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发了大量时间备课,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教学设计反思

对于同一个概念的教学,需要多个情境化的例子。用建构主义理念的四性剖析:

第一性是“经验性”

·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

——这也正是教学中非常强调知识具有“生活性”的原因!

那么,当学生对新知识没有经验怎么办呢?答案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开展经历,形成“经验”。

这正是第二性:“情境性”对思维的作用机制:

·知识不是一套独立于情境的知识符号 ,不可能脱离情境而抽象地存在

·知识存在于具体的、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中,只有通过实际情境中的应用活动才能真正被学习者所理解。

当然,学生即使是在某个“情境”中,如果他自己不思考、或者思考深度不够,仍然不能建立对概念的准确理解,因此第三性“主动性”也是自然而然的。

第四性是“协作性”——既然知识是学生主动经历、主动思考、自我建构的、它会形成自己的“独特”理解,那么这种独特理解正确吗?全面吗?学生自己的思考真的想清楚了吗?这就自然需要师-生、生-生就此开展交流、辩论,以图得到对知识全面、准确的理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过程的归纳教学
预习后的数学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反刍”中尽情演绎
《认识负数》的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情境的特点
精准把握课堂生成性问题,提高教学效率
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