希孟《痘疹心法》大青汤

⑥治风疹,丹毒:大青捣烂,鼍之即散(先以磁锋砭去恶血)。(《本草汇言》)

⑦治热甚黄疸:大青二两,茵陈秦艽各一两,天花粉八钱。水煎服。(《方脉正宗》)

⑧治无黄疽肝炎:大青叶二两,丹参一两,大枣十枚。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⑨治热病不解,下痢困笃欲死者:大青四两,甘草、赤石脂三两,胶二两,豉八合。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尽更作,日夜两剂。(《补缺肘后方》大青汤)

⑩治小儿赤痢:捣青蓝汁二升,分四服。(《子母秘录》)

⑾治热盛时疟,单热不寒者:大青嫩叶捣汁,和生白酒冲饮。(《方脉正宗》)

⑿治肺炎高热喘咳:鲜大青叶一至二两。捣烂绞汁,调蜜少许,炖热,温服,日二次。(《泉州本草》)

⒀治上气咳嗽,呷呀息气,喉中作声,唾粘:蓝实叶浸良久,捣绞取汁一升,空腹顿服,须臾以杏仁取汁煮粥食之,一两日将息,依前法更服,吐痰方瘥。(《梅师集验方》)

⒁治血淋小便尿血:鲜大青叶一至二两,生地五钱。水煎调冰糖服。日二次。(《泉州本草》)

⒂治喉风,喉痹:大青叶捣汁灌之,取效止。(《卫生易简方》)

⒃治咽喉唇肿,口舌糜烂,口甘面热:大青、升麻大黄(锉、炒)各二两,生干地黄(切、焙)三两。上四味粗捣筛。每服二钱匕,以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利即愈。(《圣济总录》大青汤)

⒄治小儿口疮不得吮乳:大青十八铢,黄连十二铢。上二味细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一服一合。日再夜一。(《千金方》)

⒅治大头瘟:鲜大青叶洗净,捣烂外敷患处,同时取鲜大青叶一两,煎汤内服。(《泉州本草》)

⒆治脑热耳聋:大青、大黄(锉、炒)、栀子(去皮)、黄芪(制)、升麻黄连(去须)各一两,朴硝二两。上七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水下。(《圣济总录大青丸

⒇治淋巴腺炎;阑尾术后感染等炎症:大青叶、木芙蓉叶各半斤,蒲公英三两。水煎十二小时,取汁2000毫升,每服20毫升,每日三次。(《江西草药》)

(21)防治痱子:㈠大青叶(鲜)三两。水煎服,每日一剂。㈡大青叶适量,水煎浓汁,加薄荷油适量,洗患处,每日二至三次。(《江西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 相关中药 ▲ 返回目录

《中华本草》:大青叶

【出处】出自《唐本草》

【别名】蓝叶、蓝菜。

【来源】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吉。

采收和储藏:8-10月采叶,晒干。

【原形态】菘蓝 二年生草本,植株高50-100cm。光滑被粉霜。根肥厚,花期4-5月,果期5-6月。

【炮制】拣去杂质及枯叶,洗净,稍润,切段,晒干。

【性味】苦;寒

【归经】肝;心;胃;脾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主热病高热烦渴;神昏;斑疹吐血血;黄疸;泻痢;丹毒;喉痹;口疮痄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鲜品30-60g;或捣汁服。外用:捣敷;煎水洗。

【注意】脾胃虚寒者忌服。1.《本草经疏》:不可施之于虚寒脾弱之人。2.《本草从新》:非心胃热毒勿用。3.《得配本草》:虚作泻者禁用。

【各家论述】1.《纲目》:大青,能解心胃热毒,不特治伤寒也。朱肱《活人书》治伤寒发赤斑烦痛,有犀角大青汤大青四物汤,故李象先《指掌赋》云:阳毒则狂斑烦乱,以大青、升麻,可回困笃。诸蓝形虽不同,而性味不远,故能解毒除热,惟木蓝叶力似少劣,蓝子则专用蓼蓝者也。至于用淀与青布,则是刈蓝浸水,入石灰澄成者,性味不能不少异,不可与蓝汁一概论也。有人病呕吐服玉壶诸丸不效,用蓝汁入口即定,盖亦取其杀虫降火尔。如此之类,不可不知。......主热毒痢,黄疸,喉痹,丹毒。蓝叶汁,解斑蝥芫青樗鸡朱砂砒石毒。

2.《本草经疏》:《甄权云大青味甘,能去大热,治温疫寒热。盖大寒兼苦,其能解散邪热明矣。《经》曰:大热之气,寒以取之,此之谓也。时行热毒,头痛大热口疮,为胃家实热之证,此药乃对病之良药也。

