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想起母亲和棉花》 高天瑞斌作品
      看了“卧听风铃”的回忆文章——(想起母亲和棉花)感触颇深,接就这个题目我也写一篇《想起母亲和棉花》作为对应吧!
​      我父亲于1949年7月工伤去世后,尽管那时新中国还没有建立,工人劳动保险制度也没有形成。但共产党领导的工厂及领导,还是十分照顾我们一家孤儿寡母!首先工厂一手操办了我父亲的丧事,给了我们270元钱的抚血金,又让我14岁的哥哥进厂顶替父亲成了机械工人,还把工厂周围的土地分配给我们五亩之多……。
      五亩地不拿税不纳粮,打的粮食全归俺自己家,这可解决了我们一家人吃穿的大问题。母亲本是来自沂蒙山区的地地道道的农民,她带领我们  弟兄弟三人 把地收拾得齐齐整整,仔仔细细,利利索索……。每年打的粮食 吃不完用不完,还有富余帮助周围邻居。
​      有一年母亲忽然给我们说   ”今年咱把地一半种粮食//一半种棉花,秋上收了棉花给你们每人做一床新棉被盖……。
​      说到做到,那年母亲早早的就到农村一个爷爷家订好了“棉花种”。到种棉花的时候那爷爷在家早早就把棉花种进行了”药物处理“,还来帮我们一起挖坑,下种,浇水,封土……。为了保持水土每个棉花坑都培的小馒头似的,远远看去整齐又好看。
​      那位爷爷说;“棉花是种上了老天照应的话,再有一个星期不下雨,棉花就出苗了,要是下雨的话有可能把棉花苗”呸死“……!所以一旦下了雨你们要赶快的来把棉花坑扒开一点……
​     结果那年老天真的不照顾我们,几天后下了一场大暴雨……。急的母亲不顾满地的泥泞一颗一颗的仔细扒开,后又补了俩次苗,总算都出齐了苗了!
​     接下来护苗//出草//追肥的活儿,母亲几乎天天守在地里,虽然很累但她心里高兴,干得得心应手。棉花苗一天天的长高长大。没膝高的时候有的就结桃了……。这时我们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她基本不让我们到地里去,我们到地里去的时候已是收棉花的时候了……。
​    那一年还算风调雨顺, 到摘花的时候两亩多地里白花花的一片煞是喜人煞是激动人心!母亲因常年的劳累积劳成疾,犯下了胃病//腰痛病。因此收棉花的活儿基本都是我们弟兄们干的……。
​    棉花收回家后怕不干又在好太阳下晒了两天。有一天母亲把收获的”子棉“装进一个大布袋,给我画好了路线图,叫我背上棉花袋子,装好路上吃的干粮,就打发我上路弹棉花了……。
​     出了工厂宿舍渐渐走上崎岖的山路。放眼望去光秃秃的山坡连只飞鸟也没有,一只野兔子不知从哪里跑来,看到我又调转一个方向,霎时跑得无影无踪……。
​     深秋的山野一片萧条加上时紧时松的秋风我一个人感到好孤独……但想到只要弹回棉花,离蓋新棉被就不远了,不由得心里又增加了劲头,迤逦走了八里多路,穿过了三个村子,终于听到了彭登彭登的机器声----我的目的地到了!
​      当弹棉花的师傅给我们弹的时候,我开始吃母亲给我带来的油饼……由于走了太多的山路乏急了,不知不觉在那坐着就睡了过去。等人家把我叫醒的时候,棉花已经弹完了。如是这般的我来来回回的跑了三遍,我家的棉花才全部弹完。那年的冬天我们弟兄三人如愿的盖上了新棉被,而母亲不舍的用新棉花,还盖她的旧棉被,她把剩下的棉花一直留到我哥哥结婚用!
​                    2018,11,30高田瑞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乡村纪事:舅妈背上的那个小女孩(一)
- 犹闻儿时棉被香- -
那些事儿丨殷海平:怀念儿时的棉被
棉花是怎样绽放的
​棉花被子,一针一线都是母亲的爱
微小说:为母则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