3.《本经逢原》:大青,泻肝胆之实火,正以祛心胃之邪热,所以小儿热、丹毒为要药。

4.《本草正义》:蓝草,味苦气寒,为清热解毒之上品,专主温邪热病,实热蕴结,及痈疡肿毒诸证,可以服食,可以外敷,其用甚广。又能杀虫,疗诸虫毒螫者,盖百虫之毒,皆由湿热凝结而成,故凡清热之品,即为解毒杀虫之品。又凡苦寒之物,其性多燥,苟有热盛津枯之病,苦寒在所顾忌,而蓝之鲜者,大寒胜热而不燥,尤为清火队中驯良品也。

5.其他 《别录》:疗时气头痛,大热、口疮。蓝叶汁,杀百药毒,解狼毒射罔毒。《唐本草》:大青,用叶兼茎,不独用茎也。《本草图经》:大青,春生,青紫茎,似石竹苗叶,花红紫色,似马蓼,亦似芫花,根黄。古方治伤寒、黄汗、黄疸等有大青汤,又治伤寒头身强、腰脊痛葛根汤亦用大青,大抵时疾药多用之。陶弘景:大青,《本经》又无,今出东境及近道,长尺许,紫茎。......疗伤寒方多用此,除时行热毒为良。蓝汁,至解毒。以汁涂五心,又止烦闷。甚疗蜂螫毒。

《本草正》:治瘟疫热毒发狂,风热斑疹,肿痛除烦渴,止鼻衄、吐血,杀疳蚀、金疮箭毒。凡以热兼毒者,皆宜蓝叶捣汁用之。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散瘀止血治肠炎,菌痢,咽喉炎,扁桃体炎,腮腺炎,感冒发热,齿龈出血。《江西草药》:治急性肝炎肺结核,矽肺,牙痛蛇伤过敏性皮炎

【摘录】《中华本草》


▼ 相关中药 ▲ 返回目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青叶


【别名】蓝腚叶

【来源】为十字花科大青属植物菘蓝、草大青、爵床科马蓝属植物马蓝、马鞭草科赪桐属植物大青木(路边青)和蓼科属植物蓼蓝的叶。除蓼蓝叶在6~7月或9~10月分两次采收叶片晒干外,其余几种均在8~10月采叶晒干。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主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肝炎,热病发斑,丹毒,疔疮肿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0.3~1两。

3、流行性感冒:大青叶(蓼蓝)、生石膏各1两,柴胡桂枝各3钱,黄芩杏仁各4钱(孕妇及老幼体弱者酌情减量或慎用)。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4、上呼吸道感染:大青叶、板蓝根各6钱,草河车、连翘各3钱,水煎服,每4~8小时服1次。

5、麻疹合併肺炎:大青叶、地锦(或金银花)、野菊花海金沙各5钱,水煎服。

【备注】以大青叶为名的异物同名品甚多,除前述者外,尚有:①豆科木蓝属植物木蓝(野槐树、槐蓝、野青靛).直立灌木,小枝着生银白色薄毛。叶互生,单数羽状复叶,小叶7~15片,对生,倒卵状椭圆形,下面有毛。花蝶形,红黄色,荚果长2~2.5厘米。我国南部各省多栽培,也有野生。分布于山东、江苏、福建、台湾、广西、广东、四川、云南等省区。全草含靛甙,其叶供加工青黛用。在江西、福建个别地区有作大青叶用者。

②蓼科酸模属植物土大黄牛舌头棵,牛大黄)江苏苏州地区则以鲜叶作大青叶用(参阅土大黄项下)。

③爵床科马兰属植物山蓝小灌木,节膨大,叶披针形,先端渐尖。花白或淡紫成腋生总状花序,花冠二唇形,分布于广东。其叶在产地也作大青叶入药。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国药典》:大青叶

【来源】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 的干燥叶。夏、秋二季分2~3次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气微,味微酸、苦、涩。

【鉴别】(1)本品粉末绿褐色。

【炮制】除去杂质,略洗,切碎,干燥。

【性味】苦,寒。

【归经】归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用于温邪入营,高热神昏,发斑发疹黄疸热痢痄腮喉痹丹毒痈肿

【用法用量】9~15g。

【贮藏】置通干燥处,防霉。

【摘录】《中国药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天一味中草药 67:大青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每日中药——大青叶
板蓝,蓝染植物
【转载】【中药讲堂】每天最少学一味中药---大青叶
谈中药里的大网红——板蓝根
清香百草 | 菘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